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的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前談話:

  1、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詞語“皚皚白雪”,你們根據這個詞語的結構來繼續說像這樣的詞語。(AABC)

  2、出示課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萋萋芳草

  3、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美麗的景物)平時如果我們多加積累這些詞語,對我們的寫作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課文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

  2、音樂的魅力就在於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享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音樂有關的文章。因為音樂,使兩個陌生人成為摯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麼樣的音樂這般神奇呢?請欣賞古箏曲《高山流水》。出示課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揚的古箏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時光隧道,我們彷彿來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在高山流水間,尋著琴聲,見到了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國琴師俞伯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鍾子期的故事。板書課題:伯牙絕弦。出示課件3:25、《伯牙絕弦》

  二、熟讀課文

  1、這是一篇文言文,同學們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反覆讀幾遍。指導讀音。同學們讀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還有所欠缺。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五年級時學的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嗎?還記得那篇課文是怎樣讀的嗎?老師起頭,學生接。讀《楊氏之子》。出示課件4:《楊氏之子》的朗讀節奏。

  2、現在誰來試著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自由讀課文。

  a)現在我們一起來配合音樂讀課文。出示課件:《伯牙絕弦》的朗讀節奏。

  解題。出示課件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三、品讀感悟

  1、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想說,善哉,善哉是什麼意思呢?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些句子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理解了,但可能還會有不準確的地方,老師現在就教大家一種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換法。也就是根據課文下面的註釋,吧課文中的生字詞替換成易懂的詞語。例如課文註釋

  2:“鼓”理解為“彈”,那麼第一個句子我們就理解為伯牙善彈琴。

  2、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教的方法理解課文,可以分組學習,也可以同桌間相互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a)看看我們學習的成果怎麼樣,現在我來問問同學們。出示課件8、9、10。

  b)單句提問,學生回答。

  c)現在我來看看哪組同學理解得最準確,說得。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d)這則故事雖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卻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經典文章。他給我們提供了交朋友的標準,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讓我們來細細品讀。

  e)出示課件11:反覆朗讀,思考問題。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出示課件12、13,透過這幾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有了更深的瞭解,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鍾子期的讚歎和俞伯牙的欣喜,更體會到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難怪伯牙會

  說: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g)出示課件14: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翻譯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還會有什麼呢?

  h)出示課件15,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情景?你會怎麼讚歎?

  i)學寫古文,伯牙可能會彈到明月。你能仿照課文把句子補充完整嗎?注意幫助學生找到更合理的表達。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

  j)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讓我們以喜悅的心情在讀讀這些句子。

  四、能力訓練

  1、我們真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興,然而世事難料,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的。

  2、出示課件16:伯牙是一個技藝高超的音樂家,生活中應該不缺少別人的讚美,但他因為鍾子期的死而“絕弦”了,你怎樣看待他的舉動?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3、出示課件17: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2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樂曲課件

  一、課前談話、揭題匯入

  1、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都是描寫美麗的自然景物)

  2、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文言文《伯牙絕弦》。

  3、師生共同釋題。

  伯牙:晉國上大夫,琴藝高超。絕:斷絕。弦:琴絃。

  4、質疑:一代琴師為何從此不再彈琴?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範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讀懂課文內容

  1、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意思等)

  2、師:說說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4、透過學習,你讀懂了什麼?你從哪裡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學再交流。

  (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並繼續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6、質疑:後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麼說?相當與現代的什麼?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總結: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第一次是擅長;後面表示讚歎。

  7、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含義了嗎?

  8、課堂練習:選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透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4、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5、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難點:透過朗讀,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生自讀自悟、討論理解;教師運用課件點撥、引導學生感悟。使用教材的構想:引導學生在讀中進入情境,展開想象,體會人物情感。透過聯絡上下文、揣摩人物內心,感悟知音境界。欣賞樂曲、配樂誦讀,感悟藝術魅力。

  教學流程:

  一、古琴古韻解題意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出示xx琴(篆書琴),學生根據字形說說(猜猜)這是什麼字。

  2、(出示古琴圖片)師敘述:這是一架古琴。琴上面那七根會發音的線就是弦。再看“琴”字的上面有兩個“王”字,如果把這兩個“王”字連起來,就像絲絲琴絃了。古人造這個字的時候就是用象形的辦法,把琴絃標註出來了。可見,弦對琴來說是多麼重要,它是琴之魂。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4、師啟疑:伯牙,這個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著名的樂師,竟然不再彈琴了,這究竟是為了什麼?相信透過學習,你一定能走進伯牙的內心,體會到那動人的情。設計意圖:抓住“琴”字的字形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弦”的字義,進而理解課題“絕弦”的意思。這樣以課題為切入點,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題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還有助於學生明晰文章題目和文章內容的聯絡。

  二、同文同法品韻味

  1、回顧學法

  (1)請學生回顧五年級學習《楊氏之子》時採用的方法。

  (2)根據學生回答,師概括:讀(讀正確、流利,注意停頓恰當),解(藉助註釋、工具書、插圖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的含義),悟(抓住關鍵語句,聯絡相關資料等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整體讀文自由練讀xx指名讀(隨機點評)xx同桌互讀xx齊讀

  3、初知大意

  (1)學生默讀,動筆標註。

  (2)小組交流互助。設計意圖:“習得方法”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利於鞏固舊知,掌握新知。透過四個層次的朗讀,逐步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三、讀思品悟知知音

  1、抓住中心,瞭解知音。

  (1)朗讀、理解“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裡的“善”是“擅長、善於”的意思。

  (2)課文中有具體的描述,大家找一找。(生默讀,畫出句子。)

  (3)交流彙報。(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朗讀出讚歎的語氣,進一步體會“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2、展開想象,體會知音。

  師:善鼓的伯牙,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3、語句對比,讀懂知音。

  A、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B、伯牙所鼓,鍾子期必得之。設計意圖:抓住“所念”“必得之”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透過想象、誦讀、體驗,把對文字的理解、感悟、內化融為一體。運用句式對比的方法,學生進一步體會伯牙靠琴聲抒發自己的情懷,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更是讀懂了心聲,進而對“知音”的理解向深處更邁進了一步。

  四、一喜一悲悟“絕弦”

  1、資料引入,遇知音之喜。

  (1)師講述故事: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繪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是淋漓盡致。但是,他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以後,連連搖頭說:“彈得太嘈雜了,換首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曲《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早已喝得酩酊大醉,有些甚至在琴聲中昏昏睡著了。

  (2)學生聽後,體會伯牙當時的心情。

  (3)當遇到子期時,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朗讀前四句,感悟知音相遇的快樂與激動。)

  2、創設情境,失知音之悲。

  (1)(播放悲傷的古琴樂曲)師簡介:據記載,這次相遇,伯牙、子期灑淚惜別,相約第二年再相會。第二年,當伯牙帶著滿心的歡樂與激動攜琴趕來會見子期時,得到的卻是子期因病而死的噩耗。學生朗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師: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所以xx學生接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所以xx學生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師介紹:伯牙不堪承受痛失知音的痛苦,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破琴絕弦”表達自己的感受。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故事,收錄在《警世通言》這本書中。

  4、(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影片)再次齊讀全文。設計意圖:透過故事的引入、音樂效果的烘托,使學生充分了解遇知音前後迥然不同的心境,感悟知音的境界,文言文的魅力。

  五、課後延伸惜友情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名言和相關故事。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悟知音xx心靈相通的美妙境界,感悟祖國文化的魅力。

  當堂訓練與達標檢測: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於“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註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裡,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再有,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

  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匯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開啟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著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裡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字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字留白處入手,體驗文字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二)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

  知音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字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

  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

  (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遊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後激情匯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透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

  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齊讀課題。

  2、正音。弦讀xián,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魯迅先生髮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前,中華民族所有的文章、書籍都是像本文一樣的文言文。(大螢幕出示課文原文)透過電視電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讀古文的呢?

  2、學生學古人搖頭晃腦初讀本文。

  3、在現代,我們都喜歡有節奏有感情地讀文章,老師給本文劃分了節奏,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一讀吧。(大螢幕出示劃分好節奏的古文)

  4、學生以抽讀、比賽讀等方式讀古文,教師隨機正音,讓學生能節奏正確,發音正確。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大多都記載在古書古文中,我們要嘗試去讀懂古文。你能根據在這些字詞解釋的幫助下,讀懂本文每句話的意思嗎?試一試,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大螢幕出示帶字詞註解的課文)

  2、學生根據註解嘗試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四、講解課文,感悟知音。

  (一)以考查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1、題目伯牙絕弦怎樣翻譯?

  2、在正文中哪個詞句和題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乃破琴絕弦

  3、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4、誰破琴絕弦?

  生:俞伯牙(板書:俞伯牙)

  5、請問伯牙破琴絕弦是為了表明自己怎樣的決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長什麼嗎?從哪句話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長於彈琴,是當時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也是當時晉國的司樂太師(板書:司樂太師),這樣一個應該以音樂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猜想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因為只有發生了什麼重大的變故,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壯的舉動,是什麼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書:鍾子期)

  7、子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有沒有交代?

  生:鍾子期善聽。

  8、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鍾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樂?這些句子是什麼意思?

  9、伯牙彈琴時可能還會想到什麼?你能用文言文說嗎?

  10、伯牙會怎樣評價呢?讓學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說文言文。

  11、是啊,鍾子期是一個非常懂得俞伯牙音樂的人,你知道嗎,鍾子期是一個樵夫(板書:樵夫),你看一個是晉國的司樂太師,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的是鐘鳴鼎食的生活;一個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卻要為了鍾子期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這樣的壯舉讓你感動嗎,你想說點什麼嗎?

  12、學生暢所欲言,順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義。

  五、創編故事,延伸主題

  1、和學生一起將本文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創編成一個生動具體感人的故事。

  2、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再次被朋友間的純真友誼所動,理解知音的含義,激發學生有尋求知音的意願。

  【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

  俞伯牙(司樂太師)

  知音

  鍾子期(樵夫)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7

  課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相關詩句:(課堂備用)

  滿面春風皆朋友,有緣千里終相會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相識半天下,知音只一人。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知我者,子期也! 士為知己者死。

  教學目標:

  1、正確、通順、有節奏的朗讀課文,滲透古文朗讀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利用插圖、註釋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瞭解課文大意。

  3、透過朗讀感悟、情感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知音深情。

  教學過程:

  導:(板書: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生說)如果說一些以景物為主的這樣的詞語。(生說並板書4個:白雪皚皚 清風徐徐 波光粼粼 楊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讀課文

  同學們,咱平時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咱們學習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關於知音的故事。

  1.練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三遍課文,第一遍讀準兩個生字的讀音及讀好一個易讀錯的字。第二、三遍將古文讀通順,注意停頓。

  2.指名讀。第一個:注意聽,每個字都讀正確了嗎?第二個:注意聽,他在句子中是怎麼停頓的?並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3.練讀。讀出古文的味道來。什麼是古文的味道呢,舉例平淡的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自由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4.指名讀。

  5.齊讀。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文讀了幾遍了,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麼?仔細看書上的插圖和註解,自己先來學習學習。靜靜的默讀,自己學習。

  2、檢查:老師問兩個問題,看看同學們自學得怎樣了。

  第一個:伯牙和鍾子期分別有什麼特點?

  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問:這兩人分別有什麼特點?(伯牙喜歡鼓琴,而鍾子期喜歡聽琴。)

  1.從哪裡看出來是“喜歡”——(善)

  2.善字僅僅是喜歡的意思嗎?還會是什麼意思?

  3.擅長。(一個是鼓琴的高手,一個是聽琴的高手)指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來。

  4.鼓字是什麼意思,(彈)從哪裡知道的?(註釋能幫我們很多忙啊!)

  5.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突出善字,並注意停頓。)

  第二個:伯牙想彈什麼,鍾子期都聽出來了嗎?(想彈高山,想彈流水,都聽出來了。板書:高山流水)

  三、句子學習、情感體驗

  同學們,伯牙鼓琴,鍾子期聽琴,多麼詩意動人的畫面啊,我們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這個場面。投影:插圖及高山流水的音樂。

  1.同學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伯牙,一個怎麼的鐘子斯?(彈得認真入情,聽得如痴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的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麼的畫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讀出峨峨的感覺

  3.鍾子期為什麼不以華山或別的什麼山來感嘆,而選擇的是泰山呢?(五嶽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聖)——指名讀。

  4.如痴如醉的鐘子期聽到伯牙這美妙的琴聲,會發出怎樣的感嘆——指名讀。(激動的、痴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怎麼感嘆?(好啊,棒啊,妙啊,強啊、、、、、、)

  6.再讀

  7.還有另一個感嘆詞是——兮。一個句子中一同時出現兩個感嘆詞,此時的鐘子期看來是真的聽得如痴如醉了,指名讀——

  同學們,伯牙表達高山的琴聲令鍾子期如痴如醉,伯牙表達流水的琴聲,鍾子期又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呢?投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讀

  2.此時展現在鍾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樣的畫面?( )

  3.再讀。

  句式練習:同學們,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志在白雲,鍾子期曰——悠悠兮若白雲。

  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同學們,你對這句話,現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讀。

  四、補充

  同學們,學到這,我們覺得伯牙鍾子期能如此心靈相通,那麼他們可能是什麼關係呢?(學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這樣的關係嗎?輕聲快讀——投影: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聽他彈琴的,雖然大都是宮中的達官顯貴,可卻沒有人真正聽得懂他的琴聲,伯牙甚感孤獨。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間彈奏了起來,以抒發內心的苦悶。不想,一個砍柴的樵夫——鍾子期,駐足靜聽,並聽出了伯牙琴聲中想要表達的意思。(配流水樂曲聲)

  板書:(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們兩人相處時間甚短,意猶未盡。於是相約第二年的春天再於此地相會。

  投影:插圖及《傷離別》曲。悠遠悲傷。敘述:第二年,伯牙興致勃勃地趕來此地與鍾子期相會,再續前緣。不想,天有不測風雲,等待伯牙的並不是鍾子期的人,而是鍾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學們,伯牙於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榮幸。可是此時,當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黃土。此時的伯牙做了什麼?

  投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做了什麼?(板:破琴絕弦)這樣做意味著什麼?

  2.為什麼這樣做?(板:謝知音)

  五、結尾

  後人根據這個悽美的知音故事,改編成了一曲優美的樂曲——播放《高山流水》

  讓我們在這美妙的琴聲中,再讀這個故事!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藉助註解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3、理解文章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樂曲匯入,回顧學法

  1、播放樂曲,揭示課題。

  2、板書課題:弦,正音,組詞,(琴絃、弓弦、……)課文裡指琴絃。能不能組“船舷”。再寫絕,

  師:絕,是斷絕的意思,那絕弦應該是怎樣理解?

  師:誰弄斷了琴絃。(老師相機板書伯牙)讀課題

  3、為什麼不寫俞伯牙絕弦?(“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是找到知音,珍惜友情的千古絕唱,演變成了成語,)再讀課題

  4、讀完課題後,你有什麼疑問呢?

  二、學習課文

  第一步:“讀”出韻味。

  1、指名讀。

  2、板書課文中的兩個語氣詞“哉”“兮”,理解並閱讀有關句子。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如回答得很好,可以說“妙哉”,一道難題難於解答出來了,可以說“豈不快哉”。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比如“狂風大作,塵土飛揚”連起來就是“狂風起兮塵土揚”。

  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對比句子讀“善,峨峨若泰山”“善,洋洋若江河”

  師:缺少這兩個字,讀起來感覺怎麼樣呢?有了這兩個字呢?

  領讀,齊讀,

  3、自由讀課文,

  4、再請第一位同學示範讀。

  師:文言文的學習,朗讀是第一位,要求讀準確,讀流暢,停頓正確,有節奏感,這才會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6、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第二步:“悟”出知音的內涵。

  師:學習文言文能背能講述故事,還不夠,還得學會咬文嚼字,爭取每一個字的含義都能理解得準確到位。那先交流,說說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還有哪些字不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你知道大概卻表達不出來。

  (學生交流)

  師:考考你們的自學能力。分別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句子一(板書)伯牙鼓琴,鍾子期聽。

  再補充板書“善”,突出對善的理解。

  師:善是什麼意思。

  生:善於,擅長於某種事。

  師:何幻善於投籃什麼意思,

  生:何幻投籃準,別人都比不上。

  師:馮海速度快,一百米總是第一名,可跑1500連名都不敢報,我們可以怎麼說?

  生:馮海善於短跑,不善於長跑。

  師:課文都說誰善於做什麼呢?

  生: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

  師:這裡的琴是指古琴,聽指欣賞,鑑別能力。從課文的哪些描寫看得出伯樂善於演奏古琴,鍾子期善於欣賞音樂呢?

  生:志在高山,志在河水。(伯牙)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

  師:伯牙能寄情出山水,將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生命與性格都融入到古琴的優美旋律之中,抒發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這難道還僅僅是用手在彈琴嗎?

  生:用心在彈琴,用心在演奏。

  師:鍾子期呢,完全陶醉在音樂中,在優美的旋律裡放飛思想,與演奏者產生思想的共鳴,產生心靈的火花,這難道不是善聽?這樣的欣賞水平與藝術水準,又有幾個人能達到呢?

  3、讀出讚賞敬佩的語氣。

  師:從一個善字看出伯牙與鍾子期在音樂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才華。他們因為音樂而相識,因為在音樂方面的出色的才華而走到了一起。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呀,這兩個人相見,譜寫了交友的一段佳話。

  4、再讀這一句。

  師:(補充鍾子期識琴的故事)

  句子二(板書)

  伯牙所念,鍾子期得之。

  1、念、必、得、之。重點指出之是指伯牙“心中所念”。

  2、從課文裡哪些描寫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都一一得之呢?

  3、口語練習。

  師:老師現在是伯牙,你們是鍾子期,我彈琴,看你們是否能得之。

  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滔滔兮若江河。”

  志在明月,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志在垂柳,子期曰:“依依兮若垂柳。”

  志在長路,子期曰:“漫漫兮若長路。”

  志在歲月,子期曰:“悠悠兮若歲月。”

  ……

  4、這時,伯牙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怎麼做?說什麼呢?

  5、讀個句子。

  師:鍾子期非常欣賞伯牙的演奏水平,完全理解音樂的情節,讓伯牙無比興奮,無比激動,他視鍾子期為知音,從此兩個人從相識到相知,兩人攜手並肩,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裡。那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自己的知音呢?

  學生交流

  一是“善”,在相同的領域裡有著出色的才華。

  一是“必得之”,心相通,相互羨慕、欣賞、理解。

  句子三(板書)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理解“乃、復”。

  2、對於子期的離去,伯牙為什麼會有如此過急行動?

  3、除了“破琴絕弦”,發誓“終身不復鼓”,還會有些什麼變化呢?

  師:伯牙在子期的墳墓前,痛哭不已,帶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撫琴一曲,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鍾子期說的話。

  師: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鍾子期的笑容。

  師:一邊撫琴,一邊想起——

  生:他們的之間的友情。

  師:是呀,伯牙此時,和友人陰陽相隔,悲痛欲絕,他用琴聲哭訴對朋友的思念,用琴聲來表達對友人的依戀。然後站起身,長嘆一聲,“子期離去,世無知音”。然後破琴絕弦,以謝子期,悼念知已子期。

  4、讀出悲壯的味道。

  師:是呀,世間人眾多,知音能幾個,伯牙為了自己的知音,而破琴絕弦,摔出了中華民族交友結朋的千古絕唱,

  5、欣賞這首用心譜寫成的經典名曲《高山流水》的樂曲。

  6、在音樂聲中朗誦課文。

  第三部分:知識延伸,提升課文內涵。

  師: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伯牙和鍾子期兩位就是因為音樂而相識,在音樂中找到了共同語言,相互欣賞,理解,成為知己。其他藝術形式也有如此魅力。

  比如說書法藝術,也可以從書法藝術中得到享受。播放音樂,欣賞 徐老師的書法作品。談談對這幅作品的理解。

  比如說詩歌,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很多詩人因為詩歌走到一起,分享詩歌帶來的快樂,享受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帶來的快樂與友情。欣賞老師創作的詩歌《父親》,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三、總結課文

  1、播放音樂,點名入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師:學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1、加強學習,提高藝術修養。

  2、藝術並不遙遠,就是我們身邊。用心去領會,用心去創作。

  3、珍惜友情。

  4、再讀課題。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3、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4、擴寫故事。(3、4二選一)

  五、板書設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必得之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9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六、說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透過講述這個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感受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地補充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一。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經典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說明: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透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五、教學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在現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這些文言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點滴,但卻是小學生認識、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悟,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語感。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受古文形式美。

  1、欣賞“伯牙鼓琴圖”,揭示課題。

  2、課件出示豎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讀課文,感受古文音樂美。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指導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教師範讀,學生再次練讀,指名讀。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題,相機總結學習方法:聯絡資料、藉助註釋以及要靈活變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詞是你在以往的古詩文學習中已經理解了的?

  3、還不懂的地方怎麼辦?

  (1)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2)自瀆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3)全班彙報交流,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在理解“哉”字時,引導學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興了(樂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為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二)感悟深情。

  1、得遇知音之喜。

  從哪兒可以讀出他們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聲,你的朋友都能懂得,這是古今多少人嚮往的美好境界啊!這樣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讓我們走近這對千古知音:焚一爐香,伯牙席地坐於瑤琴之前,子期凝望著遠方,思潮起伏。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那善聽的子期,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動聽的琴聲吧! (播放音樂)

  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隨琴聲飛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顛,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著琴絃,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子期,此時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美哉、妙哉、壯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這位知音,他內心會發出怎樣的感慨?(板書: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現實常常是那樣殘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會說——志在流水時,也再沒有人會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子期已歸,伯牙來到墓前,以琴聲悼念子期。秋風瑟瑟,萬木蕭蕭,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傷。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這樣寫道:

  (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撫琴:彈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聞[聞:聽]琴韻鏗鏘[鏗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裡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呀?

  萬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話——(板書:子期已歸,悲哉!)

  (播放廣播劇剪輯)反覆感情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激發學生情感。

  四、回味誦讀。

  隨著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伯牙的琴聲消逝了,只有這段友誼的絕唱千古流傳,讓我們把這動人的故事永遠銘記在心。

  五、教學反思:

  1.以讀為本,在逐層深入的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帶領學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獨有的韻味,領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內涵。

  2.以文言教文言,課堂處處飄溢著濃厚的古文化氣息。老師的導語、評價語充滿古韻與詩情畫意,這樣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感染著學生,學生的語言也富有詩意起來。

  3.合理運用課外資源。無論是音樂、繪畫、廣播劇,還是拓展閱讀的課外文字,都極為有效地縮短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完全忘我的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