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詩歌主題。

  3、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把握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大家聽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詩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首樂府詩,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又叫漢樂府。秦時有樂府機關,是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武帝時重建樂府,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後把由樂府機關蒐集整理的詩歌,也稱為“樂府詩”或“樂府”,與“詩經”“楚辭”鼎足而立。

  三、朗讀課文,熟能成誦

  1、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句式特點,感知課文內容。

  師提問:這首詩歌的每句有幾字?

  點撥:這首樂府民歌以五字句為主,還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駢散結合,整齊中有變化,不顯得呆板。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又有變化,不會形成順口溜。

  2、朗讀詩歌時要注意的特殊字音:

  軍帖(ti)帖(ti同“貼”)花黃

  可汗(kèhán)十二轉(zhun)

  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

  3、找出每一小節的韻腳,讀出詩歌韻味。

  4、劃分節奏,有節奏地讀課文。

  老師點撥: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五字句劃分為二三節奏);

  不聞/爺孃/喚女聲(七字句劃分為二二三節奏);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九字句劃分為二四三節奏)

  5、朗讀節奏訓練,讀出文言味道。

  方法:同桌二人一起學習《經典詠流傳》中學堂孩童搖頭晃腦打節奏,同時在劃分節奏處帶上延長音的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文言韻味。

  6、體會每一小節的朗讀語氣、語調和語速。

  師問:你覺得每一小節都用同一種語氣讀嗎?每一小節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

  (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體會邊討論,指多名學生朗讀展示自己的體會。

  (2)師總結點撥:

  第一小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要讀得輕快;“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要讀的憂愁低緩,“女——嘆——息”中間要有延長音。

  第二小節,後四句寫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要讀得鏗鏘有力,讀出木蘭的“男兒”氣概。

  第三小節要用到連讀,四個“買”之間不要停頓,一氣呵成,讀出木蘭臨行前緊張而有序的準備過程。兩個“旦”字引領的句子之間也不要停頓,讀出木蘭行軍緊急、匆忙,側面反映戰事吃緊。而句內“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和“不聞爺孃喚女聲”和“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之間要放緩節奏且聲音低沉,讀出木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才能突出木蘭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平凡人的真實情感。

  第四小節前四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要語速加快,讀出戰事緊張、戰鬥激烈的意味。“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要讀的低沉、緩慢、悲壯,體現戰爭的慘烈。

  第五小節要讀出對木蘭的讚許,特別是“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更要讀出木蘭急於歸家的迫切心情和對家鄉深切的思念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泊。

  第六小節要讀出喜氣洋洋的氣氛,特別是“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更要讀出那一種歡樂喜慶的氛圍。寫木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既要讀出木蘭穿上女兒裝時無法掩飾的欣喜之情,更要讀出鄰家女孩的那種小女兒態。“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要讀出夥伴們驚訝的口吻,如果加上瞠目結舌的表情就更形象生動了。

  最後一段“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後這個反問句,更要讀出那種得意之感。

  6、師問:大家有沒有發現段落與段落之間還有連線的詞句?

  點撥:“歸”,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這個段落間就不要停頓,要快速連讀,才能有一種流水潺潺的感覺,也有一氣貫通的暢快之感。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女生、男生分兩個聲部,接龍式試背誦課文。

  四、師總結:

  我們在每一小節讀法的討論中,瞭解了詩歌內容,也懂得要根據詩歌內容來確定語氣、語調、語速的朗讀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後學習詩歌時,都能用上這些朗讀技巧。

  五、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把握詩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一、觀看尚雯婕演唱《經典詠流傳·木蘭詩》的影片,引入新課。

  二、複習:

  1、提問詩句:

  (1)木蘭替父從軍的句子是:

  (2)木蘭出征前做準備工作的句子是:

  (3)寫木蘭不遠萬里行軍急速的句子是:

  (4)寫戰鬥激烈的句子是:

  (5)寫戰爭慘烈的句子時:

  (6)表現木蘭立下赫赫戰功的句子是:

  (7)寫木蘭不願做官的句子是:

  (8)寫木蘭歸家後心興奮心情的句子是:

  (9)寫家人對木蘭深切思念,熱烈歡慶她迴歸的句子是:

  (10)表達讚頌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句子是:

  三、理清故事情節

  1、用一個詞概括每段內容:

  學生板書:身份原因出征征戰凱旋團聚讚美

  2、哪些內容詳,哪些內容略?為什麼?

  點撥:作者刻意略寫戰爭,表達作者對戰爭的厭倦,突出表現主人公木蘭的形象。

  四、人物形象分析:

  問:你喜歡木蘭嗎?喜歡她的什麼?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我喜歡木蘭,因為她_______

  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句結果,老師板書:勤勞善良孝順心繫國家宣告大義英勇善戰淡泊名利

  師總結木蘭形象:

  木蘭不僅是一位女英雄,在國難當頭、家庭危機時,她深明大義,挺身而出,替父從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英勇善戰,捨生忘死、保家衛國。

  她同時又是個勤勞、善良、孝順的女孩子,她熱愛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身上體現著中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質。

  她也是個鄰家的女孩,她也嘆息憂慮,也喜歡“著我舊時裳”,也喜歡“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也喜歡和朋友們開個玩笑:“尋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正是因為以上三點,花木蘭才成為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形象。

  五、體會寫作特點:

  1、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大聲讀出來,體會它們都用了哪些修辭?

  2、老師講解:

  (1)排比、對偶、頂針、互文修辭手法的多次使用,使句子朗朗上口,感情充沛,上下連貫,一氣呵成。

  2、押韻:幾乎句句押韻,使詩歌韻味十足。

  3、具有樂府民歌的特點:開頭一問一答,語言質樸明白。

  六、再次齊背詩歌。

  七、作業:

  把《木蘭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對人物和場景做一些描寫。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反覆誦讀,並背誦全詩;體會本文排比、誇張、對偶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透過朗讀、複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2、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4、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問: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古語吧,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學生思考並舉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等)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可同學們卻不一定知道這個故事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學習這首詩

  二、背景解題,認識時代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後人把這個機構所採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三、詩歌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帶表情範讀讓學生邊聽邊勾劃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朗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教師重點強調: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èi(韁繩)

  燕山:yān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胡騎:jì(戰馬)戎機:róng(軍事)

  著我舊時裳:zhuó(穿)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3、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情感

  4、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走近木蘭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複述木蘭故事

  2、《木蘭詩》按什麼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

  時間順序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教師板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節:

  木蘭停機(嘆息)——決心(替父從軍)——從軍(準備)奔赴(戰場)——十年(征戰)拒賞(厚祿)——與親人(團聚)

  五、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探究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總之,木蘭形象特點: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①渲染戰前緊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

  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對木蘭的讚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首詩透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3、詳略分析: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

  從軍緣由——詳寫出徵前準備——詳寫出徵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木蘭改裝——詳寫

  (2)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總之,詩歌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六、體驗反思

  1、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

  2、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鬥生活

  七、課堂小結

  1、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並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等劉胡蘭、秋瑾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育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賓士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點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抒: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專用名詞,不能念kěhàn。

  鞍韉:,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助n。

  轡頭:Pèi,僵繩。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騎:jì,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ǒ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ī。當劈開講,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

  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臨近,臨沂,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範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讚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絹”,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麼情況?表現了她的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嬗遞進(板書:反覆),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賓士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賓士遙遠征途)。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賓士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後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後,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什麼作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賓士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誇張)。

  (2)後四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板書:長期激戰凱旋)。

  3、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麼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誇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並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板書:誇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板書: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麼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徵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板書: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徵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徵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讚歎(板書: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板書:喜劇高潮結束)。

  4、指定學生朗讀第五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後的吟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板書: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讚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板書:讚美謹慎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

  這首詩詳寫什麼?略寫什麼?詩人為什麼這樣處理題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細地處理題材,原因在於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

  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佈置作業

  背誦並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後練習。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目標要求:

  1、背誦詩歌,領會詩歌大意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魅力。

  3、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

  4、瞭解詩歌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教學重點:

  背誦詩歌,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教師:問題導讀單、訓練單、拓展單。

  學生:課前做好結構化預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花木蘭是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每年舉辦“中國商丘木蘭文化節”,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作為一首民歌,《花木蘭》對後世文學藝術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木蘭詩》,走近花木蘭。

  今天我們的口號是:確立目標,合作探究,挑戰成功。

  二、檢查預習。

  檢查導讀單完成情況。

  老師:

  1、聽取組長的彙報。

  2、抽查。

  3、指導解決存在問題。

  期望學生:

  1、各小組長彙報本組完成情況。

  2、學生糾錯。

  三、朗讀詩歌。

  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感知文意,初步體會詩歌的聲韻美。

  老師: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2、指導朗讀詩歌的語氣。

  期望學生:

  1、小組內討論用怎樣的語氣?

  2、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四、疏通詩意。

  老師:指導個別難懂的詞句。

  期望學生:藉助工具書詮釋全詩。

  (小組互動合作,討論交流,講解詩意。)

  五、生成問題。

  整理預習過程中的疑難和疑問,生成問題。

  老師:指導各小組整理、歸納,生成問題。

  期望學生:生成有價值的問題。

  六、課堂總結。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知識點。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背誦。

  二、合作探

  老師:

  1、指導學生小組就生成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2、指導學生展示交流,並作出評價。

  期望學生:小組成員明確分工,深入討論,廣泛交流,達成共識。

  三、展示成果。

  小組展示討論結果,師生評價。

  教師(旁白):現在進入小組展示階段,各小組代表請上臺。

  學生:小組代表上黑板講解本組探討的答案。

  四、訓練鞏固。

  完成《問題訓練單》。

  學生:

  1、自主完成習題。

  2、學生小組探討疑難。

  教師:巡迴指導。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是一首風格剛健質樸的地方民歌,詩歌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繁簡相宜的筆法美、強勁剛健的愛國情調美等吸引了歷代讀者,讓人臨之怦然心動,讀之欣然於色,思之慷慨擊鼓。讓我們在欣賞中體味木蘭柔婉的女兒情、豪邁的英雄氣,學習她的愛國精神,在新世紀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風采,裝扮祖國,哪怕是一絲綠,哪怕是一點紅。

  六、佈置作業。

  完成《問題測驗單》。

  附板書:

  木蘭詩

  代父從軍深明大義

  踏上征途不畏艱險

  征戰沙場英勇善戰

  辭封拒賞不慕功名

  返家團聚熱愛和平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複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2、能有節奏地誦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歌語言的形象和優美。

  3、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並認識對偶和互文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賞析人物形象。

  2、對偶和互文的知識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認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預習:圍繞課後思考與練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試串譯課文,解決生字詞。

  2、預習課後練習二,與同學們交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串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試背誦課文。

  課文匯入:(2分鐘)

  在歷史上,有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們橫刀躍馬,慷慨赴難,像穆桂英,梁紅玉,她們是女中豪傑,而花木蘭更是她們的楷模。今節課就讓我們穿透歷史的煙雲,一睹這位金戈鐵馬的女英雄吧!

  文字疏通,整體解析。

  1、檢查預習情況,解決不懂的生字詞。(5分鐘)

  2、朗讀課文,(要求:朗讀時注意有節奏,聲音響亮。

  A、指名讀。

  B、集體讀。(8分鐘)

  3、課文串譯。(12分鐘)

  4、再讀課文,思考:(8分鐘)

  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結合插圖,說說全詩可分幾部分,按什麼順序來寫?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7分鐘)

  6、教師小結:略。(2分鐘)

  佈置作業。(1分鐘)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分析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繼續學習積累文言詞語,並認識對偶和互文這兩種修辭手法

  引入新課。(5分鐘)

  背誦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尤其對文言和詩歌,背誦更是不二法門。上節課的背誦《木蘭詩》的作業完成得怎麼樣呢?我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齊背……

  問題探究,品讀賞析。(33分鐘)

  1、文章開頭從木蘭的停機嘆息寫起,寫出了什麼,表現了木蘭的什麼性格。(6分鐘)

  (小組討論,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第3節寫了“東……西……南……北……”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3分鐘)

  3、第3節寫“旦辭……暮宿……不聞……但聞……”

  “旦辭……暮宿……不聞……但聞……”

  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5分鐘)

  (認識對偶,反覆詠歎的修辭手法。)

  4、作者如何寫出木蘭十年的征戰生活,運用什麼的修辭手法?(5分鐘)

  (認識互文的修辭職手法)

  5、試列舉課文還有哪些修辭手法。(5分鐘)

  6、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7分鐘)

  7、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小組討論)(3分鐘)

  課堂小結:(5分鐘)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透過種種藝術手法造了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

  佈置作業:

  (2分鐘)

  完成課後練習二、三。

  劉易《木蘭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透過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範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勳級。“舊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裡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後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麼辦呢?這裡可以略作停頓,然後用堅定的語氣讀“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從此”之後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徵”三個字讀得沉著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後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誇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鍊。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還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著梳妝小弟忙著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湧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後要有一個停頓,以示夥伴們反覆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後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後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徵,要重讀,最後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決心()——從軍()——奔赴()——十年()——拒賞()——與親人()。

  3、複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佈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