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篇)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北京實驗版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後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後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讚歎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讚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瞭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1)有沒有發現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麼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2)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範讀激情,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穫。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1)賞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裡?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豔;花的數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麼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豔?(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後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2)賞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麼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3)引導學生想像並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4)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a、 指名讀。

  b、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淨、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讚歎,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讚美江南的什麼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讚歎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1)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2)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那麼一點兒春意。

  (3)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1)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讚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裡?又在懷念江南的什麼?

  (2)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捨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3)江南不僅景色優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4)感情朗讀,讀出讚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佈置作業。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六、板書設計。讚美

  憶江南-----------好

  詞思念

  春日

  一、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三、背誦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4、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想象描寫的畫面。

  2、背誦古詩詞,默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課前準備】

  1、師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瞭解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村四月。

  師生談話:孩子們,在四月的春天,你們到過鄉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宋朝詩人翁卷是怎樣來寫鄉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後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合文中的插圖和註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5、小組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結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師:作者用這些特有的景物給我們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圖,誰能用自己優美的語言給我們描述?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裡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愛、高興、讚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後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閒人少”體會到農民都忙農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民剛乾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讚美他們。

  ……

  3、師小結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

  後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讚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

  蠶 桑 晝 耘 績

  1、“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構要勻稱。

  2、“耘、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

  1、抄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聯絡詩詞,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1、學生背誦剛學的兩首詩,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請同學們把它和前面兩首詩比較一下,詞和古詩有什麼區別?

  2、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瞭解作者:

  張志和: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市人,在朝廷上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借表現漁父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著有《玄貞子》,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4、你瞭解或背誦過哪些詞嗎?試著背一背(本冊學了《憶江南》)。

  二、初讀感知,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鷺”“鱖”“箬笠”“簔”的讀音。

  2、組內輪流讀詞,相互糾正讀音。

  3、小組合作,自己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結合文中的插圖和註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三、交流討論,朗讀感悟,想象畫面

  1、學生圍繞詞的內容質疑。

  2、歸納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詩人為什麼不想回家?

  生:也許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陶醉。

  師:大自然真的很美嗎?你從詞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白鷺展翅高飛,肥美的鱖魚在水面跳躍”我覺得美。

  師:請你讀出你的感受。讀──

  生:在西塞山前有一行鷺高飛,我想到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

  師:真會聯想,請你讀此句。生讀──

  生:我覺得“青山、白鷺、桃花、鱖魚”都美。

  師:這些景物的確很美,師邊做手勢(姿態語言)邊讀前兩句詞。

  生:我感受到了這些景物一靜一動,動靜結合。

  師:真能幹,大家找找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再仔細想想。

  生:山是青的,鷺是白的,桃花是紅的,箬笠青的,蓑衣綠的。構成了一幅美的畫面。

  師:真會發現,一青一白,一紅一綠,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

  大家看看最後一句詞,還有什麼趕來啦?

  ──斜風細雨(生齊答)

  師:是啊,整個大地低沉浸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更讓人流連。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一切都顯得詩情畫意,難道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假如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怎樣?

  生:被陶醉,我要大聲讚美。

  生:我要把它畫下來。

  生:我要悠閒自在地體驗一番。

  ……

  師:大家明白“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了嗎?

  3、生邊讀邊想象這幅畫面。

  4、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塞 鷺 笠

  書寫時要注意上下結構勻稱。“塞”注意撇和捺的角度。“鷺”中“路”不能寫得太寬和太長。

  五、作業

  1、默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自選(為語文園地六展示臺做準備):

  ⑴ 選擇一至二首詩詞,詩配畫。(可以是收集的詩詞)

  ⑵ 寫一首描寫鄉村景色的小詩。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勞

  四時田園雜興

  兒童──天真可愛

  白鷺 桃花 鱖魚

  漁歌子 鄉村美境

  斜風細雨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詩詞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蒐集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積累古詩詞的熱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背誦詩詞,瞭解意思,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2、難點:

  讀詩詞,想意境,感悟語言美。

  【教學設計思路】

  這三篇都是以寫景為主的古詩詞,語言凝練優美,描寫生動逼真,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在教學本課時,以讀為主,透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深入研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品味語言,學習作者表達情意的方法。

  【教學方法】

  採取像、讀、議、誦相結合,用音像激起興趣,透過朗讀激情,在討論中品味語言,探討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詩人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激趣 祖國的山水是如此的美麗。閱讀本單元課文,我們將隨作者做一次愉快旅行,體會他們對山水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和表達情意的方法。 二、匯入《獨坐敬亭山》 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李白秋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懷身世,自己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飽嘗人間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的心裡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寫下本詩。 學生自讀課文,讀通讀順,交流相關資料。 三、初讀理解 幫助學生複習理解詩詞的方法:

  1、看插圖曉大意。

  2、看註釋聯絡上下文。

  3、查字、詞典選解釋。

  用自己的畫說說從插圖看到了什麼?強調厭的古今不同意。大致說出詞意後,再讀古詩,讀流利讀準確。 四、感悟意境 熟讀(回讀)古詩,創設意境 :學生齊讀古詩,並想象,如你是大詩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找出與孤相同意義的詞,讓學生體會出李白的孤獨並朗讀出來。

  解決思考題:

  李白看到了: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李白想到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感情朗讀:讓學生讀出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幽靜。 五、學科拓展 要求:

  學生只要基本體現詩意,佈局合理就可以了,不做太高要求。 用自己手中的筆在白紙畫出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畫面。 作簡筆畫。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潮來之前人和江的詞句,瞭解到人很多,江很靜。 二、自主協作學習第二三首詩詞 1、初讀感知。

  2、瞭解作者,理解詩題。

  3、組織學生,指導教學。 1、學生互相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白居易的資料,教師補充。

  2、根據註釋理解詩題。

  3、理解詩句大意,同方法學古詩。

  4、品讀悟哲理。

  5、熟讀成誦。 三、品味語言 學完了課文,課文的語言的確很美,再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為美的句子。 1、學生讀課文,劃句子。

  2、學生讀劃出的句子,並說明美的理由。

  3、師生共同品讀,感受句子的語言美和形象美。

  四、積累 1、老師說詞語意思。

  2、進行詞語運用練習。

  1、學生搶答。

  2、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

  3、師生共同評價。

  五、總結寫作手法 1、作者表達方面,我們能向課文學習什麼?

  2、教師總結:

  ⑴ 善於觀察,在觀察時抓住特點。

  ⑵ 按照一定的順序把觀察到的材料積累起來。

  ⑶ 學著運用側面描寫。

  ⑷ 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1、學生暢所欲言。

  2、學生邊討論邊自由讀,然後選派代表彙報。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註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裡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裡過夜。)再齊讀詩題。

  4.匯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裡。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麼?(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透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麼?(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麼?(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讚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以題目匯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麼?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瞭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註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麼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讚揚之情,並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裡,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託著收穫的希望,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匯入,明確詩題。

  1.匯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閒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於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麼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麼?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絡上下文。聯絡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裡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麼?(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裡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簷”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麼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簷”情結,“茅簷”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簷”,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裡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裡有人操著柔媚的當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裡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

  從哪裡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為什麼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麼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託著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著就仰著,願意側著就側著,願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麼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透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著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麼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麼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乾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畫,彷彿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嚮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佔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於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髮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裡,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於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裡,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透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簷”“溪上”“青草”,翁媼“醉裡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透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6

  內蒙古包頭市 姜傑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A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1.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2.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麼?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麼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揹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B

  第一課時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3.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背誦,積累語言

  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漁歌子

  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老師範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麼?(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2.你們瞭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白鷺:閒適的象徵。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閒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範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二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透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影片《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影片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認讀、書寫的生字。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獨坐敬亭山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光輝。同學們喜歡古詩嗎?那我們來開一個古詩的交流會,怎麼樣?你喜歡哪首古詩就馬上站起來背,由你開始!(學生背)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看來咱們班同學平日裡特別注意積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教師板書)請同學們跟我齊讀一遍課題。

  二、自由讀詩

  同學們,我們知道敬亭山是一個山名,那你能根據圖片的內容來說一說獨坐敬亭山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坐,對坐;意思就是詩人獨自對坐在敬亭山)

  這首詩就是李白獨自對坐敬亭山時的所見所感。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首古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誰能來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聲音真響亮!那現在我們同學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最好多讀幾遍。開始吧!

  老師從同學們的讀詩熱情中可以看出你們非常喜歡這首古詩,那肯定讀得也不錯。誰願意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願意像他一樣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咱們班的男子漢來讀一讀?不愧為男子漢,讀的聲音就是響亮!女同學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三、朗讀古詩

  1、錄音聽讀:

  同學們讀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聽聽播音員是怎麼讀的?(想)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件錄音)誰能說一說播音員讀得和你有什麼區別?(學生說:有感情、有拖音、字讀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那我們就小聲地隨著播音員一起來讀一讀?(學生看大螢幕讀)剛才我們是隨著播音員一起讀,你能單獨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嗎?(能)我們先來練習練習。誰想讀?還有誰?想讀得我們就站起來一起讀!

  你讀得已經很有味道了!

  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一隻小黃鸝!

  老師認為你就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很大!

  2、讀中領悟:

  同學們讀得這麼有感情。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遊戲,怎麼樣?在同學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條,你們小組能不能透過合作把它組成一首完整的詩,貼上在這張白紙上。第一個先完成的小組就可以到臺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檢查一下他們的答案對嗎?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小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師發現有的小組不僅答案正確,而且還貼上的工整、美觀。讓我們掌聲鼓勵這些小組的同學。在座的同學和他們的答案一樣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我們同學都這麼棒,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那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彷彿都看到了什麼?教師範讀。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誰來說一說,你彷彿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教師相應板畫。

  同學們說得這麼好,那你想不想隨著優美的音樂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誰來讀?你也來試一試?老師認為你也是我們班的小播音員,你讀得這麼好,肯定小組讀得也不錯,小組起來讀一讀?

  四、理解詩句

  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讀得過程中對詩已經有了自己的瞭解。現在就讓我們對照著圖片(課件掃描)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你都讀懂了什麼?(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古詩的?(學生交流)在這首古詩中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句呢?為什麼?同學們說得這麼好,看來你對這首詩理解很深。

  同學們,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當時景色?(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教師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同學們我們就是詩人李白,讓我們帶著孤獨、寂寞的心情,獨自坐在敬亭山的對面吧!一群群的鳥兒都全部飛走了,就連一片白雲也飄然而去;詩人靜靜的看著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著詩人,怎麼看也不厭倦。)

  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不能帶著與詩人同樣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來地感情地讀一讀。(讀得形式多樣)

  五、隨樂唱詩

  同學們讀得太精彩了,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想如果我們把這首詩唱一唱,那會怎麼樣?我們隨著優美的音樂來試一試?會唱的同學大聲地唱一唱!剛才我們隨著音樂唱了這首詩,那你能不能自己來編曲子把這首詩唱一唱呢?自己先來試一試?誰願意來唱一唱?同學們唱得這麼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嗎?教師唱:《春天在哪裡》的曲子、《數鴨子》曲子、《阿門、阿前》的曲子、《採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學歌》曲子

  六、延伸拓展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讀詩、畫詩、唱詩,那你想不想來當個小詩人來作一首詩呢?(想)課件播放:老師這有四幅圖畫,它們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來作一首詩。開始吧!

  老師找學生到臺前來展示一下,你能大聲地來讀一讀你所寫的詩嗎?(學生讀)

  你真棒,真像一個小詩人!

  你寫得詩太美了,真讓老師大吃一驚!

  看了你的詩,老師彷彿看到秋天就在眼前!

  從你的詩中,讓老師感覺到春天真美!

  七、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同學們還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句來。可是這節課的時間到了,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交流或者與爸爸、媽媽一起來寫一寫。下節課我們就來開一個自編詩的展示會,好不好?謝謝同學們的合作,下課!

  望洞庭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6、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⑴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引導學生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理解得真不錯。

  引導學生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後記與反饋】

  《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透過對敬亭山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詩人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出一副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這兩首詩我主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對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這也有可能是孩子們蒐集資料的不足,對詩人當時情景不是很瞭解所造成。而我做的也很不夠,開學之初,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細細備課,在很倉促的情況下上了這節課,很多問題都是請教同組的老師,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能抽出時間來好好備備課,每節課講求效益,讓孩們享受快樂學習的樂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 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⑵ 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 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⑵ 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 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準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蒐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閒: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閒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麼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淨光亮,似乎並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裡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裡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隻白銀盤裡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佈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遊介紹,激趣匯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遊,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於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願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麼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你正在瀏覽《老百曉線上》提供的文章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麼說什麼.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同學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裡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讚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讚歎吧.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過渡:這麼美的綠,這麼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裡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臺指明.(老師點選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裡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

  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裡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裡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於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更讓我們驚歎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範!

  第二課時

  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2.聽!來自遠離家鄉遊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雲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幹榮歸故里?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麼?(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夥伴一起反覆讀上三遍之後,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麼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裡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透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簷、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彙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簷:茅草搭的屋子。

  醉裡: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裡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裡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裡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簷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第二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鐵馬小學 潘濤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透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透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透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透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4、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想象描寫的畫面。

  2、背誦古詩詞,默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課前準備

  1、師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瞭解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村四月。

  師生談話:孩子們,在四月的春天,你們到過鄉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宋朝詩人翁卷是怎樣來寫鄉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後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合文中的插圖和註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5、小組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結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師:作者用這些特有的景物給我們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圖,誰能用自己優美的語言給我們描述?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裡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愛、高興、讚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後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閒人少”體會到農民都忙農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民剛乾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讚美他們。

  ……

  3、師小結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

  後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讚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

  蠶 桑 晝 耘 績

  1、“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構要勻稱。

  2、“耘、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

  1、抄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聯絡詩詞,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1、學生背誦剛學的兩首詩,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請同學們把它和前面兩首詩比較一下,詞和古詩有什麼區別?

  2、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瞭解作者:

  張志和: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市人,在朝廷上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借表現漁父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著有《玄貞子》,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4、你瞭解或背誦過哪些詞嗎?試著背一背(本冊學了《憶江南》)。

  二、初讀感知,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鷺”“鱖”“箬笠”“簔”的讀音。

  2、組內輪流讀詞,相互糾正讀音。

  3、小組合作,自己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結合文中的插圖和註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三、交流討論,朗讀感悟,想象畫面

  1、學生圍繞詞的內容質疑。

  2、歸納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詩人為什麼不想回家?

  生:也許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陶醉。

  師:大自然真的很美嗎?你從詞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白鷺展翅高飛,肥美的鱖魚在水面跳躍”我覺得美。

  師:請你讀出你的感受。讀──

  生:在西塞山前有一行鷺高飛,我想到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

  師:真會聯想,請你讀此句。生讀──

  生:我覺得“青山、白鷺、桃花、鱖魚”都美。

  師:這些景物的確很美,師邊做手勢(姿態語言)邊讀前兩句詞。

  生:我感受到了這些景物一靜一動,動靜結合。

  師:真能幹,大家找找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再仔細想想。

  生:山是青的,鷺是白的,桃花是紅的,箬笠青的,蓑衣綠的。構成了一幅美的畫面。

  師:真會發現,一青一白,一紅一綠,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

  大家看看最後一句詞,還有什麼趕來啦?

  ──斜風細雨(生齊答)

  師:是啊,整個大地低沉浸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更讓人流連。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一切都顯得詩情畫意,難道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假如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怎樣?

  生:被陶醉,我要大聲讚美。

  生:我要把它畫下來。

  生:我要悠閒自在地體驗一番。

  ……

  師:大家明白“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了嗎?

  3、生邊讀邊想象這幅畫面。

  4、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塞 鷺 笠

  書寫時要注意上下結構勻稱。“塞”注意撇和捺的角度。“鷺”中“路”不能寫得太寬和太長。

  五、作業

  1、默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自選(為語文園地六展示臺做準備):

  ⑴ 選擇一至二首詩詞,詩配畫。(可以是收集的詩詞)

  ⑵ 寫一首描寫鄉村景色的小詩。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勞

  四時田園雜興

  兒童──天真可愛

  白鷺 桃花 鱖魚

  漁歌子 鄉村美境

  斜風細雨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透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⒈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⒈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裡?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⒉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⒈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1)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2)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透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師:透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1)“獨”坐是“誰”獨坐?

  (2)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3)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裡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裡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透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裡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鈀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後兩句寫的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年的讚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看,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裡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載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於春波之上,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要求】

  瞭解詩詞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⑴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結合註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⑵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裡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裡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採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裡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範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裡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瞭解詩意。

  3、彙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裡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裡(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為我們展現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麼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後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後,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課文:

  ⑴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對照註釋,結合畫面,瞭解詩意。

  ⑶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⑵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閒自得,溢於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⑴ 配樂朗讀。

  ⑵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了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後,你對鄉村生活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翁卷(宋) 範大成(宋)朝張志和(唐)

  綠白

  鳥雨 生機 耘績 山鷺

  閒人少 繁忙 各當家 勞動場景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風細雨 情趣盎然

  學種瓜 漁翁不歸

  〖課堂作業設計

  1、把下面詩句補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鱖魚肥。

  ( )箬笠,( )蓑衣,( )不須歸。

  2、用自己的話把《漁歌子》第一句的畫面描繪出來

  3、快來讀讀下面的古詩,想想描繪怎樣的畫面。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③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②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③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④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①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④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①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②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麼?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④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麼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背一揹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