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選修《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選修《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選修《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弄懂詩句的含義,反覆誦讀本詩,力求成誦。

  2.閱讀教師印發的材料,知人論世,理解他的作品風格和現實、人格的關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究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關係。

  2.學習敘事寫景的方法。

  3.理解這首送別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作者為什麼開篇描寫瀛洲。

  2.為什麼把描寫重點放到暮色上。

  3.品讀最後一句,理解李白的詩風和人格。

  【教學難點】

  1.怎樣理解首句的作用。

  2.如何理解詳細描寫的好處。

  3、結合其他學過的文學作品談一談你對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關係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解題:夢遊天姥是所記的內容,留別說明寫作緣起(引出寫作背景),吟是古詩體裁,類似歌、行體,多有悲愁慷慨之意,如《梁父吟》。

  2.齊讀,強調朗讀的重要性。教師引導學生矯正讀音,強調朗讀要注重節奏、強弱和韻律。關注讀音(瀛、剡、淥、著、屐、殷、訇、鸞、騎)

  二、賞析詩歌

  (一)師生共同探究第一段。

  1.提問:本詩的描寫物件是“天姥山”,為什麼以“瀛洲”起筆?

  明確: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霞中時隱時現,勝似仙境。傳說固然美好,但不可遇不可求,現實雖然平常,但可遇而可求。以虛襯實,暗喻了作者對天姥山的嚮往,對現實的熱烈追求。寫得既富有神奇色彩,又不離現實,引人入勝,為下文描寫夢遊天姥仙境蓄勢。

  2.提問:天姥山有什麼特點,使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神秘(側面描寫) 高大(誇張、襯托)

  (二)師生共同探究第二段。

  1.學生齊讀,教師引領學生積累字詞。關注實詞意義用法(因、慄、驚),通假字(著、列)。

  2.提問:這段是夢境描繪,所以有人說這首詩是記夢詩,也是遊仙詩。如果按時間順序,記夢的部分怎麼劃分?

  明確:夜行賞景(我欲因之夢吳越——身登青雲梯),拂曉見聞(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曲徑晝遊(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色洞天(熊咆龍吟殷巖泉——仙之人兮列如麻)。

  3.提問:遊仙部分和我們學過的哪篇文章類似?在敘事繪景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類似於《湘夫人》中描寫湘君為湘夫人建造水中華居的部分。詩寫夢幻,脫盡現實時間、空間的拘牽,任由想象馳騁,把一個天姥山寫成一個洞天開啟,光明璀璨,祥雲繚繞,神仙群集的仙境。詩人隨著夢境的變化、情感的執行而遣詞造句。詳略得當,重點描寫暮色。

  4.追問:李白為什麼重點描摹黃昏所見?

  明確:黃昏所見的神仙世界的場面盛大而熱烈,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應,這裡除了有他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印跡,這一切透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李白被賜金放還,雖然還年輕,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經是日落西山之時,此時作者盡力渲染黃昏所見正是對現實不滿的反應,仙人世界寫得越奪目光耀,越襯托現實醜陋昏暗。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夢境破滅之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蓆之上。緊接著作者對夢遊進行了總評: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在世間行事的快樂就像東流的河水一去不復返了。跋山涉川的李白從浪漫的夢境中回到了現實,感慨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但哀而不傷。

  (三)師生共同探究第三段。

  1.指定一名同學朗讀第三段。

  2.提問:李白是否回答了“別君去時何時還”的問題?

  明確:李白沒有做正面回答,而是用“且放白鹿青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一個場景側面回答了東魯諸公。白鹿是傳說中神仙或隱士的坐騎,如今我李白隨時隨地可以騎上它去訪問大川名山,白鹿是自由的,我是自由的,如今我是羈鳥返林池魚回淵,這句話不正是李白追求的“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生”“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生命終極理想的形象概括嗎?我想當朋友們看到這句告白,誰還會為李白擔心呢,有的只是放下、欣慰、羨慕和祝福。這樣一種浪漫場景的描繪勝似直面告白,符合李白的人品,符合李白的文風。一個隨意灑脫,輕鬆自在的李白再一次映入我們的眼簾,這樣回答令所有人滿意。

  3.提問:最後一句怎麼讀?

  設題意圖:以讀帶賞,以賞帶讀。

  指導:最後一句是李白的再一次吶喊,是李白的第二次覺醒,又一次從浪漫回到現實。跟其它大多數送別詩不同,大多數送別詩表達的是傷感不捨,這首詩表現的是自由灑脫,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一種向黑暗官場徹底決絕的`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於這樣想,敢於這樣說的人並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這句話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一氣呵成讀出狂放、不屑的味道。教師範讀,因聲求氣,感知音樂美和情感美。

  4.探究討論,交流分享:《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文中對神遊仙境濃墨重彩,但不是說就放棄了對現實主義的描摹,詩歌當中兩次提到現實“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請結合其他學過的文學作品談一談你對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關係的理解。

  明確:在文學發展的歷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雖是兩種不同的創作方法,但卻經常聯絡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無論是屈原、李白、關漢卿,還是杜甫、白居易、曹雪芹等,從他們對社會的積極的、嚴肅的態度來看,可以說都是現實主義者,從他們對理想的不倦的追求來看,又可以說都是理想主義者。許多作家當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實現自己理想的社會力量和正確的道路時,往往不是偏重於暴露現實的黑暗,就是寧肯棄現實而取幻想與夢想,當然也有不少是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不同程度地結合在一起的。如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戲曲《竇娥冤》、小說《紅樓夢》,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都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正如高爾基所說,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家,“我們就很難完全正確他說出,——他們到底是浪漫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在偉大的藝術家們身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好像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小結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很多,《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他被賜金放還時期別東魯好友準備南遊吳越期間創作的一首頗能代表李白詩風李白志趣的一首詩歌。文章透過豐富、曲折、奇譎、多變的輝煌形象,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主情調。但浪漫主義不是李白的全部,全詩有兩次迴歸現實的描繪,“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雖然著墨不多,但這是李白的創作根由。《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詠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白借夢遊勾勒出一副瀟灑出塵的仙境,但到最後卻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看似矛盾,實則融洽自然。縱觀這首詩正是把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李白現實主義人格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

  四、作業

  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第一段:神秘(側面描寫) 高大(誇張、襯托)

  第二段:夜行賞景 浪

  拂曉見聞 漫

  曲徑晝遊 主

  暝色洞天 義

  第三段:覺醒吶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