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以對話為主、故事性極強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過程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也較淺顯,學生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完全可以自行翻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在短的時間內熟讀成誦。因此,我設計了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朗讀—編寫課本劇—表演,以達到以讀代講、以編代譯、以演代練的效果。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說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朝()服衣冠()窺()鏡期()年朝()於齊間()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裡?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字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賞:上賞 三時:令初下 中賞 數月之後 下賞 期年之後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結合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簡單的課本劇。為下節課的分角色表演做準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臺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最優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路,瞭解《戰國策》裡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解讀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把握人物形象。

  3、欣賞鄒忌委婉的諷諫藝術以及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教學重點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人們更希望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這樣既能達到利於病、利於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早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有這樣一位智者,他婉言勸諫齊王,使齊王廣開言路,使齊國政治清明。這位智者就是鄒忌,同學們開啟書第17課,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鄒忌。

  二、解釋文題。

  1、“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個文題告訴我們文章寫了幾件事?如何解釋“諷”和“諫”?

  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其中,諷:用含蓄的話勸說或指責。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

  2、這篇文章選自《戰國策》,透過積累中的介紹我們可以瞭解到:

  《戰國策》由誰整理的?——劉向。

  哪個時代?——西漢。

  內容包括哪些?——多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

  哪些成語故事來源於《戰國策》?——畫蛇添足、南轅北轍、狐假虎威……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也有一個成語——門庭若市,查字典積累它的含義。(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裡像集市一樣,形容往來的人很多,十分熱鬧。)

  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是什麼?——門可羅雀(門前可以張網捕雀,比喻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三、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課文。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朗讀時應注意表現出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朗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用來表現齊威王當機立斷,馬上頒佈政令的果斷。)

  2、學生放聲朗讀。教師將學生易讀錯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3、提問兩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齊讀。

  四、背誦環節。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背誦。課堂上給學生10分鐘左右的時間背誦。

  五、課後作業。

  1、繼續熟練背誦課文,並用小稿紙抄寫一遍。

  2、結合課下注釋,藉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理解文意。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黑板左側)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諷齊王

  齊王納諫

  (黑板中間)《戰國策》:西漢 劉向 整理

  成語:畫蛇添足 南轅北轍 狐假虎威……

  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裡像集市一樣,形容往來的人很多,十分熱鬧。

  門可羅雀:門前可以張網捕雀,比喻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黑板右側)列出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讀錯的字詞。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全班齊背課文。

  二、問題探究。

  1、鄒忌諷齊王納諫,最終取得了巨大成效——“戰勝於朝廷”。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麼叫“戰勝於朝廷”?(學生髮言後一起看課下注釋。)

  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政治清明,不用軍事行動就能使敵國畏服。

  2、鄒忌是怎樣含蓄地勸諫齊威王,以達到“戰勝於朝廷”的?

  先由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起,由一件閨房小事中發現自己受矇蔽了,這樣可以首先博得國君的同情。由此事提醒大王您受到的矇蔽要比臣更嚴重。由己事喻國事,委婉含蓄,齊王自然愉快地接受了。

  3、請同學們齊背課文中鄒忌含蓄勸諫齊威王的部分。(“於是入朝見威王”一段。)

  4、用你自己的話說說鄒忌經歷的這件閨房小事。

  是鄒忌與徐公比美的事。妻子因為偏愛他,妾因為畏懼他,客因為有求於他,都認為鄒忌美於徐公。

  5、他們是如何讚揚鄒忌的?語氣是否一樣?(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老師讀旁白,學生讀妻、妾、客的話。)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三個字表現了妻子對他的偏愛,反問句表示一種十分肯定、不用懷疑的口氣,這種讚美是由衷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個字,但仍然用反問句,表現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平淡地肯定鄒忌美於徐公,這是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

  6、“皆以美於徐公”,是事實嗎?——不是。

  文章中的哪部分體現了?我們齊背。——“明日……”

  7、原來是徐公讓他幡然自知,在鄒忌身上有讓我們學習的品行,是什麼?

  自知之明——“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8、就這樣,鄒忌運用智慧,擔當臣責,以他的遠見卓識和能言善辯解決了國之難題,使齊國迎來了“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的盛況。我們齊背第三段。

  9、作為一國之君,受矇蔽是正常的,但當臣子進諫之時,能愉快接受並馬上付諸實施,是很難得的。從這個過程中你覺得齊王的可貴之處是什麼?

  明辨是非,胸襟氣度,知錯能改。

  三、結語。

  正因為有了盡職盡責、婉言諷諫的鄒忌,有了廣開言路、懸賞納言的齊王,齊國才會逐漸實現清明之治: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到“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直到“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證實了這一點。

  四、課後作業。

  藉助圖書或網路,瞭解《戰國策》裡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其他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寫了《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這些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節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透過自已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箇中心出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圍繞一個範疇,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單元持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①掌據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①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方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②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較高的語言素養。

  方法目標

  學習敘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藝術手法,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除敝的歷史意義和今天借鑑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名式現象。把握文字詳略處理,諷喻說理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並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二)、討論點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髮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涵。

  (三)、情景激勵法、比較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為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使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並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詢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引用典故,解題匯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複習匯入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可曾瞭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設計意圖: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匯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這個“兼語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採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納賞後齊國的三變。)

  在內容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設計說明:“一字經緯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對課文理解由點及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並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麼進諫?

  ③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請同學們談所瞭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⑤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這一環節的設計:透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知識要點

  ②背誦課文

  ③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設計意圖:小結,是讓學生強化及複習課文內容,強化對重難點的消化,背誦課文是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學習本文寫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識結構環環相接,透過比較,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辨析能力。)

  六、板書設計

  妻

  私:偏愛讚揚

  三問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賞

  三變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①類比,喻比(以“家事”比“國事”)

  ②詳比、略比(“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鄒忌比美”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並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文章思路,識記文章情節、內容。

  二、重難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夯實考點,藉助書後習題優質處理知識。

  三、教學步驟

  (一)匯入

  《戰國策》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在古代社會,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門藝術。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鄒忌勸諫精彩場面。

  (二)回顧文意,梳理知識

  1、首先請同學速度課文,回顧一下本篇文章圍繞這對君臣寫了哪些內容。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鄒忌是如何想到要向齊王進諫的?

  由與徐公比美一事悟出的道理。

  3、鄒忌是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問了哪些人?回答如何?鄒忌自己怎樣認為的?

  翻譯句子(組一):

  A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

  B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C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D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E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F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分別向妻、妾、客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直到他親眼見到徐公,才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鄒忌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人的回答,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明顯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個字,表示了妻子的偏愛之情,用的是反問句,表示一種十分肯定、不用懷疑的口氣。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個字,但仍然用反問句,表現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僅少了君美甚三個字,而且不用強烈的反問語氣,只是平淡地肯定鄒忌美於徐公,只表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鄒忌悟出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矇蔽,怎樣進諫給當時歌舞昇平、疏於朝政的齊王呢?接下來請大家和我一同來回顧第二段的內容。

  7、鄒忌的進諫分為幾個步驟?鄒忌對秦王說什麼道理?

  翻譯句子(組二)

  A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B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分兩個步驟。諷諫的內容分為兩層。第一層,先以切身經歷設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於臣。第二層,拿齊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較,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些都與鄒忌的處境相同。在這裡,鄒忌把家事、國事進行類比,最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這種比喻的說理方法,非常貼切,盡情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說明王之弊甚矣。這種以自身經歷來勸說別人的方法可以理解為一種暗喻。即可理解為運用了比喻論證。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8、進諫得到採納了嗎?是怎樣實行的?

  翻譯句子(組三)

  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C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D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E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F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先寫齊王納諫的態度和決心。將賞賜分為三個等級,也寫出了鄒忌諷諫的階段性成功。

  然後分國內國外兩個方面寫出納諫後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齊王納諫的深遠意義。第三部分(第3、4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

  9、縱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委婉勸說的優點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鑑這種做法。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於接受。

  (三)人物賞析

  複習過本篇文章同學們認為鄒忌和齊王格式什麼樣的人?

  鄒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個進諫中講求技巧的臣子;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實事求是;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齊王上算一個明君,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四、習題

  (一)(12分)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孰與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1、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

  A、形貌B、衣冠,C、窺D、弗如遠甚

  2、下面句子中與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暮寢而思之D、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與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於徐公

  4、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的方法,並寫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2)聞寡人之耳者

  2、下面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B、群臣進諫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D、門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差別最大的是()(2分)

  A、門庭若市B、猶不失下曹從事C、畢禮而歸之D、忌不自信

  4、下面句子中的之跟聞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吾妻之美我者B、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5、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書諫寡人者中的者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D、雖欲言,無可進者

  6、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3分)

  (三)13分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謂其妻曰()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於是入朝見威王()皆朝於齊()

  (3)皆以美於徐公()必以情()

  (4)時時而間進()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指出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判斷下面各句子屬於什麼句式,並翻譯句子。(3分)

  (1)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今義。(4分)

  (1)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古義今義

  (2)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義今義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今義

  (4)能謗譏於市朝古義今義

  五、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比美徐公)(諷諫)(行動)(結果)

  妻私宮婦左右上等國內

  妾畏朝廷之臣中等國外

  客有求四境之內下等

  受蔽受蔽(甚矣)

  六、附明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透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討論除蔽、兼聽在當時和現在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個秀才和朋友們一起去一位官員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卻惟獨忘了給秀才盛飯,這時秀才說:-------,主人馬上給他盛上了。請問秀才說了什麼?(同學們討論)

  由此可見,在一些場合中,說話是要講藝術的。那麼如何規勸一個有錯誤的人,並讓他認識、欣然改正就有難度了,更何況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鄒忌是如何做到的。(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二、瞭解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

  鼓勵學生講解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和讀不通的地方。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於齊 間進

  2、教師範讀正音,學生聽讀注音,劃出節奏。

  3、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注意一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翻譯,可結合課後探究練習第三、第四題)

  2、全班交流、釋疑

  3、在通譯課文的基礎上,反覆誦讀課文,爭取能當堂把最後三小節背出來。

  誦讀指導:

  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要儘量讀出三問三答的不同語氣。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既要讀出諷諫的委婉,又要讀出臣對君的忠誠。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五、精讀課文,分析內涵

  研讀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哪些人物?(板書:鄒忌、妻、妾、客)

  2.鄒忌想知道自己與徐公誰美,就分別向妻、妾、客提問,由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揣摩三問三答過程中各人的心態。

  點撥:

  鄒忌問妻——親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愛(私語氣重)

  鄒忌問妾——居高臨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語氣稍輕)

  鄒忌問客——急於瞭解情況客的回答——應酬奉承(求語氣更輕)

  3.討論總結:鄒忌見到徐公後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這說明鄒忌並沒有被矇蔽,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書:私畏求)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並根據情節試背誦。

  研讀第二段

  1.自讀課文,思考:寫鄒忌家中閨房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點撥:為了向齊威王設喻諷諫,把妻、妾、客與宮婦、朝臣、四境之內進行類比得出結論:王之蔽甚矣(板書)

  提示:設喻——用一種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並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用一種道理來說明另外一種道理,設喻貴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說國事,兩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處就是“受矇蔽”。運用設喻的方法來闡明齊威王受矇蔽的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使齊威王易於接受。

  2.學生齊讀一二段,邊體會設喻的手法邊試著背誦。

  研讀第三段

  1.齊讀課文,然後思考:前面我們提到臣子向君王進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麼齊威王對鄒忌進諫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讀後,點撥:“王曰:‘善’。”齊威王不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還隨之頒佈了一系列命令,來鼓勵進諫。

  2.在自讀有關法令之後,由學生討論總結:齊威王是怎樣一位君王?鄒忌是怎樣一位臣子?

  明確:臣子進諫帝王是批龍鱗、逆聖聽,儘管鄒忌進諫藝術高超,但是必須有善於納諫的君王才可以。(板書:納諫明君善諫良臣)

  六、總結概括

  1.分組再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要求背誦。

  2.學生討論學習完本文之後的感受。(從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方面去考慮)

  七、佈置作業

  1.整理文言知識卡片;

  2.熟讀、背誦全文;

  3.寫一篇讀後感。

  八、<成型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美甚)妻——私——宮婦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鄒忌齊威王

  戰勝於朝廷

  善諫良臣納諫明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設疑。從不同角度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朗讀。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鄒忌勸諫成功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

  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

  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

  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

  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

  “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

  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佈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學生課後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裡議

  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檔案。這裡指奏章)

  期年之後(期,一週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餘(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於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課文,理解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品味人物精彩對話。

  【學生活動】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齊王,其餘同學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仔細揣摩人物語氣,想像其神態、心理,有感情的朗誦。

  教師指導:給予不同人物語氣提示。

  鄒忌三問 妻、妾、客三答

  一問:充滿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讚美

  二問:嚴肅、疑慮、急切 妾答:肯定、討好、畏懼

  三問:不好意思、試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維

  鄒忌勸說齊王:誠懇、憂慮、恭敬

  齊王下令納諫:急切、真誠、誠懇

  【教師小結】這些對話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透過語言描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麼樣的特點。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關於鄒忌:

  a)鄒忌與徐公比美,得到讚美卻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反覆問,反覆思考,為什麼?

  b)鄒忌由與徐公比美受矇蔽,聯想到齊王受矇蔽,說明什麼?

  c)齊王很快接受了鄒忌的建議,說明鄒忌怎麼樣?

  關於齊王:

  a)齊王作為國君,聽了鄒忌一番話,欣然接受,你覺得齊王有什麼特點?

  b)齊王的“三賞”及齊國朝廷的“三變”,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國君?

  c)齊國“戰勝與朝廷”的結果,讓你對齊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活動】結合老師的問題,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人物性格。

  鄒忌:敢於勸諫、善於勸諫、不偏聽偏信、有責任感、有自知之明、有遠見卓識……

  齊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正確意見、善於治國、用於改革……

  3、再讀課文,品味鄒忌的勸諫技巧。

  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思考】為什麼鄒忌勸諫齊王能取得成功?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a)把鄒忌勸諫齊王的段落找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勸諫的過程。

  b)用誠懇、擔憂的語氣讀一讀這些句子。

  c)想一想:鄒忌是由什麼想到齊王受矇蔽的?鄒忌在勸說齊王時是不是單刀直入?他先說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與齊王治國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活動】結合人物身份、地位,說話語氣,勸諫結果,歸納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總結鄒忌勸諫的技巧。

  鄒忌的勸諫技巧:

  a)以小見大。由比美這樣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

  b)類比推理。將自己的地位、處境與齊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讓人易於接受。

  c)設喻說理。自己比美聽不到真話,設喻讓齊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由於尊卑關係,下級勸上級不宜直言,且鄒忌巧用攻心術,站在齊王角度巧勸,使齊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生活動】默讀課文,合作探究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特色。自由發言。

  提示:可從結構、語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採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文章結構緊湊,詳略得當,祥得具體生動,略得餘味無窮;語言樸實,毫無譁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寫作中借鑑。

  四、拓展延伸。

  1、說一說: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於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鼓勵個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點撥】在現代社會中,推薦自己、瞭解別人非常重要,而這些又離不開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鄒忌的勸諫技巧,勸說別人時要注意方式,言語要把握分寸,態度要禮貌誠懇、不卑不亢,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2、寫一寫:運用鄒忌的勸說技巧,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出你的勸諫方式。

  話題一:勸諫父母不要抽菸。

  話題二、勸諫長輩不要沉迷麻將。

  話題三: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咖。

  【學生活動】課後寫一寫,並小組交流,然後全班展示。

  五、總結。

  同學們,鄒忌的巧妙諷諫,齊王的虛懷若谷,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這篇文章精巧的結構,樸實的語言,鮮明的人物也讓你讚歎。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鄒忌勸諫的藝術和本文寫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

  板書:

  20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諷

  齊王—— 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 蔽甚 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 三變————政治修明 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7

  教學重點:

  1、積累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透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透過仔細品味,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難點: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匯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戰國策》介紹

  《戰國策》是經漢代劉向整理的一部歷史散文著作。又名《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

  三、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四、閱讀分析課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與“雖悔之,亦無及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趕得上的意思,後者是來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還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與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還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業為吾所有)③好像(彷彿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為不如”中“以為”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嗎?

  答:相同。都是認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幾種用法?

  答:兩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動用法,認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麗、瀟灑的意思。

  5、吾孰與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中的“孰”就是這個意思,他的用法還有:①哪、哪裡(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者乎)②仔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③同“熟”(徐公來,孰視之)。

  6、這一段開頭寫鄒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後文關於“美”的討論。結合後文也可以表現鄒忌的謙虛之意。

  7、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為什麼都說鄒忌比城北徐公美麗呢?

  答:因為他們或偏愛鄒忌,或畏懼鄒忌,或有求於鄒忌,都懷有私心。

  8、鄒忌與徐公比美而自認不如,這使他產生了什麼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們之所以誇耀他是因為他們各有私心。

  小結:本段寫鄒忌透過詢問別人,自己與徐公誰更美麗而反思,識破恭維之詞。為下文進諫作準備。

  五、聯絡實際敘述一件生活小事,談談你的感想。

  略,學生髮揮,讓學生去感悟生活。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自譯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堂課內容(抽查翻譯情況)。

  二、閱讀分析第二段:

  1、“於是入朝見威王”中“於是”與現代漢語是否相同?

  答:相同,表承接。

  2、“今齊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是否相同?

  答:不同。這裡是土地方圓的意思,現代漢語是“中央”一詞的相對的意義。

  3、“由此觀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詞,無意義。

  4、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採用類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國之道,由自己推及齊威王,由妻子推到宮婦,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來客推到四境之內的百姓。這種邏輯性強的推理,說服力強,淺顯易懂,表明鄒忌不光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人。

  5、能採用類比推理的方法闡明一個道理嗎?

  略,主要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

  小結:這一段寫鄒忌採用類比推理法進諫,表現了鄒忌對齊王的忠誠盡責。

  三、分析閱讀第三段:

  1、本段中三個“下”字,各應怎樣理解?

  答:第一個是釋出的意思,第二個是下等的意思,第三個也是釋出的意思。“下”的用法還有:①向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③落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⑤下車(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兩個“上”的意思應怎樣理解?

  答:“受上賞”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書”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還有:①上面(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②皇上(上以無隱,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3、“時時而間進”中“間”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哪些用法?

  答:“問”的意思是間或、斷斷續續地;它的用法還有:①夾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②參與(肉食者謀之,汝何間焉)③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居有間)④時間(奉命於危難之間)。

  4、本段中包含一個成語,請找出來,然後用它造一個句子。

  答:“門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進諫的人多這個意思。

  5、鄒忌勸諫齊王成功了嗎?

  答:成功了。

  6、齊王是否發揚了鄒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樣做的?

  答:齊王發揚了鄒忌的“自省”精神,積極鼓勵大臣和百姓進諫,實行了開明政治。

  小結:本段寫齊王納諫,表現了齊王寬厚的胸懷。反過來,也說明了鄒忌的諷諫很有效。

  四、閱讀最後一段:

  1、“皆朝於齊”的“朝”是什麼意思?前文中的三個“朝”字又如何講解?

  答:這個“朝”是朝見的意思。“朝服衣冠”的“朝”是早上的意思,讀zhāo;“於是入朝見威王”的“朝”和“能謗譏於市朝”的“朝”都是朝廷的意思。

  2、齊威王納諫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答:取得了“戰勝於朝廷”的效果。

  小結:這一段寫齊國的興盛,顯示了鄒忌諷諫齊王的巨大作用。

  五、佈置作業:

  1、練習一、二、三。

  2、完成補充練習:同步訓練。

  附: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妻私我→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聯想)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8

  一、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培養和發展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指導思想

  根據初三的教學安排,本文已教學過,再加上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覺有些單調。因此。針對本文故事性強,人物刻畫簡約,形象鮮明,不乏生動,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特別大的特點,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課本走進生活,在創新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三、學習策略

  1、帶著教材走進生活。學生根據課文的部分內容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組織學生自評。

  2、,體味誦讀,情感感悟。

  四、輔助教學媒體:

  電腦

  五、教學時數:

  一教時

  六、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待——編演評價——體味誦讀,其中編演評價是主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以聊天形式匯入新課。

  師生問候(用英語問候),點明課題。

  (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共同學習一堂課,學習的課文是本學期的語文課本第四單元的第二篇《鄒忌諷齊王納諫》,請一位同學將課題寫一下。【寫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學過了吧?

  那麼,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用你最喜歡的讀書方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我給你們配點音樂。【播放】【配樂】學生誦讀。

  課文回顧,點燃閱讀期待。

  【媒體投影1】: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為什麼?

  學生交流;老師評價。

  從同學們的回答看,大家對課文的理解還是不錯的。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簡約,但不乏生動,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那麼,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麼方式呢?

  【媒體投影2】編演課本劇

  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

  (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三)導編

  1、討論:編劇要注意的事項?

  那編寫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老師在課前選擇了文中的某一場景予以了編寫,現在呈現給大家。【媒體投影3“諷諫”:鄒忌、齊王的戲】請大家結合原文看看,老師編寫的是哪一個場景?(場景“諷諫”)下面就請同學們對照原文交流討論改編課本劇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書注意要點。

  (如:設定活動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旁白、人物之間的對白、對白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

  請同學們注意,剛才老師編寫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鑑,更需要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

  同學們說說看,課文中還有哪些場景可以編寫成課本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點撥、投影。

  【媒體投影4】

  (1)問美:鄒忌、鄒妻、鄒妾、客人的戲;

  (2)比美:鄒忌、徐公的戲;

  (3)思美:鄒忌個人戲;

  (4)諷諫:鄒忌、齊王的戲;

  (5)進諫:齊王、群臣吏民的戲;

  (6)四國朝齊:齊王、四國使臣的戲;

  時間關係,本節課只編寫其中某一場景。大家說,編哪一個?根據學生選擇確定本節課的任務

  “問美”(重點)

  下面請前後位的同學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有其中的一位同學執筆,其他同學運用剛才的學習收穫,結合課文內容,共同討論編寫好劇本。

  學生閱讀、討論、編寫;教師深入學生巡查編寫情況,適時指導。

  (四)導演

  剛才大家都能仔細閱讀課文,認真編寫。我們精心編寫了劇本,一定希望將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組中的一位同學擔任導演,小組內自由分配角色,準備演好自己的劇本。

  學習小組互助合作,推選導演、演員,進行表演排練。

  指名一個小組進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選導演,再由導演選取演員進行表演。

  (演員自己要說說對角色的表演感受;觀看的同學要做好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的準備。)

  (五)導評

  表演得怎麼樣?如果學生表演比較出彩,獲得同學們的掌聲。

  師:看來本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請我們演員自己先可以說說表演角色的感受。

  觀眾呢,觀看了剛才的演出,可以對演員的創新表現進行發問,也可以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價,你覺得誰演得好,好在哪裡?誰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些?

  怎麼看就怎麼說,允許爭論,允許反駁,只要意見合理。

  這一點評中要巧妙地將本課核心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落實,萬不可將評點糾纏在非語文的東西上面。

  剛才,同學們無論是演還是評,都很精彩。我們()的學生就是棒。老師相信大家不僅演得投入,評得具體,而且一定還能讀得精彩。

  請大家推薦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朗讀評價。

  (六)聽配樂朗讀。【媒體投影5】

  最後請大家完整地聽一遍課文朗讀,讓我們一起欣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讀。

  (七)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僅編寫了其中一個場景,文中還有其它場景可供編寫,課後大家還可編寫交流。下課。

  設計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要按新課標理念進行,從教學過程和效果看,教學形式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三維設計”理念。

  主要體現:

  1、要改變單一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格局,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全面培養。

  2、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從“導讀”、“導編”、“導演”到“導評”,都要伴隨著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探究,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要創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身的情感體驗,透過學生參與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獨自理解和領悟。

  4、要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學生從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與評價中分清是非、美醜,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觀。

  5、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能力”。

  6、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只起一個“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於思考、敢於進諫的可貴品質;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透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4.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藉助工具書與註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 間

  2.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後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為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鄒忌為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矇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矇蔽,由此進諫。

  2.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裡?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群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矇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全班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透過說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於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後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知識

  ①、理解重點詞語:修、尺、服、窺、美、私、聞、莫、地方、左右、朝等。

  ②、學習文言句式: ……孰與……?賓語前置,壯語後置。

  ③、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學會類比說理的方法。

  2、背誦全文

  3、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想

  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應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但不能佔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多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將有關的詞句知識問題、練習、補充資料適時展示給學生以節省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課型和課時

  自讀課,兩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 3、練習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展示:

  召公諫厲王止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

  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

  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

  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問題:厲王為什麼會被“流於彘”?

  明確:周厲王暴虐無道,用高壓手段乃至殺戮來鎮壓人民的批評,他不聽召公的勸諫,結果被人民放逐,遭到滅亡的下場。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選自於《戰國策·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是賢臣鄒忌諷喻明君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結果使齊國修明政治,國勢強盛的故事。

  二、解題

  鄒忌,戰國時齊國人,善鼓琴,曾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深得威王讚賞,封為相,後封成侯。

  齊威王,田氏,名因齊,一作嬰齊。曾任用鄒忌為相,田忌、孫臏為將和軍師,改革政治,國力漸強。

  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個動詞,不屬於同一個主語,是一個兼語句。此課題揭示了課文的內容,即鄒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勸告齊威王接受意見、採納建議。

  三、研習課文

  1、多媒體播放錄音

  2、學生自行反覆朗讀課文

  要求:

  ①、至少誦讀兩遍。

  ②、藉助註釋、工具書,完成下列自測題。

  A、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形貌昳麗(yì) b、時時而間進(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後(jī)

  e皆朝於齊(cháo)

  B、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a、鄒忌修八尺有餘。 b、朝服衣冠,窺鏡。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齊地方千里。

  e、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f、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翻譯下列句子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

  讀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於言表的愛戀之情,妾拘謹勉強的回答,客奉承討好的意味,鄒忌勤於王事、委婉諷諫的表現,齊威王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氣魄。

  4、分析課文

  討論下列問題: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先提示學生文中有一個點明原因的句子,請找出來。學生會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師可進一步設問:鄒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據什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①、“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②、“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③、“暮寢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寢而思之”的結果。他之所以認為“王之蔽甚矣”,是因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鄒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況作為高高在上,俯視一切,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齊威王呢?

  ②、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麼?

  明確:鄒忌善“諷”,表現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國君能不能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關係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一開口就批“龍鱗”,逆“聖聽”,往往會使他牴觸,不易接受。因此鄒忌就從自已個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這個問題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矇蔽這件事講給齊王聽,先引起齊王的興趣。然後抓住這一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相似點——受蔽,把兩件事巧妙地聯絡起來,進而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一嚴峻事實,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形象而委婉地說服了齊王。

  ③、鄒忌諷齊王的效果怎樣?

  明確:鄒忌“諷”齊王的目的是希望齊王納諫,因此,達到齊王納諫這一目的就是“諷”最好的效果。齊王回答“善”,這一字力有千鈞,鮮明地表明瞭齊威王的態度,集中地表達了“諷”的效果。文章具體地敘述了齊王納諫懸賞的方式:“上賞”、“中賞”和“下賞”,敘述了納諫的過程:令初下,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無可進者。還交代了齊王納諫的結果:“戰勝於朝廷”。其實,這些也正是鄒忌“諷”的間接效果。

  小結:本文緊扣題眼“諷”,遵循文章的寫作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連點成線,有機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牽一“諷”而動全文。

  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①、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層次的特點,即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就容易背誦。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於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又是三層。再看,鄒忌自以為美於徐公這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熟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後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諷諫是第一層,齊王“下令”廣泛徵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後鄰近的諸侯國前來朝拜,“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是第三層。

  ②、可以透過個別背和大家嘗試齊背的方式背誦全文。

  四、達標檢測

  填空:

  在第二段中,鄒忌用已事(設喻),諷諫齊王用了邏輯上的(類比)推理法,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即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於臣”,暗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私王”、(“畏王”)、(“有求於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查工具書,理解歸納課後練習(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瞭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絡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覆朗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敘事為主的文言文的朗讀技巧。並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註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設計導學案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

  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透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朗讀中透過重讀、停頓及語調變化突出敘事重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絡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透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透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導學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設計導學案是為了使學生有更紮實的語言積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這是一個動盪劇變的時代,謀臣策士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智謀與才識登堂入室,出謀劃策、巧思妙喻、奔走遊說,影響著各國的盛衰及歷史的走向。

  感謝那些史學家們,為我們記述了那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展現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風貌,也給予了我們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透過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領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設計意圖:學生曾經學習過《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對戰國及《戰國策》已有了解,老師的激情匯入意在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停頓、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結合導學案,掃清字詞障礙

  2、老師活動: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文言詞句積累及答題方法。

  (設計意圖:文言文學習要“文言並重”,所以,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課前完成了導學案,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上的文言詞語教學中我針對初三學生的需要,更側重於對答題技巧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老師、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但他們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同,試著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三問”及“三答”,讀一讀,將看似相仿的句子讀出不同,突出敘事的重點來。

  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學生朗讀體會,討論分析,老師點撥:人稱變化體現出他問妻應該讀得親切自然,問妾則是簡潔中透出了威嚴,問客語氣平緩,顯得生疏謹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讚美——私(偏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愛”之情,所以,重在強調“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處於畏懼心理,不需要思考,急於表明態度,所以重讀突出觀點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沒有特別重的音,均速。

  老師總結:從文字上看,語言很相近,但讀出來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敘事的重點,讀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這部分要突出誦讀。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妻、妾、客的回答,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明顯不同,體現出他們不同的情感,也彰顯出作品語言的魅力。因此,要透過誦讀,揣摩字句,比較、分析,通曉文意,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設計意圖:這一次的讀,是對上面分析、指導效果的一個反饋,也使學生在“看出門道”之後有一個加深理解與體會的過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學生朗讀,體會與敘事的文字讀法的不同,“敘”看似平和卻要讀出起伏,“議”則重在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來。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並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及時創設問題情境,補充比較閱讀的資料,把預設性問題和生成性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不僅要認識到“委婉規勸”的好處,更要學習“委婉勸說”的技巧。)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從文言詞彙、課文內容、勸說方法等方面進行回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中主動思考、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詢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並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設計意圖:因為是初三學生,所以設計中不僅考慮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要培養學生研究試題,把握學習重點的意識。)

  八、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 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本文第二段鄒忌以自己的事情設喻,勸說齊王納諫是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 課內自讀課文一課時可完成。

  [教學方法] 啟發式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勇於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遊刃有餘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

  請大家把課本翻到《鄒忌諷齊王納諫》(著重號內容板書)

  二.相關知識介紹

  1.解題 參照註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採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採納臣民的意見。

  2.《戰國策》初三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作過簡介。可參照預習提示內容。

  注意: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與前面學的《史紀》(紀傳體)、《資治通鑑》(編年體)不同。

  三.教師範讀課文

  四.學生齊讀全文後自己理解其內容

  五.課文重點內容講解

  教師串講一段,請兩名學生串講兩段,在此過程中將重點字、詞、句隨時講解並板書。

  1.實詞

  zhāo 早晨(名詞)私人,自己(代詞)

  朝cháo 朝廷(名詞)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cháo 朝見(動詞)偏愛(動詞)

  身長,長(形容詞)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

  修修建(動詞)地方

  整治(動詞)今義是一個名詞

  2.虛詞:莫:無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弗:fú,否定副詞,譯為“不”。

  3.詞類活用

  A.形容詞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B.形容詞作動詞 私我也(“偏愛”)

  C.名詞作狀語 面刺(當面)

  D.使動用法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於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B.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C.狀語後置(介詞短語後置)

  欲有求[於我]也(欲[於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灣譏[於市朝](能[於市朝]謗譏)皆朝[於齊](皆[於齊]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於朝廷]勝)

  D.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判斷句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式標誌

  E.省略句 (鄒忌)與(客人)坐談

  (學生結合講解再默讀全文)

  六.課文難點內容分析

  緊扣題目,理解課文。首選設問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寫了什麼內容?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的聯想,然後圍繞這件家事展開提問:

  1.這件家事是什麼?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徐公美?(親暱)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於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讚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讚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麼結論?

  ――他並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也。

  5.反覆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後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裡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採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後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板書著重號內容):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七.學習借鑑

  1.設喻手法 在今後生活學習中可借鑑,需注意的是設喻要精妙,比喻要切當。

  2.詳略處理 寫作時借鑑,注意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透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4.思想內容借鑑 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有利於社會進步。今天,我們為實現“四化”有借鑑意義,同時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設計(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字音。學生透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二、三讀課文,品味賞析。

  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透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釋出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三、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美育目標:

  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讀課的學習。

  教學難點: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透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諷諫”的好處。

  2.本文結構層次別緻,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三答、三比、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投影)我們知道這“良藥”確實“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麼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

  (二)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

  (四)學生再讀課文,並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麼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麼啟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採取了什麼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於齊”

  (五)分析人物形象。(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A.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麼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麼?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麼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麼本領?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於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於職守,足智多謀;

  善於辭令,勇於進諫。

  B.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進諫後,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2.“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麼關係?反映了齊王的什麼精神?

  (透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六)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點撥:1.“設喻”是指設定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定,“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定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裡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恆,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

  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

  “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

  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匯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

  (七)總結擴充套件:

  A.總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表現了鄒忌高超的諷諫藝術。

  B.擴充套件

  討論: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你更欣賞誰?為什麼?

  (八)佈置作業。

  給《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寫一個續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

  教學主導

  1. 基礎性閱讀,即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2. 理解性閱讀,即能感知人物特點和結構特點,能初步領會自知和民主的積極意義;

  3. 期待性閱讀,即能揚棄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時宜的內容;

  4. 拓展性閱讀,即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內容,擴大閱讀視野。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重點

  背誦和三個排比層疊套裹的結構藝術。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用一面鏡子做道具。教師登上講臺,顧盼照鏡,然後再略帶誇張地做淨面去汙之狀。接著提示:我手中一面鏡子,起什麼作用?同學們說得對極了!我的鏡子就是我的意見書,當面暴露我的缺陷,當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潔我的面容,就是乾淨我的肌膚。可是,一個國家的興衰得失,一個國君的統管治理又該以什麼作為它的鏡子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歷史散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礎性閱讀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於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侷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裡已學過長短三十餘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肅清道路上的“絆腳石”開始。

  1. 粗讀課文,辨清字音。先老師或錄音範讀,提請學生注意;再學生齊讀,找出容易誤讀的字加以正音,並儘可能聯絡以前所學內容。示例於下:

  有()麗 朝()年 間(

  2. 再讀課文,解說詞義。提請學生全文默讀,並對照課本註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的基本意義,教師找出學生容易忽略、多義或古今意義有差異的詞予以查問。示例於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長;好孰:誰;仔細;什麼(《隆中對》有)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私:偏愛(《出師表》有今:自私)

  3. 還讀課文,複述大意。先散讀,要求學生放聲無礙。再自由組合或教師挑選,分角色演讀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點撥歸納。示例於下:

  忌不自信。(倒裝句,賓語前置。《滿井遊記》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陽樓記》中有“吾誰與歸”)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語後置,《馬說》中有“馬之千里者”)

  4. 追讀課文,完成背誦。感悟課文排比和反覆的語言修辭特點,提高記憶的效率,以先進示範或教師表率,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

  第二步:理解性閱讀

  一部《戰國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寫實與虛構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體現《戰國策》的特色。與其當史來讀,不如做美文來讀,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讀。西方有人尖銳而不無偏激地以為,歷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閱讀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節:鄒忌巧用寓言、齊王虛納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這一點無須作為重點,概括歸納即可。接著,需要分析人物個性,只要鄒忌就行。鄒忌五個“一”:一個高官之位(史載此人善鼓琴,做齊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麗”可證);一個突破阿諛諂媚重圍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頭腦;一腔在位謀政、進盡忠言的熱血;一張委婉幽默的巧嘴。透過人物分析,再就文字客觀提供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兩點(如能感受更多資訊,更好):一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為臣者敢於進諫、善於進諫的民主意識,為君者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形象。諸如此類,透過引導和師生互動,或板書,或學生自記筆記。用表格示例於下:

  如果把《戰國策》當美文來讀,其結構層次的“三排”之法,重疊套裹,從頭至尾,實為罕見,很可細嚼精咽。順序當可按範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清理。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後來南宋理學家們倡導的八條目中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行為方式和過程而言,從問詢到比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個排比;就鄒忌自醒的情節看,朝窺、日問、晚思,再到問訊的物件和物件們的反映的細節等等,無一不是三個排比。至於“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上、中、下等級的獎賞,“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時間推移,三個排比典型而明顯,一提便知曉。這種文章的結構層次的重疊美可以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深入會意。

  當美文來讀,還可引導領會之處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從近到遠,從個人修養到朝廷天下的遞進構思;實寫家事感悟、虛寫戰勝朝廷的詳略藝術;一代國相不惜執著形貌攀比的誇張手法等等。儘可由學生有所發現和體會。

  第三步:期待性閱讀

  在吸取精華、繼承優良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本文置於現實世界的平臺上,為學生提供求異思維和批判閱讀的參照,引導學生用別樣的眼光讀出主體獨特的體驗。比如,“戰勝於朝廷”,且不說誇張失實的嫌疑,單論這種內斂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當今世界,無論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立足、民族的強盛,沒有真正的實力做後盾,“戰勝”純是自欺欺人的誑語,儒家走向理學死衚衕的八條目的原義,是不能救國和強國的。再比如,“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進諫情形的變化,誇張有餘,信實不足;一代國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誇飾,怎麼也難以讓人全信,細節的失實,也直接影響整體的真誠。因此,更多地當文學作品讀可也。

  這一步的學習,老師除了略加激發,無須預設和過多暗示,讓學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捨標準裡縈繞;哪怕失之於幼稚和考慮欠周或存在明顯的謬誤,也當平等地交流和溝通,關鍵在培養敏銳的批判鋒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閱讀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材料印發。目的在於感悟讀後感的一些寫法和敘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歸納和使用,以及期望學生拓寬歷史散文的閱讀視野。示例於下:

  納諫與止謗(節選)

  ──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60年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驕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聖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裡,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弭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後,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於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

  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著讀,大有可以借鑑之處。

  設題:

  1. 本節選部分既有鮮明對比,又有嚴密的邏輯聯絡。就對比說,是齊王與厲王的對比。就邏輯說,哪些語句構成這些對比之間的聯絡,請找出來。

  2. 本文段副標題名為“重讀有感”,重在說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錄,如果依照這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根據你的理解,後面大概會寫什麼?

  3. 《召公諫厲王弭謗》也是歷史散文中的名篇,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詢,試通讀幾遍,並簡單概括其大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