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範文

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背景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8頁內容。

  教材分析: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學生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後面學習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做準備,因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歸結為乘這個數的倒數。所以它是學習分數除法計算的知識基礎,溝通分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起著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 教材中通過幾組乘積為“1”分數乘法的算式,積累學生對倒數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部分學生在課前預習學習中已經接觸了一些關於倒數的知識,但是對於倒數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繫統、不牢固,他們不會用語言敘述倒數的意義,在寫法上也會出錯,並且認為倒數就是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將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混為一談。

  學生對倒數的認識侷限於一個數,或者是把兩個數倒過來。而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接觸過倒數知識。

  二、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

  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學生經歷探索“倒數意義”和“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學習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並發現它們的規律;藉助直觀滲透數學知識之間普遍聯絡的思想,感悟“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養學生樂於思考,勇於質疑的良好品質。體會數學的特點,感受數學的價值。

  學習目標:

  1、知道倒數的意義。

  2、經歷倒數的意義這一概念的形成過程。

  3、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重點:倒數的意義與求法

  數學難點:理解“互為”的意義,明確倒數只表示兩個數間的關係,而不能單獨地說某個數是倒數。

  三、教學方法: 自學法、討論法、談話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1、匯入

  同學們好!首先請大家欣賞兩幅圖片,透過這兩張圖片你都能獲取哪些資訊呢?

  不難發現這兩張圖片都來自美麗的江南水鄉,都有美麗的倒影。 在我們中國有許多有趣的漢字,下面就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些漢字,你能發現什麼?

  吞----吳 杏----呆 由----甲

  (1)按照上面的規律試著填一填下面的數。 4125 —( ) —( ) —( ) —( ) 7238

  你能根據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關係,給這三組數取個名字嗎? 我們給具有這樣特殊規律的數取名為倒數。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六年級數學第三章第一節《倒數的認識》。

  2、探究新知

  關於倒數,同學們想知道些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是倒數,倒數具有什麼性質?

  (1)同學們先計算,再觀察,看看有什麼規律。

  3817151×= 5×= = ×12= 83515712

  我們不難發現第一個特點:每組中乘積都是1;

  第二個特點:都是兩個數,而且這兩個數的分子分母都交換了位置。 我們把具有這樣特點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概念中首先必須是兩個數,其次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這樣我們才稱這兩個數互為倒數。“互為”就是互相、相互的意思。就拿=1來說,因為×=1,所以和互為倒數,也可以說的倒數是,反過來的倒數是。 不能單獨說哪個數是倒數,或哪個數不是倒數。或者111×12=1,我們可以說的倒數是12,12的倒數是,121212388338838338388338831和12互為倒數。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兩個數是不是互為倒數,12只要看這兩個數的乘積書不是1,如果乘積是1,我們就說這兩個數互為倒數。

  3、我們已經知道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那我們怎樣很快的找出一個數的倒數呢?請大家看下面這道題。

  例1 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375126 1 0 52367

  那麼大家想一想:1的倒數是多少?(因為1×1=1,所以1的倒數是1).

  0有倒數嗎?為什麼? (0沒有倒數,因為0×任何數?1)

  4、練習

  說出下列各數的倒數

  2 0.2 1.75 2353

  5、回顧與總結

  我們要判斷兩個數是不是互為倒數或求一個數的倒數,我們只需要看這兩個數的乘積是不是1或判斷他的分子分母是不是交換了位置。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一開始透過兩張圖片和中國漢字引入新課,幫助學生理解“互為”和“上下交換位置”的含義,從而為構建新知掃清語言理解障礙。並在課中多次強調錶達的準確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運用數學語言清晰地、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討論與質疑。

  本節課我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法。教師透過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並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錯誤,並在修正錯誤中體會成功。特別是在探究倒數的意義與求倒數的方法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觀察,去歸納,去總結。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細心體會分子與分母的位置關係,從而發現求倒數的方法。設計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一切知識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們發現”。

  “倒數”的學習適於學生展開觀察、比較、思考、歸納等教學活動。這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到創造的過程,加深對“倒數”的認識。並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在討論中探究知識,理解並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

  透過課後的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伴隨著學生情感參與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激起思維高潮,讓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最後在課堂總結中再次提出問題,總結反思,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