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背景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

  【教學內容】

  數學廣角(一):兩端都栽、只栽一端、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教材第117至119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探索並認識不封閉線路上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主要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探索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及概括能力,從而初步認識植樹問題,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幾幅有關北方沙塵暴的圖片,引出植樹的話題。

  學生看完影片和照片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治理沙塵暴最有效的辦法是植樹造林。你們看,我們學校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的活動中。看到這一排排整齊的小樹,如果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這裡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播放沙塵暴影片及照片,讓學生深刻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滲透環保教育】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出示情境)為了綠化校園,學校要在一條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種樹。每隔5米植一棵。想一想,要植多少棵樹?(學生自由讀題)

  (1)理解什麼是每隔5米植一棵?下一棵怎麼栽?

  (2)介紹什麼是一個間隔?學生指一指每一個間隔。

  (3)教師出示學具分析題,學生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再列算式算一算。(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把課本中的例1在100米長的路上種樹,改為在20米長的路上種樹。這樣降低了探究的難度,便於學生觀察、思考。同時透過情境圖和開放性的提問,為下一環節的探究作好準備。】

  ①組織反饋交流

  師: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可能只出現只植兩端)教師及時引導在我們實際植樹活動中會遇到什麼情況?

  可能會遇到建築物,遇到建築物怎麼了?植不了樹了,可能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建築物?看來不僅有這一種植法,還有其他可能,請同學們再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學生繼續操作)

  ②學生彙報其他兩種植法。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在哪裡遇到建築物,植了幾棵樹?

  ③比較三種植法有什麼不同?(強調在20米的小路一邊間隔是5米植樹只有這三種情況)並板書:兩端都植、只植一段、兩端都不植。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透過想象提問,為學生如何去探究起到提示作用。接著採取較開放的形式,自主確定每棵之間長度,透過對每一種方案動手擺一擺,列式計算,初步感知每種方案的計算方法。再接著讓學生觀察每一種方案,使學生從中得出,雖然確定的每棵之間長度不同,而計算方法是相同的。最後教師又讓學生想象、觀察,針對實際背景的不同,應選擇相應的種樹方案。整個環節在教師的積極引領下,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了在操作中思考,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評價概括。】

  (4)理解三種不同的植法中為什麼都有20÷5=4這個算式?(學生說一說並上來指一指4在哪裡?)

  20÷5=4原來都是在算有幾個間隔數。強調雖然植法不同但他們的間隔數卻都相等,都有這樣的4個間隔。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數形結合理解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關鍵。】

  (5)理解4個間隔加1為什麼等於5棵樹?介紹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學生先想一想,再一起來看一看。

  重點強調:1棵樹對於1個間隔,1棵樹對於1個間隔,4棵樹就對應了4個間隔,最後1棵樹沒有對應的間隔就多了1棵樹,所以是4棵樹加1棵樹等於5棵樹。

  找一學生再來說一說,同桌兩人說一說。

  (6)學生獨立嘗試藉助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解決另外兩種植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並深入去理解其他兩種植法中也蘊含的一一對應思想,把一一對應的思想與植樹規律結合在一起,得出的規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突破難點。】

  小結:剛才我們在理解這幾個算式時用到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叫做一一對應,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可以使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7)尋找三種不同的植法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觀察這三種不同的植法,植的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這樣的關係?你可以看圖來想一想也可以藉助算式來思考。同桌兩人商量商量。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小結: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這三種不同的植法,但他們的間隔數都相等,看來在植樹問題中求出間隔數非常重要,我們還知道了他們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分別是兩端都植是棵樹等於間隔數加1,只植一端是棵樹等於間隔數,兩端都不植是棵樹等於間隔數減1。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設計意圖:新知結束後帶著學生一起回顧所學的知識,如此設計是基於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對當堂課的知識和收穫做一個回顧,就是學生整理知識思路、內化知識的過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精講精練: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學生獨立完成。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棵數,知道什麼是間隔數。

  2.理解線上段上植樹(兩端都栽)的情況中“棵樹=間隔數+1”的關係。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學會透過畫線段圖來分析題意。

  教學重點:

  探究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能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兩端都栽”情況下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導學指要:

  1.透過五指初步感知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理解間隔、間隔數、間距的含義。

  2.透過老師用畫線段的方法模擬種樹情境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具擺、數、畫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規律。

  3.學習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課件一套學具9套自學提示卡一張。

  預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學習目標

  1、教學“間隔”定義

  師:我們班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俗話說的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讓來聽課的老師也看看我們班的風采好嗎?

  生:好

  師生問好

  師:我們人有兩件寶貝,是雙手和大腦,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到這兩樣寶貝,動腦去思考:手與我們這堂數學課有什麼關係呢?手上有哪些數學問題呢?好,現在我們就去探討。

  師:請你伸出你的右手,觀察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再減掉1根手指,現在你有幾根手指?幾個手指縫?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縫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

  生:……手指比手指縫多1,手指縫比手指少1。

  師:這兩根手指之間的手指縫,用數學語言來說就叫間隔,間隔的個數就叫間隔數。

  板書:間隔數

  2、在生活中找間隔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什麼是間隔數?

  生:……

  師:我們再來體驗,請一排的前三名同學站起來,這一排同學有多少個間隔?

  生:……

  師:請這一排的前四名同學站起來,用你們的手指告訴老師,這一組同學的間隔數是多少?

  生:……

  師:今天將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植樹問題”。

  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探究規律實現目標

  1、多媒體出示學校操場

  A師:這裡是哪裡?

  學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樹,來美化我們的學校。可不是隨便種的哦,學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題1: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讀一讀,在題中你讀到哪些資訊?誰來說一說?

  生:......

  師:全長100米表示什麼?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麼意思?一邊表示什麼?

  師:什麼是兩端都要栽?

  生:......

  (此環節要全方位理解題意)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板書:兩端都栽

  師:題目都理解了,請大家動筆嘗試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B生動筆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

  板書: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師:學校可犯糊塗了,有這麼多種結果,到底該買多少棵呢?接下來我們來驗證下吧

  請同學們利用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到底該買多少棵樹苗?

  C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有目的的選取學生

  D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學生展示並板演

  用畫線段的方法解決的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

  反饋黑板上的題目,注意利用錯誤資源教師提問:100÷5=20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加1呢?

  2、再次課件演示得出結論

  那你們獲得的結論是什麼呢?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棵數=間隔數+1

  師小結:

  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棵數=間隔數+1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師:應用這個規律,我們來解決在一條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4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在一條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生:……………

  師: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透過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發現了“兩端都栽”求棵數的解題規律,你們能夠獨立解決植樹問題了嗎?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試驗、、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培養學生透過“化繁為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

  發現並理解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中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麼節日嗎?關於植樹你知道些什麼?(引導學生說諸如植樹時兩棵數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些距離一般相等……這些與本課學習相關的資訊。)

  教師:其實在植樹中還隱藏著很多數學問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充分經歷,探究新知

  1、大膽猜測,引發衝突。

  (1)讀一讀,說一說。

  課件出示例1,引導學生獲取相關數學資訊。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說一說: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楚下列數學資訊的含義: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使學生明確“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是5米,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叫間隔長度,也可以說成“兩棵樹之間的間隔是5米”。

  “兩端要栽”是什麼意思?“一邊”是什麼意思?

  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後教師拿出實物演示。例如:讓學生指出尺子的兩端指的是哪裡?一邊指的是什麼?

  (2)猜一猜,想一想。

  讓學生根據例題中的資訊,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樹苗,教師對學生的猜測不發表評論,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對不對呢?你打算怎樣檢驗自己的猜想?

  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釐清題意,讓學生透過猜想答案,引起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2、藉助操作,探究規律。

  (1)初步體驗,化繁為簡。

  教師:我們用一條線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表示樹,每隔5米種一棵,每隔5米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種下去……是不是很麻煩?

  教師:為什麼覺得很麻煩?

  學生:因為100米里面有20個5米,太多了。

  教師:也就是說100米在這道題中顯得資料有點大,因此畫圖時會比較麻煩。像這樣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先從簡單一些的情況入手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可以先選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師演示,直觀感知。

  教師演示課件,邊演示邊說明。

  教師:我們選取100米中的20米來研究,用一條線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說樹的間隔是5米。(教師板書)

  教師;大家看一看,我們把這段路平均分成了幾段?也就是有幾個間隔?栽了幾棵樹?

  引導學生說出20米長的一條路,間隔長度是5米,有4個這樣的間隔,可以栽5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複雜問題可以從簡單問題入手的解題策略,並透過課件的演示,向學生示範線段圖的畫法,為學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準備。)

  (3)動手操作,初步體驗。

  讓學生自由選擇100米中的一小段,動手畫一畫,看一看這一小段上,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幾棵樹。

  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為什麼這樣畫?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麼這樣畫?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教師:雖然這些同學選取的長度不一樣,一共要栽的棵數也不一樣,但他們所畫的線段圖特別是他們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觀察,在這些不同的畫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棵樹比間隔數多1。

  (4)合理推測,感知規律。

  教師:不用畫線段圖,如果這條路長30米、35米……又應栽幾棵樹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紙,填寫表格。

  學生填寫表格,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和說明。

  學生填寫完表格後,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5)歸納概括,理解規律。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表格,你發現在一條線段上栽樹(兩端要栽),間隔數和棵樹有什麼關係?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彙報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髮現兩端都栽樹,植樹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也可以說間隔數比棵數少1。

  教師:為什麼兩端都栽樹,棵數比間隔數多1?

  學生回答後,教師藉助課件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直觀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不斷的操作和交流中,經歷了觀察、發現和感受的全過程,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6)即時鞏固,強化規律。

  教師:同學們都明白了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老師出幾道題考考大家:7個間隔種幾棵樹?20個間隔種幾棵樹?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2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3、運用規律,驗證例1。

  教師: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哪些同學剛才猜對了?

  教師(點幾個猜錯的同學):現在你知道自己猜錯的原因是什麼了嗎?給大家說說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學生嘗試列式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全班彙報交流,主要讓學生弄清楚:100÷5=20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還要用20+1=21(棵)?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同時讓學生明確每步算式的意義,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三)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這道題裡沒有植樹呀,能用我們今天學的方法解決嗎?

  使學生明確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問題。在本題中把一盞路燈看成一棵樹,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教師:其實植樹問題,並不只是與植樹相關,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和植樹問題相似,比如安裝路燈、電線杆、設立車站等。

  2、練習二十四1、2、3題。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練習二十四第4題。

  教師:這一題與例題有什麼不同?

  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此題與例題的區別。例題是知道全長與間隔長度求棵數,而本題是知道間隔長度與棵數求路的全長。

  教師:你是怎樣計算的?為什麼用36減1?

  (設計意圖:運用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把植樹問題進行拓展應用,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母親節剛過,我們馬上又要迎來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這也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其實,一年中有意義的日子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能說幾個嗎?(生說)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植樹節)你參加過植樹活動嗎?植樹不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而且植樹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①課件出示圖片。

  介紹:這是我縣新修的一條公路。公路中間有一條綠化帶,現在要在綠化帶中種一行樹,怎麼種呢?

  出示題目:這條公路全長10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②理解題意。

  a.指名讀題,從題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b.理解“兩端”是什麼意思?

  指名說一說,然後師實物演示:指一指哪裡是這根小棒的兩端?

  說明:如果把這根小棒看作是這條綠化帶,在綠化帶的兩端要種就是在綠化帶的兩頭要種。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④反饋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師:現在出現了三種答案,而且每種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咱們可不可以畫圖模擬實際種一種?如果從圖上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數一數,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了呢?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①畫圖實際種一種。

  課件演示:我們用這條線段表示這條綠化帶。“兩端要種”,我們從綠化帶的這頭開始,先在頭兒上種上一棵,然後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再隔5米再種一棵,照這樣一棵一棵的種下去……

  師:大家看,已經種了多少米?(45米)這麼長時間才種了45米,一共要種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種到1000米呀?!同學們,你有什麼想法?(太累了,太麻煩了,太浪費時間了)

  師:老師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確實太麻煩了。其實,像這種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數學上還有一種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嗎?這種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聽好嘍,這種方法就是: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先想簡單的,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來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長了,我們可以先在短距離的路上種一種,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試一試?

  ②畫一畫,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a.先種15米,還是每隔5米種一棵,畫圖種一種,看種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誰畫得快種的好。(板書:3段4棵)

  b.跟上面一樣,再種25米看一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板書:5段6棵)

  c.任意選擇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看這次你又分了幾段,種了幾棵?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植樹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規律,那就是:

  (板書: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

  ③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a.課件出示:前面例題

  問:應用這個規律,前面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了?那個答案是正確的?

  1000÷5=200這裡的200指什麼?

  200 +1=201為什麼還要+1?

  師:這個“秘方”好不好?

  透過簡單的例子,發現了規律,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了這個複雜的問題。以後,再遇到“兩端要種”求棵樹,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b.解決實際問題

  運動會上,在筆直的跑道的一側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兩端要插)。這條跑道長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學生獨立完成。)

  問:這道題是不是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的?

  師:看來,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生活中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

  小結:剛才,我們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兩端要種”求棵樹用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棵樹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

  三、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結果是: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

  師:到底同學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前面學習的方法,舉簡單的例子畫一畫,種一種。

  要求:每人先獨立畫一段路種種看;然後4人一組進行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麼規律?

  2.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組研究成果,發現規律,驗證前面的猜測。

  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透過舉簡單的例子,自己又發現了“兩端不種”的規律:棵樹=段數-1。如果“兩端不種”求棵樹,你會做了嗎?

  4.做一做。

  ①在一條長2000米的路的一側種樹,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學生獨立完成)

  ②師:同學們注意看,這道題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閃爍:將“一側”改為“兩側”

  問:“兩側種樹”是什麼意思?實際要種幾行樹?會做嗎?趕緊做一做。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植樹問題的兩種情況。發現了兩端要種:棵樹=段數+1;兩端不種:棵樹=段數—1。以後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兩端要種”還是“兩端不種”。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1.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幾次?(學生獨立完成。)

  8÷2=4(段)

  4—1=3(次)

  問:為什麼要—1?這相當於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中的那種情況?

  2.我們身邊類似的數學問題。

  ①看,這一列共有幾個同學?(4個)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的距離是1米,從第1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如果這一列共有10個同學呢?100個同學呢?

  ②這一列還是4個同學,如果每相鄰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是2米,從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3.在一條路的一側種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41棵樹。從第1棵樹到最後一棵樹的距離是多少米?

  五、全課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發現了植樹問題中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的規律,而且還學習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那就是遇到複雜問題先想簡單的。植樹中的學問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繼續研究。

  “植樹問題”說課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為此,本課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透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2.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教學分四大環節:

  一、談話匯入,明確課題

  二、引導探究,發現“兩端要種”的規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透過創設在公路中間綠化帶中植樹的現實問題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樹苗的問題”。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種答案對呢?引導學生透過畫圖實際種一種去檢驗。透過模擬種學生體驗到一棵一棵種到1000米太麻煩了,於是老師介紹研究複雜問題的方法:遇到複雜問題想簡單的,從簡單問題入手去研究。(說明:為了使學生對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體驗得更深刻,教材原題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植樹我們將100米改為了1000米。)

  2.簡單驗證,發現規律。

  在舉簡單例子畫一畫這個環節,安排了兩個小層次:

  ①按老師要求畫。

  ②學生任意畫。

  透過按老師要求畫,學生對棵樹和段數的關係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後讓學生再任意畫一畫,種一種,更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為學生順利發現並總結規律打下了基礎。

  3.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①應用規律,驗證前面例題哪個答案是正確的。

  ②應用規律,解決插多少面小旗的問題。

  這樣一方面鞏固剛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的規律不僅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很多類似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兩端不種”的規律

  1.猜測“兩端不種”的規律。

  猜測是一種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已經發現了“兩端要種”的規律,這時候老師提出如果兩端不種,棵數和段數又會有怎樣的規律呢?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表達的慾望也很強烈。所以這時候讓學生進行猜測是很有必要的,透過驗證證明絕大多數同學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樣學生的研究成果被認可使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也更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獨立操作,探究規律。

  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放手讓學生先獨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透過簡單的例子驗證前面的猜測,發現兩端不種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數學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設計了三道題:鋸木頭、算第一個同學和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以及對算距離問題的進一步鞏固。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5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數:4課時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7頁118頁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分的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段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規律。

  3、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具:

  掛圖、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它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它裡面還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它嗎?請舉起你的右手,請每一位學生高舉起右手,並將五指伸直,關攏。

  師:現在請每位小朋友將五指張開,數一數,張開後有幾個空格?(4個)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空格叫間隔。剛才,我們把五指張開,有4個空格,也就是4個間隔。

  2、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比如:在馬路邊種樹,每兩棵樹之間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把這一段距離叫做一個間隔,樓梯、鋸木頭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那麼,將手指換成小樹,5棵小樹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6棵呢?7棵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植樹問題。

  (一)出示: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同桌相互討論。

  2)有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

  3)學生彙報

  4)引導總結:

  兩端要栽的時候,比較間隔數和棵數,你得出什麼規律?(生:棵樹比間隔數多1)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兩端都栽的棵數和間隔數的關係嗎?

  板書:棵數=間隔數+1

  5)線上段圖上,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點數=間隔數+1

  6)這個問題應是: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鞏固練習

  (一)書第118頁的做一做獨立完成,指名反饋。

  (二)出示: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1)讀題,理解題。

  2)分組看圖討論。

  3)嘗試列式計算。

  4)交流:603=200間隔數

  兩端不栽樹:20-1=19(棵)

  192=38(棵)

  5)質疑:

  為什麼減1?為什麼乘2?

  比較例1與例2的不同?小組討論,再交流

  例1兩端要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大1:例2兩端不栽樹,所以棵數比間隔少1。

  鞏固練習二:

  教科書第119頁做一做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三、本課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6

  知識目標:

  透過開放題的教學,培養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細緻嚴密地考慮問題;

  能力目標:

  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實驗,得出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教(學)具準備:

  長方形泡沫塑膠板(每小組一塊,正面畫圓,背面畫其他的封閉圖形),牙籤,畫有長方形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一些植樹問題,現在我這兒有三棵小樹,要把它種在公路的一側,想請你幫我想想有幾種種法?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棵數與段數的.關係:

  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都不種

  棵數=段數+1棵數=段數棵數=段數-1

  請你把這個規律跟同桌說一遍;教師在黑板上貼示。

  二、引入新課:

  前幾節課我們考慮的都是在直條線上種樹,都可以找到線路的端點,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在湖的四周植樹,在花壇邊緣種盆花

  這些你能找到它的端點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來討論的內容封閉路線上的植樹的規律

  1、湖、花壇等等,它們的外圍線路都是封閉的。它和不封閉路線上的植樹規律是否相同呢?我們自己動手種一下就知道了。

  1)、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牙籤當樹苗,在泡沫塑膠板的圓上種幾棵數(棵樹任你自己決定),邊種邊數:種了幾棵,把圓分成了幾段?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

  3)、交流:你們小組種了幾棵,把圓分成了幾段?

  4)、初步概括: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在圓形路線上植樹,棵數=段數)

  2、是不是每種封閉路線上的植樹規律都是這樣的呢?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

  1)、出示長方形空地題目

  我們學校5號樓的東面有一塊長方形空地,要在它的四周種樹,每邊種3棵,四個角上可以種也可以不種,有幾種種法?

  2)、四人小組討論,並把種的方法在練習紙的長方形上表示出來(建議:公共角上的樹用圓點表示,其他的用長點表示);

  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說說你們小組是怎麼種的?種了幾棵?把長方形分成了幾段?

  得出:種植路線是長方形的,種植棵數與種植段數是相等的。

  4)、出示教科書第120頁的例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討論解決。

  5)、展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討論判斷正誤

  3、研究在其他封閉圖形上種樹:

  A、你還想在什麼封閉路線上種樹?(指名回答)

  B、學生在泡沫塑膠板的各種封閉圖形上種樹,邊種邊數:種了幾棵?分成了幾段?

  C、小組交流。

  4、得出規律: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棵數=段數(板書)

  5、聯絡:它和非封閉路線上的哪種情況相同?

  (告訴學生事物就是這樣相互聯絡的!

  6、質疑問難: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

  如果在不規則的封閉路線上植樹,棵數和段數是否相同?

  三、嘗試練習:

  練習第121頁的做一做上的習題

  學生嘗試練習,交流,指名板書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2、進一步體驗除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方法:

  探索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滲透環保教育。提出問題:可以分多少組?

  2、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並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使每個學生弄白演算法。

  3、將答案完成在書上。

  4、完成試一試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先說說用什麼方法作,然後由學生完成。

  三、練習。

  完成P111~3題

  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

  做完後交流演算法。

  第2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數字資訊。

  四、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學了什麼?自己學得怎樣?

  學生聽算,做完後交流。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資訊。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演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交流演算法。

  從圖中獲得資訊,然後獨立完成。

  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給於適當輔導。

  學生互評,自評。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性: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能夠藉助學具,利用規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3、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潛力。

  2、滲透建模的思想,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思想。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滲透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並發現間隔數與棵數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出示光頭強砍樹的畫面)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光頭強嗎?

  生:不喜歡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他亂砍樹,破壞森林(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進行愛綠、護綠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頭強的畫面)

  師:它們也不喜歡呢!瞧、

  (出示“保護森林,熊熊有責”)

  師:其實,保護森林,不僅僅僅是熊的職責,更是——

  生:人的職責

  師:那我們就應說——

  生:“保護森林,人熊有責”

  師:這天,就讓我們跟熊大、熊二一起來植樹吧!

  二、建模探究,總結方法

  1、探究“兩端都植”的狀況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側植樹(兩端都植)

  引導孩子們認識“一側”“兩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導孩子們理解並板書“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

  遊戲:小組植樹比賽

  師:聽我口令,看哪個小組行動最快!

  師:兩端都植,間隔長為5釐米時,間隔數和棵數分別是多少?

  師:間隔長為10釐米呢?15釐米呢?

  師:休息會兒,看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和棵數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引導孩子,發現規律: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強調“兩端都植”)

  出示練習鞏固:熊大、熊二要在長100米小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樹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100÷5=20(個)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狀況

  師:突然,發現路的一端是光頭強家呢!(引導學生說“只能植一端”)

  師:也是這個規律嗎?趕緊在你的60釐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頭強家,填一填學生報告表格一,並填出你們的發現。

  (小組內分工合作:栽樹、填表)

  學生彙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棵樹(強調“一端植”)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長100米的小路的一側栽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一端是光頭強家),需要多少棵樹呢?(那兩側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兩端不植”的狀況

  師:這時,又發現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國王的猴山呢!

  (引導學生說“兩端都不植”)

  師: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樹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吧!

  學生彙報:總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數(強調“兩端不栽”)

  出示練習: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側植樹,每隔5米植一棵樹,總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頭強家,另一端是吉吉國王家),這條路多長呢?

  師:你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趕緊做到你的練習紙一中

  (20+1)×5=105(米)

  師:熊大、熊二就這樣一條路一條路的植樹,有一天它們又想在一個圓形的池塘身旁植樹。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圓形池塘周圍植樹。池塘的周長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樹呢?(引起孩子們思考)

  師:這種狀況,又會是什麼狀況呢?我們下節課之後研究。

  師:這就是我們這天研究的不同狀況的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三、開放練習,應用方法。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樹問題類似的問題呢,比如xxx(引導孩子來說)

  馬路問題、樓梯問題、鐘錶問題、公交站問題、佇列問題、鋸木頭問題,

  四、小結:

  出示:“完美生活,從我做起”(播放歡快音樂)

  師:同學們,說說你們的收穫吧!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一、二節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一、二節的內容

  教學用具:掛圖

  教學設計:

  一、節日匯入

  1、同學們,我們剛從快樂的春節走來,又應來了另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誰能告訴我元宵節在什麼時候嗎?有什麼習俗呢?

  (正月十五,觀燈、吃元宵)

  2、你們還了解哪些節日呢?(複習傳統節日和習俗)

  3、誰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麼節日呢?

  請學生介紹植樹節的知識,老師補充。

  4、走,讓我們迎著和煦的春風,一起去植樹!

  二、新授

  1、質疑課題

  (1)、課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呢?

  (少先隊員)

  (2)、透過這個課題,你能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2、自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讀準生字詞

  (2)、小組交流課文中不理解的生字詞語

  (3)、標出課文段落

  3、全班交流(這個環節儘量由學生組織完成,老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解惑者)

  (1)、全班交流小組仍不能解決的生字新詞(儘量由學生解答)

  (2)、請學生說一說如何記住生字新詞的(複習學習生字的方法)

  4、全班齊讀課文

  5、少先隊員們去植樹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心情愉快的;和煦、輕快、歡聲笑語)

  6、出示課文掛圖(春光明媚,三個少先隊員帶著工具去植樹)

  請學生說一說掛圖的內容,抓住少先隊員的愉快心情(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看圖說話能力)

  7、少先隊員們在哪兒植樹呢?

  齊讀第二節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省略號,誰能說一說省略號在這裡的作用呢?

  誰來補充一下省略號的內容?

  8、理解“伴隨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樹”這句話的意思

  (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今天像載下的小樹,在陽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長,將來就是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

  9、指導朗讀第一、二小節

  採取小組賽讀、男女生讀、指名讀等多種朗讀方式進行朗讀訓練

  10、指導寫字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感受“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能用此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有效解決問題方法的潛力。

  3、透過生活的事例,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植樹問題”的解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參與探索並發現“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教學準備:

  練習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明白我們這天要學習什麼資料嗎?

  生:植樹問題

  師:你們是怎樣明白的哦?

  好,這天我們就來研究植樹中的問題。植樹問題中蘊涵著許多搞笑的數學問題。你們喜不喜歡?

  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出示學習目標:

  二、操作感悟,探究規律

  1、請看大螢幕:

  (1)想一想:

  那裡有一條線段,我們把它看作一條路,這條路長20米,如果要在這條路上種樹,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還要了解什麼資訊?

  ①每棵樹之間相隔幾米?(間隔)②是不是兩端都種呢?……看來同學們思考問題還很全面呢!

  (2)猜一猜:

  如果告訴你每隔5米種一棵,種幾棵比較適宜?

  生1:5生2:4生3:3

  (3)畫一畫:

  師:那麼,有什麼辦法驗證你的想法?(畫圖)

  哦,你能不能用簡單的示意圖把你的想法簡單地畫出來呢?

  (教師先介紹畫樹的方法,學生畫圖,教師巡視)看誰畫得又對又快。

  2、展示、彙報

  ①選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兩端都種: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②選另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只種一端: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③選另一學生的示意圖展示、彙報。

  兩端都不種:電腦展示,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學生畫的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3、寫算式

  師:我們剛才用圖來表示的思維過程能不能用個算式來表示?

  ①只種一端:你是怎樣想的呢?誰能來說一說。

  20÷5=4(段)=4(棵)

  棵數和段數一一對應。

  ②兩端都種:20÷5+1=5(棵)

  20÷5表示什麼?加“1”是什麼意思?

  ③兩端都不種:最後一種用算式怎樣表示呢?20÷5-1=3(棵)

  每間隔5米是這樣的,假如每間隔是2米,分別能種幾棵呢,列出算式(不要畫圖了,要畫就畫在腦子裡)

  20÷2+1=11(棵)20÷2=10(棵)20÷2-1=9(棵)

  4、小組討論:

  我們剛才在這條20米的路上,每間隔5米和每間隔是2米分別種多少棵樹都做了,仔細看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先獨立思考,想好後再和同學交流,然後向老師彙報。(告訴你總長度、間隔長,要你求種多少棵樹,是否有簡單的方法?)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①只種一端:棵數=段數

  ②兩端都種:棵數=段數+1

  ③兩端都不種:棵數=段數—1

  那麼段數(間隔數)怎樣求呢?

  所以解決植樹問題,首先要確定它是怎樣種的?是兩端都種、只種一端還是兩端都不種,再分別根據以上數量關係來解決就能夠了。

  6、象這樣,這天用植樹問題這樣的思考方式來思考的,平時生活當中的問題還是否有?(擺花、鋸木頭、站隊……)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圖片,看看那裡有植樹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課件,並說明為什麼屬植樹問題)

  三、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我們剛才透過猜測、驗證、推理,摸索了植樹問題中的一些規律,我們能不能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

  (一)基本練習:我能行!

  1.從頭至尾栽了10棵樹,那麼有個間隔。

  2.一根木頭長8米,每2米鋸一段。一共要鋸次。

  好,兩道題都做對的對老師笑一笑。哇!我從同學們燦爛的笑臉中讀出了自信,讀出了自信!老師為你們加油!

  (二)綜合練習:我挑戰!

  1、林木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①6×36=216(米)

  ②6×(36-1)=210(米)

  ③6×(36+1)=222(米)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①10÷5=2(米)2×8=16(分鐘)

  ②5×8=40(分鐘)

  ③(5-1)×8=32(分鐘)

  3、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①12÷1=12(個)

  ②12÷1+1=13(個)

  ③12÷1-1=11(個)

  (三)拓展練習:我智慧!

  四、再次梳理,總結提高

  這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資料?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什麼感受?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過程: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潛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

  1、透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種)”的特徵,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間距數+1=棵數,棵數-1=間距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原型

  1、教學“間隔”的含義

  師:每位同學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他不但會寫字、畫畫、幹活,在他裡面還藏著搞笑的數學知識,你想了解他嗎?請舉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併攏、張開)

  師:張開的五指中有幾個空隙?(4個)數學中我們把這個“空隙”叫“間隔”。(板書)我們發現5根手指中有4個間隔,那麼4根手指呢?3根呢?

  2、舉例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的“間隔”到處可見,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兩棵樹之間、兩個同學之間、鐘聲…)

  3、根據生活實景資訊回答問題。

  (1)公園的一側一些樹,數了數有6個間隔,一共栽了幾棵樹呢?(7棵)

  (2)莊老師家在6樓,從1樓到6樓要爬幾層樓?(5層)

  (3)河邊的護欄有5根鐵鏈,需要幾根柱子?(6根)

  4、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瞭解的5根手指間有幾個間隔;爬樓梯要幾層。鐵鏈需要幾根柱子等,數學中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

  二、構建模型

  1、用圖象語言描述“植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師:(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樹,他有4個間隔。那麼,6棵樹、7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呢?你能用一個圖來展示說明嗎?(生作圖,展示)

  2、構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1)我們一齊來看一下這幾位同學畫的圖,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嗎?

  (2)比較一下這幾種作圖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簡便,看起來清楚?(是阿,用線段圖的方法最簡便,因此它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3)透過畫圖,我們發現這條路的兩端都栽了樹,這就是我們這天研究的植樹問題的一種型別。(板書:兩端都栽)

  (4)線上段圖上,我們用點表示栽的樹,幾個點就是幾棵樹,透過畫圖,我們明白6棵樹之間有5個間隔,7棵樹之間有6個間隔,那麼你能想象一下10棵樹之間、50棵樹之間、100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嗎?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植樹棵數間隔數67

  (板書:棵數-1=間隔數間隔數+1=棵數)

  師:這天表現真不錯,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其中的規律,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三、利用模型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此刻老師要考考你們了,誰敢理解檢查?既然大家都想來,那麼我們一齊來。

  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誰能大聲清楚朗讀這個題目?

  (2)從中你瞭解了哪些數學資訊?(小路長50米,兩端都要栽、每隔5米。)

  (3)兩端都要栽是什麼意思?每隔5米是什麼意思?哪兩棵樹之間相隔5米?

  (3)這題也能夠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答,你能試著畫線段圖嗎?

  (4)展示學生線段圖,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嗎?

  (5)為了看起來更清楚,老師把這張圖移到了電腦上,你能猜猜許老師畫圖的意思嗎?從這張圖上你能夠了解些什麼資訊?誰也明白了也想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的?

  (6)線段圖裡其實就反映著題目的意思,你能看著線段圖用算式來解答嗎?學生獨立列算式。

  (7)彙報:說說你的想法。

  ①出示學生各種答案,板書在黑板上。

  ②對於這幾種方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嗎?(生:我認為……)

  ③擦去錯誤答案,留下正確答案:100÷5=10(個)10+1=11(棵)

  ④師追問:大家都認為這種方法是正確的,那麼誰能告訴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麼嗎?“5”表示什麼?“100÷5=10(個)”又表示什麼?(板書:間隔)為什麼“+1”?(兩端要栽,它比間隔多1)“10+1=11(棵)”表示什麼?(植樹棵樹)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間隔數+1=棵數”這個規律。

  ⑤誰能夠完整地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有誰聽明白了,也想來說一說的?既然大家都想來說,那麼我們就同桌互相說一說。

  2、試一試

  師:如果老師把題目改一改,看看誰還會?

  課件出示:“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校園決定在全長120米的求索大道一邊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兩端都插),一共需要準備多少面彩旗?

  (1)生輕輕讀題,說說從這個題目中你瞭解了些什麼資訊?

  (2)和剛才這題比較,你想說什麼?

  (3)學生獨立列式並彙報。

  3、鞏固新知

  師:恭喜大家,順利透過檢查!你們還想理解新一輪的挑戰嗎?

  課件出示: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生獨立閱題,說說這個題目中又有哪些數學資訊呢?

  (2)這個題目和前面做的兩題有什麼不同呢?

  ①前面那題告訴路的長度,而這題求路的長度。

  ②前面那題求植樹棵樹,而這題已經告訴了植樹棵樹。

  (3)在做前面那題時,我們是先求什麼的?(間隔數)那在這個題目中,我們就應先算什麼?

  (4)學生獨立解答並彙報:

  (5)板書學生的各種答案,你有什麼看法?說說理由。生列式:36-1=35(個)35×6=210(米)

  (6)擦去錯誤答案,師追問:“36”表示什麼意思?再“-1”表示什麼?(板書:間隔數)這其實就是運用了“棵數-1=間隔數”這個規律。再“×6”又是什麼意思?(板書:總距離)

  三年級數學《植樹》問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用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師播種的季節,為了今後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綠色,今天我們就要去進行植樹活動。

  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觀察圖片,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解決“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可以怎樣列式,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36÷ 3”的算式後,引導學生思考怎麼計算。

  3、全班交流

  二、小組選代表發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組。

  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1、因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為12+12+12=36,所以36÷3=12 ……

  對於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准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4、最佳化演算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師小結: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三、拓展應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⑴、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⑵、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倍?

  ⑶、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計算,可以先用除數去除被除數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數的個位數,然後把兩次除得的結果合起來。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來計算。生活中有很多問題的解決都要用到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同學們要做一個有心人,下課後,我們可以試一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還能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