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範文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後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關鍵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並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感受愛國詩人屈原的偉精神,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2、出示課題。

  3、交流收集的有關屈原的資料。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學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畫出文中的生字,自學生字詞。

  3、說說自己對屈原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三、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重點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及對屈原的瞭解。

  四、自學課文內容。

  1、讀課題說說從課題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屈原的。

  2、從哪些地方表現了屈原的.愛國?在書上圈圈畫畫,並標上序號。

  3、課文哪一小節重點寫了屈原是一個詩人?他的詩有哪些特點?把他的詩句畫下來,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然後交流學習情況。)

  五、討論。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

  2、說說課文為什麼要寫人們對屈原的紀念?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

  六、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徵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七、談感受,說體會。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說。

  八、佈置作業。

  寫出文中屈原的詩的意思。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熟記通假字“離”、“反”、“濯”、“見”、“指”、“絀”、“質”、“被”,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複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4、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教學設想

  1、利用“預習提示”設計導讀題,引導學生圈點勾劃,提要勾玄,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運用“相關聯絡,想似比較”的方法,分析本文記敘、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教

  四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藉助“預習提示”,圈點勾劃,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蹟。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寫的《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蹟,《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蹟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作者司馬遷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樣,他遭遇不平,滿腔悲憤,因而在記傳中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夾敘夾議的獨特風格。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仔細體會。

  二、課內預習課文。

  要求:

  1、藉助工具書,對照註釋,疏通課文;

  2、利用“預習提示”習問練讀,感知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①課文主要記敘了屈原的哪些事蹟?

  ②圈點出概括屈原悲慘遭遇的五個詞。

  ③在課文中劃出概述屈原傑出才能和最能表現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詞語。

  ④給課文分段,編寫各段提綱。

  按:①③兩題以後結合研讀課文討論。

  三、討論②④兩題,分段。

  四、佈置作業:

  略

  五、總結課文:

  1、思想內容:課文透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繫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2、寫作特色:和從《史記》中選入中學課本的其它幾篇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①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根據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蹟;

  ②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為評介式,第二部分為結語式,第三部分為陳述式,第四部分為比照式。

  ③語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覆、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本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