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 《成功》參賽教學設計

季羨林 《成功》參賽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季羨林 《成功》參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中經典的文化言論和作者誠懇平實的語言

  2.明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學習作者旁徵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透過探究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明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學習作者旁徵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

  1.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這些問題將得到解答。

  2、首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言簡意賅、煩瑣、家喻戶曉、兀兀窮年、膏油

  闌珊、憔悴、晷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

  生答師板書:(中心論點)

  三、深讀精思

  討論1:作者對成功的三個條件各持什麼態度?是如何論證的?

  (作者對成功的三個條件所持態度:

  天資:人與人之間的天資是不相同的。

  勤奮:如果不勤奮,天資再高也無用。

  機遇:機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

  (論證過程:

  天資:承認有天資,但需客觀一點。——舉例論證

  勤奮:非常重要。——道理論證、舉例論證

  機遇:確實存在,有時影響極大——舉例論證)

  討論2:作者是怎樣來論述勤奮是成功的最根本條件的

  (家喻戶曉的故事、引用韓愈的話、引用王國維的經典比喻)

  四、為了更深入地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引用了王國維的經典比喻,這三種人生境界與智者成就事業的三個階段是不謀而合,做到了這三個境界,也不愧為精彩至極的人生。

  1.齊讀第10段中的這“三境界”說

  2.理解王國維的三種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高瞻遠矚,選定目標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百折不撓,艱苦奮鬥

  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豁然開朗,妙手得之

  作者引用他的境界說是因為王國維的學說中包含“勤奮”的因素,因此季羨林先生借這一點再一次強調“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五、援疑質理

  作者認為“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你有不同的看法嗎?

  六、拓展延伸,補充觀點

  對於成功所需條件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觀點未必相同,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閱讀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成功”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天資、勤奮與機遇,還需要……

  請同學們替這個省略號補充上你認為成功還需要的重要因素,說說理由。

  (學生紛紛談自己的看法,老師給予適當評價)

  七、名言積累

  課文中作者引用的一些名言詩句千古流傳,我們也要做好積累,請同學們熟讀記誦,然後我們默寫。

  1.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八、課後思考

  成功的三個條件用“+”連線,論證時是否可以前後調換順序?為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