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並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鑑賞水平。

  4、透過教瀆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相當的文言文文基礎,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新性複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調整好以後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教學程式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裡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裡,並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後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麼那麼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裡,這恐怕得益於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 急湍 軒邈 泠泠 戾天 鳶飛 經綸 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範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於句號,每一個句號後的停頓應小於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後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後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遊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者乘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奇山異水”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的色和動態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 千丈見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於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具有—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透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 高山寒樹 樹之奇

  負勢軒邈 山之勢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橫柯疏條 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與朱元思書》。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反覆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問: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請反覆品味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學生自由發言。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迴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裡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從本人的生活經歷來看,由於他出身於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實。當然情感的抒發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後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採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多媒體顯示)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

  (1)“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暗的。“千丈”承“縹”,“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由此可見一斑。

  (3)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遊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石”。所以“遊”“細”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

  (4)“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5)“夾岸”描述高山聳峙於富春江兩岸,這樣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寫出了山峰壁立之狀。“寒樹”一方面點出了秋天的季節特徵,樹葉凋零、一片蕭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給人一種高寒的感覺。

  (6)不但寫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勢而形成的千奇百態之狀,而且還賦予它以人的心理:個個爭著往上,一個想比一個高遠。寫出了山的生機、活力,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勢別具一格,個性分明。

  (7)這幾種聲響中,有無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蟬、鳥、猿;有昆蟲,有飛禽,也有走獸;有的反映出季節的典型特徵,如蟬鳴;有的又為山林之間所獨有,如泉聲,如猿啼。因此可以說這些聲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響,又反映出山水名區的典型特徵。另外,作者描摹這些音響時,也能分辨出它們之間細微的區別,文筆顯得準確、俊美而又簡潔。如形容水流聲是“泠泠”,鳥鳴聲是“嚶嚶”;寫蟬鳴、猿啼則是“千轉不窮…,百叫無絕”,著重描繪其音調多變和連綿不斷的音響特徵。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四、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藉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佈置作業

  1、請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提示:不必侷限於課文字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詢一些關於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2、完成《三點一測》

  教學行為調整與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美文,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讀懂文字並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

  朗讀的指導,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使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於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範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範。

  啟發想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節,然後設問。例如,作者這次是特意選擇一個“風煙俱淨”的日子並且自僱小船出遊;作者說“猛浪若奔”不是從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駛時親自感受到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覺,如此等等。根據這些情節設問,也可能引起爭論,更有可能出現教師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難點是“鳶飛戾天”兩句。學生以現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透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後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後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於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媒體設計

  利用多媒體裝置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薰陶、感染。也有助於學生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代人的感受,那麼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並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麼優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麼寫成的呢?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恆呢?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相應的語句。

  六、佈置作業

  1、找出寫景句,看作者都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的,描寫的是動靜還是靜景。

  2、背誦、默寫課文。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設計思想

  1、 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單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的名篇,極具審美價值。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比較注重“字字落實,句句清楚,條分縷析”,儘管文章中許多字詞有文言詞法可講,文章的結構也有分析的餘地,但以此法來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寡然索味,學習興趣不大,況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優美的意境。所以,根據此教材的特點,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審美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透過自主地朗讀、品味、賞析、想象和聯想等一系列審美的體驗來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意圖。椐此本文定為用賞讀課型來教學。

  2、 一般文學作品的藝術世界是由三個世界壘加而成:語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藝術世界的'實體。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透過對文字的朗讀來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在腦海中呈現出作者所描繪景色的畫面,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在腦中要有“一幅畫景”或是“一幅戲景”;最後,再根據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據審美認知規律來安排教學的步驟猶為關鍵。

  3、 一直很欣賞葉聖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教材只不過 是個例子,透過此文的教學,為的是培養學生對寫景佳作的一種閱讀和欣賞能力,因此,學生在審美感悟過程中,教師對審美規律的歸納小結也是必要的。同時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記》既是拓寬教學內容,又是鑑證了學生對寫景小品文的閱讀欣賞能力。

  4、 想像和聯想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材和課型的特徵為培養想象和聯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懷

  2、培養學生對寫景佳作的鑑賞能力。

  3、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三、課時按排:

  一教時

  四、教具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根據課文內容、意境剪輯的視聽光碟。

  3、錄音機。

  五、課型:

  賞讀課

  六、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1、 請學生說出有關描寫江河、湖海、泉水、瀑布等有關“水”的詞語。

  (1)、教師示範舉例。

  (2)、學生舉例。

  [說明] 本教學環節意在調動學生大腦中原有的積累,啟動思維,使其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又與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內容掛上鉤。

  (二)、導之以讀,感受語言美

  (1)、明確朗讀應注意的技巧。

  (2)、聽著名播音演員趙兵朗讀的課文。

  (3)、學生散讀。

  (4)、集體配樂齊讀。

  [說明] 本教學環節意在透過讓學生自主朗讀、自主涵詠來初步感知文意。

  (三)、引之以析,鑑賞意境美

  (1)、根據文字,呈現圖景。

  (2)、依據情景,品讀、欣賞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

  (6)、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全文,配以視聽光碟,營造欣賞的氣氛。

  [說明] 本教學環節意在透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在腦中閃現文意的畫面,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句來品讀、感悟、賞析,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賞寫景小品的特點。

  (四)、拓之以文,掌握審美規律

  (1)、朗讀袁中道《江行日記二則》(印發資料)

  (2)、思考日記寫了什麼內容,體現了作者什麼情感。

  (3)、理解並想象“天然一幅煙江幛子”。

  [說明] 本教學環節設計意在讓學生透過拓展閱讀,鞏固欣賞寫景小品的能力,培養想象和聯想能力。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於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教學步驟及具體教學內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

  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 讀課文及註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遊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遊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4、學習第二段:

  ⑴ 翻譯本段;

  ⑵ 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5、學習第三段:

  ⑴ 朗讀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 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後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6、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 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7、作業:

  ⑴ 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 完成練習二,區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 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美傳神而富於意蘊的特點。

  2、調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瞭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賞讀基礎上熟誦全文

  教學難點

  寓情於景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就要會醉於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另種文體,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學過程

  (一)讀其文,疏其義

  1、對於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分組活動)

  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

  老師在螢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遊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

  (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三)體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那麼作者寓於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後,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髮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四)探尋藝術的魔棒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採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總結學生的發言得:

  1、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髮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詳寫動態略寫靜態。

  4、善於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 a、“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裡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琅琅上口;用詞精當優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湧,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許美景中自然產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隱逸情懷。

  (五)小結本文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能透過書下注釋和同班互助瞭解文義。

  2、透過品讀能夠理會作者觀察角度的獨特,寫法的精妙,志趣的高雅。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山水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及全文內容。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從本課標題與內容“奇特”之處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個別朗讀,師生評

  2、集體讀,點評

  三、讀懂課文:

  學習古文不僅要求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如有困難詞句,做上標記。

  1、個別嘗試翻譯。

  2、師生點評

  3、重點難點詞句的解決。

  四、研讀課文

  透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們眼前。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提問:1、文中哪句話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徵?

  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師: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讚歎。然而僅僅發出讚歎並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師:那麼,富春江水的“異”表現在哪裡?

  生: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彷彿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了。富春江水的洶湧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師:作者又是透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從感覺角度看,分別運用了什麼感官?

  生:①視覺――山峰、樹木

  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生:運用修辭手法

  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富春江的確美,美在它的碧波盪漾,美在它的魚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樹群山,美在它的鳥鳴猿啼,置身於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發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嗎?

  五、體情品意:

  “鳶飛戾飛者……”那麼作者寓於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明確: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師:這山這水,多誘人啊,讓人忘記一切煩惱,一切世俗,讓人的心變得寧靜透明,讀到這句,讓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餘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神遊家鄉山水

  列舉家鄉山水,感受自然之趣

  七、作業

  1、複習本節內容。

  2、完成對比閱讀練習

  板書設計:

  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動靜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結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樹,軒藐成峰)視覺

  聲奇(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聽覺

  色奇(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視覺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7

  【背景】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於“精華”二字,強調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學習主體,讓同學死記硬背,教師死輸硬灌,同學生吞活剝,囫圇吞棗,使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和發明性。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發揮同學的主動性、能動性。為了改變以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獨裁”地位,我在執教《與朱元思書》一課時,把翻譯原文的工作交給同學,讓他們對照課下注釋或利用輔導資料,合作翻譯原文,個別疑難詞句可留到本節課解決。

  【優秀教案】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書信體寫景小品,文字清新雋永,富有詩情畫意,便於創設情景,激發同學興趣。因此,執教此課時,我做了如下的優秀教案:調動經驗,誦讀課文——調動情感,進入情境──關注體驗,積累感悟,啟發引導,還精彩於同學。

  【教學片段】

  一、匯入情境

  同學小組交流整合預習疑難,提出疑問:

  生:我對這個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師:趕快幫幫他。

  生:我覺得根據課下注釋可理解為“比”的意思。

  生:我認為“於”字解釋為“比”。

  老師適時解答疑難,其實,“甚”在這裡可譯為“勝過、超越”。

  生: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內容卻是寫景,這是不是不合理呢?還是另有目的。

  生:我覺得作者寫景是為抒情。

  師:很好,看來情由景生這一點你深有體會,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探究問題,來誦讀這篇美文,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誦讀體驗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範讀一遍課文。

  同學紛紛舉手,指定一名,同學評價。

  師: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會帶給人美的享受,何況吳均在這封書信中描繪如此秀麗、壯美的景色,咱們豈能錯過,跟老師一起來讀吧!

  同學跟著我的語氣、語調、語速,帶著欣賞、陶醉的表情小聲誦讀,然後自由誦讀。

  構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同學創設情境的氣氛如何,直接影響著同學情緒感染的與否。

  師:根據你的學習經驗,向大家推薦一下你背誦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誦,化整為零。

  生:我覺得根據譯文背誦效果也很好,因為只有理解的東西記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寫景,它是有層次的,比方本文是先總寫“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景色,後分寫異水和奇山,依照這個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師:所謂背無定法,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三種,理解文章的脈絡就很好背誦了。現在我們來想象:天空中萬里無雲,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坐在小船上,隨著江流飄蕩,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異水,這在天下是獨一無二的。請大家齊背第 1段。這麼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現在我們眼前呢?

  生:這個問題我看出來了,“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較喜歡這一句,用比喻、誇張修辭,抓住水急的特點,形象地寫出了驚濤駭浪的氣勢。

  師:如此清澈、急湍的異水怎不令人神往,齊背第2段。

  生:寫山抓住了山的高峻這一特點來寫。

  師:請舉例說明。

  生:高山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四句用擬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險。

  師:對語句的品味很到位,誦讀原句。

  生:我發現作者透過泉水聲、鳥鳴聲、蟬叫猿啼來寫山的美,這組美妙的聲音讓人留戀忘返。

  師:不錯,作者正是懷著對大自然的讚美、嚮往之情來描繪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齊讀“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現在,我們就可以解答同學開頭的疑問,書信中的寫景目的是什麼了。

  生:我知道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生:身處美景忘卻俗世煩憂,放棄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勸朱元思到大自然中來,唾棄名和利。

  師: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齊背原句。

  構思:讓同學以自身的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情感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同學與文字、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師:誰自告奮勇背誦全文?很好,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兒不敢開出自身的亮色,怎麼能夠立身於爛漫的春光中呢?”你們就是美麗的花朵,敢於開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們積累古代詩詞中描寫山水的名句,誰來推薦?

  生: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生:山隨平野盡,江如大漠流。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構思: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夠的語言積累,從某種程度來說,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同學積累的過程。

  三、作業

  本文與《三峽》作比較閱讀,找出異同和兩文相映照的句子。

  構思: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聯絡,前後關聯,比較閱讀,可以加強同學對課文的感知體驗。

  【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同學的主體意識漸漸被淡化。本優秀教案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的作用,離開了誦讀,同學就難以去直接感受、體驗文字,在誦讀中質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方法,同學思維的火花會在誦讀中碰撞。另外,富於啟發性的問題設定、情景的創設,能充沛引發同學的想象,讓同學談自身對文字的理解。新課標中說:“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案例改變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同學談感受,積累體驗,自主分析、感悟作品,還精彩於同學。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文言語感,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鑑賞與寫作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於透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透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透過反覆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疑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

  1.匯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餘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齊讀、範讀、聽讀等)來培養語感,初步感知內容。

  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髮現、質疑、討論、總結,然後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鳶(yuān)飛戾(lì)天經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透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並設定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節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彙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藉;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三、 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於發現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注重品讀,透過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去質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彙,表現景物特徵,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於景。

  (5)整體佈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採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定一個小小的遊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遊,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援人數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 導遊篇:“美麗的富春江”。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根據“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指導。在教學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熟讀成誦,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志趣美。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透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緻,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過程】

  一、匯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歌唱。這裡是富春江的幾張圖片(看課件2),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裡,並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後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麼那麼多詩人會聚首這裡,這恐怕得益於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請看學習目標(看課件3)

  1、能正確朗讀、譯講、背誦課文。

  2、透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緻,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任務比較艱鉅,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緊張地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先檢查預習情況,知道本文作者的舉手?(預習時注意了課下注釋,很好!)

  2、道本文體裁及這種文體特點的舉手?(學生回答後明確: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

  3、那麼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一封書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導自學)

  1、出示自學指導(一)(出示課件4)

  自學指導(一)

  請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三分鐘後,比誰能正確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板書學生提問的的字於黑板上。

  可能讀錯的字詞:

  轉 縹碧 軒邈 見 橫柯 急湍

  三分鐘後,則指著黑板上的字問:會讀的舉手?指名會的學生讀。

  2、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比誰讀的正確,聲音響亮。願意讀的舉手。

  x x,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3、生輪流讀,有錯即停,指名更正,師板書讀錯的字與黑板左側。

  4、生齊讀課文(配樂朗讀)。

  四、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二),準備譯講課文(出示課件5)

  自學指導(二)

  請讀讀課文,利用註釋或字典練習譯講。如有疑難,就向同學請教,或舉手問老師。六分鐘後,比誰能正確地譯講課文。

  2、生自瀆,自譯課文,師巡視,瞭解學生自譯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並板書於黑板中間。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3、(6分鐘後)師:能譯講的同學請舉手。

  下面開始譯講課文,這幾個疑難詞句,在譯講時一併解決。怎樣譯講呢?請看:(出示課件6)譯講方法:

  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詞,最後翻譯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釋)

  4、這一排同學用“開火車”的方式依次譯講,其他同學認真聽,隨時指出錯誤。(如出現錯誤,問:能講對的舉手?指名許多學生回答。如無人舉手,教師講解。)

  5、生可能有以下難翻譯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

  點撥:[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生在譯講過程中,可能有些內容沒有補充出來,師提示:翻譯時要做必要的補充,如 “(山間的)泉水衝擊著岩石”。)

  6、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如有疑難,可以提出來。如有疑問,老師個別輔導。

  7、齊讀課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不用了。

  五、課堂作業

  師: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作業(出示課件7)出示課堂作業

  1、 背誦課文:

  請大家練習背誦,讀一點,背一點,背不出來的,再看看書,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鐘後,比誰能正確的背誦。

  2、5分鐘後,問:能背的同學舉手?

  如果舉手少,就讓學生再讀;如舉手多,就指名背誦。

  3、檢查背誦

  同桌背;

  齊背(不熟練的可以翻翻書)。

  繼續出示課堂作業(出示課件8)

  4、請讀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了課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對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往反。”學生討論後明確

  [不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現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5、探究、練習二 [解決探究練習二]

  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裡,“異”在哪裡?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

  奇山──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和聽覺結合)

  異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湍甚箭]。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結: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藉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這堂課我們透過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緻,領會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課後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師:下課

  六、作業設定(出示課件9)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3、同學們,請那起你手中的畫筆,或藉助電腦,創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教學反思】

  我帶著相信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想法走向學生,在課堂上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第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理解字詞全部下放給學生”,但不是完全甩給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重點字詞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賞讀課文。品味文章的妙處,在課堂上,師生是平等,互動的交流,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才能充分體現。第二點實驗理念,轉變方式,我覺得文言文比現代文還多了一層美,即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以及由語言的隔閡所帶來的想像美、再創造美,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學生創設想像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得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這正符合新《課標》對文言文提出的誦讀要求。

  【板書設計】

  奇山 山之峻峭

  異水 水之清澈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彙。

  2、欣賞作者筆下的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3、閱讀和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文,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

  2、難點: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探究。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讚歎,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鬱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板題)這篇雖是書信,卻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現在讓我們一起品賞作者吳均筆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異水。請大家開啟課文,先看看註釋,說說吳均是何許人也?(學生說後,螢幕展示作者簡介)

  二、看影片聽名人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語速和感情,邊聽邊劃出難認難讀的字詞並說一說。(學生說後,螢幕展示課文生字詞,再集體讀一遍。)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品讀它,欣賞它併力求當堂背誦。

  2、讓學生反覆閱讀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邊讀邊發現問題。

  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組內討論解決。

  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班內共同解決。

  3、在探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

  4、學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說說本文寫作上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說後螢幕展示:

  優點:多用對偶,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用詞精練,字字珠璣,無以復加,無以捨棄。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寫景。

  寫景狀物善用動靜結合,總分結構一目瞭然。

  寫景不忘抒懷,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不足:根據總寫“奇山異水”到分寫的寫作結構應先寫“奇山”再寫“異水”。

  三、拓展

  找出描寫上面圖片的句子,並選其中你喜歡的句子擴寫一段話。

  四、小結

  學生說後,螢幕展示。

  五、作業

  1、收集描寫山水的詩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寫作結構和方法,寫你見過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書】

  總寫:奇山異水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視覺)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寫: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奇山(聽覺)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句。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本文的寫景文字,賞析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的難詞、句,掌握寫景文字內容。

  教學難點:

  1.對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祖國名山大川很多,旅遊黃金週時,若想乘船賞山水之景,你準備去哪裡呢?

  (學生自由回答:長江三峽、桂林灕江,……)

  還有一個好去處,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儀,投影出:

  這個去處就是錢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現在讓我們隨著吳均到那裡去遊覽一番。

  (板書作者,課題)

  二、 釋題:

  學生解釋:“與……書”是什麼意思?

  教師補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體的原因。(語言要簡潔)

  三、 檢查預習效果:

  (重點查文言字詞、句等內容的理解)

  學生之間互動:

  1. 預習時,你遇到了什麼障礙?請你提出來,讓我們大家來幫你解決。

  (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字句,由其它同學解決)

  2. 一個同學自己設計一個問題,自己指名讓另一個同學來回答,看是否能難住對方。

  教師小結。

  四、 初步感知課文:

  1. 放錄音,先欣賞課文。

  (學生閉目聆聽,初步感知、體會課文的優美寫景)

  2. 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個字呢?

  (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教師指名回答,同時明確,且板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 教師進一步提問:文中寫水,體現了水什麼特點?

  (學生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後板書:清澈、急猛)

  聯絡——四人一組討論後回答:(1)《小石潭記》是如何寫水清的?

  (2)《三峽》是如何寫水急的?

  (每組可以寫在題板上,看哪一組寫的準確又快)

  4. 再分組討論(仍四人一組):文中又是如何寫山的呢?具體都寫了什麼內容?又是從什麼角度來寫的?(或各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讓一組中的一個代表來回答。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後板書:

  樹——競上、爭、直指

  泉水:

  鳥:

  猿:

  5.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作者有什麼感悟?(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明確後,教師板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然後要求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 進一步感知課文:

  1.(品味語言)

  教師提問:你認為作者什麼地方寫得最好?簡要說明你自己的理由。

  (給學生留思考餘地,然後回答,過後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3. 設計情境(一)

  (一學生扮演朱元思,一學生扮演吳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吳均的信後,來到此地,吳均作為導遊,兩人一同乘船,邊走,邊看,邊介紹。

  (學生準備2分鐘)

  (注意:學生表演時,重在表現人物在船上的神態、動作等)

  4. 設計情境(二)

  現在,全國興起旅遊熱。“五一”或“十一”黃金週前,為了把這個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麗的景點推介出去,富春江旅遊開發公司決定派一些推介員,到各地作宣傳。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員,該如何作宣傳,才能把外地的遊客吸引過去旅遊呢?

  (學生準備5分鐘)

  (讓大家推薦二至三名同學到前面作宣傳介紹,同時,可以播放風光片作背景)

  (都介紹完之後,由大家進行評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魷魚的。)

  六、 總結:

  祖國如此美麗,請熱愛她吧!請欣賞她吧!

  七、 作業:

  寫一篇遊記,記自己的一次旅遊活動。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樹:負勢競上、爭

  奇泉水:天

  好鳥:聲

  山蟬:音感下

  猿:

  悟

  異清澈獨

  急

  水猛絕

  教後記:

  (1) 學生課前必須充分的預習課文。

  (2) 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能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本課的情境設計,提高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吳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並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透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為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法指導]

  透過自主探究、質疑討論、精講點拔、熟讀感悟激發想象完成導學任務:

  [學習時間] 45分鐘

  [導學過程]

  (一)指導誦讀,讀對讀順 (8分鐘)

  1、匯入 新課: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透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簡訊,即南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2、指導誦讀

  教師範讀一一明示目標一一學生對照下注給生字注音一一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一一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3分鐘)

  1、提示: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用小黑出示)。

  設疑:①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這裡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這裡的美景怎麼評價稱讚的?

  ②所寫之景屬於哪個季節?你怎麼看出來的?

  2、檢查自讀。 (問②若不能回答暫置,待後理解)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12分鐘)

  1、分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提示:結合下注,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2、檢查解疑。小組代表發言,其餘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15分鐘)

  1、教師引導、點拔,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析讀結合):

  (若前整體感知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2)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為什麼?)

  (4)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5)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麼內容,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6)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6分鐘)

  獨立思考後,創新複述: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1、教師示範複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複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複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1分鐘)

  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後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