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2.學生能憑藉註釋、資料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理解背誦《伯牙鼓琴》。
2.透過誦讀了解伯牙、鍾子期因為音樂而成為知音的故事,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3.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過程:
一、音樂匯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2.鼓是什麼意思?(彈)
【設計意圖】
本課講述的本身就是關於音樂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樂曲匯入,既契合本課內容,又能引起學生注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請同學們開啟課文,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初讀情況。
以下字形字音有誤的一組是?
4.師講解:哉、巍、弦
5字詞讀準確了,相信這兩個句子也難不倒你,誰來讀
指名讀,讀正確,讀流利。
三、花樣朗讀曉停頓
1.教師範讀。
3.課件出示畫了停頓記號的課文。
3.生讀課文。
(1)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藉助註釋學生先進行自學
2.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3.創設情境,訓練語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
五、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附件1:《伯牙鼓琴》課文節奏劃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附件2:《伯牙鼓琴》公開課學習單
一、下列字音有誤的一項是()
A善哉(zāi)湯湯(shāng)B巍巍(wēi)少選(sho)
C絕弦(xián)鍾子期(zhōng)D若(nuò)鼓琴(qín)
二、我會寫生字(一個生字兩遍)
三、邊聽範讀邊畫停頓線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四、仿寫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教學反思
《伯牙鼓琴》是部編版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這是學生較少接觸文言文,但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我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為什麼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透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並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志在(),鍾子期曰:‘()’”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為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為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淒涼傷感的音樂映襯著,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透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評課稿:
練筆設於感慨“得遇”,好處有三:第一,從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巔峰情感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第二,從文字的角度看,故事對伯牙的不吐不快卻做了某種類似於“休克”的藝術處理,這一文字的未定點、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第三,從課堂的角度看,學生為伯牙代言,將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盡情傾訴,營造出課堂教學的高潮,而這一高潮旋即與接下來的“子期死”形成一種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學充滿了震撼心靈的張力。嗣後的課堂實踐證明,此練筆確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語文教學,焉能放逐“設計”?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會寫“哉,巍,弦”等三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註釋的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重點:憑藉註釋理解詞句,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
三、教學設計
課前遊戲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詞語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板書:楊柳依依)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
白雪皚皚,流水潺潺,其樂融融,書聲琅琅……
師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煙裊裊、雲霧濛濛
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美麗的景物)
(一)匯入
1、有一個故事,流傳千古,令人吟誦至今,他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伯牙鼓琴》,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們也把他簡單的成為古文。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爭取讀通課文。有個別字不流利的多讀幾遍。
2、請一個同學讀。(真是不簡單那,不同於白話文那麼順溜卻讀的如此嫻熟,我最欣賞他的是把這些詞都讀對了!)
(跟我們白話文還是有些區別,不難順利,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難讀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字音:
少選,湯湯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絕弦,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誰再來讀讀。不僅讀正確,還能讀流利。(不錯,一字不差)
4、請你讀給同桌聽,有錯誤的馬上請你幫他糾正。
5、文言文啊,不僅要讀正確,更要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你先試著用上鉛筆劃一劃節奏讀一讀。
6、想不想聽聽老師怎麼讀,看看你的節奏跟上了沒有。
你來瞧一瞧,你的停頓對了麼?趕緊跟著劃一劃。
7、請你根據斜線試試讀。現在齊讀課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
1、讀的越來越有味道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我得考考大家:這篇古文寫了誰?(俞伯牙和鍾子期)他們是什麼關係?(知音)
2、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3、善哉又是何意啊?(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這個善就是好啊,哉是一個感嘆詞,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讚歎,既然這樣,我們變通一下,用現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止好啊這一種方式來讚歎,我們還可以怎麼說?
(真棒啊,真行啊,不錯啊,了不起啊,真厲害啊)
4、妙極了,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理想到了高山,子期就說:好啊,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像泰山一樣巍峨。(你理解的非常棒,老師也忍不住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伯牙志在流水,你們應該也能讀懂。
(心理想到流水,子期說: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樣浩蕩。)
5、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鍾子期,志在高山,透過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於是乎你怎樣讚歎——(用文中的話來)
你呢?請你也來讚美一次
志在流水,你有看到了什麼?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文中的話)
6、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可見他的琴技高超。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3
一、匯入,激發閱讀興趣
我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知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是從何而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知音”有關的故事。
二、走進故事,體會感情
1、解題:《伯牙鼓琴》,鼓為“彈”的意思。
2、自學(讀準、讀通、讀懂)。
3、互助學習:朗讀檢查、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意思。
4、分享與釋疑:重點強調“湯”的讀音,最後一句的斷句及意思“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補充資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師,並且在朝為官;而鍾子期是一位樵夫。兩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
1、提問:“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鍾子期死後,伯牙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
預設:因為伯牙認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這是比較淺層的理解,學生可能會關注到這一因果,但不能體會其中深厚的情感由來。)
2、從哪裡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請在文中找到依據。
預設:因為在伯牙“志在太山”時,子期能夠評論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可以感受到“湯湯乎若流水”。
請你發揮想象,鍾子期聽到琴聲後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引導學生細緻描述)
預設: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高山時,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勢連綿起伏,山峰高聳入雲。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流水時,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蕩蕩,奔流向前。
3、伯牙將子期視為知音,是否只是因為他能聽懂自己的琴聲?
引導學生回到文字,關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聲包含著伯牙的情操與志向。子期聽懂的不僅僅是外在琴聲,更重要的是琴聲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將其視為知音,與那些表面上讚揚他琴聲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時此刻,伯牙的內心是這樣的呢?
預設:激動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單的。
5、當鍾子期死後,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他為什麼一定要破琴絕弦?
預設:傷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絕望的。這個世上再無明白自己的人,那麼所彈奏的樂曲也就沒有了意義,因此,伯牙絕的不僅僅是琴絃,絕的更是心絃與希望,重回無邊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建議配上吳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體會伯牙子期相逢之樂與分別之痛。
四、結合拓展資料,瞭解“知音”的文化意義
讀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預設: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流暢非常光,很多書上都有記載。後世的人們也會用高山流水和知音來比擬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感情。許多有志之士也會用高山流水來比喻自己心志高潔。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4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播放古箏曲)同學們,我們聽到的這支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這支曲子的背後,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了解這個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師範讀,配樂。
3、自由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課件出示朗讀節奏劃分)
4、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5、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師:課文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們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合作討論,弄懂課文意思,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課文意思。(課件出示譯文)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何為“知音”?
1、什麼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從哪裡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
2、指名讀。
3、師: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說明了什麼?(學生自由說一說)
4、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藝怎麼樣呢?在文中如何表現出來的?(指名答)伯牙能透過琴聲把自己心裡想的東西表達出來。
5、鍾子期聽之。他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了什麼呢?用“——”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
課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明確:“善哉”是表讚歎之意。(教師指導讀好讚歎的句子)這句話表明,伯牙隱藏在琴聲中的想法,鍾子期能心領神會。
6、如果你是鍾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
7、師: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的畫面。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志在明月,鍾子期會怎樣讚歎?教師引導學生說句子。
示例:“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8、師小結:只有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快樂、激動、興奮……)
9、指導朗讀。(自由讀、分組讀)
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時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鍾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課件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鍾子期死了,伯牙為什麼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鍾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在這裡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齊讀。(教師指導,要求讀出伯牙此時的心情。)
4、為何鍾子期死了,伯牙要絕弦呢?好不容易苦練學會的琴技就這樣放棄了?
5、在遇到鍾子期前,有沒有人讚美伯牙呢?那些人會怎樣讚美伯牙?鍾子期又是怎樣讚美的呢?
6、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鍾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鍾子期說什麼?
五、拓展延伸,回味“絕弦”
1、師:鍾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鍾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伴低沉悲涼的古典音樂,師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明確:悲慟欲絕、痛不欲生……
3、鍾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教師播放《高山流水》樂曲,指導學生齊讀課文。
六、教師小結
自古以來,“良朋易求,知音難覓”。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資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資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同學們,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備技能。古琴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區別於其他樂器,才習慣叫作古琴或七絃琴。孔子所教授的課程“六藝”中的“樂”就有彈琴詠唱詩歌的專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琴”有關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讀課文,理解文意
1、指名檢測重點字詞的讀音、解釋。
2、分組讀、合作讀檢測課文朗讀。
3、說說兩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三、調動五覺,想象畫面
1、《伯牙鼓琴》這篇課文中,伯牙彈的琴曲是什麼樣的?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伯牙彈琴的?
2、鍾子期的語言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3、調動“五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說一說“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4、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用上“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嚐到了……觸到了……”將自己的想象描述出來。
四、人物對比,感受“知音”
1、快速閱讀資料袋,說說什麼是知音?
2、思考,為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二人會成為知音呢?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1)找出課文中進行對比的兩個人物。
(2)逐句分析,將提取到的資訊分別填入相應人物的氣泡上。
(3)將相同點填在中間的氣泡,不同點填在兩邊的氣泡中。
師總結: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伯牙用將高山流水的情志寄託在琴聲之中,鍾子期能用語言描述出;鍾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他們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這種圖表叫做雙氣泡圖,它可以幫助我們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點。關於伯牙和子期,你肯定還想了解更多,下面讓我們閱讀補充資料,完善雙氣泡圖。
3、小組合作,練習鞏固。
(1)四人一組,快速閱讀補充資料。
(2)提取人物相關資訊,完善雙氣泡圖。
提示:提煉主要資訊,看哪組找的準確、快速、全面。
4、小彙報交流,說說“知音”的故事哪裡讓你感動。
五、回顧總結
1、利用雙氣泡圖回顧課文內容。
2、閱讀詩句,品味“知音”。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6
《伯牙鼓琴》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文言文二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語文主題是“感受藝術的魅力”,語文要素是“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本文行文簡潔,流暢,講述了千古流傳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後人多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瞭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藉助註釋理解基本內容。但由於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於文言文仍有著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以指導朗讀和引導想象為主,滲透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以“讀”為本,體會人物形象,在琅琅書聲的浸潤陶冶中,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味。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透過看註釋、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增補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感受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伯牙、子期因為音樂而成為知音的故事,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
3.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1.讀好文言文。
2.透過註釋、已有文言基礎,讀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
(教學難點)
1.感悟課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興奮心情和後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絕。
2.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段樂曲。播放樂曲《高山流水》
2.匯入: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它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板書課題)
3.理解課題:強調“鼓”的古今異義。“鼓”是“彈”的意思。“琴”指的是古琴。
(設計意圖)本單元主題是藝術的魅力,本課講述的也是關於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樂曲匯入,既契合本課的內容,又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文言文。
2.指生讀。
3.正音。
4.師配樂範讀。
5.藉助停頓線,指導學生朗讀:“哉”和“乎”都是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朗讀時要適當延長後再停頓,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
6.師生合作朗讀
(設計意圖)讀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礎。透過學生自由讀,指生讀,教師示範讀,師生合作朗讀等形式,層層推進,紮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理解文意,複述故事
1.藉助註釋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
方法:(1)梳理層次(2)想象畫面(3)聯絡背景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字言語再現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標落到實處。
四、細讀文字,品味知音
1.教師補充人物背景知識。
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補充:伯牙不僅知其音,更知其志,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板書:知音)
(3)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會對子期說什麼?
(4)指導朗讀
①“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此時伯牙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喜,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欣喜若狂。指導朗讀:讀出欣喜。
②讀了這個句子,你腦海中浮現初怎樣的畫面?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5)想象拓展,說話訓練。
過渡:作為“琴仙”的伯牙,他的琴聲中一定不止包含巍巍太山、湯湯流水,那麼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哪些動人的場景?
①出示圖片: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
②完成句式訓練。
以此方式練說出示的詞語之後,嘗試放手,學生想象,伯牙的琴聲中,還可能志在哪兒?用“伯牙鼓琴而志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小結:只要同學們藉助語言、藉助圖片給想象插上翅膀,就能讓靜態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起來。
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2)面對這座墳墓,伯牙是如何做的?出示句子。
(3)一代琴仙,一生視琴為命。可此時他卻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是什麼原因讓他做出如此決定?他絕的僅僅是琴嗎?
(4)指導朗讀:此時伯牙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用一個詞來形容——悲痛欲絕、撕心裂肺、肝腸寸斷。
(5)古書中記載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出示短歌,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伯牙遇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藉助資料、故事補白、影片和詩句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情感。藉助圖片、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落實語文要素的訓練。
五、背誦積累,深化主題
1.和著音樂,齊背《伯牙鼓琴》
2.我國古詩常提及伯牙、鍾子期的傳說,出示資料袋。
3.讀完詩句,你認為什麼才是真正的知音?
六、連結《叢書》,主題閱讀
閱讀《主題叢書》6中的《月夜聽盧子順彈琴》(第9頁)
1.藉助註釋,讀懂詩意。說說讀了這首詩你腦海中浮現出哪些畫面?
2.想想詩人為什麼會發出“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這樣的感慨?
(設計意圖)主題閱讀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訓練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藉助文字想象畫面。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知音難覓”的理解。
七、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發揮想象,增加一些細節,用現代漢語改寫這個故事。
2.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設計)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並結合課後資料袋體會最後一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3、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文、並結合課後資料袋體會最後一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
圖片
一、音樂匯入,激趣揭題
播放《高山流水》的樂曲,這首樂曲背後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伯牙鼓琴》,齊讀課題,理解“鼓”字。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指名讀文章
2.認識“哉”,讀好語氣詞“乎”,師範讀句子,生練讀。
3.齊讀課文
三、依法自學,理解文意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意思
2.交流反饋,師點撥指導關鍵字詞的意思
3.帶著理解再讀課文
四、感悟知音,體會情感
(一)感遇知音之喜
1.師:我們知道伯牙和子期,一個會彈,一個會聽,具體從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生反饋。
3.當我們讀到“巍巍乎”的時候,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當讀到“湯湯乎”又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4.琴聲是無形的,而子期卻可以從無形的琴聲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湯湯流水,你又有什麼話想說。
5.我來做伯牙,你們來做子期。師生合作讀文
6.你們覺得伯牙的琴聲裡除了這高山和流水,還會念些什麼呢?仿照句式,補充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__。
7.大自然的萬事萬物皆在伯牙的琴聲中,為什麼我們的課文卻只寫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補充資料: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②之風,山高水長③。
——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註釋)①泱泱:形容水深無邊的樣子。
②先生:指嚴子陵。
③山高水長:指能夠世代相傳,與山水共存。比喻志向遠大,胸懷寬廣。
學生自讀自悟,理解高山流水的深意。
(二)痛失知音之悲
1.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他們二人相見恨晚,他們約定第二年秋天再來相會,誰料第二年秋,伯牙滿懷欣喜地趕來與子期相會,迎接他的卻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2.師生合作讀詩,感悟伯牙的悲痛。
3.結合課後資料袋,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4.配樂吟誦全詩,背誦全詩。
五、關注編者,拓展閱讀
1.伯牙和子期,一位是琴仙,一位是樵夫,究竟是什麼令兩個身份懸殊的人結下深厚的情誼?(音樂的魅力,藝術的魅力)
2.閱讀《餘音繞樑》,思考:從哪看出韓娥的歌聲具有獨特的魅力?
六、課後作業
自主閱讀語文主題叢書《藝術百花園》,領略藝術之美。
七、板書設計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經典詩句,感受朋友間的.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之間的知音情誼。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指名讀課題,讀準“弦”)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師:理解了意思,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把不太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說一說哪些句子不太好讀(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語氣詞“哉”“兮”。
3.指名讀,師配樂範讀,齊讀。
4.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結合註釋理解意思,師巡視)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學習最後一句話,設定懸念
1.師:題目是“伯牙絕弦”,那麼,伯牙為什麼絕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呢?(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指名讀
2.師:這句話什麼意思?
(二)學習前三句話,瞭解知音
1.師: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來,伯牙和子期是什麼關係(知音),我們從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來子期的確是伯牙的知音呢?(課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現了四次,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2.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句話吧
師:那麼伯牙究竟有多麼擅長彈琴呢?讓我們看看《荀子勸學篇》裡是怎麼說的。(出示課件,指名讀,理解擅長)
3.師:(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指導朗讀
4.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此時,伯牙轉軫撥絃,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浩蕩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江河?
(指名說,指導朗讀)
5.師:真好。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6.句式練習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子期會怎麼讚歎呢,(出示課件)伯牙鼓琴時心裡還會想到什麼,子期又會怎麼讚歎呢?請同學們從以下詞語中任選一個仿照書上的句式說一說好嗎。(指名答)
7.師:是的,不管伯牙心裡想什麼,子期一定能準確地知道他的心意,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其實,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聲啊,他還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個小故事。(指名讀)
(出示連結,生閱讀)
師: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樣的心胸、怎樣的志向呢
師:是的,這種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伯牙透過琴聲表現了出來,而子期也透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了,這才叫—一起讀(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也只有這樣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
8.相傳,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宮廷演奏的,但是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更沒有人能聽懂他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達官貴族們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還連連搖手:“這是什麼曲子?換換換……”伯牙此時會是什麼心情啊?(孤獨傷心)他多麼渴望能有一個知音啊。現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該多麼(指名答:興奮、幸福、激動)讓我們帶著這種激動、幸福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齊讀)
9.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伯牙,你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出示“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11.(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四、知音離世,斷然絕弦
1.師出示音樂,拓展知識,語言渲染,指導朗讀讀最後一句話。
2.師:在這裡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絃、斷了他的希望……)
3.齊讀最後一句話。
4.出示短歌,師配樂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回味絕弦,餘音嫋嫋
1.故事學完了,此時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是啊,正是因為知音難覓,才演繹出這悽美動人的“伯牙絕弦”。相信,現在你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這篇這個故事了,是嗎?(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背一背這篇古文。
2.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3.蒐集一些描寫友情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憑藉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法提示:
1.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2.根據句子的意思來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
3.瞭解課文內容後,練習讀文、嘗試背誦。讀背中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誼。
學習準備:
蒐集並傾聽《高山流水》樂曲,積累有關友誼的古詩或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
一、課文導讀
1.同學們,學習了《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相信大家誦讀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走進有趣的古詩王國,去感受古詩的無窮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讀了之後,你一定會被古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走進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我能掃清文字障礙。
(1)讀題目,“伯牙鼓琴”中的“絕”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讀3—5遍課文,我能把帶有拼音的字讀正確,記在心裡,然後給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將本課最難寫的生字書寫端正美觀。
2.對照註釋,查字典、讀課文,我能理解課文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
思,並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對比閱讀,加點字的意思分別是:
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
善哉
4.我能根據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並能用“|”在文中標註出節奏來。
5.讀了幾遍課文後,讓我最感動的幾句話是:
6.我來盤點一下:
(1)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註釋。
C.聯絡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點的字,再連起來理解。
(2)本課中我認為難寫的字是,我是這樣記住它的
(3)課文我讀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透過:
A.大聲地朗讀。
B.先讀,讀熟後再看課文註釋和查字典。
C.默讀,邊讀邊看課後的注視或查字典。
D.先透過看註釋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後,再大聲地朗讀來進一步
理解。
課中
三、合作探究
1.連結資料,邊讀邊思。
俞伯牙鍾子期
衣著衣著華貴,羽扇綸巾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國籍晉國楚國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組合作,細讀質疑。
當兩個人的資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針對學案中的資料卡片分組進行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資料,展開交流和學習,其中組內1號同學發言,其餘同學補充。)
3.品詞析句,想象畫面。
(1)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用“”在文中畫出來,並且說說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長②表示讚歎。
B.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讚歎的?
C.朗讀彙報,讀中體會。(夥伴互讀、小組互讀、師生互讀)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
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瀟瀟竹葉、潺潺流水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我來創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葉。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也不管他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子期總能知道,這就是文中所說的——,。(教師引讀)
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教師引說)
4.知音相遇,心靈相通。
(1)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身邊一定有許多讚美之聲。當他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讚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假如你就是伯牙,寫寫此時你的心情!
(2)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播放“知音”音樂)
5.痛失知音,深悟“絕弦”。
(1)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後的離別卻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去世的訊息。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伯牙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呢?
用“”畫出相關的句子,帶上你的感受多讀幾遍!
(2)讀到這,你知道伯牙為什麼破琴絕弦?對此你有何感受?
6.連結短歌,昇華情感。
(1)佇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滿懷悲痛地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老師引讀,學生跟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3)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7.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背誦指導: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後寫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自由練背。
(3)背誦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這篇古文改寫成小故事,生動地講給別人聽。
2.根據括號裡的註釋,讀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劍自(從)舟中墜於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這)吾劍之所從墜(掉下去的地方)。”舟止,從其所契者(刻著記號的地方)入水求之(尋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這樣),不亦惑乎?
(1)這是個成語故事,題目叫。
(2)理解句義我能行: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裡的“若”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課後
五、交流收穫
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穫?薄弱的學習環節有哪些?以後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和方法?對學習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資料連結
1.關於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學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
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成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人情趣的方法。我帶你前去,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水平。”於是師徒兩人備了乾糧,駕船出發。到了東海蓬萊山後,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裡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餘,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鬱鬱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生了創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於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絃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後,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體會,終於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板書設計:
伯牙鼓琴
念俞伯牙破
知音
得鍾子期絕
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0
一、單元匯入,明確目標。
1、匯入新課:
走近《列子》《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捱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瞭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莊子有關資料學生交流)
2、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瞭解寓言及基特點;
(2)讀懂原文,會概括寓意,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3)探究古文二則共同的道理。
二、自學指導、合作探究。
(一)展示預習成果
1、作者簡介
5.莊子(約前369~前286),名,時期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選自。
列子,名,相傳鄭國人,思想家和語言文學家。《伯牙善鼓琴》選自。
2、做“導學案”“基礎達標”1——4題
(做完後,學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後說原因,要規範完整)
(二)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朗讀課文。
(三)藉助註釋和詞典翻譯課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堊”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麼?
2.你從莊子講的這個故事中看到了莊子對亡友懷著怎樣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鍾子期又如何“善”聽?
4.這兩篇古文所共同蘊含的道理是什麼
三、大組彙報,教師點撥。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難遇到,沒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了。
2.莊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關係,表達對朋友懷戀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懷寄託於琴音,琴技爐火純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無論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做導學案自主檢測題
2、讀伯牙絕弦的有關文字,思考問題: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節選)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麼?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2.後人根據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麼?
五、課堂小結,單元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