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範文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液體的壓強是一個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卻又非常重要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獲得深刻影響,特在課本P81的演示實驗上增加學生分組探究實驗。透過本節課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液體壓強的特點,認識到液體壓強只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本節課首先透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經驗的相關情景,使學生對液體壓強獲得初步印象,然後讓學生猜想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並設計實驗,自主探究。透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協作精神。同時還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
(2)知道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理解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知道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式和方法。
(2)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進行操作的能力,透過實驗分析,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3)密切聯絡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教學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側壁開口的玻璃管、壓強計、盛液筒兩個、小燒杯兩個、水、鹽水。
學生用:盛液筒、壓強計、玻璃管、橡皮膜、水、鹽水。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是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兩個因素。
難點: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入課題
1、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茶杯對桌面存在壓強是由於茶杯受到重力作用,並提問:液體也受到重力,液體對容器底有沒有壓強呢?
2、用多媒體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氣炎熱,不少同學喜歡游泳,當你站在齊腰深的水中時,有什麼感覺?
學生回答後,提出探究課題,板書課題。
二、根據情景進行猜想,透過實驗得出初步結論
1.上述例項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對人有沒有壓強?水對池底和游泳池側壁有沒有壓強?
現在,我們把游泳池搬到課堂上來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出示一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塊小橡皮,讓學生觀察底部橡皮膜的形變。
2.教師提問:用這樣的一個器材如何研究液體對容器底部有沒有壓強?學生回答後,設計
實驗驗證,將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並引導學生歸納出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問: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檢驗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怎樣用一種器材來探究液體對容器側壁有沒有壓強呢?按照學生回答的思路,設計一個實驗,在側壁開口的玻璃管的側壁開口處紮上橡皮膜,並向其中倒水,讓學生從看到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並進一步分析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的原因。
3.教師問:剛才我們認識到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那麼,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儀器——壓強計。教師透過類比的方法介紹壓強計。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一個結論:橡皮膜上承受的壓強越大,液麵的高度差越大,若兩次高度差相同,則說明橡皮膜承受的壓強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轉動橡皮膜的朝向,看兩邊的高度差有無變化。學生從現象中歸納出結論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三、學生分組探究,驗證猜想
前面,我們透過實驗發現了兩條初步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同學發現橡皮膜有時候凸出得多,有時候凸出得少,這說明液體壓強有大有小,那麼,液體壓強的大小究竟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情景三:當洪峰來臨,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有時會發生決堤的事故。
1、學生討論
從日常生活的事例出發,利用已學知識或生活經驗,猜想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教師板書一些學生可能出現的猜想,比如:
(1)與深度有關
(2)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或與其它的一些因素有關
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後,教師進行整理,用實驗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進行篩選、整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學生的猜想,都是從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確與否,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3、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檢驗猜想
(1)教師介紹實驗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根據猜想選擇某一課題進行實驗,並設計表格記錄資料。
(3)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巡查,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在學生動手做實驗之前,介紹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並強調合作學習,通力協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評價,總結出變化規律
1、各小組派代表將實驗記錄結果用投影儀展出,交流經驗成果,教師對每一組學習的效果進行鼓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對各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透過各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實驗結論3: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提出部分實驗小組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能應用的改進意見。
3、在螢幕上逐條顯示本節課透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五、拓展訓練
利用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可以解釋、解決很多生活以及技術上的問題。
1、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2、投影顯示潛水服,提問:在不同深度潛水時,為什麼潛水員穿的潛水服對裝備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師把攔河壩設計成什麼形狀?為什麼這樣設計?當洪峰來臨時,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漲,超過警戒水位時,為什麼有可能發生決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相關資料:1998年洪水過後,荊江大堤的相關堤段進行了整險加固,使重點堤段的防洪能力從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課堂小結與評價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和評價,談學習體會。學生的學習收穫,可以從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複習、總結前節實驗課的內容,使學生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
2.使學生掌握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總結前節實驗,得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律
問:上節課,我做過什麼實驗?我做的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液體的壓強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問:為什麼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
根據學生回答,著重指出是由於受到重力和有流動性。
問:上節課,同學們從自己做的實驗看到了什麼?能得出什麼結論?哪位同學講講?根據學生的回答和補充,板書: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二、講述液體壓強的計算,得出液體壓強的公式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節課文大問號後面的一段楷體字。講:這一節,我們學習液體壓強的計算。
板書:
2.液體壓強的計算
3.讓大家先計算一道固體壓強的題“一根長方體鐵柱,底面的長和寬都是1釐米,高20釐米,立在桌子上,對桌面的壓強多大?”(板畫一根長方體鐵柱如課本圖10-14乙)
找三、四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餘學生在本子上算。
4.討論怎樣計算水面下20釐米深處的壓強。因為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只要求出20釐米深處豎直向下的壓強就行了。
可以設想在20釐米深處有個正方形水平面,邊長是1釐米,這個面上方的水柱壓著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壓強就等於上方液柱對它的壓強。(邊講邊畫出課本圖10-14甲)
怎樣計算這個水柱對這個面的壓強呢?應該先求什麼……
讓學生討論計算步驟,教師邊總結、邊板書:
(1)求水柱體積V=Sh,
(2)求水柱質量=V=Sh,
(3)求水柱對底面的壓力F=G=g=gSh,液體壓強的公式p=gh
5.引導學生討論公式的物理含義:
(1)對同種液體,p與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對不同液體,深度一定時,p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積S,所以壓強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積大小沒有關係。
討論課本中本節後面的練習題2。鞏固對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6.做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加深印象。(用塑膠小瓶代替桶,用1米長的乳膠管代替長玻璃管。用刀片在塑膠小瓶壁上豎劃幾條縫,把乳膠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膠管,把膠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縫即被水壓開,水沿縫流出。)
7.讓學生做課本上本節的例題。
(1)做題前提醒學生注意統一單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據計算結果進一步強調p與S無關,而壓力與S有關係。
8.討論節後的“想想議議”。
三、小結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本節後面的練習題1,3,4。
(2)提倡課下閱讀章後的閱讀材料:“開發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