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課題研究計劃

《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課題研究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課題研究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題提出的背景

  (1)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幾來突出的社會問題。

  這些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出外打工,他們多數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塊生活,有的寄養在親戚家裡,這些監護人只能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無法像父母那樣給他們以溫暖、約束、管理,大多數學生成績下降,出入網咖,行為習慣差,有的還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問題是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的問題,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①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和行為習慣差的問題。呼籲社會、學校、家庭給他們溫暖,聯絡他們的父母、監護人給他們愛,給他們溫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生活充滿陽光。

  ②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差的`問題,督促他們學習。在校期間督促留守兒童的學習,校外和監督人聯絡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熱愛學習,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快樂的學生。

  (二)課題在國內外研究領域的現狀。

  國家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國家給留守兒童關愛,研究了留守兒童問題。社會、學校、家庭建立了留守兒童聯絡網。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會越來越大,本課研究有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助於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有助於社會的穩定,有助於平安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

  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積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的經驗,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社會的關愛有助於完成課題。國家重視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教育部門給予一定的幫助扶持。

  2、學校關心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德育處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幫助。

  3、我校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數量很多,我班就有20人,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為班主任,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有利於和留守學生溝通,有利於對留守學生教育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一)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課題界定:

  農村留守兒童:在我們農村,一些學生的父母為了生計出外打工,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但大多數的子女都留在了農村家裡,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一起生活,成為兒童中的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溫暖、管理,他們大多數成績下降,出入遊戲廳、網咖,行為習慣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給他們溫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快樂成長。

  支撐性理論: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指導我們研究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便於正確地把握。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導我們根據學生的生理、安全等需要來關愛他們。

  (二)研究內容設計

  本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留守兒童的現狀,研究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

  1、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研究:

  現狀:據調查我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留守兒童有20人。14人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外出,6人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13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有1人託付給親人、朋友,6人父母一方在家撫養。

  2、研究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方法。

  (1)探究提供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呼籲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他們快快樂樂地成長。

  (2)探究怎樣關愛留守兒童。

  我們應聯絡留守兒童的父母、家庭、監護人給他們關愛,讓他們不感到孤獨、寂寞,讓他們心裡都充滿溫暖,灑滿陽光。

  (3)研究怎樣養成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問題。

  在校和老師溝通,監督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日常行為習慣,再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聯絡,共同監督他們學習和行為習慣,使他們熱愛學習,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快樂的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