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古詩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韓愈《晚春》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韓愈《晚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作者描繪的內容,透過品味語言和展開聯想進入詩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3、由詩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積累經典古詩名句,傳承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背誦、積累古詩;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描寫四季的古詩。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裡》

  一、談話匯入,揭題激趣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讚美春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

  齊讀課題,從詩題,你讀出了哪些資訊?又會提出什麼問題?

  二、合作交流,推詞敲句,讀懂大意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64頁,老師先來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下面請大家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五遍,要求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出示課件:《晚春》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指名讀詩,注意節奏。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課件: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遊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時49歲,終年57歲)。

  3、藉助註釋自學,理解詩意。

  4、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願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哪些景物?

  還有不理解的詞句嗎?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一讀這首詩,藉助文後“賞析”,展開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麼畫面?又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美麗景色,柳絮紛飛、榆莢飄落的畫面。

  B、想到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板書:珍惜時間

  C、想到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好,同學們的想象真是合理又豐富,棒極了!下面請大家一起把這首詩大聲讀一遍。

  四、吟唱詩文,入情入境

  1、同學們讀的真好。古人作詩通常用場“吟唱”的方式表達出來,老師就來唱一唱這首詩。

  2、大家想學嗎?下面老師一句一句教給大家,請大家仔細聽,認真唱。(3——5遍)

  3、師生齊唱。同學們唱得真好,老師推薦給大家一個網站,那上面有幾百首小學生古詩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1、學了《晚春》這首詩,老師想到了韓愈的《早春》,那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早春》

  2、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春日》《江南春》《遊園不值》《村居》

  3、誰還能想到描寫其它季節的古詩?

  夏天:《小池》《飲湖上初晴後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書所見》《題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佈置作業:

  繼續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古詩韓愈《晚春》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以畫解詩”的方法來把握詩歌內容。

  2、明確哲理詩分類,學習讀詩方法。

  3、能夠掌握並運用解讀哲理詩的方法,並自主運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課外推薦古詩中一首。對於課外古詩詞,編者在詩歌下面對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了比較詳細的闡述,但是學生們基本只會草草地瀏覽而不會細細品讀,以至於到了會背的地步依然無法理解詩歌內涵。《晚春》是一首內涵豐富卻極為含蓄的哲理詩,讓學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讀,初探“詩無達詁”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是《晚春》,一首大家都會背了的詩歌,其中的情感與深意大家理解了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

  (二)用平仄,讀出詩韻

  1、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朗讀詩歌。

  2、請同學評價,強調初讀詩歌的要求。

  明確:讀準字音;注意句讀(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味(運用平仄的格律讀出詩歌味道)。

  3、請同學們劃出詩歌的平仄,讀出詩歌的韻味。

  4、學生範讀

  明確:強調聲音的延長、重音等。

  5、全班齊讀詩歌。

  6、初步感知詩歌內容:你覺得這是一首關於什麼內容的詩歌。

  預設:大多數學生按照平時學習詩歌的方法關注題目、註釋等內容把其定義為“描寫暮春之景”的詩歌。

  (三)尋意象,初探哲思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為詩歌插圖,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劃出詩中的相關景物,說一說同學的畫是否適合作為插圖,為什麼?

  讓學生暢所欲言,描述詩中之景,展現心中所想與畫作的差異,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作答。明確:

  百般紅紫鬥芳菲:抓住畫作中“鬥”不明顯來理解詩意。詩歌中突出“鬥”字表現出來的畫面感,花朵以顏色、形態、香味作為競相綻放的資本,呈現出百花競相綻放、爭奇鬥豔的畫面。

  惟解漫天作雪飛:抓住畫作中沒有呈現“漫天雪飛”之態來講解詩歌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勾勒腦海中的畫面感。

  2、詩中的景物都有什麼特點?明確:生機勃勃

  3、引入資料,對比閱讀:我們來看看,同是暮春時節,其他詩人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緻呢?插入資料:

  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遊。

  ——《暮春感懷》戴叔倫病香無力被風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對花》崔櫓邊讀邊讓學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淒冷之感。

  4、韓愈筆下的景物為何會呈現出格外的生命力?韓愈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確:草木之春即將離去,在最後時節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於景,藉此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態留住美好的時光。

  (四)明差異,領會深意

  5、插圖應該要展現出花的爭豔楊花榆莢的飛雪之態,可是對於他們誰主誰次卻存在著分歧。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的創作,他們一位更突顯百花,一位更著重與楊花榆莢。你覺得誰才是這幅插圖的主角呢?請結合詩歌以同桌為單位說說你們的看法。

  ②楊花榆莢為主角:無才思的楊花榆莢,雖沒有花般豔麗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併發揮自己的所長用漫天飛舞飛舞之態來展現自己,展現其樸素之美。

  6、為何作者要傾情於樸素的楊花榆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此詩的創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韓愈科舉考試,四考才中;吏部考試,三考未過。三十四歲才做了個四門博士的小官,一貶陽山三四千,二貶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韓愈離開江陵,再度回到京師,任國子博士,十年時間連升六級,但因性格耿直,總與一些宦官權要相對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贊同對淮西與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藉故降職。此詩正是作於這一年。

  7、看完創作背景,韓愈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明確:無論是豔麗特別,還是樸素平凡,我們都應該不甘於現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盡情去展現自我。

  過渡語:表面看來《晚春》是一首遊覽寫景之作,細細品讀我們卻獲得了多樣的哲理,正所謂“詩無達詁”。其實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詩,可是他卻與我們平時接觸的“哲理詩”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試

  1、這剛好是哲理詩兩種型別:因為唐詩重情,宋詩重理。直接闡述哲理的哲理詩和含蓄類哲理詩。那麼面對這類含蓄的哲理詩我們該如何讀書它的哲理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天讀詩的步驟,歸納一下方法:

  首先,我們朗讀詩歌,圈劃出詩中的景物。當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時我們稱之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們在找意象。

  隨後,我們探討著詩中百花的嬌豔和無才思的楊花榆莢,明曉了其中的差異;最後,我們結合創作背景明白了蘊含其中的哲理。

  2、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這個方法,品讀下面兩首詩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嘆花唐杜牧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小結:詩歌融意象而靈動

  哲思蘊景緻而深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