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5篇)

《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拜訪教師或專家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化石,寫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變為桑田。”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資訊卻被化石儲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透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說話……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向我們講述美好的傳說嗎?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歌《化石吟》。)

  明確學習目標。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⑴學生體會,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①概括詩歌的主要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讚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②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第1、2節為一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⑵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2、學法指導:

  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透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三、探究研討

  朗讀3~6節,思考問題組: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獁的復原圖片)

  5、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後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碟等,並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六、佈置作業

  1、將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2、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課後記】

  本課授課過程中,學生對於化石的形成過程中,以及它對研究地球歷史以及生物變遷過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卻充滿了好奇心。課前佈置學生們進行的資料查閱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果本課能夠進行生物和語文的合作教學探究,輔助多媒體實施教學,那將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成果。

  《化石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透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詢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蒐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 烏有 裹藏 蔥蘢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⑴ 各自練讀。

  ⑵ 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透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階逐步想高階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透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化石吟》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

  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感情豐富。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

  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揣摩語言,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音律之美。

  2、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教學難點】

  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課前準備】

  1、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初步朗讀。

  三、指導閱讀

  可以抓住題眼“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把握內容,體會感情,甚至將結構安排,前後呼應等知識一併解決

  在不斷揣摩語氣語調、節奏快慢過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來。

  四、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五、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

  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

  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麵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七、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化石吟》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 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

  ②理清結構,展 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教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並析題:解釋“什麼是化石”。並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內容

  1、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麼意思?

  討論並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讚頌化石的抒情詩。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 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讚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請找出有關段落,並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學生髮言,明確:詩歌在結構上 是“總一分一總”;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 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c.怎樣 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寫作方法探 究:

  ⑴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排比的修辭,透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開啟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⑶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覆朗讀,體會這一特點。並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⑷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麼好處?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3、學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

  2、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五、 佈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化石吟》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三、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四、教學方法:1.朗讀法。2.聯想想像法。3.討論點撥法。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開啟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為什麼?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安排結構有什麼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