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通用17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

  一、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培養和發展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指導思想

  根據初三的教學安排,本文已教學過,再加上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覺有些單調。因此。針對本文故事性強,人物刻畫簡約,形象鮮明,不乏生動,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特別大的特點,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課本走進生活,在創新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三、學習策略

  1、帶著教材走進生活。學生根據課文的部分內容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組織學生自評。

  2、,體味誦讀,情感感悟。

  四、輔助教學媒體:

  電腦

  五、教學時數:

  一教時

  六、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待——編演評價——體味誦讀,其中編演評價是主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以聊天形式匯入新課。

  師生問候(用英語問候),點明課題。

  (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共同學習一堂課,學習的課文是本學期的語文課本第四單元的第二篇《鄒忌諷齊王納諫》,請一位同學將課題寫一下。【寫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學過了吧?

  那麼,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用你最喜歡的讀書方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我給你們配點音樂。【播放】【配樂】學生誦讀。

  課文回顧,點燃閱讀期待。

  【媒體投影1】: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為什麼?

  學生交流;老師評價。

  從同學們的回答看,大家對課文的理解還是不錯的。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簡約,但不乏生動,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那麼,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麼方式呢?

  【媒體投影2】編演課本劇

  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

  (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三)導編

  1、討論:編劇要注意的事項?

  那編寫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老師在課前選擇了文中的某一場景予以了編寫,現在呈現給大家。【媒體投影3“諷諫”:鄒忌、齊王的戲】請大家結合原文看看,老師編寫的是哪一個場景?(場景“諷諫”)下面就請同學們對照原文交流討論改編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書注意要點。

  (如:設定活動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旁白、人物之間的對白、對白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

  請同學們注意,剛才老師編寫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鑑,更需要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

  同學們說說看,課文中還有哪些場景可以編寫成課本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點撥、投影。

  【媒體投影4】

  (1)問美:鄒忌、鄒妻、鄒妾、客人的戲;

  (2)比美:鄒忌、徐公的戲;

  (3)思美:鄒忌個人戲;

  (4)諷諫:鄒忌、齊王的戲;

  (5)進諫:齊王、群臣吏民的戲;

  (6)四國朝齊:齊王、四國使臣的戲;

  時間關係,本節課只編寫其中某一場景。大家說,編哪一個?根據學生選擇確定本節課的任務

  “問美”(重點)

  下面請前後位的同學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有其中的一位同學執筆,其他同學運用剛才的學習收穫,結合課文內容,共同討論編寫好劇本。

  學生閱讀、討論、編寫;教師深入學生巡查編寫情況,適時指導。

  (四)導演

  剛才大家都能仔細閱讀課文,認真編寫。我們精心編寫了劇本,一定希望將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組中的一位同學擔任導演,小組內自由分配角色,準備演好自己的劇本。

  學習小組互助合作,推選導演、演員,進行表演排練。

  指名一個小組進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選導演,再由導演選取演員進行表演。

  (演員自己要說說對角色的表演感受;觀看的同學要做好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的準備。)

  (五)導評

  表演得怎麼樣?如果學生表演比較出彩,獲得同學們的掌聲。

  師:看來本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請我們演員自己先可以說說表演角色的感受。

  觀眾呢,觀看了剛才的演出,可以對演員的創新表現進行發問,也可以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你覺得誰演得好,好在哪裡?誰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些?

  怎麼看就怎麼說,允許爭論,允許反駁,只要意見合理。

  這一點評中要巧妙地將本課核心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落實,萬不可將評點糾纏在非語文的東西上面。

  剛才,同學們無論是演還是評,都很精彩。我們()的學生就是棒。老師相信大家不僅演得投入,評得具體,而且一定還能讀得精彩。

  請大家推薦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朗讀評價。

  (六)聽配樂朗讀。【媒體投影5】

  最後請大家完整地聽一遍課文朗讀,讓我們一起欣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讀。

  (七)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僅編寫了其中一個場景,文中還有其它場景可供編寫,課後大家還可編寫交流。下課。

  設計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要按新課標理念進行,從教學過程和效果看,教學形式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三維設計”理念。

  主要體現:

  1、要改變單一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格局,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全面培養。

  2、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從“導讀”、“導編”、“導演”到“導評”,都要伴隨著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探究,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要創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情感體驗,透過學生參與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獨自理解和領悟。

  4、要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學生從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與評價中分清是非、美醜,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

  5、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能力”。

  6、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只起一個“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虛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等。

  3、瞭解古代散文中以喻明理的方法,學習齊威王虛心納諫的品質。

  教學重點:

  以喻明理和虛心納諫的品質。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此文學生初中時已學過,本次學習,旨在複習鞏固、加深印象和溫故而知新)

  第一課時

  一、讀

  聽錄音朗讀,學生跟讀,從整體上熟悉文章內容,加深印象,同時勾劃文中的基礎要點和疑難問題。(強調斷句:今齊地/方千里)

  二、解:

  複習、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教師串講,提示、點撥)

  ①實詞:修、昳麗(佚名,軼事,卷帙浩繁)、服、孰、孰與、及、以為、美、私、誠、蔽、刺、謗譏、市朝、間、期年、朝

  ②虛詞:而、也、以、之

  ③句式:

  ○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賓語前置句:忌不自信

  ○省略句:與坐談//皆以美於徐公

  ○狀語後置句:能謗譏於市朝//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④齊讀全文,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一、議

  1、第一段內容為什麼要詳寫?

  明確:為下文的諷諫作一個強有力的鋪墊。(道理來源於對生活的思考和領悟)

  2、鄒忌勸諫齊王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

  明確:以生活事例為喻的諷諫藝術。(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戲告。譬喻)

  二、補:

  1、五十步笑百步(《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螳螂捕蟬(劉向《說苑》)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3、結論:使用譬喻,能深入淺出地說明道理,讓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悟:

  這篇文章能給我們以什麼樣的啟示?(反面事例:《扁鵲見蔡桓公》)

  1、說話要得體,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對方容易接受。

  2、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被謊言所騙。

  3、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不斷完善自己。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篇》)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一、鏈:

  齊威王賞罰分明

  《資治通鑑》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闢,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juàn),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於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附“廣播劇”剪輯)

  晏子救燭鄒

  《晏子春秋》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景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景公曰:“可。”於是乃召燭鄒數之景公前,曰:“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景公曰:“止,勿殺,寡人聞命矣。”

  二、練:完成教材練習題二。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全體同學積累重要文言實詞,基礎較好同學要求能夠翻譯詞類活用、特殊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分組討論和小老師的“教”來疏通文言詞意;透過學生的各種閱讀練習,要求全體同學能夠正確朗讀;基礎較好同學掌握誦讀要領,讀出文言特點及韻味,逐步形成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4、重難點分析:

  在文言學習上,已經有了初中學習的基礎,因此學習本文存在的知識方面的障礙不大,但是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和單元要求,我們確定文言誦讀為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對文言實詞的學習和各種朗誦突出重點,同時對文言實詞的學習也是對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策略分析:

  綜合上述各項因素,為了儘量落實“為了每位學生的有效發展”這一教育理念,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提供學案,佈置學生預習,鼓勵學生在教師提供材料基礎上自行透過課文註解、翻閱有關資料等方法,對課文重要實詞進行初步的學習,掃除生字障礙,要求達到基本會讀。

  2、任務驅動教學法

  第一教學模組: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分組學習,組長充當小教師的角色,按照學案步驟,進行小組內討論教學。如有學習疑惑,讓先學會的學生教學習困難生,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這種“學後教”針對教的同學事後記憶率高達90%以上,大大增強施教同學的學習效益,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教師將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施教。

  3、朗讀法

  第二教學模組:用以讀帶講的方式,既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修正學生對知識把握的偏頗之處,以及啟發學生對文字的正確理解。透過朗讀(小組內體驗式朗讀、指明朗讀,師生點評指導朗讀,錄音示範朗讀、分角色朗讀),即讓學生展示第一學習模組的成果,同時加深大家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故而本課時的學生學法重點著重放在討論、合作、學生教、朗讀體驗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對照《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詳見附件)事先預習

  正式鈴聲響後,我以任務驅動法匯入新課,透過幻燈片明確了本課時學習目的:

  a、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積累重要文言實詞;

  b、透過學生閱讀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階段

  簡單的匯入新課後,就直接進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階段:分小組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按照我們課前的分組,全班同學分為6個學習小組,先由各組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解決其中問題1——6。

  此時他們的討論,或坐、或站。結果,學習情況因各組組長和具體搭配成員不同而呈現差異:有的小組成員水平差異不大,他們就能積極開展討論,甚至出現爭論;而課代表那組因為小組內成員語文成績普遍較差,結果就出現組長在教大家做題目的現象。這時候的我只是巡視各小組學習,時而指導他們開展討論,充其量是個“劇務”“導演”,有時純粹就是個“觀眾”。

  在這一階段,因為考慮學習進度的問題,我曾在12分鐘、15分鐘兩次想打斷學生的學習,結果都因大部分同學的反對而只能任其繼續。

  (二)、互助“釋疑”階段

  眼看著時間過半,亦有部分小組漸漸地停了下來,於是我讓大家進入“釋疑”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當小組的力量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時,向其他小組尋求幫助,或教師組織大家討論,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點撥。

  在這一環節,為了激發各小組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提問質量,我們引入比賽機制,設立“最佳學習提問獎”和“最佳釋疑獎”,分別獎給提最有價值問題的小組和回答問題最完美的小組。

  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而我還是始終抱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多說,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說。

  最終我們共用了8分鐘來解決大家學習中的困難。

  (三)、“檢測”反饋階段

  結束了釋疑階段,我大聲說:“大家還有什麼問題,”當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說“沒有”時,我們共同進入了這節課的第三階段“檢測”階段。

  為了瞭解大家學習掌握情況,我課前圍繞導學案出了一份《學案學習檢測》來檢查學習效果,同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藉助多媒體幻燈機顯示。

  這一檢測結果真如我所期望的,遠遠好於平時我教文言文時,逐字逐句地解釋翻譯時的效果。除了個別虛詞還有部分學生還是無法掌握外,課文內的重要實詞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脫離課文註釋來解答。此時,一節課已經過去了35分鐘。

  第二學習模組:

  1、自由朗讀: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之後每位成員在小組內體驗式朗讀一個自然段,大家互評。

  2、指名朗讀:

  這樣可以讓教師瞭解到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同時指名朗讀相關段落也是探討答案、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朗讀的要求必須得到真正的落實,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透過教師和其他同學予以糾正,做到共同提高。

  教師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語音、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等方面的問題給以糾正。

  教師指明第一位學生讀完第一段,發現該同學誤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想當然地讀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斷句出現偏差,這時我以讀帶講,以講促讀。此時下課的鈴聲想起。

  於是我佈置了這節課中沒有完成的朗讀任務——熟讀課文,以及預設的作業

  ——改編本文為課本劇,下一課時進行表演展示。

  很顯然,這節課的教學計劃沒有全部完成,按照我的教學設想,接下來還有聽錄音示範朗讀和分角色朗讀兩個環節。

  板書:(在檢測中體現)

  鄒忌諷齊王納諫

  私

  美(蔽)

  畏求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透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4.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藉助工具書與註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間

  2.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後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為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鄒忌為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矇蔽,由此進諫。

  2.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裡?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群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矇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全班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透過說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於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後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設疑。從不同角度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朗讀。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鄒忌勸諫成功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

  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

  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

  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

  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

  “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

  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佈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課後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裡議

  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檔案。這裡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c.於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列子愚公移山》(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資治通鑑赤壁之戰》(表假設,如果、果真)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課文,理解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品味人物精彩對話。

  【學生活動】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齊王,其餘同學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仔細揣摩人物語氣,想像其神態、心理,有感情的朗誦。

  教師指導:給予不同人物語氣提示。

  鄒忌三問妻、妾、客三答

  一問:充滿自信、沾沾自喜妻答:自然、肯定、讚美

  二問:嚴肅、疑慮、急切妾答:肯定、討好、畏懼

  三問:不好意思、試探客答:平淡、敷衍、恭維

  鄒忌勸說齊王:誠懇、憂慮、恭敬

  齊王下令納諫:急切、真誠、誠懇

  【教師小結】這些對話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透過語言描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麼樣的特點。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關於鄒忌:

  a)鄒忌與徐公比美,得到讚美卻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反覆問,反覆思考,為什麼?

  b)鄒忌由與徐公比美受矇蔽,聯想到齊王受矇蔽,說明什麼?

  c)齊王很快接受了鄒忌的建議,說明鄒忌怎麼樣?

  關於齊王:

  a)齊王作為國君,聽了鄒忌一番話,欣然接受,你覺得齊王有什麼特點?

  b)齊王的“三賞”及齊國朝廷的“三變”,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國君?

  c)齊國“戰勝與朝廷”的結果,讓你對齊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活動】結合老師的問題,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人物性格。

  鄒忌:敢於勸諫、善於勸諫、不偏聽偏信、有責任感、有自知之明、有遠見卓識……

  齊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正確意見、善於治國、用於改革……

  3、再讀課文,品味鄒忌的勸諫技巧。

  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思考】為什麼鄒忌勸諫齊王能取得成功?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a)把鄒忌勸諫齊王的段落找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勸諫的過程。

  b)用誠懇、擔憂的語氣讀一讀這些句子。

  c)想一想:鄒忌是由什麼想到齊王受矇蔽的?鄒忌在勸說齊王時是不是單刀直入?他先說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與齊王治國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活動】結合人物身份、地位,說話語氣,勸諫結果,歸納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總結鄒忌勸諫的技巧。

  鄒忌的勸諫技巧:

  a)以小見大。由比美這樣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

  b)類比推理。將自己的地位、處境與齊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讓人易於接受。

  c)設喻說理。自己比美聽不到真話,設喻讓齊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由於尊卑關係,下級勸上級不宜直言,且鄒忌巧用攻心術,站在齊王角度巧勸,使齊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生活動】默讀課文,合作探究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特色。自由發言。

  提示:可從結構、語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採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文章結構緊湊,詳略得當,祥得具體生動,略得餘味無窮;語言樸實,毫無譁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寫作中借鑑。

  四、拓展延伸。

  1、說一說: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於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鼓勵個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點撥】在現代社會中,推薦自己、瞭解別人非常重要,而這些又離不開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鄒忌的勸諫技巧,勸說別人時要注意方式,言語要把握分寸,態度要禮貌誠懇、不卑不亢,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2、寫一寫:運用鄒忌的勸說技巧,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出你的勸諫方式。

  話題一:勸諫父母不要抽菸。

  話題二、勸諫長輩不要沉迷麻將。

  話題三: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咖。

  【學生活動】課後寫一寫,並小組交流,然後全班展示。

  五、總結。

  同學們,鄒忌的巧妙諷諫,齊王的虛懷若谷,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這篇文章精巧的結構,樸實的語言,鮮明的人物也讓你讚歎。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鄒忌勸諫的藝術和本文寫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

  板書:

  20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明白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好處;

  2.掌握本課中重要的文言實詞以及特殊句式,學會積累文言文知識的一些方法;

  3.學習文章善於透過細節與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設想

  作為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必須引導學生善於積累文言詞彙及句式。因此本文學習中在詞義的理解、句式的掌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文言文知識積累的方法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並且因為學生已有文言知識經驗的差異,本課教學力求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積累。此外,透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穫一些人生感悟。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透過兩大環節來帶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爭頻繁。為了富國強兵,戰勝其他的諸侯國,各國國君都很重視治國的策略。《戰國策》就是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軍事、外交、政治等活動以及謀士獻策和主張的。課文記載了鄒忌向齊威王獻策的故事,我們就來感受一下他是怎麼獻策的,齊威王是怎樣採納了他的意見的。

  解題: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與諷刺不同。納諫:接受意見。

  二、初讀:讀準字音與節奏,整體感知文意

  1.一生朗讀,教師正音,學生齊讀。

  2.學生自由讀,講述文章故事。講述時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態度,注意見威王時怎樣用類比說理的。

  三、再讀:詞句質疑,積累詞彙

  1.學生小聲自由閱讀,結合註釋理解文意,將疑難之處提出來,先請小組裡的同學幫助解答,仍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2.你覺得哪些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掌握?請找出來連同例句寫到文言詞語積累本上。

  一般積累範圍:重要的實詞和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成語等。積累時不要在名詞術語上糾纏,應以對文意的理解為主。積累應因人而異,如以前這個詞及此外的意義都已清楚或你自己一看就明白的不用寫在積累本上。同時要注意在積累的過程中要注意聯絡以前學過的課文,對多義詞要注意歸納。

  學生積累的詞句相互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學生的身份參與交流。在學生交流中遺漏的重要詞句教師可提出。

  詞語示例:

  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陳涉世家》

  方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圓)──《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方)──《論語》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正)──《狼》

  句式示例:

  孰與:與……相比。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者……也,表判斷。

  3.學生自由高聲慢讀課文,口誦心惟,邊讀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以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四、研讀: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文中鄒忌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對話,全班交流。學生在回答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並作分析,對重點部分要求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以求學生深入體驗。分析時先說出體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的精妙。對於學生沒談到的內容老師介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

  ①在與徐公比美的過程中經歷了問美—比美—思美。在這一過程中寫了鄒忌形貌昳麗不自傲、聽妻美而不自信、客觀求證有自知、暮寢而思求本質。這表現鄒忌不受表面現象迷惑,在奉承話面前始終保持清醒,實事求是的作風。

  ②在進諫的過程中鄒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將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王之蔽甚矣”說得委婉動聽,鮮明地體現了“諷”的特色。這也正是進諫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文章在塑造鄒忌的形象時採用細節及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細節。

  ④對鄒忌的細節及對話描寫所表現的人物內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對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態度,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要求學生在朗讀中要讀出滋味,讀出人物的內心體驗、內在情感。

  2.齊王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關注:

  ①聽鄒忌進諫時的態度:善。

  ②提出進諫的方式及獎勵: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的上、中、下賞。這二者表現了齊威王虛心納諫,勇於聽取不同意見,是一個明智而開明的君主。

  ③納諫的結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學生誦讀全文。

  五、延展讀:感悟人生,拓展視野

  1.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什麼啟迪?你從這個故事生髮出哪些聯想?

  2.課外讀一讀《國語》中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比較一下,同樣是進諫,結果有何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實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摘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設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學生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完全可以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短的時間內熟讀成誦。因此,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朗讀—編寫課本劇—表演,以達到以讀代講、以編代譯、以演代練的效果。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字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三時:令初下中賞數月之後下賞期年之後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路,瞭解《戰國策》裡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並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文章思路,識記文章情節、內容。

  二、重難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夯實考點,藉助書後習題優質處理知識。

  三、教學步驟

  (一)匯入

  《戰國策》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在古代社會,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門藝術。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鄒忌勸諫精彩場面。

  (二)回顧文意,梳理知識

  1、首先請同學速度課文,回顧一下本篇文章圍繞這對君臣寫了哪些內容。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鄒忌是如何想到要向齊王進諫的?

  由與徐公比美一事悟出的道理。

  3、鄒忌是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問了哪些人?回答如何?鄒忌自己怎樣認為的?

  翻譯句子(組一):

  A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

  B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C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D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E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F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分別向妻、妾、客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直到他親眼見到徐公,才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鄒忌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人的回答,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明顯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個字,表示了妻子的偏愛之情,用的是反問句,表示一種十分肯定、不用懷疑的口氣。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個字,但仍然用反問句,表現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僅少了君美甚三個字,而且不用強烈的反問語氣,只是平淡地肯定鄒忌美於徐公,只表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鄒忌悟出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矇蔽,怎樣進諫給當時歌舞昇平、疏於朝政的齊王呢?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同來回顧第二段的內容。

  7、鄒忌的進諫分為幾個步驟?鄒忌對秦王說什麼道理?

  翻譯句子(組二)

  A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B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分兩個步驟。諷諫的內容分為兩層。第一層,先以切身經歷設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於臣。第二層,拿齊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較,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些都與鄒忌的處境相同。在這裡,鄒忌把家事、國事進行類比,最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這種比喻的說理方法,非常貼切,盡情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說明王之弊甚矣。這種以自身經歷來勸說別人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一種暗喻。即可理解為運用了比喻論證。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8、進諫得到採納了嗎?是怎樣實行的?

  翻譯句子(組三)

  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C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D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E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F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先寫齊王納諫的態度和決心。將賞賜分為三個等級,也寫出了鄒忌諷諫的階段性成功。

  然後分國內國外兩個方面寫出納諫後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齊王納諫的深遠意義。第三部分(第3、4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

  9、縱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委婉勸說的優點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鑑這種做法。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於接受。

  (三)人物賞析

  複習過本篇文章同學們認為鄒忌和齊王格式什麼樣的人?

  鄒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個進諫中講求技巧的臣子;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實事求是;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齊王上算一個明君,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四、習題

  (一)(12分)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孰與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1、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

  A、形貌B、衣冠,C、窺D、弗如遠甚

  2、下面句子中與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暮寢而思之D、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與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於徐公

  4、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的方法,並寫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2)聞寡人之耳者

  2、下面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B、群臣進諫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D、門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差別最大的是()(2分)

  A、門庭若市B、猶不失下曹從事C、畢禮而歸之D、忌不自信

  4、下面句子中的之跟聞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吾妻之美我者B、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5、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書諫寡人者中的者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D、雖欲言,無可進者

  6、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3分)

  (三)13分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謂其妻曰()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於是入朝見威王()皆朝於齊()

  (3)皆以美於徐公()必以情()

  (4)時時而間進()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指出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判斷下面各句子屬於什麼句式,並翻譯句子。(3分)

  (1)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今義。(4分)

  (1)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古義今義

  (2)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義今義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今義

  (4)能謗譏於市朝古義今義

  五、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比美徐公)(諷諫)(行動)(結果)

  妻私宮婦左右上等國內

  妾畏朝廷之臣中等國外

  客有求四境之內下等

  受蔽受蔽(甚矣)

  六、附明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美育目標:

  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讀課的學習。

  教學難點: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透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諷諫”的好處。

  2.本文結構層次別緻,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三答、三比、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投影)我們知道這“良藥”確實“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麼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

  (二)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

  (四)學生再讀課文,並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啟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於齊”

  (五)分析人物形象。(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A.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麼?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麼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麼本領?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B.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進諫後,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2.“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麼關係?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六)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點撥:1.“設喻”是指設定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定,“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定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裡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

  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

  “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

  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

  (七)總結擴充套件:

  A.總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表現了鄒忌高超的諷諫藝術。

  B.擴充套件

  討論: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你更欣賞誰?為什麼?

  (八)佈置作業。

  給《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寫一個續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知識

  ①、理解重點詞語:修、尺、服、窺、美、私、聞、莫、地方、左右、朝等。

  ②、學習文言句式:……孰與……?賓語前置,壯語後置。

  ③、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學會類比說理的方法。

  2、背誦全文

  3、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想

  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應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但不能佔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多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將有關的詞句知識問題、練習、補充資料適時展示給學生以節省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課型和課時

  自讀課,兩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3、練習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展示:

  召公諫厲王止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

  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

  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

  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問題:厲王為什麼會被“流於彘”?

  明確:周厲王暴虐無道,用高壓手段乃至殺戮來鎮壓人民的批評,他不聽召公的勸諫,結果被人民放逐,遭到滅亡的下場。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選自於《戰國策·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是賢臣鄒忌諷喻明君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結果使齊國修明政治,國勢強盛的故事。

  二、解題

  鄒忌,戰國時齊國人,善鼓琴,曾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深得威王讚賞,封為相,後封成侯。

  齊威王,田氏,名因齊,一作嬰齊。曾任用鄒忌為相,田忌、孫臏為將和軍師,改革政治,國力漸強。

  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個動詞,不屬於同一個主語,是一個兼語句。此課題揭示了課文的內容,即鄒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勸告齊威王接受意見、採納建議。

  三、研習課文

  1、多媒體播放錄音

  2、學生自行反覆朗讀課文

  要求:

  ①、至少誦讀兩遍。

  ②、藉助註釋、工具書,完成下列自測題。

  A、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形貌昳麗(yì)b、時時而間進(jiàn)c、朝服衣冠(zhāo)d、期年之後(jī)

  e皆朝於齊(cháo)

  B、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a、鄒忌修八尺有餘。b、朝服衣冠,窺鏡。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今齊地方千里。

  e、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f、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翻譯下列句子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b、忌不自信。c、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

  讀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於言表的愛戀之情,妾拘謹勉強的回答,客奉承討好的意味,鄒忌勤於王事、委婉諷諫的表現,齊威王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氣魄。

  4、分析課文

  討論下列問題: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先提示學生文中有一個點明原因的句子,請找出來。學生會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師可進一步設問:鄒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據什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①、“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②、“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③、“暮寢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寢而思之”的結果。他之所以認為“王之蔽甚矣”,是因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鄒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況作為高高在上,俯視一切,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齊威王呢?

  ②、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麼?

  明確:鄒忌善“諷”,表現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國君能不能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關係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一開口就批“龍鱗”,逆“聖聽”,往往會使他牴觸,不易接受。因此鄒忌就從自已個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這個問題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矇蔽這件事講給齊王聽,先引起齊王的興趣。然後抓住這一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相似點——受蔽,把兩件事巧妙地聯絡起來,進而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一嚴峻事實,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形象而委婉地說服了齊王。

  ③、鄒忌諷齊王的效果怎樣?

  明確:鄒忌“諷”齊王的目的是希望齊王納諫,因此,達到齊王納諫這一目的就是“諷”最好的效果。齊王回答“善”,這一字力有千鈞,鮮明地表明瞭齊威王的態度,集中地表達了“諷”的效果。文章具體地敘述了齊王納諫懸賞的方式:“上賞”、“中賞”和“下賞”,敘述了納諫的過程:令初下,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無可進者。還交代了齊王納諫的結果:“戰勝於朝廷”。其實,這些也正是鄒忌“諷”的間接效果。

  小結:本文緊扣題眼“諷”,遵循文章的寫作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連點成線,有機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牽一“諷”而動全文。

  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①、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層次的特點,即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就容易背誦。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於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又是三層。再看,鄒忌自以為美於徐公這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熟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後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諷諫是第一層,齊王“下令”廣泛徵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後鄰近的諸侯國前來朝拜,“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是第三層。

  ②、可以透過個別背和大家嘗試齊背的方式背誦全文。

  四、達標檢測

  填空:

  在第二段中,鄒忌用已事(設喻),諷諫齊王用了邏輯上的(類比)推理法,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即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於臣”,暗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私王”、(“畏王”)、(“有求於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查工具書,理解歸納課後練習(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與學情]

  1、本篇課文註釋比較詳細,學生藉助註釋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變,學生通順翻譯有一定難度。

  2、本文記事寫人說理章法典範,技巧高妙,值得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步驟;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工於對話、巧於設喻、精於對比、善於鋪墊和側面表現的手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策略]

  建構問題,以練促讀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瞭解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常用方法

  二、指導辨體析題

  1、出示課題,投影填空

  《戰國策》又稱《》。“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和秦漢間人所纂集,後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全書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其體例為。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見本文是一篇作品。

  2、分析題目①“諷”——鄒忌諷齊王;②“納”——齊王納諫。

  三、指導問題推想:

  根據①——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B鄒忌是怎麼樣諷齊王的?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麼樣?(自然過渡到對②的推想,並且點明題目中兩個意義的關係)

  根據②——D齊王怎麼樣納諫?E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四、指導檢驗問題推想並閱讀分析

  A對應語段第一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一、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修八尺()形貌()朝服衣冠()

  孰與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明日()

  孰視之()暮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訓練二、試將下列短句的特點找出來,並加以翻譯

  忌不自信()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從外來,與坐談()

  ⑷歸納:鄒忌比美妻私

  妾畏

  客求

  討論“妻、妾、客”三人的答話中所體現的感情異同:愛,感嘆句,熾熱;怕,反問句,敷衍;有求,陳述句,平淡。落腳點是:工於對話,精於對比。

  B對應語段第二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三、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地方()宮婦左右()

  ⑶訓練四、找出下列句子的特點,並翻譯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王之蔽甚矣()

  ⑷歸納:相似比喻,類推成理(見A⑷框圖)

  C對應語段第三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五、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面刺()謗譏()聞寡人之耳()

  門庭()時時而間進()期年()

  雖欲言()

  ⑶訓練六、找出下列句子的特點,並翻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⑷歸納:齊王納諫

  方式結果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於朝廷

  落腳點在:善於側面描寫

  五、指導歸納總結

  1、齊讀課文

  2、同桌互譯,聽者記下翻譯錯誤的地方,交流

  3、延伸閱讀[附](課內外機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體悟鄒忌的諷諫藝術(設喻和類比推理)和諷諫成功的原因;

  3、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鎖定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的1,教學難點是教學目標的2。

  教學方法:

  情境法、設疑法、探究法、拓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語,創情境課堂

  我國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意思是良藥利於病往往苦口,忠言利於行往往逆耳。然而現在有一種藥“糖衣片”,能治病但不苦。看來良藥未必苦口,那麼忠言就一定逆耳嗎?有沒有既利於行又不逆耳的忠言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

  二、解題:

  諷,不是諷刺,是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三、找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校正字音,感知內容。

  (一)教師設疑: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鄒忌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私我”;妾的“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畏我”;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因為“有求於我”。比美反思後鄒忌認為自己受到了矇蔽,於是想到了國家的大事。

  (二)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歸納本段的知識點:

  1、固定句式:孰與:譯為“與……相比,誰……”

  2、賓語前置句式:忌不自信(“不”是標誌,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重要實詞:明日(古今異義);吾妻之美我者:美是意動;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四、同學齊讀第二段,

  (一)師設疑:鄒忌入朝是如何分析“王之蔽”的?如何諷諫齊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宮婦左右私王”如“妻私我”;“朝廷之臣畏王”如“妾畏我”;“四境之內求王”如“客求我”。鄒忌運用設喻說理的方法,用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二)知識點歸納:古今異義:地方:地方方圓;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

  五、鄒忌的諫言,齊威王接受了嗎?並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一)同學齊讀第三、四段。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齊威王聞鄒忌的諫言大喜,果斷下令:“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他懸賞求諫,廣開言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最終納諫強國,各諸侯國“皆朝於齊”。

  (二)歸納知識點:

  重要實詞:謗譏(古今異義);成語(門庭若市);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

  介賓後置: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六、師生探究:

  鄒忌諷諫齊王成功的原因何在?學生各抒己見,師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作總結:

  第一:得益於鄒忌的諷諫藝術: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切入角度好,運用設喻,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使齊王心悅誠服,因為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是批龍鱗,逆聖聽。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足智多謀、大智大勇、嫻於辭令、忠於職守的良臣。

  第二:得益於君臣雙方:雙方應該是賢君良臣,否則,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若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唇舌,枉運心機。自古就有屈原放逐,比干被挖心的慘例。從這裡我們亦看到了一個廣開言路、懸賞求諫、從善如流、聞過則改、興利除弊的賢君。

  七、拓展:

  鄒忌進諫齊王,齊王欣然納諫,內政修明,齊國強大,那麼我們今天再讀此文有哪些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各抒己見?

  透過討論,發表意見,可引導同學總結出以下體會:

  1、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本著對國家、對民族負責的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一旦有可行性建議,就積極大膽地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出,摒棄個人的諸多考慮,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語氣,抓住恰當的時機,便於別人接受採納,以提高建議效果。

  4、作為領導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3

  知識和能力:

  1、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3、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和齊王人物形象。

  4、根據文章層次,背誦全文。

  過程和方法:

  1、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總結和歸納重點詞語和句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正確地認識鄒忌和齊王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探究故事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總結和歸納重點詞語和句式。

  教學難點:

  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教學時數:

  2節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關照人們的內心世界,更希望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早在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高明的琴師,他就用不逆耳的忠言來規勸齊王,齊王不但虛心接受了他的批評,還任用他做了國相,來輔佐自己。同學們知道,這位琴師是誰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鄒忌諷齊王納諫》,去拜訪這位奇人吧。

  二、我們先來看文章的題目,從字面上比較容易理解,那位同學能簡單解釋一下?

  明確:鄒忌運用委婉的方式規勸齊王,接受他的建議

  評價:回答的很到位,預習很充分,簡單的說就是(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板書)

  三、本文選自《戰國策》,不僅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而且文學成就也非常突出,誰來接介紹一下。

  評價:很全面,除此之外,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狐假虎威、驚弓之鳥都出自《戰國策》。

  四、文言文的學習貴在讀,只有讀好才能學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五、檢查一下大家讀的情況,全班齊讀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評價:同學們讀的很整齊,流暢,聲音洪亮,很激情,有一點細節問題。“有、燕”的讀音不準確,兩個句子的節奏連讀的有寫模糊。“忌/不自信,今齊地/方千里。”劃分節奏重要根據意思。

  六、文言文學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藉助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提高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課文同學們在課下也做了充分的預習,又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嗎?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老是想考考大家。

  (1)、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

  (2)、編兩組“詞義辨析”習題。

  評價:這種學習態度和精神要繼續保持,做好預習工作。

  七、這篇文章,其實也是一個小故事,讀的時候要讀出故事味,趣味性。該怎麼去讀呢?——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很多,要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他們說話的語氣。

  我們來看第一段,鄒忌問了三個人,每次問的心理和語氣一樣嗎?

  三問:

  妻:自信,驕傲。

  妾:疑惑。

  客:試探,客氣。

  三個人的回答也不一樣。

  三答:

  妻:讀出愛意,讚美。

  妾:畏懼,順從。

  客:逢迎,奉承。

  (分角色朗讀,五位同學自己挑角色)評價。

  八、鄒忌透過“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想到了齊王受矇蔽很深,於是入朝齊王進諫,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察納雅言,齊國逐漸強大起來。

  九、文中有幾個關鍵字既能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按先後順序)又表現了人物的特點?大家發現了嗎?

  思——由家中小事想到國家大事,進而就入朝向威王進諫。善於思考,有自知之明,反思自己,有責任心,說話有技巧,很有膽識,敢於進諫。

  有智慧——智者(板書)

  善——虛心納諫,廣開言路,齊國政治嚴明,日益強大,進諫的目的也達到了,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從善如流,心胸開闊。

  善於納諫——明君(板書)

  十、學習了全文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以“由鄒忌(齊威王)的,我學會了、懂得了的道理”的句式,談體會。

  十一、小結:兩位人物的確留給大家許多啟示。“多讀古人文,學做今世人。”相信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我們將收穫很多。當然,最重要的是: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十二、佈置作業:鄒忌雖是古人,但身處現代的我們是可以借鑑的諷諫技巧的。假如我們的一位好友沉溺於網路,整天以電腦為友,無所事事。那麼同學們,我們應該如何勸導他?如何使他走上正途!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十三、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思善

  智者明君

  教學反思:

  一、思考教學目標實現程度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須有明確而又切合實際的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這三個目標全部實現:透過自由朗讀、齊讀和譯讀三個環節實現了目標(一);透過思度、研讀和品讀環節實現了目標(二)和(三)。

  二、思考教學設計和理念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嘗試融進了以下幾種新的教學理念:

  1、語文教學堅持整體感知在前,細緻分析在後的原則,這樣才符合課堂教學的規律。所以我在課堂設計中並沒有將文言字詞教學單獨進行,而是隻對於特殊用法的詞語加以強調,其他部分詞語隨文解譯。對於在書下註解中明確解釋的詞語,則由學生自學完成。

  2、文言文的教學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文言文特有的含蓄深刻之美。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各種方式的讀,例如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反覆品讀、思考研讀。既關注“言”也增加對“文”的感悟。

  3、語文教學要民主而有效。

  所謂民主,就是在課堂上把話語權、思考權真正還給學生,教師發揮引領作用。“有效”是讓學生在知識、學法和情感價值觀上均有收穫。這節課學生分析鄒忌和齊王的人物特點,談自己的感悟都體現出了民主和有效。

  4、關注學生學法的指導。

  比如文言文的學習重在積累,學生自主疏通文意,自己歸納整理一詞多義,還有指導學生朗讀,在多次的朗讀中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思考教學過程

  這節課教學過程遵循了由淺入深的原則,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教學環節銜接順暢,問題的設計具有梯度,照顧了大多同學的認識水平,我基本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形成了較為和諧的課堂氛圍。多媒體課件較好的體現了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

  四、不足之處

  1、整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完整清晰,但是由於面面俱到,難免會使有些環節落實得還不夠到位,探究的還不夠深刻。比如在讀鄒忌的“三問”的語氣上時間太短。

  2、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夠充分。

  3、時間地安排不夠緊湊,還有一個感悟的環節沒有實施。

  4、對學生預習地情況把握地不夠。

  以上就是我執教這節課的幾點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之路上,我將會一如既往地去努力更新觀念,積極反思,力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絡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覆閱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從中汲取民族智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透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透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透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課!好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課,你們來讀一遍題目,老師把題目寫到黑板上,這篇課文是你們預習過的,我來問一下,誰知道題目中的“諷”是什麼意思?學生答:“諷”指諷諫,下對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語言勸諫。非常好,這個題目中有幾個動詞?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諷”,一個是:“納”。好,那麼我們根據題目來推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幾個故事?學生答:有兩個,一個是:鄒忌勸諫,一個是:齊王納諫。好,非常好,補齊主謂賓,再來一次。鄒忌勸諫齊王,齊王採納鄒忌的建議。我們再來試一下,看文章哪幾段是勸諫的內容,哪幾段是納諫的內容。學生答:1、2段是勸諫的內容,第3段是納諫的內容。我們今天先來學習勸諫的內容。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正確流暢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品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及老師點撥等方式,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問了三個人分別是妻、妾、客,同樣的問題“吾與徐公孰美?”,三個人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鄒忌提問之前還自信滿滿,得到肯定答案以後,反而認為自己確實沒有徐公美。藉助朗讀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來探究其中的奧秘。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這種描述,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不用批評與指責,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

  (四)課堂訓練

  老師活動:在班級組織的“親近書信,傳承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活動中,班委會發出欣賞名人書信、用書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議。可你同桌對此不感興趣,仍熱衷於打電話、玩微信,你怎麼勸說他呢?

  學生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練習。

  (五)鞏固基礎知識:

  透過本課習題,積累本課所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透過積累文言字詞,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詢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六)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三問、三答——三思

  鄒忌諷諫: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勸諫(類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2.結合註釋及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義。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勸諫技巧。

  一、匯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品,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戰國策》: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它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也是一名十分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先秦齊國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後期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目標導學二:積累文言詞彙,把握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當面)

  ④聞寡人之耳者(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②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③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④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後置句)

  ⑤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目標導學三:閱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義

  1.本文講述了什麼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於納諫的故事。說明了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也告訴我們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建議,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2.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騙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3.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4.勸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5.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標導學四:把握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刻畫出了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義簡要分析。

  明確:(1)鄒忌:課文首先透過“三問”“三思”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實事求是,善於思考,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然後寫鄒忌進諫時的“三比”,表明他是一個忠君愛國、勇於進諫、善於進諫的人。

  (2)齊威王:從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位善於納諫的開明君主;從“三賞”可以看出齊威王的明智果斷和興利除弊的決心;而“皆朝於齊”則從側面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顯著。

  目標導學五:賞析文章諷諫藝術,把握文章寫作特點

  1.鄒忌進諫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請你賞析文字的諷諫藝術。

  明確:(1)從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類比國事。鄒忌將“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於己”類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有很強的說服力。(2)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語言委婉含蓄,容易讓人接受。鄒忌沒有直言齊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設喻來說明君王易於受矇蔽的道理。(3)諷諫有針對性,設身處地地為齊威王著想。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現實和齊威王希望修明政治、興利除弊的願望進行諷諫,讓齊威王欣然接受。(4)運用排比句,增強了說服力。鄒忌在諷諫時,連用了排比句,增強了語言氣勢。

  2.本文寫法上有哪些特點?請你做簡要分析。

  明確:(1)本文采用了“三疊法”。排比句不僅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更造成一種步步緊逼的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地闡明“王之蔽甚矣”的論點。(2)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設喻(類比)的手法。(3)透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反思

  本文在教學時首先側重於引導學生關注文言字詞,把握文言現象,強化學生的文言感知能力,深化學生對文言語言的理解,這是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此外,本文在內容上並未過多糾纏,將重心放在對人物形象感知與諷諫藝術手法上,有力地剖析了文章的藝術核心,學生也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古典人文精神與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足之處

  本文缺少對朗讀環節的強調,而朗讀對培養文言語感幾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本文教學的失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掌握課文中的多義詞,並能正確翻譯課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語句,解釋其中某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領會課文設喻說理的寫法。

  4.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分析本文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分析本文是如何運用諷喻手法達到諷諫的目的的。

  3.課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什麼詳寫鄒忌與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

  教學難點: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妾、客三個人的答話能否互換位置?為什麼?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這句話語法結構的特點?

  3.疑難詞句辨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廉頗藺相如列傳》和《赤壁之戰》,都是敘史作品,這一篇說的也是史實,但跟前兩篇在體裁上顯然是有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先不忙作答。到學完本文後再請大家回答。

  二、齊讀課文,正音,指出特殊句式。

  1.學生齊讀全文(學生齊讀時,教師將以下各組語句依次寫在黑板上。)

  2.讀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字,讀錯了的同學在書上標出它們的拼音。

  朝服衣冠謗譏於市朝皆朝於齊

  3.下面各組中的兩句話內容是否相同?為什麼句式不相同?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

  吾與徐公孰美

  (內容相同。說明句子構造的靈活性。)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妻私我,故美我

  (內容相同。前者強調原因,後者強調結果。)

  三、自讀課文:

  學生逐段自讀課文,每讀完一段,自行概括大意,用鉛筆寫在書上。速度不要求一致。最先讀完的學生可將自己概括出來的段意寫在黑板上,供同學們參考。

  下述段意也僅供參考:

  第1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

  第2段:鄒忌以自己受矇蔽的事諷喻齊王。

  第3段:齊王納諫除蔽,內政修明。

  第4段:燕、趙、韓、魏都來朝見齊王。

  在學生自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全班,給學生解答問題,主要是解釋詞句,內容和寫法上的問題可以只給提示,促其再思。

  說明:這一步是學生自讀的主要環節,可用12至15分鐘。學生讀課文不是一次完結的,至少應當看一遍朗讀一遍,務求能大體上疏通文義。

  四、討論文章內容:

  1.教師問: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矇蔽的?(“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是答案要點,下同。)

  可據此繼續追問:“私王”“畏王”“有求於王”說明什麼?(國君權勢大。)

  2.權勢大易受矇蔽,但並非人人如此,歷史上有不少賢明的國君就不受矇蔽,可見鄒忌以“私”“畏”“有求”來證明“王之蔽甚”,理由顯得不夠充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鄒忌已知威王受矇蔽,卻不直接說出受矇蔽的真相,這正是他的高明處。)

  3.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齊威王確實受了矇蔽?

  (從納諫令下之後“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可以看出。)

  繼續追問:“數月之後……無可進者”

  這幾句說明了什麼?(因為納諫除蔽,國內政治修明。)

  4.教師補充史實:齊威王在齊國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為的國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為長夜之飲,以致諸侯並伐,國事不治。第九年,他從受矇蔽中醒悟過來,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譽”,卻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賞了他,“封之萬家”;阿大夫“以厚幣吾左右以求譽”,而把政事弄得很糟,於是烹了他及左右曾稱讚過他的人。接著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詳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這是前370年的事。由此可見,威王有振興齊國的決心。鄒忌見齊威王,三月後即拜相,是前358年的事。他諷齊威王納諫,不會早於這一年,比賞即墨大夫、誅阿大夫一事至少晚12年。可見這是他又一次受矇蔽了。

  5.練習背誦第2~3段。

  用分段練習背誦方式。估計第2段讀兩遍即可背誦下來。第3段難一點,可以用提問方式進行啟發,幫助記憶。

  ①威王說的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批評者勇氣的大小。)威王為此頒賞意味著什麼?(有改正的勇氣,有振興齊國的決心。)

  ②文中依次敘“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說明了什麼?(政治日益修明。)

  6.小結:鄒忌諫王,切中時弊。齊王納諫,國家振興。

  五、討論鄒忌的諷諫方法:

  1.教師指出:歷史臣子向君主進諫有兩種基本方式:直諫和諷諫(兵諫和尸諫屬於特殊方式,不要提及)。請同學們說說這兩種進諫方式有什麼不同。(目的是提醒學生注意“自讀提示”中最後一段話。)

  然後指出:諷諫的要害是用設喻的方法啟發君主,讓他自己決定該怎麼辦。直諫,就是把自己主張直接陳述出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讓同學聯絡初中學過的《出師表》,指出“臣宜開張聖聽……以塞忠諫之路也”這段話就是直諫,其內容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大體相同。)

  2.鄒忌的設喻,跟簡單的比喻辭格相比較有怎樣的特點?(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指出這個故事就是它的“喻體”。)還有哪些特點?(包含的道理比較複雜:“私”“畏”“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矇蔽——指這就是它的“喻點”。)它可以給人怎樣啟發?(要想不受矇蔽,須“不自信”,須“窺鏡”即反躬自省,而後“思之”即想想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形。)

  3.提示學生將“自讀提示”的最後一句話劃出來。

  4.大家再想想:鄒忌的進諫說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麼好處?(威王是個聰明有為的國君,只要認識到自己受了矇蔽,下一步該怎麼辦,他很清楚;對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餘的話。)這說明對國君進諫應當注意什麼?(要善揣摩國君的心理。)

  六、總結全課:

  現在請大家回答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本文跟《廉藺列傳》和《赤壁之戰》在體裁上的區別。

  學生討論。

  提醒學生注意“自讀提示”第1段,劃出:“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句話——此即區別之所在。指出《戰國策》這本書的命名也與此有關。

  最後歸納策士言論的特點:①有明確的針對性;②善於揣摩對方心理;③善於運用設喻的方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戰國策》。

  3.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4.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5.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2.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於他,都說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麼?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讀準字音。

  帙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晨)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當面,名詞作狀語)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

  ④聞寡人之耳者(使……聞)⑤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

  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⑦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說)⑧能謗譏於市朝(公開指責)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④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學生逐題完成,並全班交流。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透過“孰視”“窺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明確:與徐公比美。

  明確:透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後,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麼?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麼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後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齊讀全文,研習第二自然段(學生齊讀)

  1、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2、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後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由於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麼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①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如此不計較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於進諫的原因。②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群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③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即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四、佈置作業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五、聯絡現實,明確形象意義

  學習了本文,在鄒忌的諷諫,齊王的納諫,最終齊國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