優秀幼兒園觀察記錄《幼兒的個體差異》

優秀幼兒園觀察記錄《幼兒的個體差異》

  區域活動是我們現在廣泛採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為幼兒提供了另一種開放的個別化學習的環境,讓幼兒透過另外一種不同於集體活動的方式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與學習。那麼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做到在區域活動中關注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呢?

  這的確是令我們常常困惑的。下面,我將就自己平時在區域活動中的做法來對如何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作一個簡單的小結。

  一、材料要體現層次性

  區域活動中的材料,是幼兒操作、探索、學習的工具。教師為每個幼兒所提供材料的適宜性決定了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興趣、慾望、積極性等。我們知道,即使在同一班級或同一年齡的不同班級之間,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的興趣與需要也不可能會完全相同,而會有千差萬別的差別。為了讓每位幼兒都能在區域活動中得到進步與發展,我們必須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各種差異,為每位幼兒提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發展程度、需要等方面的材料。一直以來我們也常常致力於探討區域活動材料的層次性的問題。如在美工區中我們投放了創作“青花瓷”的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直接在紙上畫出青花瓷瓶的輪廓再進行創作;能力一般的幼兒就選擇教師事先已提供的硬紙板青花瓷樣板在紙上沿著硬紙板輪廓來進行描邊;而能力再弱些的幼兒則可以直接選擇已經剪好的青花瓷輪廓來進行創作。材料的多個層次的準備關注到了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在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發展需要的同時,也使每個幼兒都成功和快樂的體驗機會。

  二、教師指導要體現層次性

  區域活動的一開始,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各種表現,如對材料的感興趣程度、對材料的玩法瞭解程度等,從而為幼兒提供適時適當的指導與幫助。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需要關注不同發展層次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對不同發展的幼兒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即使是指導同一區內的同一內容,方法要因人而異。如同樣的一份創作“青花瓷”的材料:對於班中能力較強的幼兒,當他們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只是旁觀或是欣賞者;而對於能力一般的幼兒,我會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尋求幫助時及時介入透過言語提示等引導他;而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常常採用的方式是示範法或直接給予幫助。

  的確,由於幼兒先天的`遺傳、家庭環境等各種不同的因素決定了幼兒會在性格、智力、發展水平等方面有差異。常見的有能力傾向的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原有經驗的差異等方面的差異。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兩個完全相同的雞蛋一樣,世界上也同樣找不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就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雙胞胎,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讓每位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取得最大的進步與成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