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與編碼》的教學設計
《數字與編碼》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字與編碼》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原有的教學內容是透過調查郵政編碼的編排使學生了解編碼的編排方法。我增加了調查學生比較常見、而且將來使用頻率也比較高的身份證號碼,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以上理念,我合理利用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將其作為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用網路資源學習這部分內容,並制定出下面的教學目標。
瞭解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和觀察比較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思維品質。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編碼,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學會編碼;難點是怎樣科學合理地編碼。
為了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探索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即課外調查收集,課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拓展思維—實踐應用幾個環節。
1、調查收集。
學生透過與家長交流了解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中包含的資訊,瞭解所住位置的郵政編碼。
2、創設情境。
現在我們學生中有很多學生家長是從事商業,所以在導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有趣的商業秘碼,這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學生也因此說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數字編碼,如車牌號碼、火車編碼、郵政編碼等。再由學生選擇與自己聯絡密切的編碼進行研究,學生很自然選擇了熟悉的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進而引出本課的主要研究物件。
3、自主探究。
現在小孩出生後就已經有了身份證號碼,課堂上他們將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與同學的比較,觀察身份證號碼中包含的資訊。根據學生查詢到的資訊,教師提出疑問:“身份證中的每一種資訊分別是由哪幾位數字所表示的呢?”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①調查身份證號碼編排的方法。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考慮到應當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方式去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排方法。可以在網頁裡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身份證號碼,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各地區的身份證號碼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數字,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促進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多向交流和共同發展。
②體會身份證號碼編排的特點。身份證號碼的編排雖然很長,但很科學。透過觀察,學生髮現全班同學的身份證中沒有重複的號碼。這時學生提出疑問:我的身份證號碼中怎麼有“X”?“如果是孿生兄弟身份證號碼會不會是一樣的?”教師可以適時點撥學生到身份證的編排方法裡找一找,哪一位數字能夠區分相同地區相同年齡、性別的人,學生髮現最後一位數字“個人資訊碼”可以區分,切身體會到身份證號碼編排的唯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4、拓展思維。
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及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瞭解常見編碼的編排方法,以豐富學生的編碼知識,擴大學生資訊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5實踐應用。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討論怎麼為自己編制一個學籍號。
本課的教學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透過讓學生收集身份證號碼、郵政編碼等數字,使這些廣泛存在於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教學中要求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判斷尋找編碼的一般規律,在較高層位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嘗試自己編排學籍號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並認識到了數學的簡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