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讀準字音。

  2、結合註釋、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意。

  3、質疑討論,明確人物形象,體會鄒忌諷諫的藝術。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結合註釋,掌握部分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內容。

  2、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質疑討論,熟悉人物形象,欣賞鄒忌諷諫的藝術。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二課時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比喻勸說

  妻——私宮婦

  妾——畏朝廷之臣矇蔽之深

  客——求四境之內

  三令·三進戰勝於朝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離罷春秋激烈的戰場,我們走入了戰國的風雲。今天,我們將跟隨鄒忌,一同在《戰國策》中去感受君臣間的一段軼事。

  二、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註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生交流疑難字詞。

  3、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詞

  (投影)

  形貌昳麗朝服衣冠入朝見威王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皆朝於秦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5、師糾正誤音。

  三、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節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一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來,孰視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2、梳理二小節

  由自己個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這與諷齊王納諫有什麼關係呢?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二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節

  ①生結合註釋,梳理第三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

  皆朝於齊戰勝於朝廷

  四、結合板書,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透過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瞭解了一段歷史佳話。今天,讓我們在練習中首先重溫一下有關內容。

  (投影)

  詞類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聞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詞語歸類:

  旦日,客從外來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賓語前置)

  皆朝於齊(介詞短語後置)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二、質疑討論,明確形象內涵。

  1、結合標題“鄒忌諷諫齊王納諫”,全文大致可以分為幾部分?

  2、文中鄒忌、齊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討論明確:

  鄒忌:善思、善諫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於從生活的點滴中提煉出治國的道理,可見,此人胸有大志,心繫國家。

  善諫。勸諫別人講究技巧,不直切主題,而巧設情景,從個人生活小事說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由近及遠,委婉地讓齊王接受他的意見。同時,他的善諫還體現在他針對不同的勸諫物件採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齊王,瞭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偉志向,瞭解他喜隱語的特點,所以,勸諫中採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達,做到了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齊王:善聽、善做的明君。

  善聽。鄒忌的勸諫,聽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迅速採取行動從善如流。

  善做。聽後,一“諾”的表白,立即三賞的表現。

  3、文中如何塑造鄒忌這一形象的?

  討論明確:

  鄒忌。敘事中塑造人物,對話中刻畫人物。

  齊讀第一小節。

  三、聯絡現實,明確形象意義。

  學習了本文,在鄒忌的諷諫,齊王的納諫,最終齊國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明確:

  領導者應從善如流、善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不做“召公諫厲王弭謗”的厲王;群眾,提意見應講究方式方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

  教學主導

  1. 基礎性閱讀,即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2. 理解性閱讀,即能感知人物特點和結構特點,能初步領會自知和民主的積極意義;

  3. 期待性閱讀,即能揚棄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時宜的內容;

  4. 拓展性閱讀,即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內容,擴大閱讀視野。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重點

  背誦和三個排比層疊套裹的結構藝術。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用一面鏡子做道具。教師登上講臺,顧盼照鏡,然後再略帶誇張地做淨面去汙之狀。接著提示:我手中一面鏡子,起什麼作用?同學們說得對極了!我的鏡子就是我的意見書,當面暴露我的缺陷,當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潔我的面容,就是乾淨我的肌膚。可是,一個國家的興衰得失,一個國君的統管治理又該以什麼作為它的鏡子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歷史散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礎性閱讀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於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侷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裡已學過長短三十餘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肅清道路上的“絆腳石”開始。

  1. 粗讀課文,辨清字音。先老師或錄音範讀,提請學生注意;再學生齊讀,找出容易誤讀的字加以正音,並儘可能聯絡以前所學內容。示例於下:

  有()麗 朝()年 間(

  2. 再讀課文,解說詞義。提請學生全文默讀,並對照課本註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的基本意義,教師找出學生容易忽略、多義或古今意義有差異的詞予以查問。示例於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長;好孰:誰;仔細;什麼(《隆中對》有)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私:偏愛(《出師表》有今:自私)

  3. 還讀課文,複述大意。先散讀,要求學生放聲無礙。再自由組合或教師挑選,分角色演讀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點撥歸納。示例於下:

  忌不自信。(倒裝句,賓語前置。《滿井遊記》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陽樓記》中有“吾誰與歸”)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語後置,《馬說》中有“馬之千里者”)

  4. 追讀課文,完成背誦。感悟課文排比和反覆的語言修辭特點,提高記憶的效率,以先進示範或教師表率,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

  第二步:理解性閱讀

  一部《戰國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寫實與虛構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體現《戰國策》的特色。與其當史來讀,不如做美文來讀,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讀。西方有人尖銳而不無偏激地以為,歷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閱讀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節:鄒忌巧用寓言、齊王虛納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這一點無須作為重點,概括歸納即可。接著,需要分析人物個性,只要鄒忌就行。鄒忌五個“一”:一個高官之位(史載此人善鼓琴,做齊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麗”可證);一個突破阿諛諂媚重圍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頭腦;一腔在位謀政、進盡忠言的熱血;一張委婉幽默的巧嘴。透過人物分析,再就文字客觀提供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兩點(如能感受更多資訊,更好):一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為臣者敢於進諫、善於進諫的民主意識,為君者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形象。諸如此類,透過引導和師生互動,或板書,或學生自記筆記。用表格示例於下:

  如果把《戰國策》當美文來讀,其結構層次的“三排”之法,重疊套裹,從頭至尾,實為罕見,很可細嚼精咽。順序當可按範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清理。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後來南宋理學家們倡導的八條目中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行為方式和過程而言,從問詢到比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個排比;就鄒忌自醒的情節看,朝窺、日問、晚思,再到問訊的物件和物件們的反映的細節等等,無一不是三個排比。至於“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上、中、下等級的獎賞,“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時間推移,三個排比典型而明顯,一提便知曉。這種文章的結構層次的重疊美可以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深入會意。

  當美文來讀,還可引導領會之處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從近到遠,從個人修養到朝廷天下的遞進構思;實寫家事感悟、虛寫戰勝朝廷的詳略藝術;一代國相不惜執著形貌攀比的誇張手法等等。儘可由學生有所發現和體會。

  第三步:期待性閱讀

  在吸取精華、繼承優良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本文置於現實世界的平臺上,為學生提供求異思維和批判閱讀的參照,引導學生用別樣的眼光讀出主體獨特的體驗。比如,“戰勝於朝廷”,且不說誇張失實的嫌疑,單論這種內斂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當今世界,無論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立足、民族的強盛,沒有真正的實力做後盾,“戰勝”純是自欺欺人的誑語,儒家走向理學死衚衕的八條目的原義,是不能救國和強國的。再比如,“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進諫情形的變化,誇張有餘,信實不足;一代國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誇飾,怎麼也難以讓人全信,細節的失實,也直接影響整體的真誠。因此,更多地當文學作品讀可也。

  這一步的學習,老師除了略加激發,無須預設和過多暗示,讓學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捨標準裡縈繞;哪怕失之於幼稚和考慮欠周或存在明顯的謬誤,也當平等地交流和溝通,關鍵在培養敏銳的批判鋒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閱讀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材料印發。目的在於感悟讀後感的一些寫法和敘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歸納和使用,以及期望學生拓寬歷史散文的閱讀視野。示例於下:

  納諫與止謗(節選)

  ──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60年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驕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裡,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弭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後,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於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

  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著讀,大有可以借鑑之處。

  設題:

  1. 本節選部分既有鮮明對比,又有嚴密的邏輯聯絡。就對比說,是齊王與厲王的對比。就邏輯說,哪些語句構成這些對比之間的聯絡,請找出來。

  2. 本文段副標題名為“重讀有感”,重在說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錄,如果依照這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根據你的理解,後面大概會寫什麼?

  3. 《召公諫厲王弭謗》也是歷史散文中的名篇,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詢,試通讀幾遍,並簡單概括其大意。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資料導讀

  1、《戰國策》的資料: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

  3、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2、再讀課文,理解詞句:

  ⑴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裡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檔案。這裡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⑶ 一詞多義:

  修:

  ①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②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③ 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朝:

  ①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② 於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孰:

  ①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②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誠:

  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②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⑷ 古今異義:

  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地點。)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國君旁邊的近臣;今義,方位名詞。)

  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四、佈置作業

  1、掌握本節課的要點。

  2、參照課後練習整體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整體感知

  1、本文的題眼是什麼?它有什麼內涵?

  “諷”,即婉言規勸之意。

  2、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麼呢?

  “王之蔽甚矣!”

  3、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麼?

  鄒忌善“諷”,表現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見威王,並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他先敘述了妻、妾、客矇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動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矇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矇蔽也最深。這裡,沒有對威王的公開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矇蔽的嚴重性,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而且以自己的親受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具有強烈的說服效果。語言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人易於接受。

  5、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三、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廣開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國家強盛起來。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預習《愚公移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絡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覆閱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從中汲取民族智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透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透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透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課!好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課,你們來讀一遍題目,老師把題目寫到黑板上,這篇課文是你們預習過的,我來問一下,誰知道題目中的“諷”是什麼意思?學生答:“諷”指諷諫,下對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語言勸諫。非常好,這個題目中有幾個動詞?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諷”,一個是:“納”。好,那麼我們根據題目來推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幾個故事?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鄒忌勸諫,一個是:齊王納諫。好,非常好,補齊主謂賓,再來一次。鄒忌勸諫齊王,齊王採納鄒忌的建議。我們再來試一下,看文章哪幾段是勸諫的內容,哪幾段是納諫的內容。學生答:1、2段是勸諫的內容,第3段是納諫的內容。我們今天先來學習勸諫的內容。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正確流暢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品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及老師點撥等方式,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問了三個人分別是妻、妾、客,同樣的問題“吾與徐公孰美?”,三個人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鄒忌提問之前還自信滿滿,得到肯定答案以後,反而認為自己確實沒有徐公美。藉助朗讀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來探究其中的奧秘。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這種描述,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不用批評與指責,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

  (四)課堂訓練

  老師活動:在班級組織的“親近書信,傳承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活動中,班委會發出欣賞名人書信、用書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議。可你同桌對此不感興趣,仍熱衷於打電話、玩微信,你怎麼勸說他呢?

  學生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練習。

  (五)鞏固基礎知識:

  透過本課習題,積累本課所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透過積累文言字詞,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詢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六)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鄒忌諷諫 :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勸諫 (類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體悟鄒忌的諷諫藝術(設喻和類比推理)和諷諫成功的原因;

  3、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鎖定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的1,教學難點是教學目標的2。

  教學方法:

  情境法、設疑法、探究法、拓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語,創情境課堂

  我國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思是良藥利於病往往苦口,忠言利於行往往逆耳。然而現在有一種藥“糖衣片”,能治病但不苦。看來良藥未必苦口,那麼忠言就一定逆耳嗎?有沒有既利於行又不逆耳的忠言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

  二、解題:

  諷,不是諷刺,是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三、找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校正字音,感知內容。

  (一)教師設疑: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鄒忌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私我”;妾的“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 “畏我”;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因為“有求於我”。比美反思後鄒忌認為自己受到了矇蔽,於是想到了國家的大事。

  (二)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歸納本段的知識點:

  1、固定句式:孰與:譯為“與……相比,誰……”

  2、賓語前置句式:忌不自信(“不”是標誌,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重要實詞:明日(古今異義);吾妻之美我者:美是意動;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四、同學齊讀第二段,

  (一)師設疑:鄒忌入朝是如何分析“王之蔽”的?如何諷諫齊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宮婦左右私王”如“妻私我”;“朝廷之臣畏王”如“妾畏我”;“四境之內求王”如“客求我”。鄒忌運用設喻說理的方法,用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二)知識點歸納:古今異義:地方:地方方圓;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

  五、鄒忌的諫言,齊威王接受了嗎?並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一)同學齊讀第三、四段。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齊威王聞鄒忌的諫言大喜,果斷下令:“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他懸賞求諫,廣開言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最終納諫強國,各諸侯國“皆朝於齊”。

  (二)歸納知識點:

  重要實詞:謗譏(古今異義);成語(門庭若市);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

  介賓後置: 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六、師生探究:

  鄒忌諷諫齊王成功的原因何在?學生各抒己見,師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作總結:

  第一:得益於鄒忌的諷諫藝術: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切入角度好,運用設喻,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使齊王心悅誠服,因為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是批龍鱗,逆聖聽。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足智多謀、大智大勇、嫻於辭令 、忠於職守的良臣。

  第二:得益於君臣雙方:雙方應該是賢君良臣,否則,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若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唇舌,枉運心機。自古就有屈原放逐,比干被挖心的慘例。從這裡我們亦看到了一個廣開言路、懸賞求諫、從善如流、聞過則改、興利除弊的賢君。

  七、拓展:

  鄒忌進諫齊王,齊王欣然納諫,內政修明,齊國強大,那麼我們今天再讀此文有哪些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各抒己見?

  透過討論,發表意見,可引導同學總結出以下體會:

  1、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本著對國家、對民族負責的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一旦有可行性建議,就積極大膽地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出,摒棄個人的諸多考慮,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語氣,抓住恰當的時機,便於別人接受採納,以提高建議效果。

  4、作為領導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認識齊威王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

  2.瞭解諷諫(諷喻)的方法;

  3.學習對話技巧和詳略安排;

  4.掌握文學常識和文言知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型設計

  自學輔導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定向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給領導提意見,古往今來,都要冒很大的風險。歷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屢次給領導提了意見,而且屢次被領導賞識,建議得以實施,又產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歷史上傳為美談。鄒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戰國時齊國的謀臣,曾萬事恆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謀善諫。一次,威王彈琴,鄒忌進門就說琴彈得好。威王認為他未仔細聽,是在說謊。鄒忌說,琴聲寬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輔,舒緩像政令,諧調暢適像四時。威王聽了,知道他在說治理國家的道理,極為讚賞,就拜他為相。課文所講的是在這之後的另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查疑

  1.運用工具書,默讀課文,疏通文意;

  2.齊讀課文,然後複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三、討論釋疑:

  1.齊讀段一:"比美"離題否?有何作用?

  《古文觀止》有評語:"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勘察,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謅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評得好。

  2.段一中的"三問三答"寫法上有何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現了人物間的什麼關係)?

  提示:內容都是說鄒忌的美,語言只有一兩個字變化,卻反映了對話人物間的關係親疏遠近的不同。

  (板書:妻→私:偏愛讚揚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齊讀段二)私事、國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諷諫?

  4.(齊讀段三、四)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確實受了矇蔽?(諷諫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為之的嗎?何以見得?)

  延伸遷移

  (齊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王之蔽甚矣"一句,為何點到了卻不深說? 提示:善揣摩國君的心理。對於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餘的話。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內容? 提示:哪些意見,如何來朝。

  3.這個故事於今有何積極意義?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勸諫、發揚民主、傾聽民聲等等。

  4.如何看待《戰國策》?

  提示:由於《佔國策》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策士們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誇大了策士的作用。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7

  [開場白]

  話說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某臣策士周旋其間, 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鄒忌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九課《鄒忌諷齊王納諫》。

  [檢查作業 ]

  一.首先,讓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作業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疏通文章的 字,詞,句。大家給老師推薦一位嗓門較大的同學,請他為我們讀一下課文,(同學推薦,朗讀課文)

  讀得不錯,聲音洪亮,語句流暢,看來是有備而來,但在某些字的讀音上還稍欠準確,其他同學能否幫他更正?(謗,bang讀第四聲;燕,yan讀第一聲)

  二.很好,更正得既完整又準確。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組需要特別注意的字,詞,句的練習,檢驗一下自己課前預習得怎麼樣(預習2):

  朝服衣冠,窺鏡_______________

  於是入朝見威王_______________

  能謗譏於市朝_______________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

  燕王私握臣手曰__________________

  已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_______________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_______________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_______________

  上述這樣同一個字根據不同的情況,其解釋不同,通常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一詞多義現象。)

  翻譯以下各句,特別注意黑體的詞與劃線處的譯法。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一詞在《廉》中已經學過,溫故而知新)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7.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交流體會]

  相信透過預習,我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體會,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4

  人一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後自由發言。(2位同學進行了闡述)

  [小結與引導]

  剛才我們的同學各抒己見,有理有據,談出了自己的想法,由於時間關係,還有一些沒有機會發言的同學,我們課後還有時間。一篇好的文章,能給人一多方面的啟示與感受,那麼,老師有一個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商討:本書的編者將這篇文章放在第二單元,而不是高二,高三,同樣也沒作為課外讀物,我想並不是很隨意的,你們同意嗎?(深思片刻後點頭)

  好,那麼你們想想編者究竟要讓我們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麼?(互相討論,在座位上發言,大部分同學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出答案,讓我們學會品味語言)

  非常正確,把書翻到單元主旨(打幻燈):

  品味語言,除了要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外,還要重

  視句子的品味.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理解句子,

  才能進而理解篇章的含義。

  品味句子,對於看似平常但含義豐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細

  心體會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

  [示範閱讀]

  史老師先來體會,把我在這方面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部分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番: 有感於鄒忌的三問

  三問,鄒忌問了哪三個人,他們的回答分別是什麼?

  (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問妾:吾孰與徐公美?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可千萬別小看這三問,先來體會

  第一問: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軼麗-------修引申為身高;

  1,八尺請問有多高?

  (同學可互相討論)

  八尺:1尺=10寸,但古代的尺寸比現代短(古代尺寸小),

  1尺=7寸;1寸 ≈1.33釐米

  所以,八尺=1.86米左右

  形貌軼麗指容貌與體形光豔照人。由此可知鄒忌是個美男子

  2,朝服衣冠,窺鏡。

  試問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對著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裡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並且並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

  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沾沾自喜的。(模仿)

  第二問: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

  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問此句的時候,應帶有疑慮,並且急於知

  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物件是小妾,

  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模仿)

  第三問: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著小聲問到。(模仿)

  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和徐公比誰美,但由於問的物件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細細品位這些語言,人物的形象更鮮明,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掌握文章。

  老師就體會到這裡,接下來,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討論一下,文章中還有那些語言可供我們品味的。(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參與,時間10-15分鐘,按情況而定)

  分別請同學發言:

  學生1:既然剛才說的是三問,那麼我來說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就像媽媽一樣,有哪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孩子是最醜的,她也會說他是最好

  看的。和丈夫待的時間長了,會有一種關愛。(或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妾,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直接就用反問的語句加強肯定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於鄒忌,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

  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否定句的語氣中能體會到這一點。

  所以,這三句話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但由於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

  態也就有差別。(言為心聲)

  老師:這位同學分析的很有道理,並且能運用日常生活的點滴體會進行論證,有理有據。為了進一

  步體會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妨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下,品味品味這些看似平常的語句所

  體現出的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學生四人一組投入朗讀

  請四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學生2: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的。2句整句3個對照

  鄒 忌 齊 王

  妻------ ( )------宮婦左右

  妾------ ( )------朝廷之臣

  客------ ( )-- ---四境之內

  老師:好在什麼地方?

  學生2:一一對照。都是由於私,畏,有求。

  老師:這些原因導致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學生2:受矇蔽。

  老師:很好。其實像這樣由此及彼,由私事推而諫國事,由小及大的設喻令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方法,我們稱為

  學生齊聲回答:諷

  老師:書本上對諷字的解釋是什麼?讀出聲來,

  學生: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規勸。

  老師:很好。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進諫的方式,我們對此瞭解有多少?(請同學交流)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美育目標:

  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讀課的學習。

  教學難點: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透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諷諫”的好處。

  2.本文結構層次別緻,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三答、三比、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投影)我們知道這“良藥”確實“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麼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

  (二)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

  (四)學生再讀課文,並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啟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於齊”

  (五)分析人物形象。(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A.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麼?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麼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麼本領?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B.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進諫後,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2.“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麼關係?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六)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點撥:1.“設喻”是指設定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定,“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定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裡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

  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

  “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

  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

  (七)總結擴充套件:

  A.總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表現了鄒忌高超的諷諫藝術。

  B.擴充套件

  討論: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你更欣賞誰?為什麼?

  (八)佈置作業。

  給《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寫一個續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待”—“閱讀理解”—“閱讀反思”三大步驟,其中“閱讀理解”是主體。閱讀理解又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淺層次的,內容上的理解是深層次的,人物個性化語言的理解則帶有欣賞意味。

  教學設計

  1、文字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於課堂上反覆誦讀,宜於在為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啟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2、學情分析:初中是學生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黃金時期。兒童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了現代書面語的語感,初中則應加強文言文的語料積累,培養文言文的語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學應將語言解讀、語料積累放在首位。

  3、課標參照:關於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於閱讀教學有這樣的建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一、教學目標:

  ⑴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

  ⑶ 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分析:教學目標為遞進式的三個教學層面。“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體現了“三維”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維度;“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是對文字作深層次的解讀,體現了由表及裡的學習過程和對語言方法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字拓展出更開闊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從感情上親近中國傳統文化,熱愛自己的母語,體現了語文教學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追求。目標⑶可能顯得有些虛泛,但這正體現了語文潛移默化、薰陶感染作用的特點,在教學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聯絡生活現實,使這一目標虛中有實。)

  二、教法、學法

  1、透過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

  3、透過研讀體味、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三、教學步驟

  1、匯入:講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我國古代有一位國君,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勸說,他依然我行我素,國家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有一天,來了一位琴師,聽說國君愛聽音樂,特趕來助興。國君非常高興,馬上召見了他。可這位琴師,除錯好了琴絃,兩手撫在琴上,就是不開始彈,而是向國君講了一大通彈琴的道理。國君一聽琴師懂得這麼多,更想聽他彈奏一首曲子了。琴師卻慢吞吞地說:‘我一時半會沒彈,您就急成這樣,大王,您是治理國家的,國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撫著國家這張大琴,幾年來沒有彈奏一曲,難道人們就不著急嗎?’國君恍然大悟。於是拜琴師為相,勤於治國,終於使國家強盛起來。

  同學們,你們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嗎?他們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和丞相——齊威王和鄒忌!你們都想知道和你們生活在同一片熱土上的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情景吧?好,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去領略發生在他們之間的另一個精彩故事吧!”

  (分析:導語吻合初中學生喜歡瞭解歷史的心理,並且暗釦課文的比喻說理藝術,還附帶介紹了課文的時代背景。目前的閱讀教學有“理念先入”的傾向,往往在學生閱讀文字之前,透過預習題、教學目標展示、課文匯入語等預讀環節,對文章的內容做過多的暗示,削弱了學生親身閱讀的實踐力度,限制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思維空間,這樣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文的匯入語主要目的在於製造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但又要保護學生初讀文字的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印象。)

  2、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把握文意。

  ⑴ 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把不理解的字詞畫記下來,並嘗試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⑵ 提名朗讀,學生評價,互相正音。

  ⑶ 正音練習(多媒體課件)。

  ⑷ 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⑸ 句讀辨析(多媒體課件)。

  ⑹ 疑難句子解讀(多媒體課件)。

  ⑺ 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3、讀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⑴ 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探討人物性格及人物對話的語氣)。

  ⑵ 給連環畫(根據課文內容製作)配音(多媒體課件)。

  ⑶ 自由評議。

  4、讀出智慧,欣賞鄒忌的說理藝術。

  ⑴ 課堂討論:

  鄒忌的規勸藝術妙在哪裡? 他為什麼要用設喻說理的方法來規勸齊王?總結鄒忌說理特點,設喻說理的好處。

  ⑵ 梳理文章結構。

  ⑶ 閱讀反思:解題並引導學生聯絡現實生活談收穫。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收穫?

  (分析:藉助“分角色朗讀”來探究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後“談收穫”,更順理成章,符合認知邏輯;學生討論收穫將會從思想內容和說理藝術兩個方面展開,思維的空間更大,對文字的利用更充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自我,聯絡生活實際。)

  5、課後作業:背誦全文。

  (分析:本設計的語文學習活動大致有:聽故事瞭解背景、參照註釋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推薦朗讀並評議、正音練習、同伴互助質疑問難、句讀辨析、特殊文言句式翻譯、齊讀課文、小組討論揣摩人物語氣、分角色朗讀、給連環畫配音、討論設喻說理、歸納文章結構、談收穫等,其中朗讀是主打專案,貫穿始終。“讀”是手段,透過“讀”理解文意,藉助“讀”展開探究,在“讀”中提高閱讀質量。設計活動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組織合作學習,使同伴互助,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註解,自行翻譯課文,提高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上網查閱專題性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劇本,自行導演的能力。

  4、幫助學生體味本文勸諫的語言藝術,分析人物性格及學會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準備課

  一、反覆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句讀,確定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分解學習任務。

  二、任務分解,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組成學習小組。

  (1)文學常識專項組

  (2)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3)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4)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三、學生上網及查閱圖書,編寫劇本和演練。

  第二課時: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學常識專項組

  該組學生向同學介紹《戰國策》及鄒忌和齊威王后,老師作適當的補充。

  二、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該組學生合作以段為單位,一人讀一人翻譯。老師補充:

  (1)對“諷”“諫”“刺”“謗”用比較分析。

  (2)詞類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對實詞的註釋:“孰”“私”“間”“期”“信”“進”“方”“窺”等。

  (4)特殊句式:選擇句“吾孰與徐公美”。省略句“與坐談”。賓語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該組學生上臺把第一課時排練的節目呈現給同學們,穿越了時空,把人物內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

  四、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1)對劇本改編和表演組的節目作點評:如趣味性,靈活性,生動性,創新性等。老師要肯定學生的同時也作分析。

  (2)對勸諫藝術分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鄒忌與妻、妄、客對話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②妻、妄、客是怎樣回答的?

  ③鄒忌從比美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④文章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

  ⑤這裡運用什麼樣的說理手法?有什麼好處?

  ⑥標題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重點是諷齊王,為什麼還要寫齊王納諫後的結果?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透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討論除蔽、兼聽在當時和現在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個秀才和朋友們一起去一位官員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卻惟獨忘了給秀才盛飯,這時秀才說:-------,主人馬上給他盛上了。請問秀才說了什麼?(同學們討論)

  由此可見,在一些場合中,說話是要講藝術的。那麼如何規勸一個有錯誤的人,並讓他認識、欣然改正就有難度了,更何況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鄒忌是如何做到的。(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二、瞭解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

  鼓勵學生講解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和讀不通的地方。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於齊 間進

  2、教師範讀正音,學生聽讀注音,劃出節奏。

  3、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注意一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翻譯,可結合課後探究練習第三、第四題)

  2、全班交流、釋疑

  3、在通譯課文的基礎上,反覆誦讀課文,爭取能當堂把最後三小節背出來。

  誦讀指導:

  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要儘量讀出三問三答的不同語氣。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既要讀出諷諫的委婉,又要讀出臣對君的忠誠。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五、精讀課文,分析內涵

  研讀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哪些人物?(板書:鄒忌、妻、妾、客)

  2.鄒忌想知道自己與徐公誰美,就分別向妻、妾、客提問,由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揣摩三問三答過程中各人的心態。

  點撥:

  鄒忌問妻——親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愛(私語氣重)

  鄒忌問妾——居高臨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語氣稍輕)

  鄒忌問客——急於瞭解情況客的回答——應酬奉承(求語氣更輕)

  3.討論總結:鄒忌見到徐公後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這說明鄒忌並沒有被矇蔽,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書:私畏求)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並根據情節試背誦。

  研讀第二段

  1.自讀課文,思考:寫鄒忌家中閨房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點撥:為了向齊威王設喻諷諫,把妻、妾、客與宮婦、朝臣、四境之內進行類比得出結論:王之蔽甚矣(板書)

  提示:設喻——用一種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並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用一種道理來說明另外一種道理,設喻貴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說國事,兩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處就是“受矇蔽”。運用設喻的方法來闡明齊威王受矇蔽的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使齊威王易於接受。

  2.學生齊讀一二段,邊體會設喻的手法邊試著背誦。

  研讀第三段

  1.齊讀課文,然後思考:前面我們提到臣子向君王進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麼齊威王對鄒忌進諫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讀後,點撥:“王曰:‘善’。”齊威王不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還隨之頒佈了一系列命令,來鼓勵進諫。

  2.在自讀有關法令之後,由學生討論總結:齊威王是怎樣一位君王?鄒忌是怎樣一位臣子?

  明確:臣子進諫帝王是批龍鱗、逆聖聽,儘管鄒忌進諫藝術高超,但是必須有善於納諫的君王才可以。(板書:納諫明君善諫良臣)

  六、總結概括

  1.分組再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要求背誦。

  2.學生討論學習完本文之後的感受。(從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方面去考慮)

  七、佈置作業

  1.整理文言知識卡片;

  2.熟讀、背誦全文;

  3.寫一篇讀後感。

  八、<成型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美甚)妻——私——宮婦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鄒忌齊威王

  戰勝於朝廷

  善諫良臣納諫明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全體同學積累重要文言實詞,基礎較好同學要求能夠翻譯詞類活用、特殊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分組討論和小老師的“教”來疏通文言詞意;透過學生的各種閱讀練習,要求全體同學能夠正確朗讀;基礎較好同學掌握誦讀要領,讀出文言特點及韻味,逐步形成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4、重難點分析:

  在文言學習上,已經有了初中學習的基礎,因此學習本文存在的知識方面的障礙不大,但是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和單元要求,我們確定文言誦讀為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對文言實詞的學習和各種朗誦突出重點,同時對文言實詞的學習也是對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策略分析:

  綜合上述各項因素,為了儘量落實“為了每位學生的有效發展”這一教育理念,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提供學案,佈置學生預習,鼓勵學生在教師提供材料基礎上自行透過課文註解、翻閱有關資料等方法,對課文重要實詞進行初步的學習,掃除生字障礙,要求達到基本會讀。

  2、任務驅動教學法

  第一教學模組: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分組學習,組長充當小教師的角色,按照學案步驟,進行小組內討論教學。如有學習疑惑,讓先學會的學生教學習困難生,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這種“學後教”針對教的同學事後記憶率高達90%以上,大大增強施教同學的學習效益,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教師將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施教。

  3、朗讀法

  第二教學模組:用以讀帶講的方式,既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修正學生對知識把握的偏頗之處,以及啟發學生對文字的正確理解。透過朗讀(小組內體驗式朗讀、指明朗讀,師生點評指導朗讀,錄音示範朗讀、分角色朗讀),即讓學生展示第一學習模組的成果,同時加深大家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故而本課時的學生學法重點著重放在討論、合作、學生教、朗讀體驗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對照《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詳見附件)事先預習

  正式鈴聲響後,我以任務驅動法匯入新課,透過幻燈片明確了本課時學習目的:

  a、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積累重要文言實詞;

  b、透過學生閱讀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階段

  簡單的匯入新課後,就直接進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階段:分小組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按照我們課前的分組,全班同學分為6個學習小組,先由各組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解決其中問題1——6。

  此時他們的討論,或坐、或站。結果,學習情況因各組組長和具體搭配成員不同而呈現差異:有的小組成員水平差異不大,他們就能積極開展討論,甚至出現爭論;而課代表那組因為小組內成員語文成績普遍較差,結果就出現組長在教大家做題目的現象。這時候的我只是巡視各小組學習,時而指導他們開展討論,充其量是個“劇務”“導演”,有時純粹就是個“觀眾”。

  在這一階段,因為考慮學習進度的問題,我曾在12分鐘、15分鐘兩次想打斷學生的學習,結果都因大部分同學的反對而只能任其繼續。

  (二)、互助“釋疑”階段

  眼看著時間過半,亦有部分小組漸漸地停了下來,於是我讓大家進入“釋疑”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當小組的力量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時,向其他小組尋求幫助,或教師組織大家討論,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點撥。

  在這一環節,為了激發各小組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提問質量,我們引入比賽機制,設立“最佳學習提問獎”和“最佳釋疑獎”,分別獎給提最有價值問題的小組和回答問題最完美的小組。

  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而我還是始終抱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多說,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說。

  最終我們共用了8分鐘來解決大家學習中的困難。

  (三)、“檢測”反饋階段

  結束了釋疑階段,我大聲說:“大家還有什麼問題,”當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說“沒有”時,我們共同進入了這節課的第三階段“檢測”階段。

  為了瞭解大家學習掌握情況,我課前圍繞導學案出了一份《學案學習檢測》來檢查學習效果,同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藉助多媒體幻燈機顯示。

  這一檢測結果真如我所期望的,遠遠好於平時我教文言文時,逐字逐句地解釋翻譯時的效果。除了個別虛詞還有部分學生還是無法掌握外,課文內的重要實詞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脫離課文註釋來解答。此時,一節課已經過去了35分鐘。

  第二學習模組:

  1、自由朗讀: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之後每位成員在小組內體驗式朗讀一個自然段,大家互評。

  2、指名朗讀:

  這樣可以讓教師瞭解到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同時指名朗讀相關段落也是探討答案、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朗讀的要求必須得到真正的落實,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透過教師和其他同學予以糾正,做到共同提高。

  教師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語音、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等方面的問題給以糾正。

  教師指明第一位學生讀完第一段,發現該同學誤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想當然地讀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斷句出現偏差,這時我以讀帶講,以講促讀。此時下課的鈴聲想起。

  於是我佈置了這節課中沒有完成的朗讀任務——熟讀課文,以及預設的作業

  ——改編本文為課本劇,下一課時進行表演展示。

  很顯然,這節課的教學計劃沒有全部完成,按照我的教學設想,接下來還有聽錄音示範朗讀和分角色朗讀兩個環節。

  板書:(在檢測中體現)

  鄒忌諷齊王納諫

  私

  美(蔽)

  畏求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弄清全文結構。

  2、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點難點:

  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教學手段: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導語。

  2、複述文章大意(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二、課文分析

  1、從第一自然段知道實際上徐公比鄒忌美,那麼為什麼鄒忌的妻、妾、客都說鄒忌美呢?

  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於我也。

  2、徐公美於鄒忌,那麼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與事實不相符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麼了?

  被矇蔽了。

  3、從比美這樣一件生活小事鄒忌悟出了什麼?並得出了什麼結論?

  齊王同鄒忌情況一樣即: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結論:齊王受蔽更甚。

  4、鄒忌入朝諷諫齊王,當鄒忌說到齊王受蔽時就打住了,那麼他是否只想指出齊王受蔽這個事實?

  不是,他是想讓齊王納諫。

  5、齊王最後有沒有接受鄒忌的勸諫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並收到什麼效果?

  課文第三、四段。

  6、鄒忌勸諫非常成功,那麼他用的是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設喻說理。

  7、從文中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麼鄒忌為什麼可以進諫成功?

  鄒忌:設喻說理,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

  齊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虛懷納諫,從諫如流,勇於改革。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鄒忌巧妙的說理方法,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透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1、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2、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3、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四、作業

  以“朋友,我想對您說”為題運用今天所學說理方法,說服朋友改正缺點。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妻私宮婦左右①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

  妾畏朝廷之臣設喻說理啟發:②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客有求四境之內③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受蔽受蔽(更甚)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⑵瞭解《戰國策》。

  ⑶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⑷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學生預習,教師重點講解,輔導課堂討論。

  ⑵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⑶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⑵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說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麼?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⑴帙麗朝服衣冠窺鏡

  ⑵期年朝於齊間進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⑷聞寡人之耳者

  ⑸今齊地方千里

  ⑹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⑺鄒忌諷齊王納諫

  ⑻能謗譏於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⑵忌不自信。

  ⑶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⑷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並全班交流。

  明確:

  1、讀準字音:

  ⑴ yì zhāo guān kuī

  ⑵ jī cháo jiàn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⑵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⑶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⑷聞:使……聞。

  ⑸地方:土地方圓。

  ⑹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⑺諷:委婉勸說。

  ⑻謗譏:公開指責。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⑵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⑷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透過“孰視”“窺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透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後,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麼?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麼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畏求妻妾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後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宮婦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

  “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悅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後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由於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板書:

  小大

  家事國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麼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

  ⑴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於進諫的原因。

  ⑵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群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

  ⑶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板書:三賞三變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閱瀆《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

  教學設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學生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完全可以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短的時間內熟讀成誦。因此,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朗讀—編寫課本劇—表演,以達到以讀代講、以編代譯、以演代練的效果。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字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 三時:令初下 中賞 數月之後 下賞 期年之後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路,瞭解《戰國策》裡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