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語文教育的天地是廣闊的,社會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教育新天地,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課堂,去實踐、去探索,在實踐和探索中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參與意識。
一、情感目標
1、透過合作小組的集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社會參與意識。
2、透過參與此次實踐活動,增強環保意識,盡到環境保護的義務。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維能力等。
2、培養學生現代資訊科技的熟練應用,透過與現代資訊科技課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認知目標
1、在小組合作中開展共同意識,勇於在自己組內的研究中充當主要角色。
2、加強交流,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使雙方達到共贏。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裝置。
2、照片、資料、文字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語
主持人: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近日向社會公佈了處理城市垃圾國家行動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今後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並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電。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回憶前一段時間,我們對校園扔垃圾情況進行了調查,下面請大家說說你們小組採取了怎樣的調查方法?
(一)各小組成員在班上相互交流。
(二)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同學們分小組採取了多種方式,有的在書海中盡情遨遊;有的到網上盡情衝浪;有的到校園裡實地拍照、採訪、掌握第一手資料;有的發放調查問卷,到同學老師們中收集資料.........這些方法都被同學們所利用起來。這節課,我們就請各小組來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
二、小組彙報
(一)攝影小組彙報
偵察員向大家展示並交流:
(1)展示在學校老師辦公室垃圾箱內拍到的大量飲料瓶,及在校園垃圾箱邊分時間段拍攝的殘存食物的照片,並談談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學校垃圾箱裡發現的大量廢紙(即作業本紙)及自己的感想。
(3)展示班級垃圾箱裡拍到的大量零食包裝袋及學生飲用奶盒,並談自己的感受。
(二)演藝小組彙報
(1)情景再現:"殘存食物的形成"。
(2)情景再現:"廢紙山的形成"。
(3)情景再現:"垃圾箱在哭泣"。
(4)師隨機採訪:小品中雖然演的有些誇張,但是在我們學習生活的環境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調查員小組彙報
(1)調查A彙報作業本紙用紙調查情況。然後請同學結合實際談談感想。
(2)調查員B彙報同學亂扔飲料瓶和零食包裝袋的調查情況,並隨機進行現場採訪,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驗證調查數字的可信度。
(3)調查員C彙報同學食物殘存調查情況,從而謹請同學"愛惜糧食,不要浪費"。
(4)調查員D彙報各班產生垃圾的調查情況,就調查報告裡提到的"淨化校園,從我做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四)網路小組彙報
學生彙報以下相關資料(結合多媒體展示資料及圖片)
(1)有關垃圾對地球危害的相關資料。
(2)有關垃圾回收的相關資料。
(3)有關如何處理垃圾的相關資料。
三、學生自由展示
(一)提供機會:據我瞭解,在前一階段的活動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個小組,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收穫與體會。下面,就請你們來說說吧。
(二)學生自由展示:說說自己還調查到了哪些資料,以及是怎樣獲取的。
(學生在課下不但在小組內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組的限制,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學習。所以,在自由展示中從校內說到了校外,由現象說到實質;展示形式也十分豐富:有繪製的宣傳畫,有在課下自己製作的課件,還有手工製作及科學小實驗等。)
四、小結延伸
(一)談感受:聽了大家彙總的資料及調查結果,不知同學們有何感想?
1、學生談。
2、教師談。
師生們都感受到了校園產生垃圾情況的嚴重性,而且,都意識到了垃圾對地球環境資源的嚴重破壞。並且紛紛為減少校園垃圾情況獻計獻策。
(二)獻計策:
1、請大家發揮智慧,獻出自己寶貴的金點子,讓我們的感受用盡快的時間變成行動,並且爭取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實踐隊伍中來。
2、由各小組到學校、社會上廣泛發放"金點子"調查表,徵求大家有效減少垃圾的計策。以便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這一單元以聲音為主題選編了兩篇主題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透過學習本單元培養學生傾聽的意識和習慣,並從中體會大自然豐富多彩的聲音及認識噪音和噪音對人的危害。
二、活動背景:
所帶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經常會聽到一些嘈雜的聲音,如羊叫聲、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鳴笛聲等學生從小就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因此,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此項活動,就會很容易,相信活動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動目標:
1、讓學生注意傾聽和感受各種聲音,探究聲音產生的原理及與聲音相關的一些問題。
2、由感受到聲音的多樣性,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對各種資訊加工、處理的經驗。
四、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些關於聲音的資料
2、紙、筆、記載表格。
五、活動過程: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仔細感受自己聽到的聲音,記錄下來,分別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大小、強弱如何等。
2、小組討論,設計記載表格。
蒐集聲音記錄表
小組成員
活動時間
觀 察 記 錄
聲音描述
聲源地點
什麼物體發出的
收穫感想
(二)整理資料,提出問題,制定研究計劃
1、對蒐集到的聲音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師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並歸納。
(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聲音的高低、強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實驗記錄表
實驗
小組
實驗
時間
記 錄 人
準備研究的問題:
實驗所需的器材:
具體做法
產生的現象
實驗後的發現:
有何疑惑:
(三)小組行動,進行研究。
1、透過學校圖書館、學校電腦室等途徑查詢資料,瞭解有關聲音對人類的危害等。
2、向科學和藝術老師請教,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規律等。
3、指導學生寫好調查報告與收穫。
(四)各組交流成果:
1、各小組交流成果。
可以採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並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實踐活動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研究過程中的真實的感受。
(五)拓展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新的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