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從眾說課設計

剖析從眾說課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專案《剖析從眾》,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教學程式、設計說明等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與把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本專案是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的第一專案,是從關注生活中從眾現象入手,剖析從眾的是與非,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克服盲目從眾,從而走向真正的自主。

  之所以學習這一專案,是因為正處於少年期的學生在人際關係交往方面正面臨一大課題:怎樣做到合群而不盲從?怎樣克服從眾心理,邁向真正的自主。學習這一專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人際交往中的煩惱,逐步邁向成熟,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課。上與上一個單元“友誼的天空”銜接,下為下一個單元“一念之差與一步之遙”作了道德和心理上的鋪墊。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2·2“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制定了本專案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從眾現象的含義,瞭解從眾的主要表現,明確從眾行為積極與消極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把握從眾心理,學習獨立思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專案《剖析從眾》共分為2個層次:

  (一)從眾種種

  (二)從眾是與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從知識邏輯上看,學生只有瞭解從眾的是與非,才能克服盲目從眾、增強明辨是非能力,從而走向真正的自主,才能為預防違法犯罪做好心理、道德層面的鋪墊。因此這是教學重點。

  從學生理解能力上看,“從眾是與非”需要學生學會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透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我選擇了體驗式教學、、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透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指導:透過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從分析現象到全面領悟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程式:

  匯入新課:

  我設計了一個“請你來參與的活動”,

  事先,教師找好前、後、左、右的幾個學生叮囑:讓其在實驗開始後舉手。課堂上,老師拿出一瓶液體隊同學們說:這是一種具有強烈揮發性的液體,現在我要進行一個實驗,看看用多久能從講臺揮發到全教室,凡聞到一點味道的,馬上舉手,我要計時。一個、兩個、幾位同學舉起了手,不一會兒,幾乎全班同學舉起了手。這時,教師揭秘答案:這是一瓶蒸餾水。

  這個實驗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從眾效應,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一片驚異聲中,教師問:這是一種什麼現象?有的學生答:從眾。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剖析從眾,從而匯入新課。

  講授新課

  接下來,為了讓學生了解從眾現象的含義及表現,我選擇了相聲大師馬季、趙炎的'相聲MV《打雞血》片段,播放

  老師設問:“你如何看待趙全信趙大爺的言行?”

  學生透過分析趙全信的只要你說,他就全信、跟風打雞血、跟風甩手療法、還到處宣傳的誇張、搞笑的行為,認識到:從眾就是像趙全信這樣別人怎麼認為,自己就怎麼認為,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的現象。前面是心理從眾,後者是行為從眾。(以此總結出從眾現象及其含義,以及心理從眾和行為從眾兩種表現。)

  這裡利用了相聲這種詼諧幽默的藝術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完成第一個知識目標。

  環節一:我發現

  在學生對從眾現象有了基本認識後,我設計了“我發現”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顯示生活中存在哪些從眾現象?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踏上發現之旅吧。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得多。激勵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也為後來剖析從眾影響奠定基礎。在學生髮言中,教師注意從學習習慣、業餘愛好、生活習慣、消費方式等方面啟發顛簸,使學生呢個自然的認識到:原來從眾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

  緊接著教師啟發:這些從眾現象到底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下面就讓我們共同剖析從眾的是與非。

  環節二:“我剖析”

  是: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前面自己發現的一些積極從眾現象進行分析,由於學生指示經驗有限,教師輔以具有時代性、典型性的圖片,將大量鮮活的資源和資訊引入課堂,這樣既有信手拈來的身邊發現:

  記筆記

  演講

  也有開啟眼界的社會人生:

  奧運志願者

  泉城義工

  為地震在區捐款捐物

  圍繞這些情景,師生共同分析交流,總結出從眾的積極影響。教師提升:共建和諧社會就需要這樣的從眾行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情感價值觀昇華。

  非:首先承接上一環節的討論活動,組織學生圍繞生活中常見的盲目從眾現象進行分析,師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盲目從眾的消極影響:不僅阻礙個人的發展,也會影響集體的事業。

  接著教師用“一個同齡人的故事”將學生對盲目從眾的認識引入深入。教師問:是什麼導致鵬鵬有了違法犯罪的想法?引導學生透過鵬鵬演變的過程認識;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從盲目從眾開始的。他們或受不良分子影響,或雖有顧慮,卻認為“法不責眾”盲目跟風。之所以用貼近學生的情境,是為更能引起學生共鳴,對學生的教育更有針對性,有利於實現能力目標。

  為增加説服力,接下來教師又列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發人深省的案例“黑龍會”和“關於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調查資料。師問:請結合案例進一步說一說盲目從眾所帶來的危害?真實的案例、詳實的資料,再次為學生敲響了警鐘:盲目從眾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切忌盲從。

  在這個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知識、昇華了情感,提高了能力。至此,本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為了學以致用,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我提高”板塊。

  環節三:我提高

  方方同學好學上進,善於模仿,人送綽號“都模仿”。見到好友拉小提琴,很“淑女”,回家吵嚷著讓父母買小提琴,全然不顧家裡經濟拮据,自己對音樂毫無興趣;看到同學練書法,“很雅緻”,自己也拿起毛筆連起來,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聽第一名同學說“記筆記”是取勝的法寶,於是下定決心記筆記,可筆記記完就扔在書包“睡大覺”了,成績沒有起色。方方陷入了苦惱中,難道我“積極”從眾錯了嗎?

  教師啟發:為什麼方方”積極“從眾,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將學生對從眾的認識引入更深層的思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點撥:生活是複雜的,並非對、錯可以簡單的衡量。在增強辨別是非能力的基礎上,考慮是否符合自身條件、特點以及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也是重要的。否則看似“積極”從眾,實則盲目。只有符合自身特點,積極投入,認真參與,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並樂在其中。此環節是對本節課的提升,意在明理導行。

  在課堂結束部分,教師將本課主要內容融會貫通,編成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學生們齊朗誦:從眾象,百態生,是與非,……以此回顧本課內容,為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朗朗的吟誦聲中,教師寄語:同學們的生命之舟才剛剛啟航,是選擇隨波逐流,終有一天被大浪吞噬,還是自主方向,駛向理想的彼岸?聰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正確的選擇,那就讓我們帶上今天的收穫,踏上征程,去贏得屬於自己朗朗晴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