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課文教學設計

化石吟的課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石吟的課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微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掌握內容,體會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微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板書課題。

  1.激趣:利用電教媒體放映多種恐龍的圖片,並配以恐龍的模擬聲音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質疑:距今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的恐龍早已滅絕,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怎樣再現出來的?

  3.討論: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猜想,儲存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4.閱讀:網上搜索“猛獁冰封3萬年遺體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組圖)”。

  5.小結:正是這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裹藏著昨天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套珍貴的密碼,人類才得以把思緒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課題:16.化石吟

  6.解題:

  (1)理解“吟”的意思。

  吟,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2)化石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就知道了。

  ①欣賞化石圖片(網上搜索)。

  ②說說化石是什麼?

  ③定義化石:動物或植物死亡後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有機體自身保管完好,或在沉積岩中形成印模,或儲存生存時留下的痕跡,漫長時間後成為地殼的`一區域性,這就是化石。

  (3)課題是什麼意思?(讚美化石)

  二、誦讀全詩,加強理解。

  1.自由誦讀,初步理解。

  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有節奏地朗讀詩歌,並能有選擇地背誦。

  2.閱讀資料,加強理解。

  ①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獁象:也稱“毛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於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中國東北、內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現。

  ③“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研究標明,化石還區域性保管著生命有機物的剩餘,並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屍骨。

  ⑤太古:遠古的時代。

  3.開火車分小節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對於會認字和會寫字是否讀準,節奏是否掌握恰當。

  三、評價討論,理解感悟。

  1.讀後評價,同學們在評價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感悟。

  (1)關於讀音。

  思緒xù不朽xiǔ軀qū殼裹guǒ藏檔dàng案蔥蘢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2)關於寫字。

  強調“裹”的寫法,“果”字夾在“衣”中間。

  (3)關於節奏。

  結合學生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重點指導: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關於感情色彩的處置:

  ①針對剛才同學們讀的情況大家互相評價,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②說說應該怎樣讀,自身讀讀。

  ③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讀。

  ④師生一起研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置,整體感受。

  第1、2節是第一層,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透過連續不時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考慮。

  板書:發問想象

  第3、4、5、6節是第二層也是詩的主體區域性,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讚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讚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歎服。

  板書:遐思飛躍

  第7節是第三層,用陳說的語氣為第2節做了肯定的回,進一步讚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書:回答呼應

  整首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應透過反覆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字的理解感悟。

  2.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進一步感知、考慮(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考慮,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沛的時間。

  3.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的讚美之情。

  (3)詩歌分為三層:第一層為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第二層為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為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四、全文總結,整體感知。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感嘆科學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自然奇妙——科學神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匯入,板書課題。

  二、研讀賞析,精讀課文。

  1.學法指導:我們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後,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詞語,以便掌握文章的主旨。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地、反覆地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透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2.學習第一層、第三層並結合理解第5節。

  (1)一、二組讀第一層,三、四組讀第三層。

  (2)學習分析。

  ①師引入:哎呀,讀了第一節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竟然沒有腿,最早的樹又不開花,這些最早的動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徵人類是怎樣知道的?(是化石告訴我們的)

  ②小結:對,是沉睡億年的石頭告訴我們的,是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告訴我們的。

  ③對照了解前後呼應。(幻燈片演示詩歌第二節、第七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