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精選5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品讀詩歌,理解詩中的“我”與祖國的關係。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涵詠品味

  2、意象分析

  學法指點:

  1、誦讀法

  2、自主探究

  3、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絡的。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澱,將個體的“我”匯注於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徵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聆聽詩意

  1、教師範讀全詩,學生標註字音,劃分節奏,體會情感。

  2、認讀生字詞。

  乾癟(biě)駁船(bó)蝸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ì)緋紅(fēi)淤灘(yū)纖繩(qiàn)

  三、品讀詩意

  1、學生自讀全詩,圈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在全班交流。

  2、學生展示性朗讀。(張天蕊、申大印)

  四、感受詩意

  1、我們把詩歌中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的形象稱作“意象”。請分別從四節詩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並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

  2、分別從四個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詩各節分別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情感?

  明確:(貧困、落後的祖國;痛苦、追求的祖國;新生、希望的祖國;養育、獻身的祖國。)

  (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情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明確:繪畫美。

  4、找出本詩最主要的韻腳。(明確音樂美)

  5、教師講解:本詩四節結構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節結尾以“祖國啊”作結。詩歌整齊的結構形式表現為一種建築美。

  6、小結:詩歌的“三美”原則。

  詩歌獨特的意象、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一種繪畫美;

  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表現出一種音樂美;

  詩歌嚴謹的結構、整齊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建築美。

  這是一首好詩的共同特徵。

  7、難點突破:

  1)思考: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明確:“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我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在形象裡的。

  2)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而舒婷此詩卻寫祖國的災難深重、落後貧困,曾有人說,她這是“攻擊社會主義”,“暴露陰暗面”。對此你怎樣看待?

  五、創造詩意

  課後練習三:詩中所描寫的物件,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車”在“紡著疲憊的歌”),有些則沒有下句承接(如“乾癟的稻穗”)。

  仿照課文,在下面的詩句後新增一句詩,並儘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乾癟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4、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六、延展詩意

  1、其它作者的同類作品。

  《一代人》顧城《回答》北島

  2、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神女峰》《雙桅船》《致橡樹》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2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詩歌感情(“我”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把握和朗讀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緩、低沉);

  2、朦朧詩的寫作特點(藉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學設想】

  1、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品讀、析讀中透過文中把握詩歌的內涵,可以個別讀,男女生對讀。

  2、聯絡九年級上冊學過的《星星變奏曲》來理解朦朧詩的特點。

  3、引導閱讀一些“朦朧詩派”的詩作,培養興趣。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二、交流課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識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課文

  1、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

  ⑴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嘗試用“/”和“·”標出節奏和重音。

  ⑵在詩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透過哪些事物來表現了?這些事物有什麼特點?

  ⑶朦朧詩的特點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這首詩哪些地方體現這樣的特點?請舉例說明。

  2、就自己最喜歡的詩句進行質疑探究(重在讀)。

  3、有感情地朗誦(比賽)(男女生各讀一節)

  四、拓展閱讀

  其它朦朧詩作,如舒婷《饋贈》、《致橡樹》。

  五、綜合創新、產生新疑

  詩人透過“老水牛”“礦燈”“稻穗”等眾多具體事物來表現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感,使詩具有美的意境。請你模仿本詩,創造其它的事物,構成相應的意境,仿寫其中一節。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透過閱讀欣賞詩歌凝練形象的語言。

  2、領會新穎、豐富的意象所蘊含的細膩的思想。

  3、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新穎豐富的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把“大我”“小我”合理化的。

  【教學時數】

  一教時。

  【課型】

  教讀課。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匯入

  1、導語:

  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⑵這是20世紀,70、80年代“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北島、顧城的詩句,今天,我們學習此派的另一位代表詩人舒婷的抒情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2、板書課題。

  準備學習。

  二、新課

  詩歌鑑賞:

  1、播放配樂詩朗誦。

  2、學生誦讀。

  3、欣賞第一節:

  ⑴指導學生領會幾個意象的特點,並加以概括共同特點。

  提問:表達了作者增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應該如何把握詩歌的語調?

  ⑶誦讀。

  4、誦讀並鑑賞第二節:

  ⑴本詩節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麼?結構作用是什麼?

  ⑵怎樣理解第一二句的“我”和第三節的“我”“你”?

  ⑶這節詩的“色彩”有什麼變化沒有?

  ⑷誦讀。

  5、誦讀並鑑賞第三節:

  ⑴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獨特的比喻在表意方面有何作用?(注:逐句進行)

  ⑵指導學生透過對具體語句的詞語的.領悟,體會詩歌色彩的變化?

  方法:可插入寫作背景,提示學生。

  ⑶誦讀。

  6、誦讀並分析第四節:

  ⑴如何理解本詩第一和第二句的相互關係:這體現了什麼和什麼的什麼情感關係?

  ⑵接下來,順著作者的感情發展,詩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什麼感情?

  啟發:舉例。

  ⑶帶著如此情感讀詩,語調應該是什麼樣?

  ⑷讀詩。

  讀詩。

  回答。

  低緩。

  齊讀。

  看教材寫作時間。

  讀詩。

  誦詩。

  三、總結

  1、主旨(本詩)。

  2、鑑賞詩歌方法。

  ⑴瞭解作者,熟悉背景。

  ⑵由意象入手,體味情趣。

  ⑶注意比喻、象徵的表意的作用。加深理解。

  四、遷移練習

  現代詩歌鑑賞。練習。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

  2、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難點】

  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技巧。

  透過合作探究,反覆品讀,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預習

  公佈研究性預習任務,學生自主選擇,自願參加小組研究活動:

  1、詩片語。蒐集“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詩詞,向同學推薦一些經典名句,熟讀背誦。

  2、錄音組。選擇適合本文的背景音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做好配樂朗讀錄音。

  3、資料組。蒐集舒婷及朦朧詩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研究性預習重在過程,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溝通,與同學合作。

  二、資源共享,匯入新課

  詩片語、資料組選派代表介紹所蒐集的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詩歌就是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這是一首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嚴峻現實,而演唱的愛國之歌。

  設計意圖: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辛苦收穫,讓學生多一份成就感與自信,併為教授新課奠定了情感基調。

  三、初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放聲朗讀,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2、由錄音組推薦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評論。教師可參與學生討論,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能讀出愛國深情,即給予肯定。具體朗讀的語調、速度、技巧再下一環節討論探究。

  四、引導探究,把握第一小節的朗讀技巧

  1、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

  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學生自我評論。

  2、引導探究:把握詩歌的朗讀技巧,首先要注意詩歌的意象。在第一小節中找出出現的意象(老水車、礦燈、稻穗……)及這些意象的修飾語(破舊、燻黑、乾癟……)。

  思考:

  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意象及修飾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詩歌意象的選擇與主題、情感有直接的聯絡。詩歌用了象徵的手法,顯示祖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所受的苦難,第一小節中的意象給人貧困、落後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同學們自由朗讀,讀出作者的情感。

  提問:怎樣朗讀才能讀出情感?同學討論,教師引導。

  明確: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痛。

  語速:舒緩。

  重讀物件:修飾語、中心語。

  還要注意節拍、停頓。

  (形成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一節,再次體會作者的深情。

  設計意圖:這一節教師的引導賞析是為學生後文的自主賞析打下基礎,這部分同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朗讀、討論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文字。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賞析方法,真正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達到不教”。

  五、舉一反三,合作探究

  依據第一節的分析、朗讀的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二、三、四節朗讀方法。經過充分討論後,讓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

  明確:這首詩先抑後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二節寫了痛苦、追求的祖國,感情基調為痛苦、希望,語調要舒緩;第三節寫了新生、希望的祖國,感情基調為希望、欣喜,語調要高昂;第四節寫了養育、獻身的祖國,感情基調為深情、熱烈,語調要高亢、激昂。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

  ⑵反覆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⑶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變化,把握寄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培養學生理解詩歌的能力。

  ⑷能有感情的誦讀、準確的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

  ⑴透過誦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由此進入情境,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這樣,既感悟了詩歌的深沉情感,朗讀能力也會呈螺旋上升之勢。

  ⑵抓住關鍵語句,發揮想象和聯想,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把握意象的含義。

  ⑶把握詩歌的情感歷程,分析詩歌主題,就要善於對文字提出問題,邊讀邊想邊問邊討論,問題意識就能培養起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有感情的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

  2、難點:

  ⑴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

  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播放反映中華民族偉大曆程的錄象片後,教師設疑:你所知道的我國曆史上有哪些愛國的名人,有哪些表現愛國主題的詩篇?比一比,誰說得多?

  2、匯入: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到《楚辭》登程,從屈原到文天祥,中國歷史上湧現出的諸多愛國詩人,他們在詩歌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關聯。經歷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澱,將個體的我匯注於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徵的一代人的嚴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於福建省彰州市市碼鎮。以後一直生活在廈門。1969年插隊落戶於閩西太拔,後調福建文聯。插隊期間,開始試筆,直至十年後1979年,才開始發表詩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

  2、追溯背景:

  這首詩發表於1979年7月,據說成詩卻早在1976年4月24日,寫於四五運動發生後不久。這首詩有著沉重的歷史感,表達了一種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把從壓抑中釋放出來的熱情化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

  3、相關知識:

  關於朦朧詩:朦朧詩,實際上是指成長於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他們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徵和意象化,蘊涵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島、舒婷、顧城。

  4、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⑴教師範讀課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學生活動:

  仔細聆聽教師的範讀,感受詩作的抑揚頓挫及詩人的感情變化,聽的過程中,同時能夠糾正自己的讀音,標示停頓。

  點撥:

  這首詩先抑後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所隱含的情感基調則是由沉鬱、凝重到欣喜、明快。

  ⑵學生以多種形式讀詩,整體感悟詩歌,思考經歷了文革之苦的詩人,在本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這種感情又是透過哪些事物來表現的?

  點撥:

  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人透過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歷史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胚芽笑渦起跑線等。

  ⑶再讀詩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調來劃分,本詩劃分為兩部分如何劃分?概括每一節的段意。

  點撥:

  該詩第一節表現祖國貧窮、落後的歷史;第二節表現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節展示歷史轉折時期的祖國形象;第四節再次強調我與祖國的血肉關係,表現詩人獻身祖國的熱望。其中第一、二節風格沉鬱、凝重、低緩,三、四節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劃分為兩部分。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引導學生品讀鑑賞詩文第一節,體會本節詩出現的事物所表達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讀的方法。

  學生活動:

  自讀第一小節,分組討論老師的問題(投影出示)。

  討論交流:

  ⑴本節出現的的意象及修飾每個意象所用的定語有哪些?取得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⑵該節作者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應以怎樣的感情基調來朗讀?

  點撥:

  ⑴選取的意象是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運用的修飾語是破舊、燻黑、乾癟、失修、淤灘上的;給人貧困、落後的感覺。

  ⑵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來朗讀。

  想一想:

  在朗讀本節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點撥:

  ⑴語速:舒緩;音調:低沉;

  ⑵重讀物件:修飾語、中心詞。方法:聲音高、聲音重、語速慢。

  ⑶注意節拍、停頓:讀每一小節最後一句祖國啊前,要稍微停頓、醞釀感情。詩歌的每一節表達的感情不一樣,每節之間需要轉換感情,朗讀時也要停頓。

  ⑷朗讀要放開,感情要投入。

  2、學生自己按照這個方法理解朗讀其餘三小節,具體思考以下問題:

  ⑴第二節中表現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⑵第三節的感情色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詩人用哪些意象表達這種感情的?

  ⑶第四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與第三節有何異同?

  學生活動:

  分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巡迴並參與。然後全班交流,學生相互補充。

  點撥:

  ⑴第二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飛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寄託了百姓對生活的祁願。

  ⑵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變為欣喜亢奮,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

  ⑶該節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詩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3、重點感悟、理解下列問題:

  ⑴該詩每節末的祖國啊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感情有什麼變化,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⑵這首詩以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僅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麼關係?

  點撥:

  ⑴四句祖國啊抒發的情感並不一樣。第一句抒發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涵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第四句是詩人對未來美好祖國感到無比自豪時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喚。詩人的感情由低沉嘆息到逐漸轉向亢奮激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展在詩人心靈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徵的迷茫、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透過心靈的折光抒發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

  ⑵本文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裡的。

  4、練一練完成課後練習(三)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從十年生活經歷中過來,有著太多坎坷經歷的詩人舒婷更能體會到祖國命運與個人命運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面對凝聚著災難和獲得新生的祖國,自然的產生出一種為個人不幸而悲傷、為祖國不幸而憂慮,同時又有對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是表達詩人這種理念與心聲的動人樂章。熱愛祖國、歌頌祖國,不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更是民族振興的精彩傳唱。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響、更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