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設計範文

《將相和》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相和》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在長期的閱讀教學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無論是課文描述的景色怎麼迷人,還是敘述的事情怎麼感人,可學生就是無動於衷。語言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新課程明確指出:要把讀書變成一種自主的行為。因此,我在學習前設計了一個小情境,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自主走進文字之中,培養學生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由課文的旁觀者變為當事者,讓學生自主、有目的的讀書,教師適時的點撥,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自覺性,從而對讀書產生極大的興趣,能夠在閱讀中產生真實的情感流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研究”的方法讀懂課文,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他們美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重點理解藺相如的胸懷寬廣。

  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走進藺相如和廉頗的內心世界,體會“同心同德,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一、激情匯入:

  《將相和》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故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之中,共同體味這個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

  1、複習:這篇文章共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2、創設情境:老師還有個業餘愛好,那就是考古。最近,老師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文物。他是一張趙王給藺相如頒發的嘉獎令。同學們請看:出示

  嘉獎令

  藺相如:

  你在我國與秦國的交往中立下了大功,並且還能與廉將軍和睦相處,可見你是一個()的人。特發此令,以表鼓勵。望你以後,更好地為我國出力,把我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公元前279年

  可是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同學們能幫老師填上嗎?

  二、品讀感悟

  1、進行讀書前的指導。

  要想把這個內容填好,你有什麼建議?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小結:要補充的準確、恰當。應從課文的具體語句中去尋找,找出最有說服力的語句,進行深入地研究,因此,要先仔細的讀讀課文,再一起討論。畫出感觸最深的語句,並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當然,還可以用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把內容補充完整。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回報交流

  1、學生彙報所填的內容(各種填法),教師總結(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板書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研討會。我們請一個同學說明他這樣填的理由,其他同學如果與發言的同學意思相同,也可以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

  2、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重點點撥:

  1)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主要表現在假摔璧、從小路送回、逼秦王擊缶等方面。引導學生重點抓住藺相如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進行體會,並重點指導“逼秦王擊缶”這段的朗讀,進而理解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在學生彙報到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時,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之後,為了加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的認識,教師適時向學生敘述《史記》當中對這一段的.描寫。並用一句名言“為什麼我的雙眼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來總結這一部分。

  在學生彙報藺相如支援趙王去澠池赴約時,教師創設情境:教師就是趙王,正在猶豫不決時。同學們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趙王說。

  2)藺相如的胸懷寬廣主要體現在不與廉頗計較,躲避廉頗。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語,指導學生表演,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結尾寫到:他倆“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時,教師適時講解他倆是怎樣輔佐趙王,使趙國強大起來的,以此向學生滲透團結的重要性。

  四、昇華情感

  1、解題。學到此處,你能理解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嗎?

  2、總結:《將相和》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集體,只有同心同德,團結一致,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五、學習寫法。

  1、學生通讀整篇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三個故事巧妙地連線起來,是文章脈絡清楚。

  2、走進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展示人物的個性品質。

  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記得一句話說得好,文學使人全面,歷史使人明智。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讀讀關於歷史的名著,使自己成為一個多能的人。

  《將相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美好品質。

  2、分清每個小故事的前因後果和它們之間的聯絡。

  3、把三個小故事任選一個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透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個性特點。

  2、瞭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絡。

  3、品詞析句,聯絡上下文,學生討論交流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媒體設計】

  錄相帶、投影片及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透過第一課時和課下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聯絡全文評價故事中的人物,適當加入自己的褒貶態度;然後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時,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透過教師梳理,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弄清“將相和”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的聯絡;最後總結全文時,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透過上節初讀課文,誰願意告訴大家自己都知道了哪些問題?

  1、引導學生圍繞從題目、主要內容、對人物(廉頗、藺相如、秦王、趙王)個性的褒貶態度等方面回答,要緊緊抓住課文的敘述、描寫來說,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2、鼓勵學生說出誰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讓我們大家幫助他。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走進“將相和”的故事裡,去深入瞭解和認識這些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呢?

  二、看錄相(完璧歸趙)

  師:你從錄相里能夠看懂哪些內容?還想知道哪些問題?學生交流,質疑問難,發表見解,鼓勵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

  生:這段錄象講述了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的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的和秦王鬥爭,作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生;我知道了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畏強權。我從文中“……”看出來。

  生:我從“當滿朝文武……挺身而出”看出廉頗很勇敢。

  問:藺相如真的要連頭和璧一起撞碎嗎?可圍繞這幾方面回答:

  1、不是的,因為藺相如答應趙王,如果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就把璧送回來。

  2、藺相如在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他知道秦王特別喜歡和氏璧。

  3、當秦王還沒有看到和氏璧的時候,就想用15座城來換這塊無價之寶,當他親手拿到這塊璧時又是那樣愛不釋手,所以秦王特別喜歡和氏璧,他肯定不會讓藺相如用頭去撞的。

  教師點撥:藺相如就是抓住秦王喜歡和氏璧的心理,才這樣說這樣做的,他很機智、勇敢。(板書)

  教師啟發學生在“完璧歸趙”這節中找出不理解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重點理解以下兩句話。)

  (1)投影出示第一個句子:

  “藺相如說:……約定了典禮的日期。”學生討論交流。

  生:當秦王假意答應給城後,藺相如提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既贏得了把璧送回趙國的時間,又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換璧的事是真是假,說話是否算數。(機智)

  生:藺相如很聰明先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氣,真殺了他參加授璧典禮的人就知道秦國不講信用。在這種場合秦王不敢殺他就把他送回趙國。

  生:藺相如真聰明,既保護了自己又使秦國處於被動局面。

  (2)投影出示第二個句子: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裡的“客客氣氣”是非常有禮貌嗎?

  生:我覺得很有禮貌,藺相如據理力爭,秦王有點懼怕他對他很客氣。

  生:我覺得不是很有禮貌,秦王很生氣,對他又無可奈何。

  三、師結

  秦王本想殺了藺相如,愚弄趙國,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來了。“完壁歸趙”這件事可見藺相如多麼機智、勇敢啊!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他立下大功,受到趙王重用,被封為上大夫。幾年之後,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的用意又是什麼呢?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何表現?同學們誰有什麼想法告訴大家?

  1、聯絡上下文,學生可能說出秦王一定想在澠池之會上報上次沒有得到和氏璧的仇恨。趙王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又顯得太膽怯。可趙王還是去了並帶藺相如隨行。

  問:秦王為什麼讓趙王鼓瑟?

  生:秦王想借此侮辱趙王,貶低趙國的地位。

  師:藺相如是怎樣做的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找出文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趙國的尊嚴,藺相如逼秦王為趙王擊缶。

  師:這叫什麼辦法?

  生: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老師出示句子:

  “您跟我只有五步遠……拼了!”怎樣讀這個句子,才能把藺相如的勇敢精神讀出來。(生氣地說:“……”怒氣衝衝地說:“……”怒髮衝冠地說:“……”咬牙切齒地說:“……”

  3、教師點撥:

  最後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為趙王擊缶,藺相如叫人記錄下來。澠池之會這場政治鬥爭是打成平局,還是決出勝負?

  教師先出示補充缶瑟特點的課件,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生:我看他們是平局,因為……

  生:我看趙國佔了上風……

  教師點撥: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的確澠池之會上趙國佔了上風,這場鬥爭的勝利歸功於誰?

  生1:歸功於藺相如,因為……

  生2:廉頗也有功勞,……

  生3:他倆都有功勞,是廉頗、藺相如的密切配合,才出色完成任務。

  師:文章學到這兒,雙方的鬥爭真是太激烈了,你想對藺相如、廉頗說點什麼?(鼓勵學生勇敢地暢所欲言)

  4、教師過渡:

  同學們說的太好了,既注意到藺相如,又考慮到了廉頗。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作針鋒相對的鬥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尊嚴。為趙國立下大功,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造成將相不和,引出了文中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四、透過看“負荊請罪”的錄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

  學生自己能夠知道了什麼?有沒有不理解的問題?

  1、引導學生對錄象的內容進行口述,適當加入自己的觀點,教師適時點撥。(性格直爽,知錯就改)(板書)

  2、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將和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寬廣的胸襟和廉頗勇於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緣於他們的共同的愛國思想,緣於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這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體現。

  3、引入“刎頸之交”一詞意義。

  五、想象

  “負荊請罪”時廉頗、藺相如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還可以到前面分角色表演。)

  例文:廉頗裸著上身,揹著荊條,步行向藺相如家走去。

  藺相如得知廉頗來了,趕緊到門口迎候。廉頗一見藺相如,撲通一下跪倒,雙手抱拳,滿臉羞愧的說:“藺大人,我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小,哪裡知道您這樣忍讓我,我實在沒臉見您。請重重責罰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感激萬分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廉頗感動老淚縱橫,藺相如快慰地笑了。旁邊的百姓見了,紛紛議論,都說:“趙國有這樣的將和相,是我們的福氣呀!”

  六、回顧總結全文時明確

  “完璧歸趙”後,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這是在“澠池之會”後晉升的前提,而藺相如晉升為上卿,造成廉頗不服,產生妒忌,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瞭解決矛盾的“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聯絡。

  七、你想向廉頗藺相如這兩個熠熠生輝的人物學點什麼?

  1、學藺相如愛祖國,顧大局,識大體。

  2、學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榮譽勇敢地挺身而出。

  3、學廉頗勇於改正錯誤。

  4、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成為二十一世紀合格的接班人。

  5、如果我和同學間有了矛盾,也要向藺相如那樣寬容忍讓,向廉頗那樣勇於改正錯誤。

  八、佈置課下作業

  先由小組討論,然後選代表說出本組想做什麼作業。學生可能說出:

  1、想把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一抄。

  3、想把“將相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將相和》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絡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絡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透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二、重難點:

  (1)瞭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絡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三、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發預習內容)

  一、激趣匯入,板書課題

  課前蒐集的故事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1)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2)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清脈絡,概括段意。

  (1)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4、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匯入新課

  1、書課題後提問:透過上節課的預習,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雲,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麼,他是怎麼說的?

  請快速從課文中找出這段話。誰來讀一讀?

  2、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你從這句話中都讀明白了些什麼?

  (2)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3、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會鬧僵,為了能使將相和,你現在的任務是勸勸正在氣頭上的廉頗。願意承擔這個重任嗎?

  二、解析“完璧歸趙”

  (一)自讀故事,感悟人物特點。

  1、大家先讀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到底有什麼能耐。為了使你的勸說詞更具說服力,老師建議你把藺相如與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較,看看在秦趙兩國圍繞和氏璧發生的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而藺相如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把有關句子勾畫下來,讀一讀,透過比較你或許很快就能發現藺相如的過人之處。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體會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透過和這些人物的比較,你發現了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依據是什麼?

  (二)集體交流,深化認識。

  1、藺相如與趙王及文武大臣對比,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2、點撥要點:

  (1)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

  a、為什麼非常著急?

  b、生體會秦趙雙方實力差距。

  c、想象一下趙王能急成什麼樣,誰能用自己學過的詞語形容一下?

  (2)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相如說話前為什麼要“想一會兒”?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讀一讀這句話,想想強調哪些詞,才能讀出這種胸有成竹的從容。己先練一練。指名讀。

  3、教師小結。

  4、藺相如與秦王比,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1)生闡述結論,師追問:課文中哪些描寫表現出了這一點,要言之有據呀!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要點:

  A、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a、理直氣壯”什麼意思?藺相如為什麼能“理直氣壯”?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

  c、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B、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這句話中有一處細節充分體現了藺相如不僅膽大而且心細,發現了嗎?

  (3)體會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襯作用。

  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a、王老師有個疑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藺相如,大家來看這個重點段,一共三百來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來寫秦王,作者這樣寫秦王,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呀?

  b、認為這樣安排不合適的請舉手,認為這樣安排挺好的請舉手。好,真理愈辯愈明,我們開一個小型辯論會,請大家各抒己見。

  c、學生討論。

  d、這樣的描寫故事中還有嗎?讀一讀,你有什麼感悟?

  5、讀完這個故事,瞭解了藺相如,你會怎麼勸廉頗呢?誰來說說?

  三、解析“澠池會見”

  1、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大夫,不久,他在澠池會上又立新功。那麼這一次是不是如廉頗所言:“沒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呢?”

  2、見時廉頗並不在現場,你能不能給他講一講當時都發生了什麼?為了讓大家更能入戲,請你從“趙王、趙王侍從、趙國大臣”這三個角色中選擇一個,以這個角色的口吻給廉頗講講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節,幫他分析分析藺相如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了哪些過人之處。

  學生根據發言提綱準備發言,師巡視。集體交流。

  3、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佔了上風?為什麼?

  4、自己學過的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四、小結全課

  課,透過同學們自己的閱讀,感悟,探究,我們深刻體會到藺相如兩次為趙國立下大功,絕不僅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張嘴後面是拳拳的愛國忠心,是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聰明的廉頗在冷靜下來以後定然會明白這一點,接著還會發生什麼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下課。

  第三課時(展示課)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瞭解到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負荊請罪”

  1、個故事,勾畫語句,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顧全大局。

  2、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為美談,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作,交流。

  (二)理清課文條理。

  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係又是怎樣的?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其中一則小故事。

  三、總結提升,課後延伸

  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為什麼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板書設計:

  將(廉頗)相(藺相如)

  百戰百勝 完壁歸趙 機智勇敢

  勇於改過 澠池之會 不怕犧牲

  不和

  負荊請罪

  和

  以國家利益為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