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巢問題優秀教學設計

鴿巢問題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鴿巢問題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鴿巢問題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鴿巢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會運用鴿巢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操作、觀察、比較、列舉、假設、推理等活動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使學生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重點:經歷鴿巢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鴿巢原理,並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撲克牌嗎?這裡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還剩52張,5位同學隨意抽一張牌,猜一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指名回答)

  2、師:大家猜對了嗎?其實這裡面藏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學問題,叫做“鴿巢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師: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通常從簡單一點的情況開始入手研究。請看大螢幕。(生齊讀題目)

  1、教學例1: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

  (1)理解“總有”、“至少”的含義。(PPT)總有:一定有 至少:最少

  師:這個結論正確嗎?我們要動手來驗證一下。

  (2)同學們的課桌上都有一張作業紙,請同桌兩人合作探究: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裡,有幾種不同的擺法?

  探究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一生讀要求)

  (3)彙報展示方法,證明結論。(展示兩張作品,其中一張是重複擺的。)

  第一張作品:誰看懂他是怎麼擺的?(一生彙報,發現重複的擺法)

  第二張作品:他是怎麼擺的?這4種擺法有沒有重複的?還有其他的擺法嗎?板書:(3,1,0)、(4,0,0)、(2,2,0)、(1,1,2)

  師:我們要證明的是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這4種擺法都滿足要求嗎?(指名彙報:第一種擺法中哪個筆筒滿足要求?只要發現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就行了。)總結: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中一共只有四種情況,在每一種情況中,都一定有一個筆筒中至少有2支鉛筆。看來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師:像這樣把所有情況一一列舉出來的方法,數學上叫做“列舉法”。(板書)

  (4)透過比較,引出“假設法”

  同桌討論:剛才我們把4種情況都列舉出來進行驗證,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單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就能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引導學生說出:假設先在每個筆筒裡放1支,還剩下1支,這時無論放到哪個筆筒,那個筆筒裡就有2支鉛筆了。(PPT演示)

  (5)初步建模—平均分

  師:先在每個筆筒裡放1支,這種分法實際上是怎麼分的?

  生:平均分(師板書)

  師:為什麼要去平均分呢?平均分有什麼好處?

  生:平均分可以保證每個筆筒裡的筆數量一樣,儘可能的少。這樣多出來的'1支不管放進哪個筆筒裡,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如果不平均分,隨便放,比如把4支鉛筆都放到一個筆筒裡,這樣就不能保證一下子找到最少的情況了)

  師:這種先平均分的方法叫做“假設法”。怎麼用算式表示這種方法呢?

  板書:4÷3=1……1 1+1=2

  (5)概括鴿巢問題的一般規律

  師:現在我們把題目改一改,結果會怎樣呢?

  PPT出示:把5支筆放進4個筆筒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幾支筆?……(引導學生說清楚理由)

  師:為什麼大家都選擇用假設法來分析?(假設法更直接、簡單)

  透過這些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交流總結:只要筆的數量比筆筒數量多1,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放進2支筆。

  過渡語:師:如果多出來的數量不是1,結果會怎樣呢?

  2、出示: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裡至少飛進了幾隻鴿子呢?

  (1)同桌討論交流、指名彙報。

  先讓一生說出5÷3=1……2 1+2=3 的結果,再問:有不同的意見嗎?

  再讓一生說出5÷3=1……2 1+1=2

  師:你們同意哪種想法?

  (2)師:餘下的2只怎樣飛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呢?為什麼要再次平均分?

  (3)明確:再次平均分,才能保證“至少”的情況。

  3、教學例2

  (1)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把筆放入筆筒、鴿子飛進鴿籠這樣的問題就叫做“鴿巢問題”,也叫“抽屜問題”。它最早是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發現並提出的,當他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決定繼續深入研究下去。出示例2。

  (2)獨立思考後指名彙報。

  師板書:7÷3=2……1 2+1=3

  (3)如果有8本書會怎樣?10本書呢?

  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8÷3=2……2 2+1=3

  師:剩下的2本怎麼放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

  為什麼不能用商+2?

  10÷3=3……1 3+1=4

  (4)觀察發現、總結規律

  同桌討論交流:學到這裡,老師想請大家觀察這些算式並思考一個問題,把書放進抽屜裡,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了幾本書?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去找到這個結果的?(假設法,也就是平均分的方法)用書的數量去除以抽屜的數量,會得到一個商和一個餘數,最後的結果都是怎麼計算得到的?為什麼不能用商加餘數?

  歸納總結: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可以放“商+1”本書。(板書: 商+1)

  三、鞏固應用

  師:利用鴿巢問題中這個原理可以解釋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問題。

  1、做一做第1、2題。

  2、用抽屜原理解釋“撲克表演”。

  說清楚把4種花色看作抽屜,5張牌看作要放進的書。

  四、全課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感想?

  鴿巢問題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審定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廣角 鴿巢問題》,也就是原實驗教材《抽屜原理》。

  設計理念

  《鴿巢問題》既鴿巢原理又稱抽屜原理,它是組合數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明確提出來的,因此,也稱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為直觀。“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這句話對於學生而言,不僅說起來生澀拗口,而且抽象難以理解。怎樣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呢?我覺得要讓學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體操作中理解“總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證“至少”的最好方法。透過操作,最直觀地呈現“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這種現象,讓學生理解這句話。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證明結論的過程中探究方法,總結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特別是這種原理的初步認識,不應該是教師牽著學生去認識,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所以我認為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來證明他們的結論是否正確,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再者,適當把握教學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同奧數,因此在教學中不需要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也不需要學生確定過於抽象的“鴿巢”和“物體”。

  教材分析

  《鴿巢問題》這是一類與“存在性”有關的問題,如任意13名學生,一定存在兩名學生,他們在同一個月過生日。在這類問題中,只需要確定某個物體(或某個人)的存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指出是哪個物體(或哪個人),也不需要說明透過什麼方式把這個存在的物體(或人)找出來。這類問題依據的理論,我們稱之為“鴿巢問題”。

  透過第一個例題教學,介紹了較簡單的“鴿巢問題”:只要物體數比鴿巢數多,總有一個鴿巢至少放進2個物體。它意圖讓學生髮現這樣的一種存在現象: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筒至少放進2支筆。呈現兩種思維方法:一是列舉法,羅列了擺放的所有情況。二是假設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慮“至少”的情況。透過前一個例題的兩個層次的探究,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證“至少”的情況,能用這種方法在簡單的具體問題中解釋證明。

  第二個例題是在例1的基礎上說明:只要物體數比鴿巢數多,總有一個鴿巢裡至少放進(商+1)個物體。因此我認為例2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儘量平均分”,並能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維的過程。

  學情分析

  可能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瞭解了鴿巢問題,他們在具體分得過程中,都在運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個具體的問題得出結論。但是這些學生中大多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平均分能保證“至少”的情況,他們並不理解。還有部分學生完全沒有接觸,所以他們可能會認為至少的情況就應該是“1”。

  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滲透“建模”思想。

  2.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透過“鴿巢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問題”,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相關學具(若干筆和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遊戲規則是:請這四位同學從數字1.2.3中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寫在手心上,寫好後,握緊拳頭不要鬆開,讓老師猜。

  [設計意圖: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後面問題的研究中。]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1.具體操作,感知規律

  教學例1: 4支筆,三個筒,可以怎麼放?請同學們運用實物放一放,看有幾種擺放方法?

  (1)學生彙報結果

  (4 ,0 , 0 ) (3 ,1 ,0) (2 ,2 ,0) (2 , 1 , 1 )

  (2)師生交流擺放的結果

  (3)小結: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裡至少放進了2支筆。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不會說,“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裡至少放進了2支筆。”)

  [設計意圖:鴿巢問題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特別是“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裡至少放進了2支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透過具體的操作,列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筒,理解“總有一個筒裡至少放進了2支筆”。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質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次,也能得到這個結論的方法呢?

  2.假設法,用“平均分”來演繹“鴿巢問題”。

  1思考,同桌討論:要怎麼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彙報

  2彙報想法

  預設生1: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筒裡放1支筆,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筒裡,總有一個筒裡至少有2支筆。

  3學生操作演示分法,明確這種分法其實就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列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三、探究歸納,形成規律

  1.課件出示第二個例題:5只鴿子飛回2個鴿巢呢?至少有幾隻鴿子飛進同一個鴿巢裡?應該怎樣列式“平均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平均分思想,並能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維的過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2=2……1

  (學情預設:會有一些學生回答,至少數=商+餘數 至少數=商+1)

  根據學生回答,師邊板書:至少數=商+餘數?

  至少數=商+1 ?

  2.師依次創設疑問:7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8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9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根據回答,依次板書)

  ……

  7÷5=1……2

  8÷5=1……3

  9÷5=1……4

  觀察板書,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得出“物體的數量大於鴿巢的數量,總有一個鴿巢裡至少放進(商+1)個物體”的結論。

  板書:至少數=商+1

  [設計意圖:對規律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在初次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從“至少2支”得到“至少商+餘數”個,再到得到“商+1”的結論。]

  師過渡語: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為“鴿巢問題”,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裡克雷原理”,也稱為“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鴿巢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四、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件出示習題.:

  1. 三個小朋友同行,其中必有幾個小朋友性別相同。

  2. 五年一班共有學生53人,他們的年齡都相同,請你證明至少有兩個小朋友出生在同一周。

  3.從電影院中任意找來13個觀眾,至少有兩個人屬相相同。

  ……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有趣的規律?請學生暢談,師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