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獲獎教學設計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巷》獲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想:

  1、關於教材:

  對《雨巷》這首詩歌的解讀是多元化的,它的美沒有時空的限制。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人都對它有自己的解讀和發現,因此鼓勵學生對該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提出自己獨特的發現。

  我認為《雨巷》一詩在情感基調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能讓學生在把握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還是需要一些老師的指導意見,所以我把誦讀該詩歌作為我整節課貫穿始終的目標,希望學生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首先以誦讀文字作為基準,在誦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同時《雨巷》在意境上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美感,所以賞析文字的意境美是我這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我希望透過對意象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如何鑑賞詩歌的意境,在答題方法上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思路;對於《雨巷》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的探討應該是該詩歌的一個難點,這是深入挖掘教材的突破口,所以我將它定為這節課深入探究的關鍵點,希望透過對這兩點的研討,讓學生在用心思考的情況下朗讀詩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目標。

  2、關於教學目標:

  ①透過學習本詩,讓學生關注詩歌中的意象,因為這是感情的載體,同時也鼓勵學生積累傳統的審美意象,增強鑑賞詩歌的厚重感。

  ②高一的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習了《詩經 蒹葭》,高一上半學期剛剛誦讀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已經接觸到了詩歌的音樂美和詩歌的迴環往復美,在此基礎上我希望透過對本詩的學習讓學生充分欣賞它的音樂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增強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③指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用字用詞,增強“煉”字意識,增加對詩歌鑑賞的深度。

  3、關於學生:

  我們的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對詩歌最基本的特點已有所瞭解,在高一上學期,透過對經典詩歌的學習和鑑賞已經有了一定的鑑賞水平和素養,但是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深入瞭解詩歌的內涵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掌握詩歌鑑賞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的火花充分的展示在課堂上,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進。

  二、關於教法:

  ①作為詩歌教學,最基本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把握文字的情感,所以我把誦讀作為這節課貫穿始終的教學目標,在讀中品,在品中悟。

  ②熟讀文字之後,我將品味作為我這節課的第二大目標,分析意境,品味語言。讓學生對文字的內容作進一步的探討,加深對作者情感的把握。

  ③一讀二品之後,還要讓學生對文字做深刻的體悟,體悟文字的形象,體悟文字的主旨,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三、關於學法:

  以學生的誦讀為主,充分運用同學們之間的合作交流,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在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疑問放歸課堂,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討論交流,對學生討論完後還有爭議的,教師點評插入指導。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吟詠品讀,體味詩歌的情感美。

  2、把握意象,鑑賞詩歌的意境美。

  (二)匯入新課:輕輕地,梅雨時節,在飄著淡淡丁香花香的江南雨巷,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在轉瞬間消失了蹤影,留下一顆落寞的心在孤獨的徘徊惆悵。今天讓我們走進這雨巷,嗅嗅這憂鬱的花香,品品這迷茫的感傷。(板書:雨巷 戴望舒)

  (三)反覆吟讀,體會感情:

  請同學們集體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

  (明確:惆悵,哀怨,悽婉,迷茫。)(板書:惆悵、哀怨)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朗讀這首詩歌呢?

  (明確:語速應該是舒緩的,感情是哀怨的)

  讓幾名學生任選其中最喜歡的一兩節來嘗試朗讀詩歌。(請其他學生對此點評)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相機點撥插入知識點:

  1、感情要把握住,哀怨、傷感的情緒 。所以語速要舒緩 ,舒緩了才會將那種傷感的情感讀出來,要記住“欲速則不達”。同時整首詩歌的感情在每一個小節中又是不一樣的,第一小節“希望”是一種在傷感中懷著熱切的期望,第四小節中則是表達出作者在傷感中的一種怦然心動,一種情感的漣漪。五六兩個小節中那種姑娘最終消失後作者的那種無奈與淒涼表達的十分明顯 。最後一節則體現作者的失落與尋覓。

  2、節奏停頓的處理要注意,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在詩歌朗誦中,合理的停頓會突出重點,增強詩歌的韻味。

  3、輕重音的把握在朗讀中的地位也非常的重要。如:第一節最後的“姑娘”,第二節“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節的“彳亍”第四節的“飄過”等要重讀。

  老師做嘗試朗誦,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節奏停頓和輕重音的把握。(配樂朗誦)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情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節奏,讀出音韻。

  請一位學生來嘗試朗讀,請同學們按要求來點評。

  下面請聽專家的朗讀。

  (四)把握意象,賞析語言:

  1、我們自己已經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並且也聽了專家的朗誦,那麼在詩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這種感情的呢?

  同學們按照小組來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請同學們先找到相關的詩句然後分析。)

  明確:①、雨巷:(對該意象我準備分三個層次來引導學生解讀)

  “巷”是一個又窄又長的小街通道,又窄又長表現了愁緒的綿綿悠長;“雨”則賦予了它特定的含義,雨雖然不大但給人以愁思又多又密之感,賀鑄曾經寫過: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那種愁緒瀰漫了整個的空間,跨越了時空,在雨巷裡也有同樣的表現;從色彩基調來看,江南小巷顏色為灰黑色,青石板的小路長滿青苔,屬於暗色調,又在雨中,天色灰暗、陰沉。

  (方法指導:首先讓學生從詩句中找到關於描寫雨巷的詩句。示例:第一: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第三節: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第五節: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第七節: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然後指導學生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如悠長,寂寥,頹圮的籬牆等來具體分析。最後抓雨巷自身的特點來深刻體會。)

  (分析完後讓學生帶著情感將重點的句子齊讀。)

  ②、丁香:(對此意象我設想從中國傳統的典型的意象拓展入手,讓學生明確丁香花在傳統審美觀念中的定位。)

  為什麼用丁香來修飾姑娘?丁香一般在暮春時節開放顏色為白色或淡紫色,所以丁香在中華民族的傳統審美中是美麗的、素潔的、高雅的。這正如梧桐、浮萍、芭蕉代表的是光陰易逝,青春不在的惆悵與哀愁,像“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表達的是淒涼情緒。“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則表達的是光陰易逝,而“松竹梅”則代表的是高潔正直,無所畏懼等等。

  丁香在古詩詞的傳統意象中,往往跟憂愁結合在一起,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與憂愁聯絡在一起。

  (方法指導:首先讓學生尋找詩歌中的相關的詩句,反覆誦讀體味。示例:第一節: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第五節: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第六節: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然後結合丁香的傳統意蘊來分析該意象的特點。)

  (任選其中的一節讓學生反覆自讀,把握意象,體味情感。)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2

  油紙傘:懷舊復古的特點,帶有一種時代的氣息,那種江南的美,那種詩情畫意,那種浪漫在這一個意象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方法指導:同上。示例:第三節)(讓一名學生起來朗讀該小節,體味意象的特點。)

  頹圮的籬牆:一種落寞的情感油然而生,破敗的籬牆是那位丁香一樣的姑娘消失的地方,一種淡淡的失落,一種淡淡的哀愁飄散在空中。

  (方法指導:同上。示例第五節)(老師和學生一起來讀,體味該意象的特點。)

  這幾種意象都有什麼共同點?

  明確:灰暗的,悽迷的。

  透過這些意象,同學們來分析一下這首詩的意境是怎樣的?

  明確:本詩透過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牆等意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副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從而表達了作者哀婉,惆悵,悽迷,失落的情感。

  2、在這首詩歌裡,作者除了運用這些意象之外,同學們看一看詩歌中有沒有直接來表現這種情感的詞語或句子? 試選其中一兩處進行分析。(設計此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在挖掘意象,分析情感的。基礎上,再來重讀詩歌,鑑賞詩歌中直接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詞語或語句。)

  明確:

  “彷徨”:徘徊,點出作者內心的渴望與惆悵。

  “寂寥”:寂寞冷清的意思,體現出作者的孤獨寂寞,內心情懷無人傾訴的無奈。

  “哀怨” “悽婉迷茫” “惆悵”“愁怨”:直接抒情的詞語。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體現作者內心的哀怨。

  “太息”:嘆息的意思,內心鬱悶的體現。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在這裡“冷漠、悽清、惆悵”三個詞語中,“冷漠”是外在的表情或態度,“悽清”是內心的悲涼,而“惆悵”則是連綿不斷的愁緒。三個詞形成一種語意上的遞進關係。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其中“顏色、芬芳、憂愁”三個詞語在語意上亦形成一種遞進。顏色是從表面上看,芬芳是走近了聞到的,憂愁是內心的情感,必須用心才能感受到。

  (方法指導:這些詞語不僅表達了淒涼情感,而且程度上進一步深化。我們分析這些詞語是提醒同學們在鑑賞詩歌時要注意詩歌中重要詞語的使用與作者表達感情的關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煉”字。)

  請同學們帶著對意象的理解,有感情再朗誦全詩。

  (五)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1、詩歌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怎樣的姑娘?詩歌是怎樣來表現的。(該題的設計目的是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讓同學們在鑑賞意境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體悟作者的情感。)

  清新淡雅,楚楚動人,但又幽怨,哀婉,惆悵滿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方法指導:首先從文章中尋找依據。如:第二節: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第四節:“默默地”一詞點出姑娘的孤獨,“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運用通感的修辭,寫出了女子目光的悽迷,刻畫了姑娘的幽怨與哀婉,一個“飄”點出女子的空靈,兩個“夢一般的”疊用又寫出了女子的虛幻與迷茫。然後用概括性的詞語進行歸納。)

  2、那麼詩人為什麼希望逢著一個這樣的姑娘呢?

  明確:

  ①因為這個姑娘可能就是詩人曾經的戀人,現在重新相遇卻無法相伴。

  ②丁香姑娘是詩人高潔美好而又虛渺的理想。

  ③是詩人可以傾訴的內心憂愁的物件。

  3、有人說戴望舒的這首詩是單純的抒發自己對理想愛情的渴望不能實現時惆悵傷感的愛情詩;也有人說《雨巷》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苦悶彷徨的政治詩。你贊同那一種看法呢,你還有沒有自己的解讀?請說說你的理由。(大螢幕展示時代背景 :本詩寫於1927年夏,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後絢麗的彩虹。) (該題設計的目的是探討詩歌的主旨,對該首詩歌主旨的解讀是多元化的,允許學生透過自己的研讀來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據即可。)

  明確:

  第一種:認為是單純的愛情詩,因為詩中流露的是找一位志同道合,同病相憐,感情相通,相互安慰的姑娘。

  第二種:結合背景點出作者苦悶彷徨,鬱鬱寡歡,找不到出路,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心情即可。

  第三種:……

  小結:這美妙的文字,像古箏的流音,那夢一般的嘆息,那幽幽的眼神,永遠的印記在我們的心中,欣賞完戴望舒的雨巷,在詩歌的王國裡我們深刻的體悟到了悽美的哀怨,在繆斯的殿堂裡,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那個迷惘的時代,走出這種迷濛的憂鬱,要知道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會尋找到心目中的那個美麗卻不憂傷的姑娘。

  最後讓我們閉上雙眼,聽聽錄音,再次感受它的美麗。(播放錄音)

  佈置作業:《雨巷》學案的拓展提高題。

  課後反思:

  回首本課教學,總有很多話要說:音樂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拉近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將學生帶入了詩歌所傳送的意境當中,從而獲得了那份獨特的情感體驗。詩歌只有在吟詠中才能品出味道來,我用了常用的方法,以讀帶品、 以品促悟 ,在反覆的誦讀當中,讓學生走進了作者的心靈,產生情感上共鳴。突然有了一種久違的輕鬆,只要有情感的共鳴,就能帶著學生翱翔於五彩斑斕的文學世界。可是仔細斟酌,又多了幾份遺憾:在分組討論時沒有辦法照顧到內向的學生,沒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引導過程中,往往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就如對“油紙傘”這個意象談感受時,有些學生認為很漂亮,有些認為很華麗,甚至有些同學沒有見過“油紙傘”。

  總之,教學當中還有許多不足,在此不一一贅述。做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只想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