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認識齊威王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

  2.瞭解諷諫(諷喻)的方法;

  3.學習對話技巧和詳略安排;

  4.掌握文學常識和文言知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型設計

  自學輔導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定向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給領導提意見,古往今來,都要冒很大的風險。歷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屢次給領導提了意見,而且屢次被領導賞識,建議得以實施,又產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歷史上傳為美談。鄒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戰國時齊國的謀臣,曾萬事恆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謀善諫。一次,威王彈琴,鄒忌進門就說琴彈得好。威王認為他未仔細聽,是在說謊。鄒忌說,琴聲寬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輔,舒緩像政令,諧調暢適像四時。威王聽了,知道他在說治理國家的道理,極為讚賞,就拜他為相。課文所講的是在這之後的另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查疑

  1.運用工具書,默讀課文,疏通文意;

  2.齊讀課文,然後複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三、討論釋疑:

  1.齊讀段一:"比美"離題否?有何作用?

  《古文觀止》有評語:"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勘察,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謅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評得好。

  2.段一中的"三問三答"寫法上有何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現了人物間的什麼關係)?

  提示:內容都是說鄒忌的美,語言只有一兩個字變化,卻反映了對話人物間的關係親疏遠近的不同。

  (板書:妻→私:偏愛讚揚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齊讀段二)私事、國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諷諫?

  4.(齊讀段三、四)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確實受了矇蔽?(諷諫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為之的嗎?何以見得?)

  延伸遷移

  (齊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王之蔽甚矣"一句,為何點到了卻不深說? 提示:善揣摩國君的心理。對於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餘的話。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內容? 提示:哪些意見,如何來朝。

  3.這個故事於今有何積極意義?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勸諫、發揚民主、傾聽民聲等等。

  4.如何看待《戰國策》?

  提示:由於《佔國策》主要是記載戰國時代策士們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誇大了策士的作用。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3、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和多種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於進諫和善於辯論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於治國。威王聽後,大為讚賞,於是封他為齊相。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儲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於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誇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透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三、學生對照註釋,自讀課文。

  一讀:疏通文意,瞭解大意。教師補充註釋:

  1、鄒忌修八尺有餘

  句中的“尺”為齊尺,相當於19. 7釐米。“八尺有餘”,若按八尺半計算,鄒忌身高166. 5釐米,約合五市尺。

  2、“窺鏡”的“窺”,本義是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又引申為觀察、偵察。“窺”,必然是仔細的。“窺鏡”,不是一般的“對著鏡子看”或“照鏡子”,而是對鏡端相的意思。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孰與”:與……比,誰……。“美”:漂亮,形容詞。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為“以……為美”。

  4、“孰”:古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視之”的“孰”,即用其本義的引申義,是“精審”,“孰視”是“定睛細看”。

  5、“旦日”:課本註釋為“明天”,不妥。據《辭源》“旦日”條,“一天明時,即平旦。”課文中的“旦日”是緊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釋為“白天”,或“天明後”,而不能釋為“明天”。

  6、齊地方千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千里”就是“縱橫各千里”。據考證,齊國當時的面積為116500平方公里,約佔現在山東省面積(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7、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刺”:指責。能當面指責寡人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

  8、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幾個月以後,隔一段時間偶有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再提,也沒有可提的了。

  “雖”:即使。“言”:說,批評,建議。“進”:進諫。“者”:相當於“……的”。

  二讀:劃分段落,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第一段: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提出問題)

  第二段:鄒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諷喻齊主。(分析問題)

  第三段:齊王納諫除弊,內政修明。

  第四段:燕、趙、韓、魏都來朝見齊王。(解決問題)

  三、佈置作業。

  有哪些疑難問題(包括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準備下一堂討論。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討論問題(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來討論)。

  1、為什麼說鄒忌進諫的方法很巧妙?鄒忌為什麼不“直諫”而要“諷喻”?

  2、本文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而作者卻用佔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寫鄒忌和徐公比美,這是不是詳略不當?

  3、本文的人物對話有何不同?

  二、課堂自測(20分鐘)。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身長) ②形貌昳麗(光豔)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愛)

  ⑤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 ⑥王之蔽甚矣(受矇蔽)

  ⑦時時而間進(間或)

  2、辨析加點詞的意義和詞性。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代詞)

  孰視之(仔細地,副詞)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周詳地,副詞)

  3、“於”作介詞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釋:A.到 B.向 C.對 D.比 E.跟 F.在。

  給下面加點的“於”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於(C)我也。

  ②……皆以美於(D)徐公

  ③皆朝於(A)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F)朝廷

  ⑤曹操比於(E)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4、“於”和“是”連用,有:A.於是B.在這事上。給下面的加點詞選擇恰當的解釋。

  ①於是(A)入朝見威王。

  ②吾父死於是(B)。

  5、比較下面兩個疑問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個句子與現代漢語的詞序相同?

  ①吾孰與徐公美?②吾與徐公孰美?

  這兩個句子都有表比較的疑問代詞“孰”(誰、哪個、什麼),都有連線相比較事物的連詞“與”,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第②句符合現代漢語的詞序。

  6、對話的個性化是本文的寫作特點之一。在回答鄒忌提出的“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時,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試結合他們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 齊威王

  妻→→→→→→私←←←←←←←宮婦左右

  | |

  妾→→→→→→畏←←←←←←←朝廷之臣

  | |

  客→→→→→→有求←←←←←←國境之內

  ↓ ↓

  受蔽 受蔽

  類比推理

  教後記: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句式、實詞、虛詞意義和用法

  2、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重點句式、實詞、虛詞

  學習內容與過程

  《鄒忌諷齊王納諫》練習

  一、實詞過關

  1、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修,___________,昳麗,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窺鏡,服,__________,窺,__________

  3、我熟與城北徐公美?熟,__________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蔽

  6、面刺寡人之過者:刺__________

  7、謗譏於市朝:謗譏:_______________,市朝:__________,

  8、聞寡人之耳者:聞__________

  9、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間__________,期年__________

  10、朝於齊:朝__________

  二、虛詞一覽

  而: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佚麗而__________暮寢而思之而__________時時而間進窺鏡而自視,而__________

  之:臣之妾畏臣,聞寡人之耳者,齊國之美麗者也之__________吾妻之美我者之__________王之蔽甚矣之__________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之__________問之客曰之__________由此觀之之__________燕趙韓魏聞之之__________

  以:自以為不如。以__________皆以美於徐公以__________

  於:臣之客欲的求於臣,於__________皆以美於徐公,於_________此所謂戰勝於朝庭於__________皆朝於齊於__________

  三、重點句子翻譯

  1、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佚麗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3、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四、篇章理解

  1、內容概括:文章生動地記敘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諷,諷喻;諫,指批評意見。

  2、結構: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語言特點

  三人回答鄒忌的話,內容相同,語氣明顯不同。

  妻:因偏愛,表示一種十分肯定,__________口氣

  妾:低微的地位,卑怯,__________心理

  客:不用強烈的反問,平淡的肯定,應酬,逢迎的態度

  五、體驗延伸:本文的勸說方式有何特點?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何啟示?

  基礎知識練習:

  一、給下面的字詞注音:

  昳()麗、朝()服衣冠()、窺()鏡

  期()年、朝()於齊、間()進

  二、解釋:

  (一)解釋下列實詞:

  鄒忌諷齊王納諫()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修八尺有餘()能謗譏於市朝()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期年之後()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詞類活用:(意義和用法)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聞寡人之耳者

  (三)一詞多義

  1、朝A..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B.於是入朝見威王()C.朝服衣冠()

  2、孰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古義:)(今義:)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今義:)

  3、明日,徐公來。(古義:)(今義:)

  (五)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並翻譯: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句式:)

  2、忌不自信(句式:)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句式:)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句式:)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式:)

  6、王之蔽甚矣(句式:)

  (六)注意一個成語門庭若市:(),寫出一個反義詞。()

  (七)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鄒忌:齊威王: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趙王問威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5.下列各句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歲亦無恙耶?歲:收成

  B.哀鰥寡哀:憐憫

  C.振困窮振:救濟

  D.是助王息其民也息:停止

  6.下列劃線字用法與其他三句不一樣的一項是:

  A.而先問歲與民

  B.無衣者亦衣

  C.何以王齊國

  D.子萬民乎

  7.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威後問齊使,先問齊國的百姓,後問齊國的君主表現了趙威後的民本思想。

  B.威後認為鍾離子是能幫助齊君使齊國百姓都有孝心的人。

  C.威後認為嬰兒子是能幫助國君扶貧的人。

  D.威後認為子仲是幫助齊君“養其民”的人。

  8.翻譯下列兩句話。

  ①民亦無恙耶。

  ②苟無民,何以有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4

  教學重點:

  1、積累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透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透過仔細品味,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難點: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戰國策》介紹

  《戰國策》是經漢代劉向整理的一部歷史散文著作。又名《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

  三、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四、閱讀分析課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與“雖悔之,亦無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趕得上的意思,後者是來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還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與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還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業為吾所有)③好像(彷彿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為不如”中“以為”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嗎?

  答:相同。都是認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幾種用法?

  答:兩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動用法,認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麗、瀟灑的意思。

  5、吾孰與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中的“孰”就是這個意思,他的用法還有:①哪、哪裡(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者乎)②仔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③同“熟”(徐公來,孰視之)。

  6、這一段開頭寫鄒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後文關於“美”的討論。結合後文也可以表現鄒忌的謙虛之意。

  7、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為什麼都說鄒忌比城北徐公美麗呢?

  答:因為他們或偏愛鄒忌,或畏懼鄒忌,或有求於鄒忌,都懷有私心。

  8、鄒忌與徐公比美而自認不如,這使他產生了什麼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們之所以誇耀他是因為他們各有私心。

  小結:本段寫鄒忌透過詢問別人,自己與徐公誰更美麗而反思,識破恭維之詞。為下文進諫作準備。

  五、聯絡實際敘述一件生活小事,談談你的感想。

  略,學生髮揮,讓學生去感悟生活。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自譯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堂課內容(抽查翻譯情況)。

  二、閱讀分析第二段:

  1、“於是入朝見威王”中“於是”與現代漢語是否相同?

  答:相同,表承接。

  2、“今齊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是否相同?

  答:不同。這裡是土地方圓的意思,現代漢語是“中央”一詞的相對的意義。

  3、“由此觀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詞,無意義。

  4、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採用類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國之道,由自己推及齊威王,由妻子推到宮婦,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來客推到四境之內的百姓。這種邏輯性強的推理,說服力強,淺顯易懂,表明鄒忌不光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人。

  5、能採用類比推理的方法闡明一個道理嗎?

  略,主要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

  小結:這一段寫鄒忌採用類比推理法進諫,表現了鄒忌對齊王的忠誠盡責。

  三、分析閱讀第三段:

  1、本段中三個“下”字,各應怎樣理解?

  答:第一個是釋出的意思,第二個是下等的意思,第三個也是釋出的意思。“下”的用法還有:①向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③落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⑤下車(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兩個“上”的意思應怎樣理解?

  答:“受上賞”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書”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還有:①上面(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②皇上(上以無隱,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3、“時時而間進”中“間”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問”的意思是間或、斷斷續續地;它的用法還有:①夾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②參與(肉食者謀之,汝何間焉)③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居有間)④時間(奉命於危難之間)。

  4、本段中包含一個成語,請找出來,然後用它造一個句子。

  答:“門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進諫的人多這個意思。

  5、鄒忌勸諫齊王成功了嗎?

  答:成功了。

  6、齊王是否發揚了鄒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樣做的?

  答:齊王發揚了鄒忌的“自省”精神,積極鼓勵大臣和百姓進諫,實行了開明政治。

  小結:本段寫齊王納諫,表現了齊王寬厚的胸懷。反過來,也說明了鄒忌的諷諫很有效。

  四、閱讀最後一段:

  1、“皆朝於齊”的“朝”是什麼意思?前文中的三個“朝”字又如何講解?

  答:這個“朝”是朝見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讀zhāo;“於是入朝見威王”的“朝”和“能謗譏於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齊威王納諫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答:取得了“戰勝於朝廷”的效果。

  小結:這一段寫齊國的興盛,顯示了鄒忌諷諫齊王的巨大作用。

  五、佈置作業:

  1、練習一、二、三。

  2、完成補充練習:同步訓練。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妻私我→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聯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 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明白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好處;

  2. 掌握本課中重要的文言實詞以及特殊句式,學會積累文言文知識的一些方法;

  3. 學習文章善於透過細節與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設想

  作為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必須引導學生善於積累文言詞彙及句式。因此本文學習中在詞義的理解、句式的掌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文言文知識積累的方法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並且因為學生已有文言知識經驗的差異,本課教學力求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積累。此外,透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穫一些人生感悟。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透過兩大環節來帶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爭頻繁。為了富國強兵,戰勝其他的諸侯國,各國國君都很重視治國的策略。《戰國策》就是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軍事、外交、政治等活動以及謀士獻策和主張的。課文記載了鄒忌向齊威王獻策的故事,我們就來感受一下他是怎麼獻策的,齊威王是怎樣採納了他的意見的。

  解題: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與諷刺不同。納諫:接受意見。

  二、初讀:讀準字音與節奏,整體感知文意

  1. 一生朗讀,教師正音,學生齊讀。

  2. 學生自由讀,講述文章故事。講述時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態度,注意見威王時怎樣用類比說理的。

  三、再讀:詞句質疑,積累詞彙

  1. 學生小聲自由閱讀,結合註釋理解文意,將疑難之處提出來,先請小組裡的同學幫助解答,仍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2. 你覺得哪些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掌握?請找出來連同例句寫到文言詞語積累本上。

  一般積累範圍:重要的實詞和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成語等。積累時不要在名詞術語上糾纏,應以對文意的理解為主。積累應因人而異,如以前這個詞及此外的意義都已清楚或你自己一看就明白的不用寫在積累本上。同時要注意在積累的過程中要注意聯絡以前學過的課文,對多義詞要注意歸納。

  學生積累的詞句相互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學生的身份參與交流。在學生交流中遺漏的重要詞句教師可提出。

  詞語示例:

  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陳涉世家》

  方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圓)──《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方)──《論語》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正)──《狼》

  句式示例:

  孰與:與……相比。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者……也,表判斷。

  3. 學生自由高聲慢讀課文,口誦心惟,邊讀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以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四、研讀: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 文中鄒忌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對話,全班交流。學生在回答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並作分析,對重點部分要求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以求學生深入體驗。分析時先說出體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的精妙。對於學生沒談到的內容老師介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

  ①在與徐公比美的過程中經歷了問美—比美—思美。在這一過程中寫了鄒忌形貌昳麗不自傲、聽妻美而不自信、客觀求證有自知、暮寢而思求本質。這表現鄒忌不受表面現象迷惑,在奉承話面前始終保持清醒,實事求是的作風。

  ②在進諫的過程中鄒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將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王之蔽甚矣”說得委婉動聽,鮮明地體現了“諷”的特色。這也正是進諫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文章在塑造鄒忌的形象時採用細節及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細節。

  ④對鄒忌的細節及對話描寫所表現的人物內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對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態度,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要求學生在朗讀中要讀出滋味,讀出人物的內心體驗、內在情感。

  2. 齊王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關注:

  ①聽鄒忌進諫時的態度:善。

  ②提出進諫的方式及獎勵: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的上、中、下賞。這二者表現了齊威王虛心納諫,勇於聽取不同意見,是一個明智而開明的君主。

  ③納諫的結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 學生誦讀全文。

  五、延展讀:感悟人生,拓展視野

  1. 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什麼啟迪?你從這個故事生髮出哪些聯想?

  2. 課外讀一讀《國語》中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比較一下,同樣是進諫,結果有何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實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摘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絡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覆朗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敘事為主的文言文的朗讀技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設計導學案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

  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透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朗讀中透過重讀、停頓及語調變化突出敘事重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透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透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導學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設計導學案是為了使學生有更紮實的語言積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這是一個動盪劇變的時代,謀臣策士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智謀與才識登堂入室,出謀劃策、巧思妙喻、奔走遊說,影響著各國的盛衰及歷史的走向。

  感謝那些史學家們,為我們記述了那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展現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風貌,也給予了我們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透過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領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設計意圖:學生曾經學習過《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對戰國及《戰國策》已有了解,老師的激情匯入意在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停頓、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結合導學案,掃清字詞障礙

  2、老師活動: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文言詞句積累及答題方法。

  (設計意圖:文言文學習要“文言並重”,所以,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課前完成了導學案,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上的文言詞語教學中我針對初三學生的需要,更側重於對答題技巧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老師、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但他們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同,試著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三問”及“三答”,讀一讀,將看似相仿的句子讀出不同,突出敘事的重點來。

  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學生朗讀體會,討論分析,老師點撥:人稱變化體現出他問妻應該讀得親切自然,問妾則是簡潔中透出了威嚴,問客語氣平緩,顯得生疏謹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愛”之情,所以,重在強調“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處於畏懼心理,不需要思考,急於表明態度,所以重讀突出觀點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沒有特別重的音,均速。

  老師總結:從文字上看,語言很相近,但讀出來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敘事的重點,讀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這部分要突出誦讀。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妻、妾、客的回答,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明顯不同,體現出他們不同的情感,也彰顯出作品語言的魅力。因此,要透過誦讀,揣摩字句,比較、分析,通曉文意,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設計意圖:這一次的讀,是對上面分析、指導效果的一個反饋,也使學生在“看出門道”之後有一個加深理解與體會的過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學生朗讀,體會與敘事的文字讀法的不同,“敘”看似平和卻要讀出起伏,“議”則重在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來。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及時創設問題情境,補充比較閱讀的資料,把預設性問題和生成性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不僅要認識到“委婉規勸”的好處,更要學習“委婉勸說”的技巧。)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從文言詞彙、課文內容、勸說方法等方面進行回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中主動思考、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詢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設計意圖:因為是初三學生,所以設計中不僅考慮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要培養學生研究試題,把握學習重點的意識。)

  八、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設疑。從不同角度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朗讀。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鄒忌勸諫成功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

  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

  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

  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

  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

  “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

  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佈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學生課後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裡議

  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檔案。這裡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於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課文,理解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品味人物精彩對話。

  【學生活動】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齊王,其餘同學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仔細揣摩人物語氣,想像其神態、心理,有感情的朗誦。

  教師指導:給予不同人物語氣提示。

  鄒忌三問 妻、妾、客三答

  一問:充滿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讚美

  二問:嚴肅、疑慮、急切 妾答:肯定、討好、畏懼

  三問:不好意思、試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維

  鄒忌勸說齊王:誠懇、憂慮、恭敬

  齊王下令納諫:急切、真誠、誠懇

  【教師小結】這些對話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透過語言描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麼樣的特點。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關於鄒忌:

  a)鄒忌與徐公比美,得到讚美卻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反覆問,反覆思考,為什麼?

  b)鄒忌由與徐公比美受矇蔽,聯想到齊王受矇蔽,說明什麼?

  c)齊王很快接受了鄒忌的建議,說明鄒忌怎麼樣?

  關於齊王:

  a)齊王作為國君,聽了鄒忌一番話,欣然接受,你覺得齊王有什麼特點?

  b)齊王的“三賞”及齊國朝廷的“三變”,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國君?

  c)齊國“戰勝與朝廷”的結果,讓你對齊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活動】結合老師的問題,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人物性格。

  鄒忌:敢於勸諫、善於勸諫、不偏聽偏信、有責任感、有自知之明、有遠見卓識……

  齊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正確意見、善於治國、用於改革……

  3、再讀課文,品味鄒忌的勸諫技巧。

  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思考】為什麼鄒忌勸諫齊王能取得成功?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a)把鄒忌勸諫齊王的段落找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勸諫的過程。

  b)用誠懇、擔憂的語氣讀一讀這些句子。

  c)想一想:鄒忌是由什麼想到齊王受矇蔽的?鄒忌在勸說齊王時是不是單刀直入?他先說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與齊王治國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活動】結合人物身份、地位,說話語氣,勸諫結果,歸納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總結鄒忌勸諫的技巧。

  鄒忌的勸諫技巧:

  a)以小見大。由比美這樣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

  b)類比推理。將自己的地位、處境與齊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讓人易於接受。

  c)設喻說理。自己比美聽不到真話,設喻讓齊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由於尊卑關係,下級勸上級不宜直言,且鄒忌巧用攻心術,站在齊王角度巧勸,使齊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生活動】默讀課文,合作探究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特色。自由發言。

  提示:可從結構、語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採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文章結構緊湊,詳略得當,祥得具體生動,略得餘味無窮;語言樸實,毫無譁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寫作中借鑑。

  四、拓展延伸。

  1、說一說: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於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鼓勵個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點撥】在現代社會中,推薦自己、瞭解別人非常重要,而這些又離不開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鄒忌的勸諫技巧,勸說別人時要注意方式,言語要把握分寸,態度要禮貌誠懇、不卑不亢,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2、寫一寫:運用鄒忌的勸說技巧,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出你的勸諫方式。

  話題一:勸諫父母不要抽菸。

  話題二、勸諫長輩不要沉迷麻將。

  話題三: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咖。

  【學生活動】課後寫一寫,並小組交流,然後全班展示。

  五、總結。

  同學們,鄒忌的巧妙諷諫,齊王的虛懷若谷,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這篇文章精巧的結構,樸實的語言,鮮明的人物也讓你讚歎。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鄒忌勸諫的藝術和本文寫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

  板書:

  20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諷

  齊王—— 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 蔽甚 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 三變————政治修明 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8

  教學主導

  1. 基礎性閱讀,即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2. 理解性閱讀,即能感知人物特點和結構特點,能初步領會自知和民主的積極意義;

  3. 期待性閱讀,即能揚棄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時宜的內容;

  4. 拓展性閱讀,即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內容,擴大閱讀視野。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重點

  背誦和三個排比層疊套裹的結構藝術。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用一面鏡子做道具。教師登上講臺,顧盼照鏡,然後再略帶誇張地做淨面去汙之狀。接著提示:我手中一面鏡子,起什麼作用?同學們說得對極了!我的鏡子就是我的意見書,當面暴露我的缺陷,當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潔我的面容,就是乾淨我的肌膚。可是,一個國家的興衰得失,一個國君的統管治理又該以什麼作為它的鏡子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歷史散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礎性閱讀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於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侷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裡已學過長短三十餘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肅清道路上的“絆腳石”開始。

  1. 粗讀課文,辨清字音。先老師或錄音範讀,提請學生注意;再學生齊讀,找出容易誤讀的字加以正音,並儘可能聯絡以前所學內容。示例於下:

  有()麗 朝()年 間(

  2. 再讀課文,解說詞義。提請學生全文默讀,並對照課本註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的基本意義,教師找出學生容易忽略、多義或古今意義有差異的詞予以查問。示例於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長;好孰:誰;仔細;什麼(《隆中對》有)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私:偏愛(《出師表》有今:自私)

  3. 還讀課文,複述大意。先散讀,要求學生放聲無礙。再自由組合或教師挑選,分角色演讀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點撥歸納。示例於下:

  忌不自信。(倒裝句,賓語前置。《滿井遊記》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陽樓記》中有“吾誰與歸”)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語後置,《馬說》中有“馬之千里者”)

  4. 追讀課文,完成背誦。感悟課文排比和反覆的語言修辭特點,提高記憶的效率,以先進示範或教師表率,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

  第二步:理解性閱讀

  一部《戰國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寫實與虛構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體現《戰國策》的特色。與其當史來讀,不如做美文來讀,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讀。西方有人尖銳而不無偏激地以為,歷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閱讀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節:鄒忌巧用寓言、齊王虛納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這一點無須作為重點,概括歸納即可。接著,需要分析人物個性,只要鄒忌就行。鄒忌五個“一”:一個高官之位(史載此人善鼓琴,做齊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麗”可證);一個突破阿諛諂媚重圍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頭腦;一腔在位謀政、進盡忠言的熱血;一張委婉幽默的巧嘴。透過人物分析,再就文字客觀提供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兩點(如能感受更多資訊,更好):一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為臣者敢於進諫、善於進諫的民主意識,為君者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形象。諸如此類,透過引導和師生互動,或板書,或學生自記筆記。用表格示例於下:

  如果把《戰國策》當美文來讀,其結構層次的“三排”之法,重疊套裹,從頭至尾,實為罕見,很可細嚼精咽。順序當可按範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清理。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後來南宋理學家們倡導的八條目中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行為方式和過程而言,從問詢到比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個排比;就鄒忌自醒的情節看,朝窺、日問、晚思,再到問訊的物件和物件們的反映的細節等等,無一不是三個排比。至於“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上、中、下等級的獎賞,“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時間推移,三個排比典型而明顯,一提便知曉。這種文章的結構層次的重疊美可以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深入會意。

  當美文來讀,還可引導領會之處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從近到遠,從個人修養到朝廷天下的遞進構思;實寫家事感悟、虛寫戰勝朝廷的詳略藝術;一代國相不惜執著形貌攀比的誇張手法等等。儘可由學生有所發現和體會。

  第三步:期待性閱讀

  在吸取精華、繼承優良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本文置於現實世界的平臺上,為學生提供求異思維和批判閱讀的參照,引導學生用別樣的眼光讀出主體獨特的體驗。比如,“戰勝於朝廷”,且不說誇張失實的嫌疑,單論這種內斂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當今世界,無論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立足、民族的強盛,沒有真正的實力做後盾,“戰勝”純是自欺欺人的誑語,儒家走向理學死衚衕的八條目的原義,是不能救國和強國的。再比如,“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進諫情形的變化,誇張有餘,信實不足;一代國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誇飾,怎麼也難以讓人全信,細節的失實,也直接影響整體的真誠。因此,更多地當文學作品讀可也。

  這一步的學習,老師除了略加激發,無須預設和過多暗示,讓學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捨標準裡縈繞;哪怕失之於幼稚和考慮欠周或存在明顯的謬誤,也當平等地交流和溝通,關鍵在培養敏銳的批判鋒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閱讀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材料印發。目的在於感悟讀後感的一些寫法和敘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歸納和使用,以及期望學生拓寬歷史散文的閱讀視野。示例於下:

  納諫與止謗(節選)

  ──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60年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驕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裡,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弭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後,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於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

  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著讀,大有可以借鑑之處。

  設題:

  1. 本節選部分既有鮮明對比,又有嚴密的邏輯聯絡。就對比說,是齊王與厲王的對比。就邏輯說,哪些語句構成這些對比之間的聯絡,請找出來。

  2. 本文段副標題名為“重讀有感”,重在說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錄,如果依照這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根據你的理解,後面大概會寫什麼?

  3. 《召公諫厲王弭謗》也是歷史散文中的名篇,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詢,試通讀幾遍,並簡單概括其大意。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透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4.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藉助工具書與註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 間

  2.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後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為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鄒忌為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矇蔽,由此進諫。

  2.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裡?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群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矇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全班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透過說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於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後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0

  [教材與學情]

  1、本篇課文註釋比較詳細,學生藉助註釋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變,學生通順翻譯有一定難度。

  2、本文記事寫人說理章法典範,技巧高妙,值得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步驟;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工於對話、巧於設喻、精於對比、善於鋪墊和側面表現的手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策略]

  建構問題,以練促讀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瞭解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常用方法

  二、指導辨體析題

  1、出示課題,投影填空

  《戰國策》又稱《 》。“策”通“冊”,意思是 ,《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和秦漢間人所纂集,後經西漢末年 編訂成書。全書 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其體例為 。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 》,記載的是策士謀臣 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見本文是一篇 作品。

  2、分析題目①“諷”——鄒忌諷齊王;②“納”——齊王納諫。

  三、指導問題推想:

  根據①——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B鄒忌是怎麼樣諷齊王的?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麼樣?(自然過渡到對②的推想,並且點明題目中兩個意義的關係)

  根據②——D齊王怎麼樣納諫?E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四、指導檢驗問題推想並閱讀分析

  A對應語段第一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一、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修八尺( )形貌( )朝服衣冠( )

  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 )

  孰視之( )暮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⑶訓練二、試將下列短句的特點找出來,並加以翻譯

  忌不自信( )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從外來,與坐談( )

  ⑷歸納:鄒忌比美 妻 私

  妾 畏

  客 求

  討論“妻、妾、客”三人的答話中所體現的感情異同:愛,感嘆句,熾熱;怕,反問句,敷衍;有求,陳述句,平淡。落腳點是:工於對話,精於對比。

  B對應語段第二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三、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地方( )宮婦左右( )

  ⑶訓練四、找出下列句子的特點,並翻譯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

  王之蔽甚矣( )

  ⑷歸納:相似比喻,類推成理(見A⑷框圖)

  C對應語段第三節

  ⑴自讀註釋和課文,複述大意

  ⑵訓練五、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面刺( )謗譏( )聞寡人之耳( )

  門庭( )時時而間進( )期年( )

  雖欲言( )

  ⑶訓練六、找出下列句子的特點,並翻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

  ⑷歸納:齊王納諫

  方式 結果

  面刺 上賞 門庭若市

  書諫 中賞 無可進者

  謗譏 下賞 戰勝於朝廷

  落腳點在:善於側面描寫

  五、指導歸納總結

  1、齊讀課文

  2、同桌互譯,聽者記下翻譯錯誤的地方,交流

  3、延伸閱讀[附](課內外機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弄清全文結構。

  2、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點難點:

  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教學手段: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導語。

  2、複述文章大意(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二、課文分析

  1、從第一自然段知道實際上徐公比鄒忌美,那麼為什麼鄒忌的妻、妾、客都說鄒忌美呢?

  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於我也。

  2、徐公美於鄒忌,那麼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與事實不相符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麼了?

  被矇蔽了。

  3、從比美這樣一件生活小事鄒忌悟出了什麼?並得出了什麼結論?

  齊王同鄒忌情況一樣即: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結論:齊王受蔽更甚。

  4、鄒忌入朝諷諫齊王,當鄒忌說到齊王受蔽時就打住了,那麼他是否只想指出齊王受蔽這個事實?

  不是,他是想讓齊王納諫。

  5、齊王最後有沒有接受鄒忌的勸諫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並收到什麼效果?

  課文第三、四段。

  6、鄒忌勸諫非常成功,那麼他用的是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設喻說理。

  7、從文中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麼鄒忌為什麼可以進諫成功?

  鄒忌:設喻說理,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

  齊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虛懷納諫,從諫如流,勇於改革。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鄒忌巧妙的說理方法,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那麼透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1、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2、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3、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四、作業

  以“朋友,我想對您說”為題運用今天所學說理方法,說服朋友改正缺點。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於齊

  妻私宮婦左右①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

  妾畏朝廷之臣設喻說理啟發:②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客有求四境之內③採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受蔽受蔽(更甚)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2

  教學設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學生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完全可以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短的時間內熟讀成誦。因此,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朗讀—編寫課本劇—表演,以達到以讀代講、以編代譯、以演代練的效果。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字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 三時:令初下 中賞 數月之後 下賞 期年之後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路,瞭解《戰國策》裡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聖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

  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至於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採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自行解決)

  (二)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後一大停頓後,“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透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此所謂”後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後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後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

  結果三賞

  三變

  (三)三讀課文,鑑賞品味

  (學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於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讚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蔽”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威王聽後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威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採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後齊國的三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反覆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2。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步驟]一、檢查複習

  1。請三位同學將下列字詞寫在黑板上:昳麗窺鏡孰弗如遠甚暮寢期年謗譏

  2。提問:《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起止於何時?

  明確:《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上起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

  3。提問:“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自誰之口?

  明確:出自齊威王之口。

  4。提問:鄒忌是如何勸說齊威王納諫的?

  明確:鄒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相比,使齊威王欣然接受諷諫。

  5。檢查背誦情況(略)

  二、反覆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學生提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與……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孰”為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學生提問:“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信”當作“相信”講,是動詞,“自”指“自己”是名詞,作“信”的賓語。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例句 出處 型別

  沛公何在? 《史記·項羽本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誌

  唯奕秋之為聽 《孟子·告子上》 加“之為”將賓語提前

  唯餘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提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句中的“美”應如何理解?

  明確:“美”原為形容詞,現或用為動詞,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應譯為: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於我。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除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外,還有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句中的名詞“師”帶了賓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用作意動,應譯為:孔子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三、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義項

  (檢查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的情況,指導學生藉助古漢語詞典歸納)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朝

  例句 出處 意義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於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封建論》 早晨(zhaō)

  2。孰

  例句 出處 意義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三國志·隆中對》 代詞,“誰”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士者?非茲潭也歟? 《鈷姆潭溪小丘記》 代詞“什麼”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熟”“仔細”

  3。誠

  例句 出處 意義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4。方

  例句 出處 意義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鈉諫》 方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地方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當……時候

  守門卒方熟寐 《資治通鑑·李愬雪夜入荊州》 正

  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夢溪筆談·雁蕩山》 才

  5。善

  例句 出處 意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勸學》 善於

  國人稱善焉 《呂氏春秋·去私》 好

  素善留侯張良 《史記·項羽列傳》 友好

  足下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親密

  6。間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聊齋志異·促織》 時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量詞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機會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史記·屈原列傳》 挑撥離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左傳·曹劌論戰》 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口技》 夾雜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指南錄〉後序》 間或

  附:4句~7句的“間”讀jiàn。

  (背誦全文,增加積澱)

  四、佈置作業

  1。反覆背誦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鑑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美育目標:

  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讀課的學習。

  教學難點: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透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諷諫”的好處。

  2.本文結構層次別緻,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三答、三比、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投影)我們知道這“良藥”確實“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麼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

  (二)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

  (四)學生再讀課文,並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啟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於齊”

  (五)分析人物形象。(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A.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麼?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麼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麼本領?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B.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進諫後,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2.“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麼關係?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六)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點撥:1.“設喻”是指設定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定,“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定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裡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

  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

  “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

  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

  (七)總結擴充套件:

  A.總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表現了鄒忌高超的諷諫藝術。

  B.擴充套件

  討論: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你更欣賞誰?為什麼?

  (八)佈置作業。

  給《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寫一個續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

  一、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培養和發展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指導思想

  根據初三的教學安排,本文已教學過,再加上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覺有些單調。因此。針對本文故事性強,人物刻畫簡約,形象鮮明,不乏生動,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特別大的特點,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課本走進生活,在創新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三、學習策略

  1、帶著教材走進生活。學生根據課文的部分內容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組織學生自評。

  2、,體味誦讀,情感感悟。

  四、輔助教學媒體:

  電腦

  五、教學時數:

  一教時

  六、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待——編演評價——體味誦讀,其中編演評價是主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以聊天形式匯入新課。

  師生問候(用英語問候),點明課題。

  (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共同學習一堂課,學習的課文是本學期的語文課本第四單元的第二篇《鄒忌諷齊王納諫》,請一位同學將課題寫一下。【寫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學過了吧?

  那麼,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用你最喜歡的讀書方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我給你們配點音樂。【播放】【配樂】學生誦讀。

  課文回顧,點燃閱讀期待。

  【媒體投影1】: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為什麼?

  學生交流;老師評價。

  從同學們的回答看,大家對課文的理解還是不錯的。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簡約,但不乏生動,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那麼,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麼方式呢?

  【媒體投影2】編演課本劇

  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

  (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三)導編

  1、討論:編劇要注意的事項?

  那編寫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老師在課前選擇了文中的某一場景予以了編寫,現在呈現給大家。【媒體投影3“諷諫”:鄒忌、齊王的戲】請大家結合原文看看,老師編寫的是哪一個場景?(場景“諷諫”)下面就請同學們對照原文交流討論改編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書注意要點。

  (如:設定活動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旁白、人物之間的對白、對白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

  請同學們注意,剛才老師編寫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鑑,更需要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

  同學們說說看,課文中還有哪些場景可以編寫成課本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點撥、投影。

  【媒體投影4】

  (1)問美:鄒忌、鄒妻、鄒妾、客人的戲;

  (2)比美:鄒忌、徐公的戲;

  (3)思美:鄒忌個人戲;

  (4)諷諫:鄒忌、齊王的戲;

  (5)進諫:齊王、群臣吏民的戲;

  (6)四國朝齊:齊王、四國使臣的戲;

  時間關係,本節課只編寫其中某一場景。大家說,編哪一個?根據學生選擇確定本節課的任務

  “問美”(重點)

  下面請前後位的同學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有其中的一位同學執筆,其他同學運用剛才的學習收穫,結合課文內容,共同討論編寫好劇本。

  學生閱讀、討論、編寫;教師深入學生巡查編寫情況,適時指導。

  (四)導演

  剛才大家都能仔細閱讀課文,認真編寫。我們精心編寫了劇本,一定希望將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組中的一位同學擔任導演,小組內自由分配角色,準備演好自己的劇本。

  學習小組互助合作,推選導演、演員,進行表演排練。

  指名一個小組進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選導演,再由導演選取演員進行表演。

  (演員自己要說說對角色的表演感受;觀看的同學要做好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的準備。)

  (五)導評

  表演得怎麼樣?如果學生表演比較出彩,獲得同學們的掌聲。

  師:看來本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請我們演員自己先可以說說表演角色的感受。

  觀眾呢,觀看了剛才的演出,可以對演員的創新表現進行發問,也可以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你覺得誰演得好,好在哪裡?誰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些?

  怎麼看就怎麼說,允許爭論,允許反駁,只要意見合理。

  這一點評中要巧妙地將本課核心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落實,萬不可將評點糾纏在非語文的東西上面。

  剛才,同學們無論是演還是評,都很精彩。我們()的學生就是棒。老師相信大家不僅演得投入,評得具體,而且一定還能讀得精彩。

  請大家推薦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朗讀評價。

  (六)聽配樂朗讀。【媒體投影5】

  最後請大家完整地聽一遍課文朗讀,讓我們一起欣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讀。

  (七)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僅編寫了其中一個場景,文中還有其它場景可供編寫,課後大家還可編寫交流。下課。

  設計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要按新課標理念進行,從教學過程和效果看,教學形式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三維設計”理念。

  主要體現:

  1、要改變單一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格局,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全面培養。

  2、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從“導讀”、“導編”、“導演”到“導評”,都要伴隨著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探究,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要創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情感體驗,透過學生參與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獨自理解和領悟。

  4、要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學生從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與評價中分清是非、美醜,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

  5、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能力”。

  6、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只起一個“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