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本論壇歡迎廣大教科版小學語文教師加入交流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啟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專案

  2、匯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五、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絡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透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六、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為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在哪裡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七、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裡,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九、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2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生字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存疑。

  1、讓學生提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各種問題。

  2、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討論並弄懂。教師告訴學生學習原本就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解決不懂得問題要靠你們自己反覆讀,用心想,主動去探索知識。

  二、質疑答難

  鼓勵學生緣疑質難,或主動引導,或有意激發,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

  1、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著重從挑山工登山的姿勢、路線來理解。摺尺形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可結果花的時間不比遊人多,這是不解之謎。

  (3)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2、指導學習重點段:

  師生圍繞你還知道了什麼?你是用什麼辦法來理解這句話,或明白這個問題的?啟迪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重點詞語是讀懂一句話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是讀懂一段內容的重要方法,將各段的段意聯絡起來,就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討論:

  1、我與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

  (找出課文中的詞、句)。相遇與我感覺有什麼共同特點?

  2、品析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什麼理?用課文裡的詞句理解;與我跟你們不一樣兒,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3、朗讀出挑山工樸素、自豪的感情。

  4、從我心悅誠服到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僅僅是挑山工說的揭開我心中的謎的這番話嗎?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與周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例項,展開討論、聯絡,確實感到這段富有哲理的話是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及深刻意義的話。

  5、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

  6、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歸納學法:

  帶領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第一個環節是去的趟理解內容和思想。第二個環節是來回趟學習作者怎樣表達內容與思想。

  1、學習的順序:預習提問;討論讀懂了什麼?練習存在疑問,歸納學法。

  2、可提供參考的讀書方法:

  (1)根據課後提示,指導帶著問題讀書。

  (2)抓住重點詞句,品詞品句讀書。

  (3)聯絡上下文,整體感知,全面理解課文讀書。

  (4)觀察畫面,敘述內容讀書。

  (5)文中標點的運用,體會內涵讀書。

  (6)邊讀邊思,展開想象,理解文章讀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回憶課文內容,想一想挑山工跟遊人相比,有什麼特點?

  2、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歸納總結,感情朗讀。

  1、聯絡課後第4題,說說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受到了什麼激勵?

  2、突出以下內容:

  使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緊扣中心,層層敘述,各部分內容聯絡緊密,脈絡貫通,首尾呼應,闡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文章的含義。

  三作業設計(可任選一題,也可採取學生自己設計)

  1、寫一則讀書筆記。

  2、畫一幅《挑山工》的畫。

  3、小練筆《我心悅誠服了》。

  4、製作讀書筆記卡片。

  5、辦一張《勞動創造美》手抄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