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記錄(通用6篇)

教研活動記錄(通用6篇)

  記錄活動記錄需要記錄活動的時間地點及活動內容。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教研活動記錄(通用6篇),供大家閱讀參考。

  教研活動記錄1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1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 今天,教師應該怎樣上課?(一)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主講:孫xx

  內容:

  今天,我們教師應該怎樣上課?應該怎樣使教師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發揮出來?應該怎樣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談談我的認識:

  課堂是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怎樣構建高效課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名教師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有一次,我問一位很優秀的教師:“你上課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麼?”那位教師告訴我:“課堂教學中,當我的心與學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學肯定成功!”這位教師的話對我們很有啟發,課堂教學的效率,實際上就表現在教師“用心”教和學生“用心”學上。師生之心相融,才能實實在在地獲得教學的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師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1、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餘,活潑不夠。課堂“火藥”味太濃。課堂上教師老繃著臉,想用嚴厲來鎮住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斥責聲、挖苦聲,甚至出現哭聲(不是感動)。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定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係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為,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2、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於做“糾錯”的工作(這也是必要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讚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讚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讚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讚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讚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讚美。這些“讚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神,啟用師生沉澱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並巧妙設定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並拿出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教研活動記錄2

  時間: 20xx年4月4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員:全體教師

  主講:馬衝

  內容:

  對一年級新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能對自己和他人作出較適當的評價、能做到活動操作整理有條有理、作業認真、書寫整潔等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教研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學習教材特點,增加實驗意識。

  教師進行集中、集體備課。要求每位教師在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縱觀全書,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視課堂教學,活躍研究氣氛。

  課堂內外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創設多種語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能落實實驗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新理念,應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玩中學,體驗學習的快樂。做到每星期寫教學隨記一篇,每學期每人準備一個教學困惑和反思本,認真反思,至少做好一個個案研究,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並在教研活動中進行探討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規教育,培養學習習慣。

  針對一年級新生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能對自己和他人作出較適當的評價、發言有序響亮、活動操作整理有條有理、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等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教研活動記錄3

  研討時間10月23日研討地點多功能廳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主持人韓雪峰

  研討主題如何充分運使用者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

  研討目標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

  研討方式問題式研討方式參與式研討方式

  研討過程:

  一、提出教研主題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充分運使用者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首先請各級部主任介紹一下自己的年級組在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方面是如何運用材料的。

  二、各級部主任反思及討論前的質疑

  1、小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韓於香: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我們針對投擲區和跳躍區開展的,在投擲區以投擲沙包、流星錘為主,我們發現的問題是幼兒幼兒只會前後移動,只是上肢在動,下肢得不到活動,所以,我們就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報紙球、小動物投擲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運動量。我想聽一聽大家更好地意見和建議。

  2、中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白瑞芳域,在本區孩子能透過材料與玩具互動達到跳躍動作水平的發展,有單腳跳、雙腳跳等動作技能,由於設定的遊戲活動較多,孩子們的興趣高,有的孩子不願意換區,這些孩子下肢活動運動量大,上肢活動少,怎樣使上下肢活動協調發展呢,這是我們困惑的問題,根據研究主題我們採取新增適量促進上肢活動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飾(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讓孩子在跳的過程中增加一些擊打動作。二是增設一些促進上肢發展的活動:如在小青蛙學本領的遊戲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動,我覺得這是我們初步的嘗試,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3、大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李納:我說一下我們的投擲區,我們投放了沙包、流星錘、投籃架、套圈,在活動時,孩子只是前後移動,左右平移,動作單一,幼兒上肢容易疲勞,下肢得不到活動,產生上下肢運動量不均衡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也是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還投放了跳繩,還利用籃球編排了球操,讓幼兒上下肢動作也得到充分的鍛鍊。老師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剛才聽了三位老師的介紹,共同存在的問題是區域性身體運動多,老師很關注孩子的發展,發現問題了,孩子到這個區域時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參與式討論

  主持人:圍繞今天教研的主題,結合下午三位老師的發言,請大家發表各自的見解,以年級組分三小組討論,園長參與討論。

  主持人:

  三組教師有這樣一些共識: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價值,增強玩具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在使用上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引發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運用玩具,充分體現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三是將遊戲區域進行綜合運用,可採取交換區域、整合區域、等多種管理方法,為孩子創設更多的遊戲情境,使幼兒上下肢得到協調發展。

  研討小結:

  《綱要》中提出培養體育活動的興趣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最終是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綱要》中也提到要透過環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發展,從這兩點分析,區域遊戲組織是多種多樣的,是滿足不同興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區域遊戲中如何既滿足興趣又促進孩子的發展,區域體育活動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審視,思考,是否還要按基本動作要求去分割槽,我們發現了跳躍區投擲區孩子的問題,如何根據孩子的發展進行分割槽,再者創設適宜環境,投放適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傳統做法,不用動作技能的名稱框住我們的思維,建議可否開展勇敢者等區域,有所創新。

  教研活動記錄4

  活動內容:

  活動地:辦公室

  參加人員:全體歷史教師

  主持人:謝xx

  記 錄:謝xx

  活動內容:

  一、史學理論學習,基於問題學習

  “基於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絡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個人、小組蒐集材料、提取資訊、處理資訊、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即使中間穿插一些提問,也主要是對一些事實現象的再現,沒有多大的思考餘地。建構主義以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和學,主張"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同時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善於挖掘素材,努力創設各種問題情境,鼓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探索問題,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啟迪學生智慧,幫助他們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享受到探索問題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從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也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從而在問題的解決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4、啟用學生求知慾望

  求知慾是學生追求知識的慾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的內在動力。求知慾越強,學習的自覺性越強。教學過程是教師導,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效果既受教師主導作用的影響,也受學生主體作用的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透過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實現。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啟用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學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時候,學生有學習的慾望,有動機,有上進心,卻不知道如何去學,或學習的效率低下。建構主義理論關於“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啟用求知慾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鞏固知識。

  二、確定下階段教學活動目標:

  依據建構主義問題學習的理論探究高中歷史課程中有效設計問題。

  活動分析與反思(關於主題確定、教師態度、形式與內容、經驗與不足等):

  教師需要理論修養,理論學習為教學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教研活動記錄5

  活動時間:

  主持人:鄒xx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

  活動目的:透過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共同探討教研主題。

  活動重點:交流彼此的實踐心得

  一、交流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年級老師(呂淑德):老師的書寫示範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提醒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培養學生一次把字寫規範的習慣,不依賴橡皮,儘量不用橡皮。

  二年級老師(郭連香):教學生字時,示範完之後讓學生直接去寫,且讓學生進行互評,效果明顯。(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作業展示,並請教師為學生撰寫評語)

  三年級老師(趙永德):在教學時,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老師時刻提醒。

  四年級老師(張勝先):教師注意自己的書寫習慣,必須認真做好學生的書寫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對學生的書寫教育從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臉面,字如其人”,讓其明白寫規範字的`重要性。對於學生的書寫姿勢進行強調,好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關鍵,做好“三個一”,再者教師在教學生字書寫時,注意每個字的起筆、運筆、落筆,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生成過程。

  五年級老師(趙正平):作業不宜過多,時間充分才能寫好每個字。讓寫字差的同學照著書寫好的同學的作業去摹寫,有一定幫助。

  英語老師(夏豔):讓學生牢記字母,書寫好的同學做示範,老師提醒,在班級展示優秀的作業。

  二、在實踐中我們有了新的困惑

  1、書寫筆順總是記不住。

  2、學生好的行為不能堅持長久?如何讓其自始至終的保持?

  3、如何讓學生時刻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三個一”?

  4、如何解決好與快的矛盾?

  三、活動總結

  教研主任:活動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老師們都在思考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但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思考階層,因為我們大都談的是我們該怎樣做,我們該做什麼,而很少有人談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動完了之後,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說了一大堆,似乎什麼也收穫,只因我們的實踐少得可憐,沒有總結出我們的實際做法,沒有得出我們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動,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就是告訴我們要真正把思與做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提高!在這裡我倡儀我們每個老師做學生的好榜樣,從一筆一畫給學生寫好評語開始,寫規範字從我們自己開始!

  教研活動記錄6

  時間:20XX年2月28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內容:

  一、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1、 提高學生的教學素養,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

  數學素養是人們透過數學教育以及自學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觀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總合。

  2、 構建所有學生必需的共同基礎和加強數學的應用和實踐

  應與時俱進地重新審視數學基礎,根據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構建簡明數學知識結構的要求,確定數學課程的內容,應抓住數學知識的主幹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實加強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3、 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需要,提供選擇和發展的空間

  學生群體中存在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數學發展,應提供具有差別性和多樣性的數學課程設計,增加課程的可選擇性,使數學課程適應與全體學生。

  4、 充分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認識心理發展的規律,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要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過程,加強數學學習的活動,提供學生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

  5、 強化評價的教育功能,鼓勵學生奮發進取

  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透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達到的水平作出評判,同時對學生改進學習和完善自我進行導向;它又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策略的重要環節。

  6、 加強現代資訊科技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數學課程必須大力加強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現代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為獲得資訊資源和開展學習交流的廣闊平臺。

  二、對各年級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1、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診斷中關於“根據問題把所需的條件用直線連起來”中的“每本相簿可以放幾長照片”應該連幾項。

  結果:學生如果能列出相對應的算式,就應該算他的是正確的。

  2、用兩種方法比較,並說明理由。這題比較速度大小與計算速度差是否屬於一種方法。

  結果:這屬於一種方法,這裡只能比較“路程”作為第二種方法。

  3、五年級數學教學中,解方程的錯誤率非常的高,必須藉助於驗算才能提高正確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環節,因為沒有正負數加減乘除作為基礎,學生很難正確解比較複雜的方程。可以用“移負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補充解題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