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7篇)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7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1
一、研修目標
1、透過培訓,能夠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體、數字教育資源,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2、利用網路教學平臺,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3、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群,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具體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時登陸國培計劃網路研修平臺,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影片講座,做好筆記,並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資訊科技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資訊科技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
小學教師資訊化提升工程2.0研修計劃5
很有幸參加了本次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培訓,為了能讓本次培訓有所收穫,我制定瞭如下的自我研修計劃。
一.自我分析
透過診斷測評,我覺得自己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還非常欠缺,平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偶爾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開展教學,自己在資訊科技方面的能力還急需提高,測評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訓中我能收穫多多。
二.研修目標
1.透過學習,提高自己對資訊科技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
2.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知識、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練應用於日常教學之中。
三.具體措施
1.嚴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進行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
2.除統一安排學習外,自己找時間加強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
3.堅持在學中練,練中學,切實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4.保證學習時間,堅持每天至少學習1-2小時,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和作業。
5.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時透過上網查詢或向專家、同行請教。
6.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2
20XX年6月,內江市東興區教體局組織全區教師開展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的學習培訓。這一工程是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為教師構建了一個專業發展的平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將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以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現制定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透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科技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總體目標
認真學習領會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結合所任學科的專業特點,積極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做到學科知識與資訊科技的科學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具體目標
1、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
(1)從多個方面分析學情,包括學情,包括學生經驗、知識儲備以及學習條件等。
(2)精準確定教學的適當目標。
(3)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4)為教學中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參考。
2、A3簡報設計與製作
(1)靈活組織、應用多種媒體素材,提升教學內容的解釋力。
(2)採用視覺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識結構和邏輯關係,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3)有序推進課堂教學環節的展開。
(4)豐富師生互動的方式。
3、B4技術支援的發現與解決問題
(1)創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技術環境
(2)幫助學生掌握用技術解決問題的策略
(3)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應用知識
(4)持續跟蹤與實時記錄問題解決過程
(5)嘗試將問題解決過程視覺化
(6)幫助學生髮展邏輯推理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構建的能力
四、研修內容及效果
1、伴我同行——PowerPoint在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技巧。
透過本主題學習,使自己具備根據初中歷史教學需要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如新建、插入、連結以及自定義動畫和幻燈片切換等技巧。
2、篳路藍縷——電子白板歷史教學課例與評價。
透過本主題學習,提升自己在互動多媒體環境下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和評價的能力。利用互動多媒體環境技術資源支援教學評價,能夠提升自己檢驗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效率,同時提升自己應用互動多媒體環境技術資源進行教學評價的能力。
3、網路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及其功能;
(2)兩種形式的前測與後測;
(3)不同樣式的評價量規;
(4)與網路特徵相關的指標統計;
(5)檔案袋評價的嘗試。
4、資訊科技與初中歷史學科深度融合的實施策略。
透過對備課環節和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策略及注意事項進行探討,為資訊科技與初中歷史學科深度融合提供借鑑。
5、簡報設計與製作。
透過各學科學段的教學案例展示,探討如何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設計與製作簡報。透過分析簡報在課堂教學運用中的常見問題,確立簡報的課堂應用原則。為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指引。讓多媒體在各科教學中揚長避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熟悉的陌生人—office2013。
讓自己瞭解2013的介面變化和新功能,並克服軟體升級中遇到的問題,能迅速適應軟體的升級。
7、百變問卷星。
學習問卷星的基本操作,問卷星手機端的使用,以及調查問卷、線上測試、報名表、投票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常用的問卷型別的製作和使用。
8、利用線上調查工具實現管理資訊的收集與利用。
學習如何利用線上調查工具來實現管理資訊的收集與處理,從而解決教育資訊化的要求與學校管理手段的陳舊之間的矛盾。
9、如何學習課件製作與開發。
學習如何美化幻燈片、圖形處理、多媒體處理、動畫處理,設定超級連結。從幻燈片最基本的頁面入手進行美化,在製作的過程中怎麼在幻燈片中插入一些元素來設計精美的幻燈片。透過本節課學習,讓自己能夠根據需要設計幻燈片母版,對幻燈片中圖形,影象進行編輯,在幻燈片中插入多媒體以便製作的幻燈片更能形象的來表達主題內容,抽象問題可以形象化,特別是幻燈片動畫處理完成了簡單的互動,幻燈片超級連結實現幻燈片之間的跳轉,達到符合的需求。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3
一、指導思想
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堅持“技術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理念,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形成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資訊化體系,充分發揮資訊科技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作用,紮實推進全區教育資訊化發展,促進區域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二、工作目標
透過紮實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打造智慧學習環境,實現網路學習空間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觸動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教師的教育資訊化能力,構建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育新形態;創新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實現教育資料採集、儲存、分析與處理全流程,最佳化學校教育管理系統,實現由智慧教師———智慧教室——智慧學校的全面提升。20xx年內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努力達成區教育資訊化第三梯隊目標。
三、具體任務
1、加強教育資訊化環境建設,創設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需求的設施與條件
根據新的xx教科網標準,排摸學校實際情況,努力改造基礎網路,逐步實現學校無線全覆蓋,支撐移動應用;構建泛在學習環境,發揮“寧波智慧教育平臺”各項功能,積極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育優質均衡;根據學校使用情況,提高智慧教室的配置率及學校資訊化軟硬體資源的配置水平,逐步探索教室移動終端和電子書包配備及應用。
2、提升教育資訊化領導力,最佳化教師資訊化應用能力
排摸學校教師情況,進一步推進教育資訊化的人才梯隊與團隊的建設,構建基於教育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藉助全國、省、市的培訓平臺,藉助區教育局資訊中心開展對資訊科技教師及學校網路管理員開展教育技術維護力培訓,提升設施裝置的統整、維護及日常管理、服務的能力;以校為本,開展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活動,推動教師、家長、學生主動應用資訊科技,將其融於教學活動、師生交流、家校互通等各個環節。60%以上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基礎功能的操作能力,70%以上教師能使用教學助手。
3、探索基於技術的教與學創新,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
繼續逐步推進智慧教育,推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應用各種資訊科技,進行基於大資料和學習分析技術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診斷、個性化的資源推送和教學互動。努力推薦優秀教師參加“智慧教育高階研修班”學習,對智慧教育進行專業化、深層次的研究。借力高階研修班成員進行示範、引領、提升、推廣,開展智慧教育校本研修,有效提升教師教育資訊化與教學的整合能力,促進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60%以上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使用課時比例達總課時30%以上。
4、豐富學科課程內容,匯聚優質教育資源
加強網路空間建設,共建共享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均衡。利用資訊化創新德育教育,擴大學生德育活動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提升德育實效性;積極推進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庫建設,將優秀的教案、學案、課堂教學實錄、多媒體課件、評價資源、一師一優課及其它各類資源上傳,上傳量達1G以上,努力建設1門優質網路課程並在區內推廣;圍繞課程改革,開發義務教育拓展課程網路體系,盡力拓展資源,創造條件,供學生跨校、跨級學習。鼓勵教師利用線上學提供優質學習資源。引導教師利用網路學習交流空間創新教師研修形式,探究遠端同步互動智慧教學試點研究。
5、提升創客教育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
開展機器人拓展課程,建立機器人學校興趣小組,逐步普及創客概念,在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普及“以創促學”的學習理念。在學生中滲透創客理念,宣傳創客專案的優點,盡力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有聯結現實、樂創未來的意識。
6、深化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擴充套件教育管理平臺應用範圍
建成服務性更強的學校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基礎資料庫,為學校教育管理、教師發展、學生學習和社會資訊獲取提供一站式服務;豐富“泗洲路小學”微信企業號的功能,建設一手掌握的移動辦公、移動學習和移動交流平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滿足精細化管理需求。推薦使用特色管理資訊系統,開展日常辦公、人事管理、監管監測、評估評價、公共服務,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整合市智慧教育平臺、智慧教室、成長激勵系統、社團管理系統等平臺功能,形成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內外的學生多元評價體系。
四、保障措施
1、組織機構保障
學校建立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相關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泗洲路小學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作為教育資訊化工作的組織協調部門,做好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決策和規劃工作,及相關推進制度的起草、修訂、完善、組織實施和評估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的統籌、安排與落實。
2、建設制度保障
區教育局於20xx年10月印發《xx區智慧教育試點學校梯隊建設與管理制度》,推動了區域智慧教育試點工作的不斷髮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實現“軟硬實力”的雙提升,實現由硬體擴充向內涵提升的轉變,特對《xx區智慧教育試點學校梯隊建設與管理制度》進行修改補充,擬訂《xx區教育資訊化梯隊建設量化指標》,將教育資訊化工作以梯隊建設的方式落實到學校具體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中,加以規範、引領,以將建設工作持續、深入推進。
3、評價機制保障
根據區域教育資訊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教育局已將相關評估納入教育督導工作,由“區教育局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協同督導科開展教育資訊化的督導評估,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教育資訊化梯隊認定的主要依據。“xx區教育局教育資訊化建設領導小組”在督導評估的基礎上,每年6月對區內各校進行梯隊認定,認定結果納入《xx區中小學校學年度目標管理考核指標》。對梯隊建設有成效的學校校長或分管校長在年度校長考核中予以加分,評選“區先進個人”以獎勵對智慧教育有突出貢獻的校長與教師;教師教育資訊化應用能力列入區內職稱評定、名優教師評比的評分專案,鼓勵教師進行改革創新的積極性與責任感。
4、資源配置保障
學校有義務利用現有的基本設施,積極推進教育資訊化建設,提高教育品質。積極向教育局爭取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對教育資訊化的傾斜,將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和重點專案的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師訓經費中需安排智慧教育專項研修經費,保障教育資訊化發展需求。
5、過程管理保障
領導小組每學期組織各學科開展教育資訊化專項調研,對學校的資訊科技的設施裝置配置情況、使用情況逐項落實,及時協調與指導。每學期開展兩次教育資訊化工作培訓活動,小結各學校的工作進展,明確下階段的工作重點。
6、運營維護保障
完善資訊保安保障,加強資訊系統安全標準研究和制度建設,持續做好資訊系統安全二級等級保護工作,確保教育管理、教學和服務等資訊系統安全。制定和實施網路與資訊保安建設管理規範,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完善教育資訊化執行維護與技術支援服務體系,建立xx區各學校的資訊科技專業服務隊伍。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4
光陰似劍,我進入教育系統已經有兩年了。回首這段日子,真是百感交集。作為新教師,為了使自我能儘快掌握基本的課堂教學的規律,提高研讀教材的潛力,初步構成自我的教學風格,努力成為一名我們學校的達標教師和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
一、自我分析
(一)個人優勢
工作踏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職責心,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在工作上能夠用心完成學校領導佈置的各項任務;與同事關係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處,樂於助人;善於理解別人的不一樣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有必須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能夠用心參加各類教研活動和教師繼續教育學習。
(二)個人存在問題
教學經驗不足,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略顯稚嫩,教育科研潛力薄弱,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潛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駕馭教材的潛力、設計課堂教學的潛力和教師語言水平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在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上有許多不足,尤其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態、特徵的認識和研究;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經驗的層面。
二、三年發展規劃總目標:
1、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能夠以發展性眼光來看待學生與教學,具有必須的創新精神及教研意識。
2、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基本的教學規律,努力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潛力。
3、結合區數學科的研究專題,用心開展實驗工作,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透過系列的學習與研究,使自我成為一位“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三、三年發展規劃實施階段發展目標
第一年度目標:
(1)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無論是作為管理者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務必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工作中才能得以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2)向身邊優秀的教師學習管理經驗、教學藝術和教學技術,及時積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做一名快樂、充實、幽默具有親和力的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3)養成“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習慣。對自我的教育教學活動要及時進行反思,積累經驗,把“育人”放在首位,樹立為學生一生負責的理念,培養人、塑造人,構成自我獨有的工作風格。
(4)用心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或講座學習活動,認真寫教案,教學反思,經常教學隨筆。
第二年度目標:
(1)提升個人修養,做一名達標的教師。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去影響學生,在工作中“多做”、“多想”、“多聽”。
(2)養成善於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對自我的教學工作的失敗與成功注意積累,為自我打造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善於思考,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必須的提高。
(3)儘量經常地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第三年度目標:
(1)加強學習,廣泛閱讀教育教學的報刊,雜誌及專著,使自我具有綜合的學科文化素質,掌握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提高研讀教材的潛力,使自我能較科學地、系統地對教學資料進行規劃。
(2)用心、認真學習區教學研究的主題,在課堂上滲透這些思想和理念,週期性地進行反思。
(3)將近三年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論文等資料整理好,以提升理論修養,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成為一名達標的教師。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我會繼續努力、認真工作,以抑揚頓挫的言語、以真誠的關心,以及以有富於變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吸引學生,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打動家長。規劃自我近三年的行程與要求,讓工作有序高效;更好地教育教導學生。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全面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根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總綱領,堅持以資訊化建設推動現代教學手段的變革,提升教學效果和辦學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校三年規劃為總體思路,以“建一流師資、育一流新人、創一流學生校”為總體目標,以提高效益為目標,以加強應用為主線,以資源建設為重點,構建我校網路化教育環境,加快建設一支具有較高資訊素養的幹部教師隊伍,積極探索資訊科技環境下新型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資訊化的水平,特制定學校資訊化建設20xx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二、加快資訊化建設的步伐,加強組織領導力度
為使我校資訊化建設工作適應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保證我校資訊化建設工作正常穩步的開展,經學校研究,確立校資訊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資訊化建設的步伐和組織領導力度,全面領導、組織和協調我校的資訊化建設工作。
三、軟、硬體建設及管理
1、完善校園網,在上學期硬體建設的基礎上,做到班班通(每個班級都能真正的連線的intneter)。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學校實現辦公電腦化,每個教師一臺多媒體計算機,並不斷對舊設定進行更新,使老師們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工作,而且實現了校內互通,給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帶來了許多便利。
3、積極主動、自主開發教學課件。制定一套鼓勵教師和學生應用資訊科技進行資源開發、教學和管理的措施和制度。並建立較為豐富、並具本校特色的教育資源庫。
4、加強對校園網路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5、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路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路執行高效、有序。
四、著重研究如何應用資訊科技來更新、整合各門學科的教材和教學
1、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程序中的一個熱點,而且越來越多的老師把目光關注到這個熱點上。但從我校的具體實踐來看,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資訊科技,都只是簡單地把資訊科技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用來製作多媒體課件,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只不過是帶著電子教材走向學生,為了探索和建立能使廣大教師都能運用的一種技術和手段,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多重互動、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使資訊科技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我們成立了以教務處牽頭的資訊科技與課程研究小組,以期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2、透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要使學生掌握以下資訊時代的學習方式:
(1)會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2)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的學習;
(3)學會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
(4)學會利用資訊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5)促進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6)結合新課改的理念,繼承中國傳統教育的優勢,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提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為未來的人生髮展提供幫助;
(7)透過基於因特網的遠端合作學習專案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五、運用資訊科技等現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1、在利用好網際網路和現有的音像資源基礎上,努力為教師收集、拍攝、編輯一些課堂教學需要的音像資料。全校管理人員和教師要高度重視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為此,學校將加強領導,加快我校資訊化建設的`步伐,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發展。
2、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作用,透過以點帶面,加強各學科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指導和研討。加強教師現代技術運用的指導,開展電子備課,探索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網站,開發研訓陣地,交流師生家長的思想,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4、把資訊科技的掌握與運用工作,作為年終管理人員、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把掌握資訊科技的能力,作為評職、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六、其他一些具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1、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多媒體平臺教室和計算機網路教室,引導全體教師積極進行計算機應用知識、技能的學習,或聘請專家和專業教師到校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及校內的自主培訓(如Flash、Photoshop等),進一步提高教師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使每一位年輕教師都會動手製作簡單的教學軟體。
2、以建設學科教學資源網站為導向,做好資訊化建設的人才儲備工作和教學資源建設工作,保障資訊科技裝置到位後軟體建設齊頭並進,使硬體裝置能及時的應用到教學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3、逐步使學校為每位教師配發的計算機發揮作用,實現遠端辦公以及管理。
4、以建設學科教學資源網站為導向,力爭出現一些上檔次的教學相關網站。
5、探索教材、教學、作業和學習的電子化、資訊化的道路。
6、建立名師工作室。
7、實現和廣渠門中學資源共享,同步教學和研究。
8、成立課件研究小組,發揮課件作業,加快學科整合步伐。
9、進行全校資訊科技大比武;建立學校資訊科技資源庫。
10、加強學生學習應用的機會,建立學生興趣小組。
學校資訊化建設的關鍵在應用;關鍵在管理;關鍵在創新。資訊化建設工作是繼新課程改革工作之後的又一項重點工作,學校將把此項工作作為全校教師業務水平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點工作來抓,爭取按期實現以上目標,同時,我們也相信,在學校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我校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也一定能按期實現以上目標。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6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悄悄從指縫間溜走,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本學期立足於個人的自我發展,為了不斷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增強知識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特制訂如下個人研修計劃。
一、堅持閱讀,拓寬視野,豐盈自我。
本學期按照年級組讀書計劃,從專業成長、教育專著、心理調適、良好溝通等方面選擇書目進行閱讀,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技能、學會調整自我克服職業倦怠。在書的海洋裡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優雅而有朝氣的人。
二、堅持學習,不斷探究,提升自我。
1、認真研讀教材,上好不同課型。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和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加強詞句訓練,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創設具有整合性、開放性和擴充套件性的問題,加強課內、課外的結合,把理解內容和語言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高年級依然要加強指導和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上,積極參與公開課,以公開課為載體,探索課堂教學亮點,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認真對待常規課,根據教研組的集體研討,結合每單元教學的特點,進行教材整合,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2、積極參加各種研修活動。認真參加每週一次的組教研活動,做好學習筆記;積極參與每天小教研活動,做好探討;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領悟前沿教育理念;積極參加資訊2.0培訓,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水平。積極探索各類課型,將作文早起步、閱讀海量化和書寫規範化和課堂生本化落到實處,推進年級讀寫課程。寫課程。積極參加班主任培訓活動,學習管理班級、培養學生好習慣的小妙招。
3、虛心向他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學上積極向老教師學習,把握方向;虛心向年輕教師學習,汲取新鮮血液。班務管理上,及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
三、堅持反思,及時總結,逐步提升。
在未來的日子了,我會嚴格落實劉校長所提出的問題機制,透過及時反思發現問題,以問題為引領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堅持日教學反思。每節語文課後及時反思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資源整合,反思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兩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
2、堅持班務管理反思。堅持每天放學後梳理一天的工作,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法。利用第二天晨會時間和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並監督落實。
3、堅持家校關係反思。經常與家長溝通,及時反思和家長的溝通方式及效果,讓良好的溝通促進工作的更好發展。
4、堅持組工作反思。堅持隨手記錄每日工作,每週進行周工作反思,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立志正當時,追夢不停歇。教學的路是艱辛的,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學無止境,不斷提升,促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名優秀的基層工作者。
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計劃7
當前資訊科技飛速發展,資訊化潮流勢不可擋,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學習、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讓教師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更加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方法,掌握運用網路處理資訊的方法,最佳化課堂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
在全區上下狠抓質量的背景下,謀求我校教學質量有突破性提高,建設一支具有強烈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意識、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勢在必行。根據本校實際,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教師範圍內開展教師現代資訊科技培訓。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目標要求:
1、 提高資訊科技意識,真正使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透過資訊科技培訓,要切實提高教師的資訊意識,將資訊意識灌輸到教師的頭腦中,使資訊科技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有機的融到一起。
2、 加強技能學習,掌握電腦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熟悉網路環境下查詢、下載、上傳教育教學資料的方法,能在網路上利用論壇,聊天室,電子信箱等工具進行交流。
4、 會用相應軟體製作課件,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組織與落實
1、 組織: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培訓與考核領導小組,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負責實施,資訊科技教研組負責培訓與考核的具體工作。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2、 落實:培訓以集中培訓與輔導形式同時進行。每週一個培訓主題,透過集中培訓和分散學習完成一個主題任務,並在週末之前必須傳送、儲存到指定位置,以便考核。
三、時間安排:
1、 集中學習:每週二、四晚8:00―10:00點。
2、 分散學習:電子備課室每天早上到晚上10:00開放,隨時自由學習,完成相應的主題任務。
四、人員安排:
50週歲以下教師必須參加,50週歲及以上教師自願參加,具體安排見 附表1。
五、培訓內容:
1、基礎知識(3課時,8學分)
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結構與組成;微型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多媒體電教平臺的使用。
2、windows作業系統(3課時,10學分)
作業系統的功能,啟動與退出;圖示、視窗、選單、對話方塊的概念與操作;複製與貼上;計算機病毒知識。
3、word文字處理(6課時,15學分)
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建議採用拼音輸入法;文件的建立、開啟、儲存、關閉等;文件的基本編輯;文件的排版,文件的頁面設定與列印輸出;表格製作、公式編輯、圖文混排。
4、網路知識及應用(4時,10學分)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Internet的使用(瀏覽網頁、電子郵件的使用、搜尋素材資料並儲存);區域網的使用(學校FTP使用、課件上傳),常用網路軟體使用(QQ MSN 下載上傳 REAL Winrar)。
5、Powerpoint應用(8時,20學分)
建立幻燈片或利用模板建立幻燈片;輸入編輯文字、圖片、表格等;編輯修飾幻燈片;設定幻燈片的放映方式和效果。
6、Excel應用(4課時,10學分)
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表格資料的輸入和編輯;常用函式及其應用;表格的修飾。
六、考核:
考核方式:考勤制與學分制相結合。考勤佔30分,學習佔70分。最後以4%和2%的應用考核分一起記入學期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