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北伐教學設計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逖北伐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透過合作學習,把握故事內容。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過程與方法:
自學指導,小組合作,教師引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預習要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邊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評
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學習、積累下列重點文言詞彙。
(一)一詞多義
使: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使自召募()
將:大王誠能命將出師()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
(二)詞類活用
糾合驍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
(三)古今異義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古義:今義: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彙:“因”“糾合”“怨叛”“魚肉”“素”“屯”;注意4個字的寫法:“蹴”“睿”“驍”“廩”。
2.翻譯重點句子:“‘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
3.學習本文透過言行描寫及抓住重點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運用成語“聞雞起舞”“自相魚肉”“望風響應”。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據歷史所記載,祖逖率軍北伐後,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結合課文,談談他如何體現出一代名將的膽識。
四、精講點撥
預設問題:分享積累《資治通鑑》中的經典故事。
五、當堂達標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6分)
(1)因起舞()(2)糾合驍健()(3)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
(4)自相魚肉()(5)睿素無北伐之志()(6)屯淮陰()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4分)
A.①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②使自召募。B.①及魯肅過尋陽。②及渡江。
C.①大王誠能命將出師。②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D.①自以為大有所益。②精益求精。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譯文:
(2)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
譯文:
4.《孫權勸學》《祖逖北伐》中有些成語已濃縮為成語,試把它們寫出來。(5分)
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晉平公問於師曠曰()。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④何不炳燭乎()。
(2)翻譯下列句子。(3分)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翻譯:
(3)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4分)
六、知識歸納
1、古漢語特殊用法
a.自相魚肉(名次用作動詞)
b.給千人廩,布三千匹(定語後置句)
c.言於睿曰(倒裝句)
2、成語歸納
聞雞起舞
中流擊楫
設計意圖:透過歸納常見的語言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今後的學習中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