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11篇)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2~34頁,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七的第4~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發現規律,理解和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透過推導公式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培養學生歸納、類比、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的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複習題示圖,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的示意圖)

  2.學生準備:

  ①每人準備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若干.

  ②每個學習組準備一個長8釐米、寬5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模型,一個稜長8釐米的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下面圖中各是什麼計量單位?它們之間有聯絡嗎?

  問:除了立方厘米,還有那些體積單位?

  2.問:什麼是物體的體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它的體積)

  3.下面的圖形都是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你是怎樣數出來的?

  問:需要一個一個的數嗎?有沒有簡單方便的數法?

  (只要數出每層長有幾個,寬有幾個,算出一層幾個,再數有幾層。)

  4.完成練一練1、2。

  二、學習新課

  1.探究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推導公式.

  (1)小組合作,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長方體,把每次拼的情況記錄在下面的表裡.

  用小正方體個數

  長方體的體積

  (立方厘米)

  長方體的稜長(釐米)

  長

  寬

  高

  (2)彙報,師板書填表。

  (3)討論:透過拼擺,你發現了什麼?

  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與它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4)嘗試:根據剛才的發現,試一試算出發給各組的長方體的體積.想一想,要先做什麼?

  各組試算後,彙報計算方法:

  先量長方體的長、寬、高.(長8釐米、寬5釐米、高3釐米)

  8×5×3=120(立方厘米)

  (5)歸納:透過上面的實驗,你得出什麼結論?你能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歸納並板書:

  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等於長、寬、高的乘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2.教學例1

  (1)出示

  (2)生試做

  (3)集體訂正

  3.練習

  21頁第4題

  4.教學例2

  出示,生試做

  總結公式

  5.練習

  22頁,第6題

  三.鞏固練習

  補充練習

  1.求下列各長方體的體積

  (1)長10釐米,寬8釐米,高3釐米

  (2)長2、5米,寬1、2米,高0、4米

  2.求下列各正方體的體積

  (1)稜長8釐米

  (2)稜長0、5分米

  3.一塊長方體石料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已知每立方米石料重2、7千克,這塊石料重多少千克?

  4.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食品盒,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8釐米。做這個食品盒至少需要硬紙板多少平方釐米?這個食品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

  五.課堂作業

  21頁第5題,22頁第7題。

  板書設計: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長方體正方體

  長寬高長、寬、高相等

  8釐米5釐米3釐米(稜長)

  8×5×3=120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bhV=a3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長方體的體積。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藉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演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體積公式的運用及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大小,複習引入

  1、比一比。出示書包、文具盒。問:誰大?誰小?

  其實剛才我們在比他們的什麼?體積指的是什麼?

  2、說出下列圖形的體積是多大?你是怎麼想的?(都是有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的)

  小結: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只要知道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3、出示橡皮。問:什麼形狀?它有體積嗎?體積多大?請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

  4、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拿出12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個長方體,並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

  2、彙報交流。問: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

  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演示四種不同的擺法)

  3、觀察發現:透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4、再一次合作擺。邊擺邊說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又是怎麼擺的?

  三、啟發探究,自主建構

  1、出示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

  問:要擺成這樣的長方體需要多少個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嗎?(開始活動,發現不夠擺)

  問:不夠,怎麼辦?你能在頭腦中想象,把它補充完整嗎?(又開始活動)

  2、彙報交流。並演示擺的過程。

  3、出示長8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你能擺這個嗎?

  4、聽要求擺。

  (1)自己擺一個長6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並說說它的體積。

  (2)想象一個9米、寬7米、高4米的長方體,並說說它的體積。

  5、思考總結。體積與長、寬、高有怎樣的關係呢?並快速驗證黑板上的資料。

  四、解決疑難,運用拓展

  1、解決橡皮的體積。要求它的體積,需要知道什麼?師提供測量資料,讓學生求體積。

  2、自己求數學書的體積。

  3、出示:亞光紙箱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稜長是8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4、小結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五、全課總結

  長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後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透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三、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麼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後形成表象,再透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課以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探究為主,教師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託,因此在複習中我設計瞭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麼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不能切開來數,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麼辦?這樣就在學生心裡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願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邊擺邊在表格裡記錄:長、寬、高和體積

  (2)彙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這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並且在剛才的實驗操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匯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充套件應用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透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4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係,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4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麼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的立方,一個數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現學生把3個相同數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拓展運用:

  完成練習七第5—8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疑解惑。

  (1)談收穫: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質疑解惑:還有什麼疑問。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2、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1、出示長方體

  思考:如何計算它的體積?

  2、帶入數字,計算長方體體積。

  長:2cm寬:3cm高:4cm

  二、引入新課

  1、出示正方體

  提問:如何計算正方體體積?

  2、根據學生反饋,教師極書公式: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a3

  3、試一試

  1出示三幅圖。

  學生進行思考

  反饋:長×寬×高

  學生進行計算

  2×3×4=24cm3

  學生回顧長方體體的公式,聯絡長方體、正方體的關係,進行推理。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a3

  透過對長方體體積公式的回顧,引導學生聯絡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方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推測,從而得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2引導學生觀察:

  圖中陰影部分叫什麼?

  它們與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3你還能提示三個圖形的體積嗎?

  4引導學生計逄三幅圖的體積。

  三、練一練

  1、練一練1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成正方體的稜長,再利用公式計算。

  2、練一練2

  讓學生應用公式進行計算獨立完成。

  反饋計論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找出陰影部分,並認識體面積。

  獨立思考:它們與高之間的關係。

  得出:底面積×高=體積

  學生利用所推匯出的公式,計算三幅圖的體積。

  反饋。

  學生觀察圖

  計算

  教師指導詳細教研組4.7

  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底面積與高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記憶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

  一、複習匯入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裡比較方便呢?為什麼?

  2、小明在上學的路上,遇到兩個物體,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3、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誰的體積大呢?還能分割嗎?怎麼辦?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再比較,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二、概括公式

  1、學生猜想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呢?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與長、寬、高都有關係。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動手實踐操作

  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透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課件出示記錄表。(課本29頁)

  (1)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後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派代表彙報

  生: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釐米,寬是1釐米,高是1釐米,體積是4立方厘米。

  3、發現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

  (1)體積怎麼求?我們一起來觀察黑板上這幾組數字。想一想,長、寬、高的數字與體積的數字有什麼關係?

  (2)引導學生把計算結果與記錄表中的體積進行比較,發現長×寬×高的乘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3)字母表示:長方體體積用V表示,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書:V=a×b×h= abh,學生齊讀公式。

  4、遷移推匯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小組內討論討論: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麼想的?

  學生: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當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時,長寬高也就是正方體的稜長。所以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教師板書: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教師說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說明:a3讀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個a相乘。

  學生齊讀公式。

  5、教學底面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怎麼求呢?

  三、練習

  1、出示課本30頁的例一: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

  2、課本31頁做一做。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板書設計: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b×h= abh V=a×a×a = a3

  V=S×h= S h V=S×h =S h

  例1. V=abh V= a3

  =7×3×4 =6×6×6

  =84cm3 =216dm3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同學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括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匯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二、新授: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裡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裡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裡,會出現什麼情況?為什麼?這說明了什麼?(鵝卵石佔了一定的空間。)

  (2)、每一個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

  〔3〕、啟發同學概括: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同學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佔教室空間的一區域性。整個[url=]學校[/url]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身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區域性,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築物、人等佔地球的一區域性。

  2、體積單位:

  (1)、講:丈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丈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別寫成

  (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稜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稜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認識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於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稜長的教具。觀察後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麼?

  (5)、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 ),火車的體積用( ),書包的體積用( )。

  (6)、比一比:

  到現在為止,我們都了學哪些丈量單位?(板書)

  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單位的區別:

  (7)、練習:

  ①說一說:丈量籃球場的大小用( )單位。

  丈量學校旗杆的高度用( )單位

  丈量一隻木箱的體積要用( )單位。

  ②、 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 ),外表積是( ),體積是( )。(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隻長方體紙箱,外表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外表積大。( )

  3、體積初步認識:

  ①決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A 、演示:用稜長1釐米的4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B、說出下面物體的體積(3個體積單位,4個體積單位,)

  C 、擺一擺:請你也擺出一個體積是3立方厘米的物體。擺出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物體。

  D、小結: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同一個體積數,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②動手擺一擺:

  請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 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麼擺?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成正方體的稜長,再應用公式計算。

  2、透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自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應用體積計算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體積

  教具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1、提問: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2、應用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體,長20釐米,寬12釐米,高5釐米。

  (2)一個正方體,稜長是6分米。

  (3)一個長方體,底面積60cm2,高7cm.

  (4)一個長方體,底面是邊長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二、操作練習

  1、我說你搭

  教師說,學生進行拼搭

  學生獨立思考,個別回答

  學生利用所學公式,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1、用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搭長方體。

  2、擺出體積是12cm3的長方體。

  3、一排5個,4排,3層體積,是多少?

  1、學生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

  透過對計算體積公式的複習,引入課題。

  透過讓學生計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進一步鞏固計算公式。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進行拼搭,反愧展示。

  2、練一練

  (1)練一練4

  (2)練一練5

  a、指導學生用圖示表示

  b、透過畫圖,

  c、在此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

  (3)練一練8

  a、引導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b、集體反饋

  a、分析題意,要先求出這個紙箱的體積和每個牙膏盒的體積,再用紙箱的體積除以每個牙膏盒的體積。

  b、學生獨立計算

  c、集體反饋

  學生髮現,由於長方體的高是3cm,所以正方體的稜長為3cm。

  這一活動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及靈敏的及應能力。

  透過練習,使學生在靈活定用公式計算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況和實踐活動,操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在觀察、操作、操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匯入:

  1、出示長方體

  提問: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和寬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二、做一做

  1、用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記錄它們的長、寬、高並完成下表()

  引發學生進行思考,

  學生透過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

  2、學生進行思考。

  ○1學生體會“長、寬相高的時候,越高體積會怎樣?”

  ○2體會“長、高相等時候,越寬,體積會怎樣?”

  ○3體會“寬、高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會有什麼變化?”

  透過實物,引出深題,激發學生操索的興趣。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讓學生通過幾次活動,比較,感知長方體二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係,為進一步自己操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矗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2、說一說:

  學生反饋自己的資料,教師帶學生逐一對資料進行分析

  三、說一說

  1、引導學生分板資料

  2、得出長方體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四、算一算

  1、測量自己的鉛筆盒,找出長、寬、高

  2、計算鉛盒的體積

  引導學生觀察資料,觀察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3、集體進行反饋,說一說

  自己的計算方法。

  透過讓學生對記下的有關資料,透過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歸納得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長方體體積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底面積×高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s·h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提問:什麼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麼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釐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體積【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

  1.拼擺長方體: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並分別記下襬 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些長方體有什麼共同點?(體積相等) 不同點?(資料不同) 為什麼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 12個1立方厘米) 教師引導: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麼?

  師生共同歸納: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釐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3.【演示動畫 長方體體積2】

  第一組: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一排擺出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第二組:同上要求擺出長3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 一排擺出3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

  第三組:想象一個長5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說出體積。 一排擺出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4排擺2層

  思考: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資料,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資料與長 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係?是什麼關係? (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於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 V=abh 出示投影圖:

  4.自學例1。

  一個長方體,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體體積。

  1.【演示課件正方體體積】 教師提問: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變成了什麼圖形? 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2.練習 稜長為2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稜長為4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釐米?444=64(立方厘米)

  3.歸納正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板書: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用V表體積,a表示稜長 V=aaa或者V=a3

  4.獨立解答例2。

  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稜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米3 )

  答:體積是125立方分米。

  (三)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變為a.變換後,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 )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新知識?誰來說一說?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透過觀察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再應用公式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透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應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體積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複習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2、應用公式計算體積

  (1) 一個長方體,長8釐米,寬6釐米,高4釐米,求體積是多少?

  (2) 一個正方體,稜長是9釐米,體積是多少?

  二、 練習(教材43頁練習題)

  1、 第5題 要求學生認真讀題,注意最後的問題是需要多少升水?計算出來的體積單位是立方分米,要換算成升。

  2、 第6題 要求獨立思考練習,與同伴交流,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3、 第7題 教師指導練習,結合書上的圖想一想,再說一說,最後算一算。提示,正方體的每一條稜長都相等,先確定稜長。

  4、 第9題

  實踐活動(見教材)

  三、 作業練習

  完成配套練習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在擺長方體,資料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探索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課前準備:

  每組準備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一張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1、你能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出示課件)

  預設:第一個圖是直接數出來的,第二個圖可以透過計算得出,第三個圖讓學生說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擺幾層。

  2、請同學們想一想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係。(預設: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長、寬、高都有關係。)

  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板書: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一)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自主選擇小正方體的個數)

  小組合作,請同學們認真聽完老師的要求後再動手。

  溫馨提示:

  用稜長1cm的小正方體擺出幾個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每擺出一種就在報告單上記錄下它們的資料。注意分工合作。

  學生活動。

  圖號。

  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

  長。

  排數。

  寬。

  層數。

  高。

  小正方體的總數。

  體積(立方厘米)

  ①

  ②

  ③

  ④

  2、交流評價

  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邊說邊演示)

  預設:每排小正方體的個數X排數X層數=小正方體的總數

  這些長方體的體積都等於它的長×寬×高。

  師:具體給大家說一下

  預設:比如第一個長方體用長5乘4乘2等於體積40,第二個……

  師:誰有同樣的發現?再來說說

  (二)用字母表示長方體體積公式。

  1、師:如果用字母V來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來表示長、用b來表示寬,用h來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板書:V=abh

  (三)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1、小結:現在大家知道了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乘寬乘高。由公式可以知道求長方體的體積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長、寬、高)

  2、關於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基礎訓練:

  (1)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一塊磚的長是24釐米,寬是12釐米,厚是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先估算體積再獨立計算。)

  2、綜合訓練

  (1)練一練第1題。分組完成。

  (2)練一練第3題,先談注意問題再解答。

  3、拓展訓練

  游泳池長25米,寬10米,如果游泳池內注入400立方米的水,問游泳池裡的水深多少米?

  四、自主反思,深化體驗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呢?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