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這篇文章語言淺顯典雅,以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形式,抓住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大處到細微,作了富於藝術性的說明,寫得嚴謹有序,條理分明,是一篇典範的事物說明文。本單元的重點就是對說明文的學習,因此如何透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應當組織、引導、點撥學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同時讓學生透過讀、說,培養語感、美感,感受蘇州園林的美。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事物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還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本單元是說明文的集中學習,學生透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一些說明文的學習技巧,但由於從本單元才開始學習說明文,對說明文的閱讀技巧還不是很熟練掌握,所以對說明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方法的理解及對課文的欣賞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學生按事物本身規律組織材料,有條理說明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園林建築的成就,激發學生對我國園林藝術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環境□網路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資訊科技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

  1.創設情景,匯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PPT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學習生字詞,播放PPT,讓學生在文中將其標註出來,並記憶。

  3.利用多媒體,播放音訊MP3,聽示範朗讀。聽完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4.課文研讀,播放教學PPT,PPT內容為:

  第一部分:(1~2)概括說明蘇州園林地位及特點

  第二部分:(3~9)分類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

  學生透過觀看多媒體課件,感知課文的總分結構。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匯入、講授、複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資訊科技支援(資源、方法、手段等)

  匯入

  教師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感受蘇州園林的美,自由談感受PPT圖片展示

  自主學習教師利用課件補充介紹作者,有效指導學生的預習,落實好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學生利用課文中的註釋和課前導讀,結合教師補充的資料自主學習。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聽完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將不懂的地方標註出來。

  利用多媒體,播放音訊MP3,聽示範朗讀,播放PPT。

  合作探究請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將整篇課文劃分結構層次,可以互相討論。相互討論或自己獨立完成,向教師彙報結果。

  播放教學PPT

  當堂訓練教師根據本節課學系內容對學生進行鞏固訓練。然後當堂反饋。

  學生獨立完成播放教學PPT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援、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活動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既能讓學生學到事物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還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徵,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3、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4、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徵,並突出這個特徵的。

  2、學習抓住事物特徵,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3、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瞭解文章嚴謹的結構層次,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誦讀、合作研討

  教學過程:個性化或札記

  一、情景匯入:

  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美,這節課我們探究一下本文,用怎麼樣的語言和手法來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二、自主合作學習:

  (一)(範讀開頭兩段)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徵

  1、請對出“江南園林甲天下”的下聯?(蘇州園林甲江南)

  2、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引出蘇州園林的?

  明確:

  a、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標本地位決定了蘇州園林值得鑑賞、不該錯過,即:窺蘇州園林之一斑,見各地園林之全豹!

  b、用作比較的方法,透過與其他地方的園林比較,說明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3、(蘇園特徵)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憑什麼能成為中國園林的'標本?)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4、(操作方法)如何體現出出入畫的原則?

  為了達到“完美的圖畫”的目的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把握重點部分脈絡。

  1、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蘇園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後的感覺如何?

  2、同學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評)

  明確:有亭臺軒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樹木、有鏤窗廊子……

  3、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或雲園林斗拱飛簷,彷彿鳥兒要振翅欲飛,十分生動;或雲園林曲徑通幽,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師談談我的感想。

  明確:或曲徑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間似乎深諳了其中的深味,轉瞬間又無法洞悉其神韻,完完全全被蘇園圖畫的完美、內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卻不能用言語表達!

  4、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閱讀課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體現四個講究的。

  閱讀要求:

  (1)自由讀,讀準字音,掌握字形

  (2)和鄰座討論,嘗試畫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問:

  a、四個語段按照什麼順序,各語段間能否互換?

  b、佈局、配合、映襯和層次用的是否精準?

  明確:“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築,分佈範圍廣,風格型別一致,用“佈局”最能說明這類設定的全域性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三)詳解重點段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1、請同學讀第三段,思考

  (1)蘇州園林中亭臺軒榭等建築的佈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為什麼要這樣?(亭臺軒榭等建築的佈局突出自然之趣,決不講究對稱。)

  (2)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麼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2、齊讀第四段,試著給語段分層。(精講)

  (1)蘇園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蘇園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麼,遵循的是什麼原則?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間,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煩憂!達到“疊山理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2)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遊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後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透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3)以下有關我校水假山的資料,及《於園》中的語句各表明了什麼?

  “惠蔭園水假山的堆疊技法是採用數十塊重達幾噸的太湖石,橫臥互壓互咬,合攏至中間,運用石拱橋的力學原理挑壓堆砌而成,在我國園林中堪稱孤例。”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於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於園可無憾矣。”

  明確:

  a、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

  b、成功的假山不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離不開園林主人的精心構思;自然界沒有長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園林中也不應有堆疊得一模一樣的假山。一句話,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4)池沼的安排有何講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設計因地制宜,橋樑安排決不雷同,河岸邊沿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1)自讀這一段,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應注意些什麼?

  注意高樹與低樹、落葉樹與常綠樹、季節不同的花樹的相間映襯,栽種中式的藤蘿、不栽西式寶塔樣的松柏、閱兵式似的行道樹。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於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4、講析第6自然段

  (1)在蘇園裡安排“鏤空的花牆、無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鏡子……”這樣做想達到什麼目的?為了避免一覽無遺、為了體現柳暗花明;為了增加景緻的深度、層次和觀賞點;為了給人“如在畫中、美不勝收”的感覺。

  (2)你能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談談你對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嗎?窗子本來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開窗戶,西邊的山嶺,白雪皚皚,盡收眼底,反而別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談其他段落

  1、完成或達到了四個講究後蘇州園林就可以成為處處完美了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2、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的彩繪也“自出心裁”。這幾節是緊緊圍繞“處處入畫”的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三、反饋和遷移

  1、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完美的圖畫的效果,你能從文中找到例句證明嗎?(從遊覽者的角度來談)

  2、遊覽蘇州園林有沒有最佳觀賞角度和觀賞時間?談談你的看法!

  “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四、小結。

  本文由總到分地說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角度)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了對蘇州園林的讚美和眷戀之情。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區域性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2、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覆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二)、能力目標:感悟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寫說明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領略園林文化,學會欣賞園林之美,進而激發學生為祖國燦爛建築文化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徵,並突出這個特徵的。

  (二)、學習本文結構層次的安排;體會作者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三、教學設想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豐富情境,透過調動學生合理互動的想象,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

  2、利用課上所學,遷移對比蘇州和我校豐富的園林文化資源和網路資源,在生活中體味蘇園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博大內涵。

  四、教具的使用: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教學步驟和實施

  五、授課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1、新課匯入:在我國園林藝術之中,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著詩情畫意,是我國園林百花園中的一束奇葩。(展示蘇州園林幻燈片,讓學生感受蘇州園林的美好情景)今天,我們隨同葉聖陶老先生的妙筆去遊覽蘇州園林。

  2、簡介作者:葉聖陶先生於1894年生,我國現代作家、著名語文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22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蘇州,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葉老病癒後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言。3、解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以說明蘇州之美。蘇州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現存園林遠則上千年,近則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葉聖陶先生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基本藝術特徵,作了具體而生動的說明。4、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重點探究問題:

  (1)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徵是什麼?

  (2)課文圍繞這一特徵分別介紹了園林的哪些景點,怎麼介紹的?

  (3)這在結構安排上運用的是哪種方式?

  用圖片影片來印證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品讀,體味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自由發言,小組交流,並對其他同學的發言做點評。

  (4)、教師引導追問

  ①.蘇州園林的和諧美

  文中的那些詞體現出園林的和諧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補充明確)展示圖片、影片來印證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②.蘇州園林的自然之趣

  研讀課文第三四五段,說說蘇州園林的自然之趣表現在哪些方面?為什麼古代宮殿及近代住房講究對稱美,而蘇州園林崇尚自然美?師提示:可從建築的功能方面簡答,如宮殿往往是皇權的象徵,必須莊嚴,有威懾力,對稱的設計往往代表著一種秩序,神聖不可侵犯。而園林建築,往往是人們休閒,養生的地方,崇尚自然,陶冶性情。設計者在規劃時往往追求園林的自然之趣。)

  ③.蘇州園林的層次之美。

  重點賞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④.蘇州園林的細節之美(角落美、色彩美等)

  (品讀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先感後悟,讓同學們在熟讀本文的基礎上,藉助圖片對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做出自己的闡釋。)

  學生回答:“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文中的“無論”、“總是”、“一切”“絕不”都強調了蘇州園林是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體現出中國傳統園林文化注重和諧的美學原則。

  學生回答:這幅圖在栽種樹木方面缺少畫意,顯得雜亂無章。

  學生觀點:作者用了“絕不講究對稱”、“絕不雷同”、“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高低曲直任其自然”等語句,強調了蘇州園林講究自然之趣,體現“崇尚自然”的美學原理。

  學生質疑:

  為何宮殿設計往往“對稱”,而園林設計卻往往“不對稱”?

  生思考……各小組提出疑難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

  (學生結合文中的介紹,對下列圖片做出賞析)

  (三)學生感悟

  以後在鑑賞園林時,可從整體是否和諧、設計是否自然、景緻是否有層次等方面來賞識。另外看是否講究圖畫美方面。

  (四)總結:這篇文章以說明為主,適當地穿插了描寫和議論,使蘇州園林的特點說明的更具體明確,凸顯了蘇州園林美如畫的特點和園林設計者的藝術匠心。

  (五)作業:古木深深,綠蔭如蓋是惠蔭園水假山的又一特色:花木的栽培按春花、夏蔭、秋果、冬陽的景觀效果佈置;山頂軒外曾有一棵盤根錯節、勢若虯龍的大紫藤樹,上面密密匝匝的藤蘿,覆蓋在屋子四周。春來紫藤花怒放,就像一串串懸垂著的紫色纓絡……以以上段落的內容為藍本,結合所學自己編寫幾道題目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抓住事物的特徵,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

  4.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進而認識祖國河山壯麗,激發愛國之情。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抓住事物特徵,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

  解決辦法:

  1.複習說明文有關的文體知識。

  2.分組討論、填表、比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結構內容。

  3.放映教學記錄片《蘇州園林》或結合課文看蘇州園林的照片,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進而認識祖國河山壯麗,激發愛國之情。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說話訓練。課前進行5分鐘說話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要求學生結合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介紹一處建築物。

  2.以導遊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佈局,感知文章的結構內容。

  3.分組競賽。學習過程中把全班分為男女兩組,每組成員答對一個問題給本組加1分,課後評出“優勝組”並選出“最佳表現學生”以激發課堂氣氛和參與意識。

  4.擬題訓練。學習本文後結合說明文的文體知識進行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偉大祖國曆史悠久,名勝古蹟星羅棋佈,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名勝古蹟或身邊一個建築物。”(自由發言,進行課前5分鐘說話訓練。)“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詩句‘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嗎?蘇州園林現存近200處,它們有悠久的歷史。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把根據自己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將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煉,創造了一個個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世界,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蘇州園林(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寫的說明文——《蘇州園林》

  (一)明確目標

  1.複習說明文的文體知識,明確說明文的閱讀要點。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徵、以總分的結構形式進行有條理說明的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全文,然後以導遊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朗讀課文時學生自願朗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以導遊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如下:蘇州園林有100多處。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因此我國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成為其他地方園林的標本。如果誰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應錯過。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迴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講究對稱是蘇州園林亭臺軒榭佈局的特點。

  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或者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具有一種藝術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在上面安排上橋樑,並且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巖,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真是“魚戲蓮葉間”的入畫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也相間。沒有松柏,也沒有閱兵似的道旁樹。有的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無限繁華和歡悅。

  蘇州園林裡也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增加了景緻的層次和深度,幾乎可以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蘇州園林的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薔薇木香,甚至開窗正對著白色牆壁,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蘇州園林裡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儘量做到工細而決不庸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樑子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杆大多漆廣漆,牆壁白色,牆壁下面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簷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給人以安靜閒適的感覺。而到花開時節,各種花明豔照眼。

  2.為了加深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放映教學記錄片《蘇州園林》或結合課文看蘇州園林的照片。這樣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複習提問。(出示幻燈片並男女競賽)

  (1)什麼叫說明文?

  (2)說明文從物件上可分為哪兩類?從語言角度可分為哪兩類?

  (3)如何理解說明物件的本質特徵?

  (4)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

  (5)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6)說明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7)說明文、記敘文和議論文三種文體有何區別?

  (8)你認為閱讀這種文體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9)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說明文?並結合說明文的閱讀知識點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

  (1)說明文是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

  何傑《蘇州園林》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總說和分說的說明順序。

  2、體會課文語言又嚴密又生動的多樣性特點。

  (二)教學重點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

  (三)教學難點初步的鑑賞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課題、作者]

  1、導語:同學們:蘇州園林是蘇州人的驕傲。蘇州人寫蘇州園林,蘇州人遊蘇州園林,都會覺得特別親切。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蘇州園林》,相信也會有新的感受。

  2、指導讀書的方法:現在,讓我們來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書時,可以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重要的資訊、關鍵的語句劃出來。讀完後我們來交流。讀的過程中如有疑問,請舉手。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交流。(請同學們交流)

  二、[標本,鑑賞]

  1、以“標本”和“鑑賞”總領全文。在課文第一段中有兩個關鍵的詞語,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是“標本”,一個是“鑑賞”。

  (1)什麼是“標本”?(課文註釋)“有代表性經過加工或保持實物原形,可供人們學習、研究用的樣本。”如:我們在實驗室中看到的實驗標本……

  (2)為什麼蘇州園林可以稱它是“標本”呢?因為蘇州園林“可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那麼在這幅畫中,都有些什麼內容呢?亭馬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花牆廊子。還有角落、門窗、色彩等等。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3、把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畫了嗎?就是一幅完美的畫嗎?

  三、[板書,構圖]

  亭馬軒榭 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 藝術 花草樹木 畫意 花牆廊子 畫意至於其他每個角落、細微之處,都能注意到畫的效果。讓學生具體感受蘇州園林的特點。

  (出示畫冊)同學們:你們看,我這本攝影集,裡面每一張都是一幅完美的畫。可見,蘇州園林的特點確實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只是平時我們不注意罷了。我想:這就是標本,因為它代表了中國園林的特徵。我們讀說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徵。

  4、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二個詞語“鑑賞”。同義詞比較,體現語文課特色。初中語文“鑑賞”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和“欣賞”、“玩賞”比較一下。

  (同學發言後,老師歸納)

  [板書:欣賞、玩賞、鑑賞]

  [欣賞]:用喜愛的心情領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例:欣賞音樂,很欣賞這幅作品,很欣賞他的做法。

  [玩賞]:觀看欣賞。“玩”不同於“玩耍”中的“玩”,它是觀看的意思。[鑑賞]:鑑別和欣賞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哪段文字寫得最好”,一問,引導學生欣賞和評價課文,讓學生獨立地閱讀,自由地發表意見。可見,作者寫蘇州園林,是從鑑賞的角度寫的,所以他會看到一幅幅畫。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鑑賞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寫得最好。(請同學們交流)……下面老師來談談看法,好嗎?老師讀了這篇課文,覺得第4段挺好。為什麼呢?

  四、[分析,探究]

  第一,層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話是總說,“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後分兩個層次來對第一句話進行說明,先說假山,後說池沼。這樣,文中總說、分說清清楚楚。你們再看,在寫假山時,也是按總說、分說的順序寫的。(老師參與到討論之中,與學生共同探究)

  第二,從多角度來說。譬如假山這部分:首先正面寫假山,寫假山“重巒疊幛,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然後呢,從設計者和匠師的角度來寫,就是“設計者、匠師”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畫,所以他們堆疊出來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畫。

  最後,從遊客的角度寫。遊客攀登時,能欣賞到、領略到這些畫意,因此即使這些在城裡的假山,也會讓遊客覺得“身在山間”。現在我們要研究的是:課文在寫假山時,為什麼要從設計者、匠師和遊覽者的角度來寫呢?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段文字中的第三句話:“或者是重巒疊幛,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這些句子能涵蓋蘇州園林所有的假山嗎?不能。因為從正面寫,是寫不盡假山的美的,只有寫了設計者、匠師,寫了遊覽者後,才可以把蘇州園林假山的美都表現出來了。我還喜歡這段文字的語言,請看:

  五、[魚戲蓮葉間]

  (一)、概括性強。如“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這句話。這個句子將蘇州園林的假山藝術都概括出來了,它強調的是藝術,假山的堆疊充滿了畫意,這就是藝術。

  (二)、精練而形象。如這段的結尾一句“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這句。這中間“魚戲蓮葉間”就是一幅畫:紅色的鯉魚、翠綠的蓮葉,清澈的池水,它把魚、蓮葉和水的美都表現出來了。其中這個“戲”字用得非常形象,它將魚兒那種調皮、玩耍、遊戲的神韻、靈氣都寫出來了,而畫恐怕就達不到這種境界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而“又是入畫的一景”這句,把這景色的畫意寫出來了,它強調的是畫,是畫中之景。還有一個“又”字特別要注意,它強調這是許許多多畫中的一幅,一個“又”字,裡面涵蓋了多少內容啊。大家看,僅僅這麼一個句子,就讓我們感覺到了這篇文章語言的精練而形象,似乎也充滿了畫意。我想,這與文章的內容是吻合的。下面,讓我們在鑑賞、品味的基礎上來集體朗讀第4段。

  同學們:鑑賞課文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今天,我們是從兩個方面來鑑賞的:一個是結構,一個是語言。下邊,請一位同學也像老師那樣,從這兩個角度來鑑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教會學生閱讀和鑑賞的方法。我們讀書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第一步是初讀課文,是瞭解;第二步再讀課文(即精讀課文),是鑑賞,是品味。我們讀書就該這樣讀。同學們,我們剛才跟著作者領略了蘇州園林的美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蘇州園林還有很多美的地方。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提出研究性學習課題。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在這裡,老師給你們作個提示:譬如蘇州園林裡的楹聯是可以研究的課題。什麼是楹聯?楹聯就是掛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對聯。現在大家看這幅楹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大家看看:這幅楹聯掛在哪裡最合適?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與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圖。楹聯與景是相互映襯的,這就是蘇州園林美的另一個方面。這個課題是值得研究的。好,今天的課到這兒結束了。

  七、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理解各部分的說明重點。

  2、完成課文相關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