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精選10篇)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精選10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後,一方面由於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透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儘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本學期重點)

  2、小學生衛生習慣(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週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於遊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小學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小學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2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從更深的層次面上認識到學校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對培養全面合格的人才的核心作用。學校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直接制約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了逐步規範一年級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目的意義

  教育德為先。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工程。更是一年級新生德育工作的重點,透過系列有效地常規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豐富我校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內容,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具體內容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養成教育的內容分為下列幾個板塊:

  (一)禮儀常規

  1、自學生入學起,著重讓學生懂得:

  ①上學穿戴要整潔;

  ②上課鈴聲響立即有序的進教室坐好,不打鬧、不講話,能唱歌,在班幹部指揮下朗讀或背書。

  ③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問好。站立正直、聲音自然洪亮、整齊。

  ④上學遲到,應在教室門口先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同意後才可進入,進教室時,腳步要輕捷,入座時不要發生較大響聲,並立即集中精神聽課。

  ⑤懂禮貌,在校內外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會用“請”、“您好”、“對不起”、“沒關係”、“謝謝”等禮貌用語。

  ⑥課間如有緊急情況需要離開課堂,須向老師請假,經老師同意後才可出去。

  (二)學習常規

  1、培養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每天自覺將下堂課所需物品準備妥當。

  2、班主任要結合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我愛國旗”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國旗是祖國的象徵,升旗時態度要認真嚴肅、列隊要整齊、唱國歌時聲音要響亮、整齊。

  3、老師上課時應向學生強調讀書寫字的基本要求:

  ①文具擺放:書、本分別擺放在課桌左右角,文具盒與書本垂直成直角,上什麼課擺什麼書;

  ②坐姿:兩手自然下垂分放兩邊,胸離課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視;

  ③握姿: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

  ④寫姿:眼距書本一尺,書本擺正,不歪頭、不斜肩、不橫寫;

  ⑤讀書:書拿起,傾斜45度角,朗讀時身坐正,讀書聲音洪亮,要抑揚頓挫,不能唱讀。注意句與與之間的停頓;

  ⑥發言:先舉手,動作要輕,經允許再發言。身體站直,聽準問題,回答完整,聲音洪亮,不說半句話。

  4、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及時、獨立完成作業,並交老師批改,如作業有錯誤要及時訂正。

  5、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要利用晨會和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學會專心傾聽,積極思考,主動表達。

  (三)紀律常規

  班主任要結合新頒佈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對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

  1、每天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師請假。

  2、集隊做到快、靜、齊,行進中不打鬧。

  3、上下樓梯時靠右走,不準推擠別人,不扶肩搭背。

  4、課間活動不追趕打鬧。不大聲喧譁,不做危險、劇烈的動作。

  5、愛護公物,不破壞花草樹木。

  (四)衛生常規

  1、各班設立學生輪流值日製度。學會打掃衛生。學生值日時不許家長代勞,班主任要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2、不亂塗牆壁,不亂丟亂吐。

  3、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愛惜課本、文具。

  6、教育學生不亂扔雜物,主動維護校園衛生清潔,見到紙片拾起來。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舉行如“我能行”、“小鬼當家”之類有益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比學習、比紀律、比能力”的活動。同時要善於發現優點,及時表揚,以點帶面。

  (五)列隊做操

  要求學生學會聽體育口令,班幹部報數。培養從小鍛鍊身體的意識,齊步走、向右、向左轉等基本常識。養成做操認真、動作規範,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習慣。

  具體內容:

  1、是否快速準確到達指定地點。

  2、按音樂完成整套動作。

  3、做操動作正確,規範、到位,整體效果好。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所以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10種道德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範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穫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瞭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學習習慣:

  1、課前要儘量早點進教室,擺放好學習用品,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課。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堂上積極表現,大膽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自己變得更開朗、更樂觀,還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並在班會時間進行一週總結,透過監督崗的彙報,評出“最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錶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四)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他關係到學生今後的成長,關係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係到我們今後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葉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學生養成了各種好習慣後,會使學生學習更自覺,更有效;逐步適應學校生活,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中。

  作為低年級的班主任,我們決定以習慣培養為目標,

  透過對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今後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養成教育內容:

  1、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

  2、學習習慣的培養

  (1)、上課習慣的培養(傾聽習慣、思考習慣、表達習慣)

  (2)、作業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習慣、認真做作業、及時改正的習慣)

  (3)、閱讀習慣的培養(喜歡讀書的習慣、閱讀積累的習慣)

  (4)、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培養(用眼衛生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習慣)

  三、養成教育的實施

  (一)理論學習

  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小學一日常規》。

  (二)、行動階段

  1、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小學一日常規》。

  (1)、利用晨會課集中學習講解《小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

  (2)、利用班隊課,專題宣傳《小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

  (3)、利用板報陣地積極宣傳《小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

  (3)、組織一次手抄報比賽。

  2、開展“好習慣伴我行”教育學習活動

  (1)、大家定好習慣: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自身或同學身上的種種不文明行為,討論應該養成哪些好習慣。將學生蒐集、整理的提議,確定幾種學習、生活方面的文明習慣,作為重點訓練內容。

  (2)、大家練好習慣:針對確定的文明習慣,開展“好習慣大家練”活動,同學間互相鼓勵,家長、教師積極督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耐心,持這以恆,養成良好習慣。

  (3)、徵集我的好習慣:經過“好習慣大家練”活動,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穫。此項活動採用寫話形式,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所得。學生的親身體驗更能引起同學的共鳴,也更能激勵同學。

  (4)、大家評比好習慣:經過系列活動後,相信一定有表現突出、進步顯著的學生出現。在班內評選好習慣學生,並進行好習慣學生的事蹟播講。

  3、抓常規

  (1)、依據《小學一日常規》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檢查督促反饋,重點:儀表儀容、文明禮貌、文明休息、衛生保潔;

  (2)、抓每日的廣播操、眼保健操、午間休息,突出紀律;

  (3)、抓課前二分鐘預備。

  (4)、抓課堂紀律,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4、建立激勵制度:針對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實施賞識教育,儘量正面教育引導,多表揚少批評,採用小紅花激勵的辦法促進學生奮發向上。上課專心聽講得一朵小紅花;獨立完成作業並且全優得一朵小紅花;認真做眼保健操,不睜眼,動作規範,坐姿正確得一朵小紅花;一週五項競賽獲迴圈紅旗,人人得一朵小紅花。記錄本中滿五朵小紅花者在牆上得一朵紅花。比比誰的紅花多。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在素質教育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在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應該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即:

  做人、做事和學習。這三個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基本好習慣。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為指導思想,以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階段的新的劃分所提示的特徵和規律為理論依據,以新課程標準和理念為準則,以目前我校學生的思想實際為實踐依據,以未來社會對少年兒童的要求為教育目標,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為目的,積極的探索小學階段好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透過採取各種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凸現個性,培養一代新人。

  二、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的內容

  所謂小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一般物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從廣義上說,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具體劃分為以下幾點:

  (一)、生活好習慣

  1、在家裡不任性,自己的行動應事前告訴家長,外出前及回家後和家長打招呼。

  2、經常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在家也講普通話。

  3、未經允許,不亂動亂翻別人的東西,進入他人房間先輕敲房門,別人同意後才可以進入。

  4、待人有禮貌。見了客人主動打招呼,起立讓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時要送出門外,並說“再見”。

  5、能認識到家庭、學校都是集體,懂得個人要服務於集體,少數服從多數,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與別人合作,善於徵求他人的意見,善於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亂動家用電器,不做有危險的遊戲。

  7、注意關心國家大事,每天收聽、收看新聞。

  8、節約用電、用水,節約糧食,勤儉節約,反對浪費。

  9、自己洗手、洗臉、洗手絹等小衣物。自己削鉛筆,自己疊被子、疊衣服,自己收拾床鋪,整理書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幫家長收拾飯桌、掃地、抹桌凳、擇菜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裡經常開窗透風。

  11、飯前喝水潤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飲暴食,樸素節儉,不亂花錢。

  12、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飯前便後及時洗手,睡前洗腳。勤剪指(趾)甲、勤洗頭勤洗澡。按時起居作息。

  13、未經家長同意,不看電視、不看有害的書,按時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14、不早到校,上課前半小時離家;放學後不在校內外逗留,及時回家。

  15、家長叫時,應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時應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不用家長陪學,先做完作業後休息。

  17、遇事愛問“為什麼“,勤于思考;相信科學,不迷信更不能參加迷信活動。

  (二)、學習好習慣

  18、讀書聲音哄亮,充滿感情,使用普通話。

  19、讀書寫字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姿勢正確,書寫工整,卷面整潔,懂得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

  20、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準備好本節課需要的書、練習本和工具。

  21、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提出問題。

  22、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種作業,書寫工整、規範。

  23、課外時間多讀書、讀好書,與圖書交朋友;讀書時,勤做筆記,注意積累材料,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4、愛惜學習用品,自己的學習用品分類擺放,整潔有序。

  25、懂得字典是無言的老師,養成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問,善於積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主動求學。

  27、能早起晨鍛,為一天的學習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寫完作業至少再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確認沒有錯誤後才可收拾,嚴肅、虛心、認真負責。

  (三)、學校好習慣

  29、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曠課,有事或有病須向班主任請假。

  30、入校時,不帶零食,並根據班級所在方向自動排成一隊靠邊走。

  31、按時上兩操,做操態度認真,姿勢正確,不隨便說話,站隊快、齊、靜,散開集合不說話。

  32、上課時不隨便下位、不隨便推桌椅發出聲響。

  33、在走廊內要輕聲慢步,上下樓梯要靠右邊,不在樓道內大聲喧譁、追來跑去。

  34、課間做有益活動,不在教室敲桌凳、不罵人、不隨便外出、不隨便進花園、園地,不亂塗亂畫,不吃零食。

  35、見到師長主動問好,不欺負、不侮辱小朋友,不給別人起綽號,也不叫別人的外號。

  36、升國旗、奏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有愛國意識,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識,能對班級集體提出合理的意見或建議,自覺服從大家的意見。

  38、放學時,站隊離校,站隊和行進都有要整齊有序,不說話不打鬧,出校後,根據回家方向列隊而行,騎腳踏車的同學出校門到指定地點方能上車。

  39、坐班車的同學上下車要遵守紀律,不要擠,在車內不打鬧,不亂說話。

  40、在學校裡和老師同學交流要講普通話。

  41、做事有恆心,有耐性。成功後不驕傲,失敗後不自卑。

  (四)、社會好習慣

  42、借東西要及時歸還,損壞東西要賠償;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43、團結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為別人著想,不損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4、不譏笑別人的生理缺陷,同情並幫助貧困者和殘疾人。

  45、遇見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圍觀尾隨。

  46、謙虛、誠實、待人誠懇,與人交往重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做到,說做一致,不說謊話、不騙人,有錯就改。

  47、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放垃圾,主動撿拾廢物,能自覺維持環境衛生。

  48、遇到壞人壞事要主動、及時向家長或老師報告,敢於、善於同壞人壞事作鬥爭。

  49、愛護公共財物,不亂觸亂摸,不亂塗亂畫。

  50、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鬧,不喧譁,不罵人,不干擾影響別人。

  51、關心、尊重他人,乘車、坐船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不私拿、私拆別人的信件。

  52、遵守交通規則,來回靠右行走,不違章騎車;不在公路、鐵道、路口等有危險的地方玩耍。

  53、遵守校規校紀和國家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54、熱愛勞動,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生活,自覺服務公眾。

  55、關心身邊環境的變化,搞一些有關環境、自然的小調查、小研究,並對環境保護提出合理的意見或建議。

  56、自覺維持環境衛生。

  57、自覺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語言。

  58、走路抬頭、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

  三、活動實施的方法:

  (一)實施思路

  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這個重點,抓課堂教學研究。課外注重研究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堅持正面正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創設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範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二)實施方法

  1、教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嚴格約束,規範訓練。

  (2)個別接觸,個別談話。

  (3)採用強化辦法。

  (4)對於不良行為的學生要採用科學的矯正方法。

  2、家長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

  (2)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3)家長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4)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5)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6)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

  (7)培養執行好習慣的技能。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教育階段

  1、成立由學校“好習慣養成“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實施。

  2、全校動員,人人參與,結合本校實際,尋找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重點,製造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好習慣養成細則》,做到統一要求,統一佈置。

  3、印發《好習慣養成細則》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廣為宣傳。

  4、發揮德育網路的作用。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習慣表現,共商習慣教育的方法;與各教育點取得聯絡,接受有關資訊。

  5、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讀並知道《好習慣養成細則》中的內容要求。

  第二階段:實施操作階段

  (一)組建“偵察隊”,制定實施計劃

  1、以中隊為單位,組織發動少先隊員從公共衛生,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習。並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主題隊會,選出急需克服的前3個陋習。

  2、指導隊員們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等檔案,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克服這些陋習的具體措施)

  3、學校少先大隊結合各中隊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重點,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好習慣養成細則》。

  (二)、引導隊員以實際行動向這些陋習發起挑戰

  1、發出“作戰令”——印發《好習慣養成細則》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廣播等廣為宣傳。

  2、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各班以點帶面開設好習慣養成示範課,各年級從中挑選一節優質課參加學校《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教育》示範課,可以有演示、競賽、評比、演講、故事、兒歌、小品、啞劇、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隊員熟記自己當前最應當克服的陋習和最急於養成的10條好習慣。

  3、設立解決問題信箱,請有經驗的老師和能幹的隊員,為“陋習”會診,幫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全校上下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排查出的“陋習”。

  5、培訓學生骨幹,自覺執行《細則》。對部分較差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6、典型引路,定點、定服務物件,為好習慣教育活動提供實踐的機會;二是以校歌、校訓、校規、校史、校服為教育系列,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提高執行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檢查督導,進一步鞏固“戰果”

  1、學校成立“告別陋習養成好習慣”小隊,在學校、社群、家庭中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小隊為單位,進行“克服陋習好辦法對對碰“活動,比比誰的辦法好。

  3、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為主題,進行徵文、歌謠創作比賽。

  4、少先隊負責調查,低年級學生進行口頭、情境設定的抽查。

  5、學校設立督導崗,級部設立執勤崗,及時糾正學生違反好習慣的行為。

  6、少先隊“三個常規”(一日常規、紀律常規、衛生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範”(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師、科任老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

  第三階段:進行總結,評選表彰(評出“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小隊標兵)

  1、各級部、班級評選“小隊標兵”。

  2、學校召開好習慣教育活動情況彙報會和經驗交流會。評選“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優秀小隊和優秀輔導員。

  3、表彰優秀集體和個人,推動好習慣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由養成生活好習慣推向養成學習好習慣和社會好習慣,把學生的好習慣進一步推廣到家庭、社會。

  在小學生中間開展養成教育,對於加強小學生文明禮貌和日常行為訓練,實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對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下面就我校如何開展養成教育,談幾點做法:

  一、規範約束

  在學生養成教育規範上,我校突出抓“學、嚴、恆”三個字,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是強調一個“學”字。學校把新《中小學生守則》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列印成冊,分發到各班,透過班隊會輔導學習,讓學生逐條掌握,全面瞭解。並開展了以“學規範、守紀律、創文明班級、做文明學生”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活動,先後發出了“告別三室一廳,做文明少年”、“做環境保護的小衛士”等倡議,培養和塑造少年兒童的高尚品格、崇高的國格、優秀的性格、健康的體格。

  二是突出一個“嚴”字,嚴格要求,嚴格檢查。學校成立了“安全文明監督崗”,由各少先中隊長擔任安全文明檢查員,並將檢查結果作為評選各項先進的重要依據,在早上到校、放學路隊、下午靜校、校園環境衛生、以及禁吃零食等方面收到明顯成效,學生的行為由強制變為自制,由他律變為自律。

  三是突出一個“恆”字,對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持之以恆,平時經常抓,遇到重大節日重點抓,有了問題突出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具體講就是,週一早上升國旗活動雷打不動,堅持國旗下講話,感染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每年三月份為“學雷鋒活動月”、“安全教育月”,學校開展了“一二三四百活動”,即:學唱一首雷鋒歌曲,學講兩個雷鋒故事,背寫三篇雷鋒日記,爭做四件好事,評選百名雷鋒式的好少年,組織師生走上街頭,開展義務勞動,深入到縣委、政府門前、電視臺、城關派出所、村委大院、汽車站等地清掃垃圾,擦洗玻璃,組織學生為孤寡老人、軍烈屬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組織為殘疾兒童獻愛心活動,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珍愛生命,學會關心,富有愛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每年清明節,組織學生祭奠英烈、緬懷歷史,為已故的優秀教師伊鎖嬋老師掃墓,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和感染學生,並邀請老紅軍、老幹部到校做革命傳統報告。每年“五一”、“七一”、“九月十日教師節”“十一”活動等節日,學校都要透過詩歌朗誦比賽、唱革命歌曲、手抄報比賽、入隊宣誓儀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餓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

  二、榜樣導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文明風尚、抵制不良行為是開展養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道德品質、人格力量、工作態度甚至言行舉止無不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深刻的影響,教師的形象,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做到首先自己應該做到,教師只有為人師表,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說服力。

  2、學習中樹立典型,把優秀學生作為典範在全校透過校報、廣播、板報等加以宣傳,這樣的典型生動、具體、突出、更富有激勵性和教育性。如在一學期中評出三好學生、文明小衛士等等,都有力的促進了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

  3、藉助社會上榜樣的力量,激勵和教育學生。運用這些榜樣,結合養成教育,讓學生找出差距,明確奮鬥目標。同時透過家庭教育及樹立的身邊人格榜樣,對學生進行明禮、守法、誠信、公正、謙虛、儉樸等良好人格的培養,促進了他們良好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校風薰陶

  學校是塑造人的,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規範約束,但更多的是靠感染薰陶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因此,養成教育應立足校園文明建設,注重發揮校風的薰陶作用。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創造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優美潔淨的校園環境,已成為聖小教育的一個重要視窗。同時學校注重校園心理環境教育,開展和諧教育,師生間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二是狠抓學生行為規範,健全和完善學校各項制度,建立了德育管理機構,使德育工作達到規範化、網路化、系統化,使學生言行舉止、學習、生活都有了集體的行為準則。三是注重構建校園文化,從“校園之聲”廣播的開播到《彩虹橋》校報的開辦;從第二課堂的興起到舉辦四屆校園藝術節等等,無不體現了聖小健康、活潑、高雅的校園文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學生愛學、善思、文明、向上,教師愛生、認真、善教、創新,薰陶和感染著一個個學生,使其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當然,在學生中開展養成教育,方法很多,不一一列舉。只要我們能夠針對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特點,加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強學生行為規範的實施,那麼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就不難實現。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後,一方面由於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透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儘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本學期重點)

  2、小學生衛生習慣(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週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於遊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小學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小學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7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我校養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一)透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二)透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三)透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四)透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一)禮儀習慣

  1.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2.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3.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4.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5.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6.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7.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8.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9.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10.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二)學習習慣

  1.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3.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4.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5.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6.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7.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8.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三)生活習慣

  1.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3.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4.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5.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6.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7.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8.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9.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10.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11.家長接送不進校園。

  (四)節儉習慣

  1.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2.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3.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4.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5.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6.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7.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8.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9.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8

  一、情況分析:

  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對於兒童來講,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他們的社會角色`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活動環境都將由此發生巨大變化。對於新生來說,首先要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一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思維特點:一年級學生正對生活的世界形成一個初步的看法,他們擅長於識別物體的特點、判斷物體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點,能很快並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個物體所固有的特徵。

  2、語言表達特點:一年級學生樂於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這是在探究課上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和培養科學、文明的用語習慣的積極因素。

  3、社會交往和與人合作特點:一年級學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響,一是以個人為中心。幼兒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也要有;別人玩什麼,自己也要玩。受同伴影響的原因可能是個人表現欲、個人佔有慾、興趣易轉移、擅於產生聯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習生活。樂與老師、同學交往。

  一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總目標為:幫助學生儘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培養良好的自我觀念、提高其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質。1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特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四個模組:

  第一模組:快樂的起跑線;

  第二模組:快樂的新學生;

  第三模組:七彩童年;

  第四模組:走進童心。

  以上每一個模組中包含了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學習心理:學習活動在促進心理成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這部分內容的教育,使學生喜歡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心理:自我意識就是人除了意識到周圍世界的存在外,也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及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成熟的自我意識包括認識自己身體和生理狀態,認識自己心理狀況,認識自身與外界關係;交往心理:良好的社交能力對於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價值,在這部分內容的教育中,主要是增強學生社會交往的主動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礙。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對學生適應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包括適應新的人際關係、新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善於表達自己等。

  2、難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很多孩子認字量少,形象思維豐富,善於表達但又不完整,自控能力較差。

  三、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以活動課為主淡化理論,透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施加影響。同時注意結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從每週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入手。採用如下方法進行:

  1、小品表演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於小品之中,確定主題後,由學生自編節目,自行分配角色,自己演出,然後大家討論,昇華主題。

  2、設境講解法:先創設情境,後講解點撥。講解中有資訊、有知識、有思想、有新的語言。

  3、故事啟迪法:講述生動故事,使學生從中明白事理,要求故事真實、貼切、新穎、靈活。

  4、團體遊戲法:從主題設計始,經參與心理遊戲,有針對性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困惑。

  四、教學安排(略)

  每週一課時,分一學期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9

  一、情況分析:

  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壯的體格、較強的活動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艱苦奮鬥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二、教學總體目標

  1、健康教育是以傳授健康知識,培養衛生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也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指導思想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於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兒童少年某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儘可能避免意外傷亡事故,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四、教學內容

  結合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內容,整合進行主題式教學。根據對一年級學生健康教育問題的調查和研究,將一年級健康教育內容確定為以下幾個主題:

  1、適應性問題

  2、衛生教育

  3、注意力訓練

  五、課時安排

  本學期一年級每個班健康教育周課時為0.5節,整個學期大約有8節健康教育課。教學課時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預防春季流感

  第二課時正確的讀寫姿勢

  第三課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四課時我又交了新朋友

  第五課時吃好早飯

  第六課時怎樣睡得好

  第七課時講衛生,勤洗手

  第八課時幸福家庭

  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 篇10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一年級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在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再加上我們學校一年級人數之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無疑給我們的德育工作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因此,制定了一年級德育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德育教育的思路為指導,以學生的常規培養為重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透過開展富有兒童情趣的各種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推動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進步、新突破,為創造和諧校園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本學期德育工作以常規培養為核心,以校園文化為切入點,以班級為陣地,抓好、抓實、抓細養成教育工作。力爭本學期學生行為規範合格率達到90﹪。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密切家校聯絡,構建三維德育網,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落實全員德育,發揮德育的主體作用。

  結合學校全員德育的工作機制,以嚴格的制度進行常規管理和教育。努力創設並形成“時時是德育時間,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處處是德育工作陣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內容”的德育工作大環境,切實增強全體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的意識和責任感。組織學習《《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禮儀規範》《回龍觀育新學校一日常規細則》等,引導全體教師樹立更新育人觀念,積極參與到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切實增強教書育人的意識和責任。

  (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升智慧育人水平。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靈魂和核心,提升班主任的職業道德、教育藝術是切實抓出德育實效的前提和基礎。

  1、 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從有效教育的角度,確立自己班級管理的理念,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本班的班級德育計劃並加以落實,使班級管理走向有序、有效;

  2、 平時結合班主任工作手冊,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3、 期末上交一篇班級德育工作總結;

  4、 定期交流常規培養方法。沒特殊情況,每天放學後,班主任固定時間和地點聚在一起交流當天的收穫或困惑,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然後把當天需要跟家長說明的事情(交飯費、發通知等)商量好以後,統一發飛信。

  5、 對於班會課班主任老師要專時專用,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認真設計班會內容,多講身邊人,身邊事,以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學校不定期要進行檢查班會課的專時專用情況。

  6、 學校每次集會之前,班主任要在班內講要求,活動結束回班後,針對集會中學生的表現要及時進行總結。

  7、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

  8、 班內培養小幹部,加強監督。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隨時隨地督促其他同學的行為。如:“環境監督員”負責班級的環境衛生督察;“兩操監督員”要督促同學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廣播操;“用餐監督員”則提醒同學安靜用餐,快速整理餐具;“課間安全監督員”巡視提醒同學開展正常的活動,看到追跑、打鬧現象立即制止。

  9、及時與科任老師進行問題學生的溝通。

  (三)常規教育常抓不懈,實現學生自主成長。

  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形成對學生行為的養成教育體系並形成量化評價結果。

  1、內容:

  (1)品行習慣:愛同學,重友誼;愛勞動,為集體;說真話,講信義;做文明,守紀律;做好事,有正義;互幫助,共進步;

  (2)學習習慣:上學校,不遲到;在課堂;好學習;做作業;要仔細;多交流,我進取;

  (3)生活習慣:穿校服,講美麗;上下樓,不擁擠;靠右行,知禮儀;見老師,要問好;見客人;行個禮;不跑鬧,話輕語;

  (4)健康習慣:勤鍛鍊,保身體;吃飯前,必清洗;要節約,我和你;我快樂,你快樂;善良心,有天地;

  2、培養措施:

  (1)常規教育的內容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可以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又可以在朗讀中內化孩子的認知,幫助孩子形成自我糾錯的能力。

  (2)建立校級一年級常規評比競爭機制(設立:禮儀、進校、學具、課間、兩操、廣播寫字、衛生、路隊評比專案)和班級激勵機制,從四個方面抓好班級常規管理,學校每月進行一次總結,做到“月月總結,月月表彰”。班級一日常規管理,一週一總結,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以小印章、小紅花的形式進行獎勵,把養成教育落到每位學生身上,規範學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風。

  (3)開展“每月養成一個好習慣”的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牢記一句名言(童謠),尋找一個榜樣,養成一種習慣”,實現自主成長。以活動為載體,在班級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榮譽感、集體感。活動中要給更多的學生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例:9月

  1、主題: 生活習慣的培養 (輕聲慢步,懂禮儀)

  2、形式:

  (1)好習慣童謠我來背

  (2)班隊會時間進行情景展示

  (3)尋找身邊的一個榜樣

  (4)養成一個好習慣,評選“生活習慣之星”。

  3、主要內容:(具體內容見一日常規細則)

  校服穿著;校園禮儀;輕聲慢步;

  4、 達到的效果:校服穿著規範,校園禮儀規範,課間樓內安靜,教室內不大聲喊叫,活動有序。

  總之,常規培養要做到:“循序漸進,趣練、激勵相結合”

  (四) 體育衛生工作

  1、兩操:堅持陽光體育活動,透過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課間操和眼保健操要加強檢查。

  (1)課間操:第一個月,路隊做到“快、靜、齊”,路隊行進過程直角拐彎;站姿規範,沒有任何小動作(摳鼻子、拽衣服等)。第二、三個月,基本掌握一套廣播操。

  (2)眼保健操:學校派值周生輔助班主任檢查眼保健操,班內實行“一日值周班長制”。眼保健操時間做到專時專用,閉緊雙眼,態度認真,動作規範,穴位準確。(開學第一週,眼保健操時間班主任在班內巡視,及時糾正不規範的動作,利用課餘時間可以讓學生觀看眼保健操影片。第二週小幹部進行巡視。第三週學校開始檢查眼保健操。10月份進行眼保健操評比)

  2、衛生:

  (1)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宣傳工作,堅持晨午檢制度。

  (2)設定每週五為班級大掃除日。

  (3)值日做到乾淨(地面、黑板、窗臺、桌面、前後門門框、門面、玻璃、門把手),整齊(桌椅、窗簾、櫃子);班級內衛生由衛生委員隨時檢查;衛生保持問題班主任隨時提醒;開學第一週,班主任每天教一組值日生做值日。擦黑板、開關燈、綠植、前後門及玻璃等由專人負責,固定崗位。

  (五) 安全教育不放鬆,建設安全文明校園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安全教育作為一項德育工作我們將常抓不懈。重視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強防範意識教育,建立安全文明的校園。

  1、 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做到天天講、事事講。

  2、明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科任教師負責當節課的安全管理工作,去專業教室上課,由班主任帶隊把學生送去,下課後由科任老師把學生送回;

  3、 透過疏散演練、觀看影片等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救自護本領;

  4、 安全教育重點內容最好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萬一有安全事故發生,我們能做到有理有據;

  5、 結合昌平區的“平安之路”,要求學生每天上放學要戴好小黃帽;

  (六)密切家校聯絡,構建三維德育網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絡,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透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形式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宣傳當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

  3、班主任要做好家訪工作(總人數的20%),和家長一起做好學生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透過適當的渠道溝通學生在校及在家情況,落實常規要求,使學生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能夠沿著正確的軌跡前進。

  補充內容:

  (1)開學第一週,班主任儘量早到班(最晚7:30),盯緊學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2)開學第一週,每一節下課後班主任回自己班看好學生,如果有事讓兩名安全監督員臨時負責班內的秩序。

  (3)學校考慮到我們一年級班主任開學初工作繁忙、勞累,所以第一週每天12:40放學。第一週由班主任分飯。

  (4)由於開學初師生之間不太熟悉,為了孩子的安全,每個孩子需要每天佩戴填有自己班級和姓名的臂章。

  (5)提醒孩子不要把手放在教室門框附近,以免夾傷;開關門時要學生看清附近有沒有同學。

  (6)每天放學時班主任要隨身帶著手機,以免家長聯絡不上我們。

  (7)8月27日新生培訓,學生進校時,學校會給家長髮通知(關於放學的時間地點等有關事宜)。

  (8)上課時間如果學生出現嘔吐、流鼻血、小便憋不住等情況,允許其上廁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