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的內容,課堂活動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絡,激發學生對乘法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絡,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情境圖

  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圖中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

  3.解決問題

  誰能解決這第一個問題?每層樓有9扇窗戶,我想問3層樓共有多少扇窗戶?(共27扇窗戶。)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再抽學生說一說怎麼解決其他問題的,同步在相應的問題後面板書算式。

  4.感知“幾個幾”

  觀察上面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為什麼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相同的加數?

  這個算式可以說是幾個幾相加?其餘的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3.設定認知矛盾,引出課題

  (課件展示主題圖中3位同學踢毽的情境)

  每組有幾人踢毽?

  課件出示很多組同學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這樣的100組同學同時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學生列算式)

  列完了嗎?你有什麼感覺?有沒有簡便方法?

  4.揭示課題

  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在數學上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想學習這種方法嗎?(停留片刻)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新的運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乘法),乘法要學習的內容還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認識。(完善板書: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構建,理解意義

  1.教學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第2頁例1的植樹情境圖。

  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麼?

  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並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同步板書:

  (2)揭示聯絡引出乘法算式。

  像這樣求4個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用8×4或者4×8來表示。

  板書:

  8×4讀作:8乘4

  4×8讀作:4乘8

  想一想,8×4等於多少?4×8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叫乘號。

  4+4+4+4+4+4+4+4=32用乘法應怎樣表示?你是怎麼想的?

  (3)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算式更簡便。

  你喜歡用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為什麼?

  2.教學例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2的情境圖。

  觀察圖,你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盆花?)

  發現:每次擺3盆,擺了6次,所以是6個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寫成乘法算式怎麼寫?

  (2)認識因數。

  板書:在乘法裡,乘號兩邊的數叫“因數”,乘得的結果叫“積”。

  觀察上面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應用,鞏固內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看算式讀一讀,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注意透過卡片與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活動第2題。

  同桌合作,一人先說算式,另一人根據所述擺小棒,然後交換角色活動。

  3.課堂活動第3題。

  前面我們遇到了:100個3連加的問題,現在你會解決了嗎?怎樣寫比較簡便?

  四、反思總結,概括提升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知道了些什麼?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會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重、難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準備

  課件

  學案

  導案

  一、智慧總動員

  (觀察課件)

  1、你能看圖寫算式嗎?

  ①圖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圖2一共有多少太陽?(3+3+3+3+3+3或6+6+6)

  ③圖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觀察黑板上的算式你發現什麼?(如:4個2相加和有2個4相加是一樣的;6個3相加和3個6相加是一樣的。)

  3、如果我說5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會想到哪個算式?

  3、老師報算式你能算一算嗎?並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如:10個5相加;20個2相加等。)

  4、報100個50相加?(學生可能面露難色)

  二、智慧大闖關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學45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

  ①你自學到了什麼知識?(乘號、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②你還有什麼疑問。

  2、請將黑板上的一些連加算式改寫乘乘法算式並說一說:

  ①他們的加數有什麼特點?有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

  ②體會像上面一樣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及“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A×B或B×A)

  ③說一說所列乘法算式的意義。

  (二)智慧小能手

  (課件出示)

  以所擺的小傘、三角形和五角星為例進一步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基本意義。

  ①試著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擺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讀出所列乘法算式,並說一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及:6個3相加等於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擺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組內說一說所列乘法算式的意義:3個10相加等於30、

  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幅圖,請看!

  板書算式

  報算式,表揚寫3個10,2個20等相加的。

  這樣寫下去些到什麼時候啊?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計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引導認識乘號,學習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瞭解乘法的基本意義。

  引導學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擺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基本意義。

  檢測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簡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學?(見課件)

  2、做一做(見書的46頁)

  課堂小結

  四、智慧大盤點

  同學們,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在這節課中舉了幾次手?在今後的學習中你準備怎樣做?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例1和“做一做”及練習題。

  學情分析 :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並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透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學習乘法的數學園地,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慾望,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體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熱愛數學,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運算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棒若干 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孩子們,假期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去過遊樂園吧,那裡是小朋友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今天老師就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這裡都有什麼呀?

  學生可能說:小火車、過山車、摩天輪、小桌子等等。

  師:①摩天輪上有多少人?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4+4+4+4+4=20 同意嗎? 師: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你為什麼這樣列式?(每組有4個人,一共有5組) 有幾個4相加?

  ②過山車上有多少人? 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2+2+2+2+2+2=12

  你為什麼這樣列式?(一組有2人,一共有6組)有幾個2相加?

  ③小火車上有多少人?你會列式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3+3+3+3=12

  你為什麼這樣列式?(一組有3人,一共有4組)有幾個3相加?

  好,那咱們一起看看,他們這樣列式你們同意嗎?(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觀察P45擺小棒的情境圖

  看老師這裡的小朋友在做些什麼?(課件出示P45的情境圖)這裡正在進行有趣的拼圖遊戲。 師:誰能說說每個小朋友擺出了什麼圖形?

  (雨傘,菱形,房子,樹,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擺的是什麼?擺了幾把雨傘?每把雨傘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

  分別觀察每個同學擺的圖形,請同學說一說擺的是什麼?擺幾個?每個用幾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相同加數的算式寫左邊,不同加數的算式寫右邊)

  (2)分類。

  師:仔細觀察左邊的算式,默默地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左邊這些算式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數都一樣

  師:再仔細觀察右邊的算式,默默地讀一讀,你又發現了什麼?這些算式和左邊的算式比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生:加數都不相同

  師:那這樣看來,黑板上這些算式就可以分為兩類,是哪兩類?

  生:??

  師:對!一類是加數不相同的,另一類是加數都相同的。左邊每個算式加數是都相同嗎?(引導學生再次觀察黑板左邊的算式,感知每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

  師:這麼長的算式讀時或寫時方便嗎?麻煩嗎?(麻煩)你們想不想知道數學家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國的數學家歐德萊想出了用乘法計算,並一直沿用到今天。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 “ 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3)認識乘法、乘號

  觀察黑板左邊第一個算式4+4+4+4+4=20

  師:在這個算式中加數是幾?(板書 4 ) 有幾個相同加數?(板書5) 這個算是表示幾個幾相加? 表示5個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麼?相同加數的個數4是什麼?相同加數

  乘號

  這個符號×與我們以前學過的 + 有什麼不同地方?

  師: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子號,加法算式裡的這個符號叫加號,乘法算式裡的這個符號叫什麼?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乘號像什麼?乘號在寫的時候,先寫 “/”,再寫“﹨”,學生書空。乘號在讀的時候,我們讀“乘”。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這個算式讀作:5乘4等於20 表示5個4相加 5個4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讀作:4乘5等於20

  你會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了嗎?下面幾個加法算式請你自己在練習本上改寫

  寫完後投影展示交流

  (4)擺小棒

  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覺得用3根小棒可以擺什麼圖形?三角形

  老師計時,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擺的多,開始!

  學生擺圖形,師:擺好了嗎?你擺一個圖形用幾根小棒?擺了幾個這樣的圖形?擺了幾個幾?一共用了幾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寫到題卡上,再改寫成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三、應用拓展 鞏固乘法

  1、基礎練習:

  ①、改寫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

  ③、遊戲 老師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師一共拍了多少下?請同學寫乘法算式。

  ④、延伸應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古詩中的字數)、(藥片數??)、(小組人數)等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我們知道許多相同的數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來表示,而且寫成乘法特別的簡便。我們以後還會學習許多有關乘法的知識,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運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戰勝每一次挑戰,學到更多的知識!你們能不能做到?

  板書設計:乘法的初步認識

  4+4+4+4+4=205×4=20 讀作:5 乘4等於20 4+1+4+1+4

  4×5=20 讀作:4 乘5等於20

  2+2+2+2+2+2=12

  3+3+3+3=12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後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乘法的初始課,因此這節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準備階段,我出示遊樂場情景圖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

  2、引導探究

  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透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參與“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幾個幾”、“乘法算式”等數學知識的“再創造”,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矛盾引出乘法,認識乘法。

  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以3+3+3+3+3+3=18為例,6個3,10個3,20個3呢?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學生討論,老師板書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較算式,你們知道數學家是怎麼想的?板書:6×3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可能問“×”叫什麼?6從哪裡來?3呢?乘號是加號斜過來的,因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聯絡,乘法就是由這樣的加法得來的,因此,科學家就把加號斜著得來的。怎麼讀呢?師領讀6乘3,生齊讀。

  4、改寫算式,應用比較。

  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為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絡,讓學生不斷聯絡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上完這節課我才發現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好,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

  課後我想,如果不用書上的情境圖,能不能讓學生直接來一個擺小棒比賽呢?如擺三角形比賽,擺小樹比賽,擺正方形比賽,擺小房子比賽??擺之前要明確要求,在規定時間裡,比一比誰擺得圖形又快又多!接著再來一個計算比賽:我們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自己擺的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後,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學生會說出很多個相同的數相加的情況,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師可以再追問一次,如果100個4相加呢?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在練習本上進行計算,這時學生會“啊”的一聲或者愁眉苦臉,這時教師還不講乘法,問學生你為什麼會“啊”?你怎麼不算了呢?這時學生會說這樣太麻煩,教師這時趁熱打鐵引入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覺得這樣做,學生會更加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乘法,乘法是怎麼得來的,突破重難點會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去過遊樂園嗎?去遊樂園幹什麼?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逛逛遊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2)根據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麼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結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子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 讀作:3乘4等於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2”表示相同加數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裡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餘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彙報,評價學生的彙報結果。

  2、玩遊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麼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髮現上面算式的加數有什麼特點?(一邊加數相同,一邊加數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為什麼?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這兩個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 ),表示( )

  5×4讀作( ),表示( )

  2×7讀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於12。

  4×3=12讀作:4乘3等於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透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透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義,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乘法知識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現並認識乘法,讓他們經歷一次知識的“再創造”過程。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激勵星。

  學具準備

  小棒、練習本。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公園裡的遊樂場去玩,好嗎?請看大螢幕(電腦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些什麼?誰來說一說?生: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數的、算的。2+2+2+2+2+2=12。

  師:那麼,觀纜車上、小火車上、都有多少人、圓桌周圍共有幾把椅子。(生答)

  師:你不僅能認真觀察,而且還算出了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個有心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請坐!

  師:大家的發現可真多!“遊樂園”裡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精靈”去親自感受一下吧!

  我們走出公園,再去學校看看同學們在作什麼?(出示:課件3)

  師:老師知道你們也喜歡擺學具,一會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按學習小組擺出較難的圖形,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們組必須要擺一樣的圖形,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擺,老師喊聽就聽。然後小組內按老師提出的問題議一議,最後由組長彙報。(出示課件4)1、擺一個圖形需要幾根小棒?2、你們組擺了幾個?3、一共用了幾根小棒?4、怎樣列式?

  二、下面請同學們開始擺吧!(老師畫梅花)

  三、學生彙報。

  1、下面那組的小組長第一個告訴我們?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算式。

  3、誰能把老師畫的梅花,列式計算出來一共有幾朵呢?

  四、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師:大家開動腦筋不僅擺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而且還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黑板上這些算式!2.引導探究。

  師:仔細觀察,默默地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師:對加數都相同,

  師:誰能吧老師畫的梅花,一共有幾朵,列式計算出來?

  板書:3+3+3+3+3+3=18

  那麼,這個算式的相同加數是幾?有幾3,和是多少?

  板書:3618

  師:也就是說6個3相加的和是18.

  板書:6個3

  3、請同桌的再說說其餘這些算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和是多少?

  (學生彙報)

  師:看來用“幾個幾”說真簡單!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的這道算式,如果老師繼續畫梅花,那麼算式會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會很長,用什麼方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更簡單些?

  生:用乘法。

  師:對,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為有6個3相加,所以數學家就在3和6中間用這樣的符號“×”連起來。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數,6就是算式中3的個數。寫的時候,先寫3,再寫6。

  這種表示方法,我們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中間這個運算子號我們把它叫做──乘號,讀作:乘。寫作X(跟讀一遍)

  4、師:因為乘法是加法得來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數學家就把加號一歪,就成了乘號,寫的時候,先寫左斜,再寫右斜。請同學們跟老師寫一遍。師:這個乘號人們一直使用它。這兩個算式你會讀嗎?誰願意試一試?

  3×6=18讀作:3乘6等於18

  6×3=18讀作:6乘3等於18

  師:讀的時候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讀。

  誰再來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前後的數都叫做因數,得的數叫做積。

  6、(出示課件6)下面老師再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同學有兩隻眼睛,5位同學呢?怎樣列式?10位同學呢?60位同學呢?60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個2相加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乘法表示。所以許多的相同加數連加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請同學們讀一遍。

  7、我們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你們有什麼感覺?

  五、練習:

  1、現在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請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我們再來看大螢幕。(課件7、鞦韆)

  3、接下來,男女生進行一個小比賽,請看螢幕:(課件8、齒輪、剪刀)

  4、下面的題目,同學們也會順利完成的。(課件9、熊貓)

  5、同學們再看小豬儲蓄罐,你怎樣列式。(課件10)

  6、我們再來練一道(課件1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7、課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寫成乘法的形式?為什麼?

  六、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慾。

  這節課大家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在生活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可以說說你具體學習了什麼?

  七、板書:

  乘法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 18讀作:6乘3等於18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46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備課時,注意在深刻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我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把教材的主題圖用課件呈現出來。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

  為了突破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的難點,新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開展擺小棒遊戲,教師提出思考題,並讓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透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接著讓學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認識乘法。第二個環節教學乘法,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了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在這裡唯一不足的是,我覺得自己和學生解釋的時候不夠清楚,不夠明白。導致個別學生還是找不出相同加數。而在練習中我體現了層次,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絡,在評價中受到激勵。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同數連加算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像:“如果老師繼續畫梅花,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真會非常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想法,這時教師注意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創造出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了人類創造和發現“乘法”原始過程的認識狀態,探索出了不同的合併加數的簡便方法。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數學模型“乘法”,從中讓學生真正體驗了乘法的含義。這樣設計,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進行鼓勵評價,如“小朋友和數學家的發現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索知識,由此獲得了情感體驗。

  當然和諧的課堂氣氛需要老師去建立,我和學生是師生,是研究的夥伴,更是朋友。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很民主,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的交流,都體現了這一點。當然,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還有許多不足,都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其實我覺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無定法,自己應該在教學之前將知識裝在心裡將學生裝在心裡,瞭解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這樣能夠以一當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本課基於《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生的必要性,進而透過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一性,瞭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容在編排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為背景,生成相同加數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整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沿著“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的教學程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透過再創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絡及區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學活動,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中發現問題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麼發現?

  二、分類中提出問題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明快而簡潔的節奏點明學習任務,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透過分類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嘗試中分析問題

  1.嘗試創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決問題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一:透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學符號統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麼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本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造,努力讓學生經歷“×”這一符號產生的過程,體驗符號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符號表達的簡潔性與統一性,進而發展符號意識。】

  五、溝通中整體建構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數學模型”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

  六、總結中拓展延伸

  1.總結:今天這節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書設計:

  乘 法

  6+6=12 2×6=12 2個6相加8+8+8+8=32 4×8=32 4個8相加 ??×3=60 20個3相加 20

  【設計思路】

  一、關注設計的理念,引領教學的思路。

  在課標20xx年版倡導“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本課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首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驅動學生學習乘法的需求。而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地向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認識乘法的產生的必要性,進而在具體情境中,嘗試解釋與應用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學情,把準教學的起點。

  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狀況,才能溝通教與學的聯絡,明白教師要教什麼,學生需要學什麼。

  1.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

  三種版本教材分別創設了不同主題情境圖

  我們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學情境圖雖不同,但設計意圖一致: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中挖掘學習新知的動力。這就說明本課學習情境的創設應立足於這一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新課標所倡導的“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設計貼近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為低年級的學生架設生活與乘法學習的橋樑,進而認識乘法。

  2.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師認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課標中指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調整中幫助其完成正確的認識。

  三、 關注經驗的積累,溝通數學的“形與式”。

  提出“基本活動經驗”是《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最大的創新之一。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習主體透過親身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所獲得的具有個性特徵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數學內涵和數學目的,體現數學本質的“數學活動”。本課的教學中,師生一起經歷了“看圖列算式”“創造算式”“看算式寫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數學味十足的活動,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數學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更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同時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學生不斷積累著各樣的“經驗”,有活動當時的經驗,還有延時反思的經驗,有學生自己摸索出的經驗,也有受別 人啟發得出的經驗。這些經驗不斷地轉化和建構為屬於學生本人的東西,從中獲得並積累可貴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關注思想的感悟,傳遞教學的力量。

  《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認為數學課程固然應該教會學生許多必要的數學知識,但是絕不僅僅以教會數學知識為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思想。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據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其中,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數學模型,初步感悟數學建模的思想;在解決生活問題時引導學生將加數相同的算式轉化為乘法算式,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抽象思想。而貫穿本課始終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透過形與式的對應、比較與分類,“以形助數”!讓學生對乘法學習達到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語)。也許每一位數學教師對“一堂數學課對於學生的數學發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應當忽視,因為,不就是這一堂又一堂的數學課匯成學生整體的數學教育的嗎?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數學王國裡有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那就是“快樂谷”!想去看一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快樂谷”的遊樂場看一看。請看大螢幕:

  (多媒體展示教材主題圖)請仔細觀察,誰來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學生踴躍交流。

  師:你能根據看到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自由提問題。

  師: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 4+4+4+4+4=20(人) 5個4

  2+2+2+2+2+2=12(人) 6個2

  3+3+3+3=12(人) 4個3

  (把)

  師:為什麼這樣列式?(引導學生說出5個4,6個2,4個3)

  教師板書:5個4 6個2 4個3

  師: 大家的發現可真多!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快樂谷”裡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精靈”去親自感受一下吧!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遊樂場的生活情景,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生活。]

  二、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實踐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師:首先,我們來到了“快樂谷”的第一站──“拼圖吧”,這裡正在進行有趣的拼圖遊戲。誰能說說每個小朋友擺出了什麼圖形?各擺了多少個?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

  生看圖交流,師隨機板書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師:你能像他們一樣擺出幾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來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擺的是什麼圖形?一共擺了幾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師:你們擺一組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樣列算式?

  學生彙報交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

  師:觀察比較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

  生:幾個加數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師:你也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類似的算式。

  師:老師這裡有20個2相加,你能說出加法算式嗎?

  師: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你有簡捷的演算法嗎?(學生小組討論)

  3、抽象概括乘法:

  師:像這樣2+2+2+2……+2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表示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比如:3+3+3+3+3+3=18,6個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數3和相同加數的個數6中間寫上乘號

  (師邊說邊板書算式:3×6)

  師:“×”叫乘號,讀作“乘”。(齊讀兩遍)

  指導寫乘號:“+”變斜就是乘號。

  乘法是加法改寫的,所以“+”一歪就變乘號。

  (指導學生書空)

  4、教學乘法的讀寫:

  師: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18 讀作:6乘3等於18

  指名讀算式,再讓學生齊讀算式。

  師:黑板上另外兩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

  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寫後讀兩遍再交流訂正,師板書: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乘法:

  師: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學生觀察發現)

  師:求“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乘法”。

  [設計意圖:由於每個個體在思維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異,所採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在真正“做”的活動中詮釋乘法意義,過程簡單明瞭,操作指向明確,學生能夠感知乘法意義,同時也建立起乘法與加法的聯絡。]

  三、拓展練習:

  1、師:再回到遊樂場,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學生提問題,並列算式。

  2、給小動物找朋友(讀算式,說意義)

  4+4+4 4個8相加

  8+8+8+8 3個4相加

  3、獨立完成P46“做一做”,練習九第1、2、3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試著跟同學們說一說。

  5、課後延展:

  回家後,觀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決?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對爸爸媽媽好好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數學,並更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3+3+3+3+3+3=18 6個3

  乘法:3×6=18 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18 讀作:6乘3等於18

  課後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簡便運算。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1.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和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認識事物的特殊途徑和方法。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因此課堂伊始,我就透過和學生的談話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生帶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歡的遊樂園、拼圖活動之中,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在指導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力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知識的空間,透過比較分析加數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緊緊圍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這個中心,創設不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為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突破了難點,同時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敏銳發現其中蘊含的乘法。整個教學,為學生構建了積極參與的平臺,注重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透過主動觀察、探索、討論與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看、找、想、說、練的數學活動中,親歷了“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以動引思,以思促學,在“嘗試解決中學,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學習的自主性。

  3.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新課標指出:“學習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本節課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運算之間的聯絡,讓學生不斷聯絡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完後,再整理思路覺得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地說出“幾個幾”,這為學生在後面說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交流主題圖的這個環節中很明確地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究中對於乘法的含義就會困難小得多。

  2、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論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並沒有實際體驗。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一個情境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透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我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大膽嘗試,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46頁例1,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算式的簡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透過情境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遊樂場情景放大圖,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遊樂場情景圖。

  師: 小朋友們節假日你們喜不喜歡跟爸爸媽媽去公園裡的遊樂場玩呀!

  生:喜歡。

  師:那今天你們願不願意跟蔡老師去公園裡的遊樂場看看呢?

  生:願意。

  師: 瞧,他們玩的多開心呀!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生:有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

  師:你能根據你所說的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瞧;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生1: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

  生2:5個觀纜車吊廂裡有多少人?

  3.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發現了這麼多問題,誰能解答剛才的問題呢?

  (1)算一算:(學生解答,教師有選擇地板書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遊戲的人數,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麼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二、新課。

  1.擺圖形遊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後,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 3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並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

  ③把寫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於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後,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

  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鞏固。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後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裡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後,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並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

  透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遊樂園”的情境匯入新課,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環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求和的事例,從而感受乘法的意義。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3、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生活中要培養或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與乘法有關的現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麼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有什麼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後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x”。

  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後面寫3。強調:這個"3"是怎麼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並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2X3",表示什麼?)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麼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著寫,並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麼寫的?

  (4)師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並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麼?並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演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複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5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 3×4

  五、課堂總結。

  1、透過這節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並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藉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並創設情境,製造矛盾,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麼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後,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沒有對教材進入深入地研究,比較其他版本教材,擇優設計教案,選擇教法。上完課,透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現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後透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為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瞭,課堂也更效。

  2、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備課只是為了教課本而教,並不懂得從縱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課程的位置作用,以及從橫向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缺點,擇優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後應當認真鑽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

  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

  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拍手遊戲

  師:課前,我們一起來玩拍手遊戲。老師拍完後,請你模仿老師的動作,再拍一次。

  師:老師拍的節奏是每組幾下?一共拍了幾組?

  也就是幾個幾?

  2、三組拍手動作總結:像這樣每個算式裡所有的加數都相同,我們叫做相同加數。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

  師:今天文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樂園逛逛,說說遊樂園裡都有什麼專案?哪些專案跟我們剛才做的遊戲是相同的情況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

  2、小飛機專案。

  師:一共有幾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裡坐幾個人呢?你能圈一圈嗎?是幾個幾?一共有幾個人玩旋轉飛機呢?你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嗎?

  3、火車和過山車專案。

  師:你能像這樣接著回答小火車和過山車的問題嗎?請完成學習單中的1—3題。

  學生彙報。

  4、乘法的認識教學

  (1)揭示課題。

  師:過山車的加法算式好寫嗎?(不好寫,太長了)那想不想用簡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師:剛剛的這個加法算式就可以寫成2乘7等於14或7乘2等於14

  (2)認識乘號及各部分名稱。

  中間的這個符號叫做乘號。

  師介紹乘號的由來。

  乘號兩邊的數叫做乘數,計算出的結果叫做積。

  師:在剛剛的加法算式中並沒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麼呢?那2呢?

  師: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兩道題嗎?

  師:請你觀察這三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5、小練習。

  完成數學書第48頁第1、2題。

  三、鞏固練習。

  師:剛剛我們參觀了遊樂園,你們想不想一起進去玩啊?管理員叔叔說了,你們每玩一個專案都得先透過考驗才行!我們開始行動吧!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經歷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初步瞭解乘法的意義,會讀、寫乘法算式,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解決能力。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運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4、透過擺小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生動有趣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學生找出這兩個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學生回答後,教師說明:2+2+2這道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那麼2就是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板書)。

  (2)數數看是幾個2相加?(3個)

  2.出示算式:5+5+5+5

  提問:這個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幾?幾個5相加?

  二、探究新知

  1、擺圖形遊戲

  學生分小組用小棒擺出圖形。(小傘、小房子、五角星、三角形、等等。)教師拍照,捕捉資訊。

  2、交流。

  說一說,擺出了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①4個☆用了40根小棒。10+10+10+10=40

  ②5個△用了15根小棒。3+3+3+3+3=15

  ③3個□用了12根小棒。4+4+4=12

  教師小結: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板書)

  3、設疑:擺5個△是5個3相加,那麼7個3相加,怎樣列式?10個3呢?50個3、100個3、1000個3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長.

  4、引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能使這些很長的算式縮短.這個方法叫乘法(板書)。

  教師出示教具加號“+”,然後向右旋轉成乘號“×”,貼在黑板上。

  5、介紹乘號“×”及其寫法。教師指×,這個符號誰知道叫什麼?(板書:乘號)教寫法:先寫左斜,再寫右斜。生書空。

  乘號象什麼?學生怎樣回答都有對,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在發明乘號時是把“+”歪一下。因為乘法和加法有關係。

  6、以4+4+4為例

  指著板書:4+4+4,問:幾個幾相加?(板書:3個4)

  師:就可以寫成4×3或3×4【“個”字改成“x”】

  教讀法,學生試讀,可能學生會把乘號讀作“乘以”,教師糾正,讀作“乘”

  板書讀作:4乘3。3乘4。生齊讀。

  師:這個算式就表示3個4相加。

  問:誰來說說,4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4×3表示有幾個4相加?

  多找幾個同學。

  請學生把另外的兩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並說說算式中的數表示什麼,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然後再出示算式6+6=12,進行讀作練習,用以區別上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目的:動手操作是現在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發現象這樣的概念性教學,抽象性比較強,只有透過具體的動手操作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數學模型。)

  三、鞏固

  1.出示香蕉圖。

  (1)先出示2個.提問:你們看,這是幾個香蕉?(2個)我們把2個香蕉看成一組.然後再出示2個,又出示2個.又出示2個.

  (2)提問:一共擺了幾組香蕉?(生:4組.)

  求一共有多個香蕉?,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板書:2+2+2+2=8)

  2.出示遊樂園圖,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說說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觀察比較剛才我們寫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每組裡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

  小結:透過比較我們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以後我們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要用乘法計算.(板書:求幾個相同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4.將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3+3+3+3+3+3+3+3+3+3+3+3+3+3+3=45

  3×1515×3

  2.將乘法算式改寫成連加算式.

  19×450×3

  計算2×18寫成加法算式

  3.課前我們講的50個2、100個2、1000個2,怎樣改寫成乘法算式.

  4.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為什麼?

  小結:只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才能用乘法計算.

  5.能用上今天所學得知識嗎?5+5+5+5+5+5+4=34

  6.反饋判斷

  (五)質疑歸納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個加數都相同,就可以把這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四、課堂作業

  1.看圖先寫加法算式,再寫乘法

  2.把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用線連起來。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寫出乘法算式,再用小棒擺一擺.

  2個4連加;4個2連加;3個5連加;5個3連加.

  板書設計:

  加數相同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乘法×乘號

  2+2+23個23×2讀作:3乘2

  5+5+5+5+5

  小棒圖記錄

  (3例,寫出結果)讀作:幾乘幾等於幾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公園裡的一些娛樂活動,提供素材,為認識乘法作準備。透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透過實物圖等,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透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重點、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哪兒玩?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在什麼地方玩得這麼開心?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麼?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1)遊樂園裡的確很好玩,其實在這裡還藏著很多數學秘密呢!

  a)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根據咱們觀察到的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飛機裡共有多少人?咱們一起來數一數。問:一共有幾架小飛機?一架小飛機裡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飛機就是1個3,數一數,有()個()相加?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問:小火車裡共有多少個人?那你能不能用剛才數小飛機的方法來數一數小火車的人數?一個車廂裡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個)想:()個()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c)課件出示過山車圖。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2)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些算式的加數都一樣。)3+3+3+3+3=15 6+6+6+6=242+2+2+2+2+2+2=14

  (3)這三個式子最長的是哪個?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麼感受?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7個2相加,和是14。)指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7×2=14,讀作7乘2等於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同學們數一數“3+3+3+3+3=15”裡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5×3=15,3×5=15,並讀一讀。6+6+6+6=24,這裡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三、鞏固練習

  1、“找朋友”遊戲,拿著乘法算式的同學去找拿著相應的加法算式的同學;

  2、智力大比拼,共四關。

  3、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收穫到什麼了?小結:求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其實呀,我們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希望同學們用心去觀察,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小小的數學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同數連加和乘法之間的聯絡。

  2.在應用乘法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激發學習乘法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透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之間關係的理解,準確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前面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學習的乘法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前面學習的乘法。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練習

  二、基礎練習,鞏固意義

  補充題: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讀題,獨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麼想的?

  小結:第一個加法算式,每一個加數都是3,有4個這樣的3,所以可以寫成4×3或者3×4;第二個加法算式是2個5相加,相同加數是5,有2個,所以可以寫成2×5或5×2。

  三、綜合練習,整體提升

  1.練習一第5題。

  (1)第(1)小題。

  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請將資訊填在括號裡?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採用什麼方法?

  你是怎麼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題。

  仔細觀察,將資訊填在括號裡。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麵包?採用什麼方法?看第二種方法,你是怎麼得出乘法算式的?

  觀察這兩個乘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初步感受:兩個因數,其中一個為1,另一個因數為5,最後的積是5。

  (3)第(3)小題。

  有多少個盤子?每個盤子裡有幾個蘋果?所以是幾個幾?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2.練習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評議。

  第1幅圖中,是幾個幾相加?可以怎樣列式?為什麼?第2幅圖中,可以填幾個幾呢?怎麼列式呢?(4×6或6×4)為什麼用乘法算式呢?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3.完成練習一第7題

  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再集體評議。

  4個6相加,你用什麼方法計算?和是多少?為什麼可以用乘法計算?

  2×3=()+()+()=()+()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第一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3個)所以2×3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第二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2個)所以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

  4.練習一第8題。

  仔細讀題,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你覺得什麼樣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幾個朋友?熊貓呢?……

  四、拓展練習,發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一第9題。

  先觀察這幅圖。

  從圖上獲得了哪些資訊?你能根據這些資訊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再集體交流:為什麼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2.補充題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下面每個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3條)。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每一個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條邊?

  小組討論,集體彙報:

  (1)第一個圖形有3個三角形,一共有3+3+3=9條邊,因為是3個3,所以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個圖形有4個三角形,包含了4個3,一共有4×3=12條邊。

  (3)第三個圖形有5個三角形,包含了5個3,一共有3×5=15條邊。

  五、全課總結,概括提升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瞭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絡。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透過多媒體演示,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

  2.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歸納等學習過程中,逐步對乘法有初步的認識,體會乘法運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3.透過學生熟悉喜歡的情境和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透過觀察概括出每道題是幾個幾相加,並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正確列式。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遊樂場玩嗎?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遊樂場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朋友在玩哪些遊樂專案?

  生:有玩小飛機的,有玩小火車的,還有玩過山車的……

  (二)探究新知

  1.解決問題,體會加法含義。

  師:從小朋友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玩得可高興了。咱們先來看看小飛機裡有多少人?

  出示:

  師:怎麼算出來的?誰來列算式?

  生:3+3+3+3+3=15

  師:我們接著來看看小火車裡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式呢?

  生:6+6+6+6=24

  師:我們最後來看看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來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認識“相同加數”和“幾個幾”。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師:請你觀察上面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在一個加法算式中,如果每個加數都相同,我們就稱這些加數為“相同加數”。這些算式就是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師:說說每個算式的相同加數是幾?是在求幾個幾相加?

  3+3+3+3+3=155個3相加

  6+6+6+6=244個6相加

  2+2+2+2+2+2+2=147個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義。

  師:剛才寫了這麼多個2,算式很長,寫起來比較麻煩,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們今天學習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乘法。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師:2+2+2+2+2+2+2=14表示7個2相加等於14,也可以寫成:

  2×7=14或7×2=14

  師:這是一個新的運算子號“×”,它叫乘號,讀作:乘。

  這兩個乘法算式讀作:2乘7等於14。7乘2等於14。

  小結: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列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是幾,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然後把這兩個數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師:請把這兩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師:今天咱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運算“乘法”,認識了“乘號”,咱們就來看看“乘號的由來”。

  2.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單。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動物樂園走一走,你們想去嗎?(課件出示“動物樂園”的場景)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根據觀察到的情景回答。

  師:你能根據看到的情景提數學問題嗎?

  生:小白兔一共有幾隻?公雞共有多少隻?(教師最好能引導學生說出:大樹共有幾棵?)

  師:算式該怎麼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2+2=6 3+3+3+3=12 2+1=3

  師:為什麼要這樣算?(引導學生說出3個2、4個3)教師板書:3個2 4個3

  師:說得真好,你把這個算式的意思說出來了。

  2、師:動物樂園的牆角邊,一些美麗的花兒開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幾朵花嗎?怎麼列式?(課件出示花)

  引導學生橫著看,根據回答板書:5+5+5=15 3個5

  3+3+3+3+3=15 5個3

  3、師:觀察上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比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數連加,有的算式的加數是不同的。)對啊,你們很會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師:走進動物樂園管理員叔叔的辦公室,看到了什麼啊?(課件出示電腦)算算這裡共有多少臺電腦啊? 怎麼算?(教師板書:2+2+2+2=8 4個2連加)

  2、(課件出示100臺電腦)師:要是有這麼多電腦,我們該怎麼算呢?有什麼感覺?你有什麼簡單的演算法嗎?

  預設:

  (1) 學生直接說出“乘法”,教師表揚,然後問:乘法該怎麼寫呢?

  (2) 如學生說不出來,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像這樣好多個2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教師說:我們就先來研究2+2+2+2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2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4×2。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指名讀)

  3、認識乘號

  認識這個符號嗎?(乘號)我們一起來寫乘號。教師帶領學生書空乘號。

  乘號該怎麼讀?(讀“乘”)

  4、2×4還可以寫成——教師板書:4×2,指名讀算式。

  5、對於這個加法算式和這兩道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如果學生沒有提出疑問,教師自己問:老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加法算式裡都是2,怎麼乘法算式中有一個4呢?4是怎麼來的?

  指名學生回答後,教師再次強調:原來4是指2的個數。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嗎?

  先指名一位學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寫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饋,教師板書。板書的同時提問:5×3表示什麼?

  師:2+1這個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嗎?為什麼?(再次強調只有求相同加數的和的時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師指著課件上顯示的若干臺電腦,問:這裡這麼多電腦,該怎麼寫乘法算式呢?

  指名學生列式後,問: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簡單呢,還是用乘法算簡單?(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三、 鞏固拓展

  1、我們接著再去動物樂園瞧一瞧,看還有誰在?你們看,那裡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繩呢。你能算出他們的人數嗎?

  指名回答。課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說說。

  (1)一共有( )個2枝(課件出示鋼筆圖: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個5朵(課件出示花朵圖: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聽聽,寫寫。

  教師說學生寫算式。4個2相加;7個8相加。

  反饋:有的學生可能寫乘法算式,有的學生可能寫加法算式。教師把兩種答案都板書在黑板上,然後提問:你們喜歡哪種?為什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得出寫乘法算式比較簡單。)

  4、遊戲。

  遊戲規則:生:老狼,老狼,幾點了?師:2點了。學生就要兩個兩個地抱在一起。

  教師指名幾位學生上臺做遊戲,其他學生在下面喊,然後根據上面學生抱的人數寫出乘法算式。

  5、聽到小朋友愉快的笑聲,一隻狐狸也出來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一道聰明題,想考考我們。

  你有辦法將下列算式改為乘法算式嗎?

  2+2+2+2+1+1;3+2+4;6+3+3+3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結,暢談收穫

  我們參觀動物樂園的行程結束了,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47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

  2.透過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構乘法意義的過程。 

  3.感受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絡,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簡潔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去遊樂園玩(出示教科書第46頁情境圖)。我們一起看一看遊樂園裡都有哪些好玩的專案,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

  (二)感知相同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1)運用多種方式,呈現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數量相同的情況。

  教師出示下圖(課件)

  教師: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中都有什麼?

  數——請同學們一架一架地數一數,每架小飛機上坐了幾個人?

  圈——請同學們將每架小飛機上的3個人圈起來。

  (學生圈完後教師在課件的上圖中將每個小飛機上的3人圈起來。)

  說——請同學們說一說,每架小飛機上坐的人數有什麼特點?

  (2)製造衝突,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算式的特徵,滲透乘法的意義。

  教師:想一想,小飛機裡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嗎?大家先在心中把這個算式默默地說一遍。

  教師:都想好了嗎?下面請兩個同學一組,開展一個“你說我寫’’的遊戲,一個同學說算式,一個同學寫算式。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觀察,瞭解兩個學生相互配合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反饋交流情況。

  教師:在“你說我寫”的活動中,有的組兩個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組出現了問題,說說你們在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有的組寫亂了。)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同伴一聽就明白嗎?(這是5個3相加。)

  教師:這樣一說,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寫出來,看看是不是5個3相加。(板書如下:)

  3+3+3+3+3=15

  (3)認識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徵,為理解乘法的意義積累感性經驗。 教師:觀察一下這個加法算式,你發現它有什麼特點了嗎?(加數相同,都是3。)

  教師:你能說出一共有幾個3相加嗎?(板書如下。)

  3+3+3+3+3=15

  5個3

  (三)自主嘗試,強化認識

  教師出示下圖(課件)。

  教師:小火車裡的同學們玩得也很高興呢!請同學們自己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每節小火車裡的人數有什麼特點?(每節小火車裡面都坐了6個人。)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在上圖中將每個車廂的6個人圈起來。

  教師:要求小火車裡共有多少人,怎樣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告訴大家,讓大家一聽就明白嗎?(4個6相加。)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這個算式:6+6+6+6=24。

  教師: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加數都相同。)

  (四)加強體驗,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1)藉助現實情境,激發學習需求。

  教師(出示下圖):最刺激的要數過山車了!

  教師: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這是幾個幾?

  教師: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嗎?

  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7個2連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個2

  教師:誰能說說自己在寫這個算式的過程中有什麼感受?

  (2)藉助想象,進一步激發學習需求。

  教師:同學們寫7個2連加就感覺到麻煩了,想象一下,如果這列過山車再長一些,需要10個2相加呢?20個2相加呢??這時你又有什麼感覺呢?你有什麼需要嗎?

  (五)明確乘法的意義,學習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1)明確乘法的意義。

  教師:7個2連加確實寫起來比較麻煩,在數學上有一種更簡便的表示方法,聽聽小精靈是怎樣說的。

  教師用課件播放小精靈的話,如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的44——46頁例1,和“做一做”及練習。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透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會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並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能把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關鍵:

  識別相同加數。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學生每人準備30根小棒和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激趣:“小朋友,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裡,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出去玩了嗎?”“到什麼地方玩了?”“有一個非常好玩的數學樂園,你們肯定沒去過,想去嗎?”(課件出示)數學樂園情境圖,小朋友在做各種活動:有的拍球、有的盪鞦韆、有的在坐轉椅,蘊含著相同加數的加法,讓學生觀察並解決問題,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為引入乘法作準備。其中例1的教學圖放在遠處的大樹下,藉此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課件出示)有四個小朋友的對話,引出例1

  “他們在用小棒擺圖形,同學們,你們也會擺嗎?”

  “咱們來一個擺圖形比賽,好不好?”

  2、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

  讓學生先想一個圖形,看在一分鐘內能擺多少個這樣的圖形。然後同桌互相說說擺了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師:“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一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要求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師:“誰來說說,你擺了幾個什麼樣的圖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你是怎樣列算式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

  3、引導探究,認識乘法。

  (1)、初步認識乘法,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左邊的算式,讓學生髮現特點。

  師:“算式裡的加數都相同,我們可以把這些加數叫作相同加數”。

  師:“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還可以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來表示。”(板書課題)

  (2)、教學乘法的寫法和讀法,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課件演示: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及所表示的意義。

  (3)、學生嘗試改寫乘法,鞏固乘法的意義。

  先“扶”後“放”,第一個算式老師先帶著寫出來,然後再讓學生獨自寫,並讓學生板演。

  (4)、對比練習,強調乘法的意義。

  師指黑板右邊的算式問:“這幾道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 “為什麼不能?”。

  小結:對,只有像這樣的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的簡便方法。

  三、運用新知,拓展提高。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向日葵圖和蝴蝶圖),讓學生看圖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加法和乘法的聯絡。

  2、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讓學生判斷對錯,鞏固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錯的原因。

  3、拓展練習

  讓學生填出有空缺的等式,怎樣填才能使等式兩邊相等,使學生靈活掌握乘法的意義。

  這道題有很大的靈活性,要引導學生說出想法,並讓學生嘗試多種填法。

  四、引導總結,歸納梳理。

  “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數學樂園裡玩了一圈,你有哪些收穫?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44~46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目標

  ⑴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⑵在與相同加數連加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⑶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同學們節假日你們喜不喜歡去公園玩?那今天,你願意跟老師去公園看看?公園裡可真熱鬧啊,你看到什麼了?(出示情景圖)

  我們去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哦,原來他們在用小棒擺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擺了什麼啊?(出示擺圖形的課件)

  二、初步感知

  1、這些小朋友們用這些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麼美麗的圖案來,真了不起。現在請你觀察下,他們擺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數一數。

  2、他們擺了幾個這樣相同的圖案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呢?

  (1)彙報:怎樣列式?板書

  (雨傘:4+4+4+4三角形:3+3+3+3+3+3五角星:5+5+5)

  這麼多數加在一起寫的時候感覺怎麼樣?那如果擺了100個這樣的圖案這算式會怎樣?有沒有好辦法能讓她變得簡短些?討論下

  (2)學生討論,板書有代表性的想法。

  6個3:你是數了數這裡面3的個數,她用了一句話,說出了這個算式的意思。

  (3)說一說

  你能用這種方法說說另外兩個算式的意思嗎?

  生:4個4 3個5

  3、引出乘法

  剛才啊,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讓這麼長的加法算式變短了,那你知道數學家們是怎麼樣想的嗎?

  板書:6x3這種表示方法叫乘法板書課題:乘法

  三、探究新知

  1、感知乘法

  看來很多小朋友已經知道了一些關於乘法的知識了,那看到這個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x:乘號

  教師小結:3表示加數3 6表示3的個數,數數共有6個3相加。因為有6個3相加,所以是6x3。

  2、學習乘法的讀、寫

  (1)x:這個乘號像什麼?(加號斜過來)因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聯絡,乘法就是這樣的加法得來的,所以數學家就把加號一彎,創造了另外的符號——乘號。乘號在讀的時候,我們讀:乘

  誰來讀讀這個算式。

  (2)6個3相加既可以寫成6x3,也可以這樣寫:板書3x6怎麼讀那麼這兩個算式在這裡都表示6個3相加。我們看看用乘法表示這樣的加法感覺怎麼樣?如果有100個3相加,只要怎麼就可以啦?那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把他改成乘法嗎?解釋下好嗎?也可以?

  (3)想一想,寫一寫剛才我們都顧著來看這些小朋友拼圖案了,那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幹什麼吧!玩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

  請生在本上列式,再彙報:4+4+4+4+4=5x4或4x5 2+2+2+2+2+2=6x2或2x6 3+3+3+3=4x3或3x4 a、請生讀讀、(先讀加法算式,再讀乘法算式)

  四、鞏固練習

  剛才小朋友們發揮了聰明才智把這麼多長的連加算式用非常簡便的乘法來表示。真棒!掌聲鼓勵一下。哇,剛才小朋友用什麼來鼓掌的?我們每個人有幾個手指頭?(10)6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手指頭?板書:6個10 6x10或10x6

  1、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幾隻眼睛?我們班有一共有幾隻眼睛?

  2、請生閉上眼睛師拍手讓學生說說

  3、再讓學生練習(課件)

  4、出示判斷題(課件)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到遊樂園裡去玩了圈,你有什麼收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乘法,知道許多相同的數加在一起,就可以用乘法來表示,而且特別簡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策略:

  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哪兒玩?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在什麼地方玩得這麼開心?

  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麼?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 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遊樂園裡的確很好玩,其實在這裡還藏著很多數學秘密呢!根據咱們觀察到的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問:每架小飛機裡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小飛機?

  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上臺數一數,列出加法算式。

  3個3個地數,一共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

  問:每個車廂裡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課件出示過山車圖。

  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2)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些算式的加數都一樣。)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師:數一數,這是幾個幾相加?(5個3相加,4個6相加,7個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裡面有幾個2,

  (4)每人幾隻眼睛?20人呢?怎樣列式?學生說老師寫?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麼感受?

  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

  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7個2相加,和是14。) 指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

  2×7=14,讀作:2乘7等於14;7×2=14,讀作7乘2等於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

  同學們數一數“3+3+3+3+3=15”裡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5×3=15,3×5=15,並讀一讀。

  6+6+6+6=24,這裡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46頁遊樂園圖

  師:觀察,你還能找出那些物體的數量也是相同的加數的,能用乘法列算式的。

  2、課件出示例2氣球圖。

  (1)仔細看圖,一組氣球有幾個?(5個)有幾組(3個)你能連起來說成一句話嗎?(每組有5個氣球,一共有3組)讓學生多說幾遍。

  那麼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呢?

  (2)討論: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怎樣列示計算?

  你能列加法算式嗎?5+5+5=1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一、透過操作等實踐活動,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二、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根據求幾個幾正確地列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一)創設情境。

  (二)複習加法的知識。知道加法的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計算方法。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

  5+5+5+5=20 2+2+2+2+2=10 4+4+4=12 3+2=5 ……

  3、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出2×5=10……板書)你們見過這種算式嗎?哪裡知道的?是的,這就是乘法。(板書課題:乘法)

  4、介紹乘法算式中的乘號。(板書:乘號)

  5、強調:乘法算式中2是相同的加數,5是相同加數2的個數。

  6、介紹乘法算式的讀法:2×5=10讀作2乘5等於10,齊讀。

  (設計意圖:根據一部分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在用加法計算的基礎上,寫出乘法算式,從而匯入新課。)

  7、2×5=10也可以寫成5×2=10,讀作5乘2等於10。這裡的5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這兩個算式都表示5個2連加。

  8、你能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嗎?(學生試一試,同桌互讀)。學生彙報,教師板書並評價。

  9、(預設:學生沒改3+2=5)這幾道加法算式為什麼都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而3+2=5這道算式為什麼沒有同學改呢?

  學生交流後,說明:當加數不相同時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預設:學生改成3×2=5)這樣改可以嗎?要改成3×2怎麼辦?

  10、(寫多個幾相加的數,很麻煩引出簡便方法)

  說明:為了更簡便地表示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創設場景,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感受乘法計算的簡便。)

  三、鞏固練習

  開小火車改寫乘法算式2+2+2+2+2+2、7+7+7+7、6+6+6、3+3+4+3、5+5-5+5為什麼3+3+4+3、5+5-5+5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這兩題怎麼改一下就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設計意圖:闖關練習中,始終處於飽滿的精神狀態下積極進行思考,進一步鞏固要改寫成乘法算式必須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了乘法。誰願意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拓展練習

  (一)用乘法解決遊樂園中的問題。

  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我們一起去遊樂園逛逛吧,這裡藏著很多的數學問題,請各小組同學先自己找一找,看圖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再把算式寫下來,然後小組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裡找的又對又多。

  (學生活動,小組彙報,師適時評點各小組的表現,並獎勵獎品。)

  (二)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天使的隊伍。

  4×3=12 3×4=12 2×6=12 6×2=12 12×1=12 1×12=12

  (三)教師鼓掌祝賀xx,你能聽出乘法算式嗎?你能拍出可以用乘法表示的節奏嗎?

  (四)幫遊樂園種樹,種成乘法算式2×4=8的形式,用圓代替畫下來。(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力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利用所學的知識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意味到乘法來自生活,數學無處不在,在創造中學習數學。)

  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請大家找一找,說也行,畫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誰最先找到。延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下課後,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對爸爸媽媽說一說。

  (設計意圖: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在生活中去尋找用乘法解決的問題。是一個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為學生架起了生活和數學的橋樑,同時感受到“數學生活”的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