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一雙手》優質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冊《一雙手》優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上冊《一雙手》優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為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著“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註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於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透過對普通林業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緻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二、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透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同學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對抓住人物具有特徵的.部分分析人物同學們有所瞭解,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慾旺盛。對於林業工人的奉獻精神學生可以用自己獨有的閱讀經驗創造性閱讀,讀出自己獨特感受。但對於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透過多角度細緻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註。
2.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準確細緻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2.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五、教學設計
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目的,根據介休市提出的“八字四環節”教學模式,“自學”這個環節讓學生充分感知“手”,充分感知張迎善這個淳樸的林業工人。在“合作”這個環節,讓同學們積極合作,暢所欲言讓他們思維的火花能得到智慧的碰撞體會自己學習的樂趣。“解疑”這個環節讓學生們勇於質疑,可以提出自己自己不懂得問題,也可以就本文提出有創意的建議,激發學生的求意思為和創新能力。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1.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不少寫人的文章,而寫人的文章要寫得成功,勢必要把人物寫得成功,那麼寫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大家提到了朱自清寫的《背影》,這篇文章就是抓住“背影“主要特徵刻畫出了一位年過半百、任勞任怨、愛子心切的父親的形象,我們再學習一篇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文章《一雙手》。
2.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章看作者從哪些角度寫手的,寫了手的什麼特徵,用動詞填空
------手-------手-------手-----手------手。
(2)同學們讀原文作者看到的是一雙什麼樣的手?
3.合作
細讀課文,從字裡行間你讀出了什麼,賞析優美語句做分析,對體現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能看到張迎善是怎麼樣一個林業工人?
正是透過張迎善的一雙手我們看到了林業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無數像他那樣普普通通任勞任怨的勞動者,那麼本文給你寫作上的啟示是什麼呢,合作交流暢所欲言。
4、解疑
在讀本文,看看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如果沒有,看看這篇文章有什麼不恰當,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