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迴圈教學設計範文

自然界的水迴圈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然界的水迴圈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界的水迴圈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繪製示意圖表示水迴圈的過程,運用水迴圈的原理知識,分析常見的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理解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透過繪、說、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迴圈的型別、主要環節,學會從地理圖表、地理現象中獲取有用的地理資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水迴圈的過程及意義的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和利用水迴圈的自然規律,樹立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水迴圈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難點】

  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詩歌名言匯入。透過提問學生和地理相關的古詩詞,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等,之後引用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設定懸念“黃河的水真的回不來了麼”來匯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水迴圈的概念、型別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到水迴圈的概念和型別。

  【問題】

  (1)什麼是水迴圈?

  (2)水迴圈發生的領域都有哪些?水迴圈型別可以總結為哪些?

  【學生回答】水迴圈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透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水迴圈發生的領域有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2.水迴圈的過程、主要環節

  (1)教師播放水迴圈動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海陸間水迴圈的具體過程?思考海陸間水迴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與海陸間的迴圈相比,海上迴圈和陸地內迴圈有哪些主要環節呢?

  【學生回答】水迴圈的過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發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凝結,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滲到地下,匯成地下徑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二者最後彙集到海洋,形成海陸大迴圈。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海上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和降水;陸地內迴圈的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植物蒸騰)、降水。

  【教師總結】水迴圈最基本的環節是蒸發和降水,其中海陸間迴圈是參與環節最多的,海上內迴圈是參與水量最多的。

  教師引導學生繪製示意圖表示水迴圈的過程並請學生演示。

  (2)結合教材P55-56活動,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

  (1)人類能夠干預或控制的水迴圈的環節有下滲和地表徑流。

  (2)可能跟氣候變暖和降水減少有關。

  (3)上中游地區過渡引用黃河水。

  (4)統一調配水資源、指數造林涵養水源。

  【教師總結】水迴圈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都會透過改變水迴圈的一個或某幾個環節,使水迴圈過程發生變化。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水迴圈環節是地表徑流,主要表現是南水北調、修建水庫等。

  環節三:小結作業

  我們認識了水迴圈這個如此龐大的系統,大家課後先去探究一下在地理環境中它具有怎樣的地理意義,我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自然界的水迴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水圈水體的構成和各水體相互轉化的關係

  ②能繪製示意圖表示水迴圈的過程,掌握其主要環節,運用水迴圈的原理知識,分析常見的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理解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③學會從地理圖表、地理現象中獲取有用資訊,分析地理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④正確認識和利用水迴圈的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2、過程與方法

  ①課前閱讀相互聯絡的水體,加深學生對地球上水的認識。

  ②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同學間合作探究長江水的補給形式,透過“說、指、畫、比、思、辨”等讓學生自主構建水迴圈的知識。

  ③由黃河斷流現象,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分析黃河斷流帶來的危害、斷流的原因,並嘗試提出解決黃河斷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增強學生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

  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和利用水迴圈的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水迴圈的型別、形成過程和環節,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教學難點

  水迴圈的型別、形成過程和環節,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補給關係。

  教學方法

  1.討論法

  透過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

  2.案例分析法(黃河斷流問題)

  3、教學過程

  一、相互聯絡的水體

  【自學】結合圖3.1,自學第一部分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水體從狀態上和存在空間上分為哪幾種類型?

  2、陸地上的水體有哪些?

  3、水圈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總結(板書)

  【過渡】從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係。

  觀察圖3.2“陸地上的水體及其相互關係”

  大家思考兩個問題(學生自主討論)

  師:河流補給是指河水的來源。圖中河流的補給可能涉及哪幾種水體?

  生:雨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過渡】“以上的內容充分說明,自然界的水體由很多部分組成,但是他們都處於相互轉換、相互影響的過程,他們是相互聯絡的。”

  二、水迴圈的過程和意義

  引用李白的詩《將進酒》其中有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復還”了嗎?引出水迴圈的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觀察水迴圈的示意圖。思考下面的問題:

  1、水迴圈發生的空間領域有哪些?

  2、水迴圈發生的環節有哪些?

  3、水迴圈的簡單示意圖。

  4、水迴圈的三種類型?

  請兩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水迴圈的示意圖,其他學生在草稿本上畫。

  其他學生改正錯誤的地方。

  教師總結:水迴圈的各個環節及其名稱。加深學生的記憶。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自然界中水迴圈有什麼意義?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歸納水迴圈的四點意義。(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製造廠、大自然的空調、地形雕塑師)

  【案例分析】“黃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黃河斷流逐年加劇。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現斷流。進入20世紀90年代,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約780千米的河南開封。

  1、目前人類活動可以影響水迴圈的哪些環節?

  2、黃河下游斷流可能與哪些自然因素有關?

  3、黃河下游斷流可能與哪些人為因素有關?

  4、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措施緩解或者避免黃河斷流?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補充總結)

  【小結】人類活動可以對自然界中的水迴圈環節產生影響,因此人類活動一定要遵循水迴圈的自然規律,否則這種影響會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危機。

  作業佈置: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