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寫“哉,巍,弦”等三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註釋的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重點:憑藉註釋理解詞句,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
三、教學設計
課前遊戲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詞語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板書:楊柳依依)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
白雪皚皚,流水潺潺,其樂融融,書聲琅琅……
師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煙裊裊、雲霧濛濛
有沒有注意到,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美麗的景物)
(一)匯入
1、有一個故事,流傳千古,令人吟誦至今,他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伯牙鼓琴》,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們也把他簡單的成為古文。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爭取讀通課文。有個別字不流利的多讀幾遍。
2、請一個同學讀。(真是不簡單那,不同於白話文那麼順溜卻讀的如此嫻熟,我最欣賞他的是把這些詞都讀對了!)
(跟我們白話文還是有些區別,不難順利,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難讀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字音:
少選,湯湯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絕弦,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3、誰再來讀讀。不僅讀正確,還能讀流利。(不錯,一字不差)
4、請你讀給同桌聽,有錯誤的馬上請你幫他糾正。
5、文言文啊,不僅要讀正確,更要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你先試著用上鉛筆劃一劃節奏讀一讀。
6、想不想聽聽老師怎麼讀,看看你的節奏跟上了沒有。
你來瞧一瞧,你的停頓對了麼?趕緊跟著劃一劃。
7、請你根據斜線試試讀。現在齊讀課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
1、讀的越來越有味道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我得考考大家:這篇古文寫了誰?(俞伯牙和鍾子期)他們是什麼關係?(知音)
2、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3、善哉又是何意啊?(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這個善就是好啊,哉是一個感嘆詞,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讚歎,既然這樣,我們變通一下,用現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止好啊這一種方式來讚歎,我們還可以怎麼說?
(真棒啊,真行啊,不錯啊,了不起啊,真厲害啊)
4、妙極了,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理想到了高山,子期就說:好啊,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像泰山一樣巍峨。(你理解的非常棒,老師也忍不住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伯牙志在流水,你們應該也能讀懂。
(心理想到流水,子期說: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樣浩蕩。)
5、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鍾子期,志在高山,透過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於是乎你怎樣讚歎——(用文中的話來)
你呢?請你也來讚美一次
志在流水,你有看到了什麼?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文中的話)
6、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可見他的琴技高超。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2
一、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教師讓學生齊讀課題和課文第一句話,理解“鼓”的意思。
(1)讓學生說說,平時他們說“鼓”的時候指的是什麼。
(2)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在課文中“鼓琴”是“彈琴”的意思。
(3)讓學生明白在文言文中,“鼓”字有“彈”的意思。
2、引導學生聯絡舊知,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板書:看註釋看插圖)
3、教師示範朗讀並簡單講解。
(1)教師示範朗讀課文,並注意指導以下幾個字的讀音。
少(shǎo)選、湯(shāng)湯乎、復為(wèi)鼓琴者
(2)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插圖,知道課文講了伯牙和鍾子期這兩個熱愛音樂的好友之間發生的故事。
4、引導學生理解難懂的句子並正確朗讀。
(1)用多種方式理解句子,讀好停頓。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①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善哉”,知道“善哉乎鼓琴”是“琴彈得真好啊”的意思。
②藉助註釋,說出“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的意思,知道“太”在這裡是“大”的意思。
③透過“巍巍乎若太山”,引導學生理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是說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裡想著大山;透過“湯湯乎若流水”,引導學生明白“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是說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裡想著流水。教師再讓學生關注註釋中“少選”表示“不久”,對照知道“方”也是表示時間,是“剛剛”的意思。
④藉助停頓線,引導學生讀好停頓,並告訴學生讀到語氣詞“哉”“乎”的時候聲音可以稍微拖長。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①引導學生理解“破琴絕弦”中“破”和“絕”表示動作,再透過“破壞”和“斷絕”的詞語讓學生大致明白這兩個字在這裡的意思,進而能說出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把琴摔破,把弦弄斷”。
②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的意思,並知道“為鼓琴者”是“伯牙為他彈琴的人”的意思,“復”是“再次”的意思,“足”是“值得”的意思。
③引導學生讀好停頓。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2)學生齊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停頓正確。
(3)指名交流課文具體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教師透過藉助註釋、結合插圖、組詞等方式,指導學生理解難懂的句子,進而正確朗讀課文,為後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作準備。
二、聚焦句子,想象畫面
1、聚焦“彈”和“聽”的句子,自主學習。
(1)學生讀課文,用橫線和波浪線分別畫出伯牙鼓琴和鍾子期聽琴的句子。
(2)同桌交流。
2、全班彙報交流。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1)學生朗讀。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2)教師引導:讀著句子,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
預設:很高很高的大山,雄偉的大山;流得很急的河水,浩蕩的流水……
(3)引導學生根據鍾子期不同的回答,猜測伯牙彈奏音樂的特點。
預設:若太山——比較深沉,很有氣勢;
若流水——節奏很快,調子很高昂。
(4)欣賞古琴曲《高山流水》,再讓學生想象並交流伯牙的琴聲是什麼樣的。
(5)師生配樂共讀。
(設計意圖)從根據文字想象畫面,到配樂朗讀,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結合材料,體會情誼
1、聚焦課文最後一句話,引出“知音”主題。
(1)指名朗讀。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2)教師提問:鍾子期死後,伯牙做了什麼?為什麼?
預設:摔壞了琴,永遠不再彈琴了;因為在伯牙心裡,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音樂。
(3)教師追問: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們倆?
(板書:真正瞭解自己的朋友——知音)
2、閱讀材料,交流看法。
(1)教師引導: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有人說這樣做不值得,也有人說應該這樣做。請聯絡課後資料袋,說說你的看法。
(2)全班交流反饋。
(3)小結:是啊,是音樂讓兩人心意相通,成為了知音。知音已逝,演奏也因此失去了意義。
(4)學生再次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3、總結。
教師:後來,《高山流水》的樂曲便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間廣為流傳,而成語“高山流水”則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4、配樂背誦全文。
(設計意圖)課後材料的適時切入,引導學生深化對課文結尾和成語知識的理解。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3
教學目標:
1、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資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資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同學們,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備技能。古琴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區別於其他樂器,才習慣叫作古琴或七絃琴。孔子所教授的課程“六藝”中的“樂”就有彈琴詠唱詩歌的專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琴”有關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讀課文,理解文意
1、指名檢測重點字詞的讀音、解釋。
2、分組讀、合作讀檢測課文朗讀。
3、說說兩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三、調動五覺,想象畫面
1、《伯牙鼓琴》這篇課文中,伯牙彈的琴曲是什麼樣的?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伯牙彈琴的?
2、鍾子期的語言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3、調動“五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說一說“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4、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用上“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嚐到了……觸到了……”將自己的想象描述出來。
四、人物對比,感受“知音”
1、快速閱讀資料袋,說說什麼是知音?
2、思考,為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二人會成為知音呢?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1)找出課文中進行對比的兩個人物。
(2)逐句分析,將提取到的資訊分別填入相應人物的氣泡上。
(3)將相同點填在中間的氣泡,不同點填在兩邊的氣泡中。
師總結: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伯牙用將高山流水的情志寄託在琴聲之中,鍾子期能用語言描述出;鍾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他們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這種圖表叫做雙氣泡圖,它可以幫助我們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點。關於伯牙和子期,你肯定還想了解更多,下面讓我們閱讀補充資料,完善雙氣泡圖。
3、小組合作,練習鞏固。
(1)四人一組,快速閱讀補充資料。
(2)提取人物相關資訊,完善雙氣泡圖。
提示:提煉主要資訊,看哪組找的準確、快速、全面。
4、小彙報交流,說說“知音”的故事哪裡讓你感動。
五、回顧總結
1、利用雙氣泡圖回顧課文內容。
2、閱讀詩句,品味“知音”。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4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播放古箏曲)同學們,我們聽到的這支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這支曲子的背後,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了解這個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師範讀,配樂。
3、自由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課件出示朗讀節奏劃分)
4、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5、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師:課文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了,我們現在就來讀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們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合作討論,弄懂課文意思,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課文意思。(課件出示譯文)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何為“知音”?
1、什麼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從哪裡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
2、指名讀。
3、師: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說明了什麼?(學生自由說一說)
4、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藝怎麼樣呢?在文中如何表現出來的?(指名答)伯牙能透過琴聲把自己心裡想的東西表達出來。
5、鍾子期聽之。他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了什麼呢?用“——”在文中畫出相關句子。
課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明確:“善哉”是表讚歎之意。(教師指導讀好讚歎的句子)這句話表明,伯牙隱藏在琴聲中的想法,鍾子期能心領神會。
6、如果你是鍾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
7、師: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的畫面。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志在明月,鍾子期會怎樣讚歎?教師引導學生說句子。
示例:“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8、師小結:只有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快樂、激動、興奮……)
9、指導朗讀。(自由讀、分組讀)
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時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鍾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課件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鍾子期死了,伯牙為什麼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鍾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在這裡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齊讀。(教師指導,要求讀出伯牙此時的`心情。)
4、為何鍾子期死了,伯牙要絕弦呢?好不容易苦練學會的琴技就這樣放棄了?
5、在遇到鍾子期前,有沒有人讚美伯牙呢?那些人會怎樣讚美伯牙?鍾子期又是怎樣讚美的呢?
6、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鍾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鍾子期說什麼?
五、拓展延伸,回味“絕弦”
1、師:鍾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鍾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伴低沉悲涼的古典音樂,師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明確:悲慟欲絕、痛不欲生……
3、鍾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教師播放《高山流水》樂曲,指導學生齊讀課文。
六、教師小結
自古以來,“良朋易求,知音難覓”。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知音佳話,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選5篇)5
一、匯入,激發閱讀興趣
我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知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是從何而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知音”有關的故事。
二、走進故事,體會感情
1、解題:《伯牙鼓琴》,鼓為“彈”的意思。
2、自學(讀準、讀通、讀懂)。
3、互助學習:朗讀檢查、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意思。
4、分享與釋疑:重點強調“湯”的讀音,最後一句的斷句及意思“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補充資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師,並且在朝為官;而鍾子期是一位樵夫。兩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
1、提問:“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鍾子期死後,伯牙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
預設:因為伯牙認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這是比較淺層的理解,學生可能會關注到這一因果,但不能體會其中深厚的情感由來。)
2、從哪裡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請在文中找到依據。
預設:因為在伯牙“志在太山”時,子期能夠評論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可以感受到“湯湯乎若流水”。
請你發揮想象,鍾子期聽到琴聲後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引導學生細緻描述)
預設: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高山時,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勢連綿起伏,山峰高聳入雲。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流水時,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蕩蕩,奔流向前。
3、伯牙將子期視為知音,是否只是因為他能聽懂自己的琴聲?
引導學生回到文字,關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聲包含著伯牙的情操與志向。子期聽懂的不僅僅是外在琴聲,更重要的是琴聲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將其視為知音,與那些表面上讚揚他琴聲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時此刻,伯牙的內心是這樣的呢?
預設:激動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單的。
5、當鍾子期死後,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他為什麼一定要破琴絕弦?
預設:傷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絕望的。這個世上再無明白自己的人,那麼所彈奏的樂曲也就沒有了意義,因此,伯牙絕的不僅僅是琴絃,絕的更是心絃與希望,重回無邊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建議配上吳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體會伯牙子期相逢之樂與分別之痛。
四、結合拓展資料,瞭解“知音”的文化意義
讀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預設: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流暢非常光,很多書上都有記載。後世的人們也會用高山流水和知音來比擬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感情。許多有志之士也會用高山流水來比喻自己心志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