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學《我們周圍的植物》的教學設計範文
小學三年級科學《我們周圍的植物》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科學《我們周圍的植物》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背景分析:
植物的種類非常之多,許多學生,包括教師對身邊的植物難以叫上名來。但人們可以根據植物的一些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本課就是在學生研究了大樹和小草的特徵,並在研究中學習了一些觀察方法之後,利用所學到的觀察方法,嘗試對身邊的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本課教學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當地的特點為學生多準備一些易於建立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的植物(或圖片)。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植物分類的知識,所以本課並不要求學生的分類非常科學,只要能夠體現根據植物某一特點為標準即可。活動中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分類結果進行記錄,以便學生進行歸納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透過觀察植物發現植物的主要特徵。
2.能夠以一定的標準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活動。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分析問題,表述觀點的能力。
4.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並與他人協作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透過對自己採集植物的`分類,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分類方法和標準。
2.透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意識到認識植物的重要,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植物的分類從外形上可從植物的各部分進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物的情感意識。
2.能夠透過觀察植物感受植物種類的豐富多樣。
教學重點:
依據植物的某種特徵建立分類標準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教學難點:
在分類活動中採取標準對植物進行多種分類。
教學準備:
1.常見的植物四至五種(由學生進行採集)。
2.我們周圍的植物課件(易於建立不同分類標準)。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身邊的植物
1.學生介紹學生自己採集來的植物
學生介紹主要是介紹植物的名稱和採集地點。
此活動的主要目的一是讓學生認識這些植物,同時教師也瞭解學生對這些植物的認識程度。此項活動課前教師要對學生採集來的植物進行觀察研究,以便了解學生的採集情況。
2.學生相互觀察所採集來的植物。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植物的各部分,比較各種植物的不同與相同點。
此項活動的目的是為下面的分類做準備,所以在學生彙報時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說出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和相同。
3.給自己採集到的植物進行分類
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學生根據這些植物的特點進行分類。
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你能否將這些植物根據不同的特點分組呢?”學生如果不明白教師可對學生進行類比引導如:“我們班的學生可分為男生和女生”,“這些植物可怎樣分呢?”此時最好不要出現分類這個名詞,分類這個詞彙可放到最後進行板書分析時進行解釋。
透過以上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分類方法和標準。如按葉形分、按植株大小分、按是否落葉分等。
二、認識更多的植物
1.教師出示課件:我們周圍的植物
課件以照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本地區的常見植物。學生透過觀察和聽教師的介紹認識這些植物。
2.學生用以學習的分類方法對這些植物進行分類。
目的一是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分類的`方法,同時評價學生對分類方法的掌握情況。
三.分析學生的分類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教師板書在黑板上的學生的分類。
2.在引導中教師要有目的的使學生意識到對認識植物的重要,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植物的分類從外形上可從植物的各部分進行。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分類的方法。
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分類方法。
學習評價:
學生能夠認識一些常見的植物,並能夠以一種標準對那些植物進行分類。
佈置作業:
到校園或生活中的其它地方設法在不損壞植物的前提下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課後小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