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範文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少,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理解內容。難點:理解寓意。
三、教具:教學軟體、頭飾。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自學生字,檢查指導。
三、教給方法,學習1—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教給學生讀—畫—議的學習方法,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4—7自然段,也就是小鳥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對話。
二、讀讀課文,質疑問難。
自讀課文,勾畫出不懂的問題和弄不明白的詞語,提出解決。
三、精讀課文,引導釋疑。
1、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大話”。
2、聯絡句子和上下文、放課件理解“無邊無際”。
3、用“無邊無際”練習說話。
4、指名讀第三次對話,理解青蛙和小鳥的笑有什麼不同。
5、比較句子。
四、帶問題讀,理解寓意。
1、它倆誰說得對?替它倆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結合自身談想法,進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讀課文,角色體驗。
1、同桌分角色朗讀,爭論天有多大。
2、指名錶演。
六、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
把你想到的說出來或畫出來。
附:板書設計
12、坐井觀天
小鳥(圖)無邊無際
天有多大?
青蛙(圖)像井口大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中的生字新詞,正確書寫。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導學生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聯絡上下文以及插圖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懂得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淺、自以為是的道理。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教師出示坐井觀天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說一說圖畫的意思,初步感知這個成語的意思,然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 課《坐井觀天》,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標上生字的字音,多讀幾遍。
2、在小組內讀課文,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標好自然段序號,小組長檢查是否正確。
3、指名讀課文,訂正生字詞的讀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認識生字:
1、教師用課件列出生字,分小組讀一讀,比一比:誰讀的最正確。
2、自己讀一讀詞語,然後教師指讀: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別說 弄錯
3、結合書上的圖指一指,說說“井沿”指的是哪?(井的邊)
(三)、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讀課文,互查字音。
3、教師指名讀,比一比,誰讀的正確、流利。
(四)、整體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讀,說說故事裡都有誰,它們在什麼地方就什麼問題爭論起來。(青蛙和小鳥在一口井處就天到底有多大爭論起來。)
板書: 有多大?
青蛙在什麼地方? (井底)
小鳥在什麼地方? (井沿)
(五)、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輕聲讀課文,找一找小鳥用什麼詞來形容天。(無邊無際)請你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讀讀這句話,說說你對這個詞怎樣理解。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上文提到的小鳥“飛了一百多里”等方面來理解。
3、指導學生有語氣的朗讀這句話:小鳥非常自然。
4、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課件出示:上有插圖和青蛙的話:“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讀一讀,說說你有什麼體會。然後練習朗讀,體會青蛙的語氣:非常自信。
5、青蛙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說一說。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圖和它說的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青蛙為什麼會錯了?錯的原因是什麼?小實驗:捲起圓紙筒看屋頂有多大。(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談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讓學生認真聽,進行相互補充。)
6、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練習分角色朗讀二——七段,做到正確、流利、有語氣。
(六)整體綜合:
1、展開想象,說一說: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先自己練習說,組織好語言再回答)
(對自己的無知和自以為是感到慚愧,
不再只憑自己所見到的一點來片面看問題,……)
2、讓學生自願結合,有語氣的朗讀課文,如果願意,可加上動作進行表演。
三、作業:有語氣的朗讀課文,家長進行評價。
附件1:板書:
13 坐井觀天
青蛙 (有多大?) 小鳥
井口那麼大 無邊無際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三個字,會寫三個字。
教學設計:
一、遊戲激趣匯入。
1、把作業本捲成筒用眼睛從紙筒裡王外面看,能看到什麼?拿開紙筒在看!對比哪個看到的東西多。
2、引入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坐井觀天”中的“觀”的含義。誰在井裡看天?帶著問題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生標出自然段,並圈出文中生字。
2、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認讀。
3、同桌之前檢查認讀詞語。
4、抽讀詞語卡片。
三、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兩個主人在哪裡對話?他們一共有幾次對話?
2、理解第一段話,板書課文插圖,青蛙和小鳥的位置。
3、默讀課文,畫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指名朗讀。
4、指導朗讀三次對話,啟發不同語氣。
5、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6、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四、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1、指導觀察字的結構及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樣才能把字寫的正確、美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描紅、臨寫。
4、展評。
五、總結。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透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文中的青蛙和小鳥,你要做像青蛙還是小鳥一樣的人呢?
六、作業佈置。
你覺得青蛙要怎樣做才不會錯?假如他跳出來了,他會看到些什麼?會對小鳥說些什麼?
部編版二年級《坐井觀天》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著“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故事透過青蛙和小鳥三次對話展開,第一次對話寫小鳥回答青蛙的問題,第二次對話是小鳥和青蛙對天的大小的爭論,第三次對話是小鳥勸青蛙跳出井口來看看,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知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會認的生字,會寫“井、觀、沿、話”等8個生字。
2.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
3.思維拓展,練習說話,能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正確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能聯絡生活實際瞭解哪些是坐井觀天的行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觀天”。
什麼是“井”呢?(圖片出示)
就是以前人們取水的深洞。
(圖片出示“井”字的演變過程)為了防止人們取水時掉進去,人們會在旁邊打上架子,這就是周圍是井欄的木條。最早的“井”字中間還有一個點表示井水所在的地方。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到楷書時,“井”字又沒有了中間的那一點,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井”字。現在它和我們學習的哪個字很像呢?“開”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隻坐在井裡的青蛙。它坐在井裡幹什麼呢?請再讀課題找出答案。
“觀”就是看的意思,還有哪些字也表示“看”?(瞧、瞅)“觀”還可以組什麼詞?學習書寫“觀”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可以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識記。書寫時注意“又”字的變化,“見”的第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設計意圖:首先從引導學生理解課題開始進入學習,讓學生學會從課題中搜集資訊幫助學習。在對“井”這個指事字演變過程的展示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過渡到對“觀”字的學習,透過對字義的理解,到字形的分析,再到書寫的指導完成課題中出現的生字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走進故事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
學習“沿”,井沿在哪裡?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在課件圖中井沿的位置用紅色標出)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麼?河的邊上叫什麼?床的邊上叫什麼?(邊出示圖片邊引導學生說)
老師把這口井“搬到”了我們教室裡,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請一名同學將小鳥貼在準確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透過課件中井沿的位置的標註讓學生理解“沿”的意思,再透過圖片出示,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說出“桌沿”、“河沿”、“床沿”等詞語,然後,用“貼出小鳥的位置”檢驗學生對“沿”字的理解。這樣的隨文識字,讓生字學習在語境中完成。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邊識邊悟,既能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也能使生字的學習紮實有效。)
三、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看到飛來的小鳥,青蛙很有禮貌地與它打了招呼,聊了起來。他們聊了什麼呢?
出示朗讀要求:
請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青蛙說的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
學生彙報。(課件出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不同標記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梳理,也是為下面對三次對話的學習的準備。)
四、分角色讀,理解對話
1.學習第一次對話。
分角色朗讀第一次對話。
理解“一百多里”。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有兩百多米,一百多里就是要圍著這樣的操場跑上兩百多圈。假如你是小鳥,你飛了一百多里後會是什麼感覺?請帶著你的感受再讀一讀小鳥的這句話吧!
小結:青蛙聽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一點兒也不相信,它是怎麼說的?
2.學習第二次對話。
指名讀青蛙的話。(只出示青蛙說的第一句話)
理解“大話”。什麼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誇張、不切實際)
於是,青蛙和小鳥爭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它們在爭論什麼呢?請自由讀讀它們的第二次對話,找出答案。
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
學習“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指導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學習第三次對話。
聽了對方的話,青蛙和小鳥都笑了,為什麼?(出示第三次對話)
它們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青蛙的笑是對小鳥的話不以為然。小鳥的笑在笑話青蛙,並再一次強調青蛙弄錯了。
它們的說法為什麼不一樣呢?那麼你認為誰說得對?
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好不好?請同學把書卷成圓筒狀,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什麼?(強調“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會看到什麼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狹窄、自以為是)我們也把這樣的人,稱為“井底之蛙”。
(設計意圖:在第三次對話的學習中,用一個小遊戲讓學生來感受青蛙和小鳥的說法為什麼會不一樣更加直觀。)
五、拓展想象,續編故事:
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呢?試著說一說吧。
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它看見……
它說:“……”
(設計意圖:適當運用文字中的留白,讓學生嘗試表達,是對學生說話練習的訓練。學生能夠在原文的基礎上想象和推測,運用對課文的理解續編故事,說明他們讀懂了這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