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通用8篇)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通用8篇)

  儘管“分析”作為一個正式的概念在近年來才逐步建立起來,這一技巧自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經應用在了數學、邏輯學等多個領域。小編帶來的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1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透過家校聯絡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裡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裡,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2

  觀察時間:

  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

  教室

  觀察物件:

  恆恆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裡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恆恆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教師做事,可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教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恆恆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築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築物弄倒了,於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幹嘛啊’,恆恆哭著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於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說:“恆恆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麼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起玩。”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教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3

  情景描述:

  今天是數學課,當我出示一個由三角形組成的樹時,大多數小朋友都興致勃勃地數了起來,有的說9個三角形,有的說10個三角形,於是我和小朋友一起點數驗證,小C也跟著我的點數在數數:1、2、3,最後當數到10個三角形時,小朋友們一起大聲地告訴我,一共有10個三角形。小C也興奮地一起喊:10個三角形!我請他站起來再大聲地說一遍,雖然他的口齒不是特別清楚,但在我的要求下重複了3次之後說話逐漸地清楚了。我及時地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與措施:

  之前的小C在活動的時候經常是神遊天外,他不知道上課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上課的時候小朋友要怎麼樣。有時還坐不住,轉來轉去,去碰碰邊上的小朋友,影響其他小朋友的學習;有時坐著坐著就趴到了地上;有時雖然人是坐在小椅子上,但思想一直是不集中的,呆呆地不知道在想什麼,更別說跟著你一起說或者回答問題了。

  但即使這樣,我們也沒有放棄對他的提醒和教育,總是想方設法地引導他。首先我們把他的座位放在第一個,這樣我們看得更清楚了,他也能清楚地看到我們,當他不集中時,我們可以及時地提醒他。接下來,在活動的時候,我有意識地讓他重複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或者把我的話再說一遍。之後再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來回答,對他的回答和表現及時地肯定和表揚,發給他小貼紙。針對他口齒不清的問題,我們在平時也讓他多重複我們說的話,及時地糾正他的發音。慢慢地,孩子上課比以前認真了,也願意跟著我們一起說了。發生矛盾或者有事情的時候懂得告訴我們,尋求我們的幫助。

  雖然小C在自己操作練習的時候還是不太會,在上課的時候還不會舉手發言,但他已逐漸有了上課的意識,知道要跟著別人一起說,一起學,知道有事情要告訴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也越來越清楚了。我想孩子的進步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和耐心,相信孩子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4

  觀察地點:

  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一直睡不著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著聲音找過去,原來晨晨還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來又是晨晨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裡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絡,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絡,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5

  觀察背景: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在園的這一個時常哭鬧,不哭鬧時卻又是個很調皮的女孩子,教學活動從來沒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總要挪著自己的凳子離位置遠遠的坐著,要麼就是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

  觀察目的:

  在沒有老師的注視下,小穎能否自覺遵守遊戲規則?

  觀察策略:

  以旁觀式觀察小穎的舉動。

  觀察記錄:

  今天早上晨間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的關注下開心遊戲著,小穎在我的注視下明顯乖巧了許多,沒有做出搗亂的行為。於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邊,指導其他孩子游戲。可剛過了一會,有幾個小朋友叫了起來:“老師,小飛哭了。”我走到他的身邊問怎麼了,他哭著說:“小穎搶我的玩具,還打我的臉!”只見小穎嘟著嘴巴站在一邊,叫著:“他先搶的我玩具的!”我把小穎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過來,問小朋友“你們看見是誰先搶的玩具嗎?”小朋友都回答說是小穎搶小飛的玩具!小穎一聽就低下了頭,我問她:“為什麼老是要搶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話,可以問小朋友借來玩的,搶別人的東西還打人,是非常不對的,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以後不能再這樣了。!”她聽了點點頭,並跟小飛道歉,可是過了幾分鐘她又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情景分析: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發現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她想要什麼東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別人不給就會搶,搶不過就動手打人。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的獨生小孩子!從平時和家長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對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順,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給就會大哭,一哭家長就會妥協,所以養成了她這種自私的性格。在日後,我們將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 小穎改掉嬌慣、蠻橫的性格。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6

  觀察背景:

  小宇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老師下一步該幹什麼,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觀察目的:

  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並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

  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小宇愛詢問的個性特點,採取應答式,在一定情況下也可採取“反問”。

  觀察記錄:

  小宇:(來到幼兒園,看到老師)“老師,現在我們去幹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遊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遊戲,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還要吃點心。”

  小宇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遊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小宇:“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小宇:“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幹嗎呢?”

  師:“小宇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小宇:“是不是應該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小宇寶寶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小宇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託班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小宇的一系列反映。小宇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他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他希望透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裡,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7

  林子,男,五歲。由於父母整天忙於生意,林子平時少有人管,常常一個人獨自玩耍。在園裡行為習慣很差,是全園有名的“調皮大王”。因此,建議他在小班再讀一年。就這樣,這個“調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園實錄

  記得他第一天剛進班那會兒就讓你有點招架不住。在短暫的來園十分鐘內,林子機靈得如泥鰍般穿梭於教室的各個角落,似乎對什麼都不陌生,就像在家,裡一樣無拘無束。看著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真是無可奈何。

  也許是對這一特殊孩子特別關注的緣故,每天,林子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做操時,他會以小便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會兒玩具;戶外活動時,他會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轉一圈再下來;午睡時,他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老長;上課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調皮搗亂已經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林子已經成了班上的一分子,總不能讓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該怎麼辦呢?很慶幸,後來的自主性遊戲活動讓我找到了幫助林子的辦法。

  案例:賣菜嘍

  又到了自主遊戲時問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遊戲活動中。林子也不例外,選擇了他喜歡玩的“菜場”遊戲,當起了“營業員”。遊戲一開始,他就忙活起來,將各種蔬菜擺放出來,還細心地整理著籃子中的蔬菜。準備工作完畢後,他便開始叫賣:“快來買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鮮,好好吃呀。”他響亮的叫賣聲吸引了好多“顧客”前來購買。

  “你好!請問你要買什麼?”林子主動地向顧客問好。

  “我要買蘿蔔。”

  “哦,蘿蔔很好吃的,吃了還不咳嗽呢。你要買幾個呀?”

  “兩個。”

  “好,馬上給你。”林子說完,麻利地拿過兩個蘿蔔放到了“顧客”的小籃子中,還微笑著對“顧客”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分析與思考

  別看林子平時吵吵鬧鬧,在遊戲中卻完全變了一個人。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善於與同伴交往。那熱情的招呼,那熟練的動作,讓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動。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與調皮搗亂聯絡在一起呢?細細分析,這與他好動、自控能力差有關,而以前總是要求他安靜地做一些他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難怪他要搗亂呢。看來,只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充分地表現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讓林子儘快地融人到集體中,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辦法就是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學會自己控制,學會正確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虛擬的小社會”裡漸漸地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中班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8

  案例:

  早晨幼兒陸陸續續的開始來園了,來得早的寶寶已經開始玩角色遊戲了,有的寶寶在抱娃娃,有的寶寶在扮演醫生,心晨寶寶蹦蹦跳跳的走進了活動室,她最喜歡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徐尖寶寶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搶了過來。徐尖眼看著娃娃被心晨搶走了,急的哭了起來。我走過去問心晨:娃娃剛才是誰在玩的呀?她說:娃娃是我的。尖兒急著說:是我在玩的,心晨來搶了。心晨肯定是覺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幫幫忙是吧?聽我這麼一說,心晨就說:是的,我來抱一會,等會再給你抱。;這麼一說,尖兒也不再爭著要抱娃娃了。兩個人一個抱娃娃,一個忙著做飯了。

  分析與措施:

  心晨寶寶對自己的東西或者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佔有欲比較強,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別人交往的意識,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搶過來,所以這也是多數幼兒的現象,也是導致幼兒發生爭執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我也多次和家長溝通,希望在家的時候也能正確的引導寶寶和夥伴玩耍時能一起分享玩具,讓心晨寶寶體驗到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