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並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溫故舊知匯入:上節課我們透過實驗探究了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請同學一起回憶兩個實驗結論。

  生答:分別是當R一定,透過導體的電流I正比於導體兩端電壓U;當U一定時,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普遍的規律,當我們綜合一下兩個結論,得到透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用公式表達出來就是I=U/R。這個公式就是19世紀時德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歐姆做了大量的實驗得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匯入課題。

  (二)、探究學習

  介紹歐姆定律的內容即是: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示式:I=U/R,請同學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用V表示;R—電阻,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I—電流,國際單位是安培,用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示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蒐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蹟資料。

  教師簡單總結:歐姆是一名優秀的科學探究者。他在研究電流與電源和導線長度關係時,歐姆就自己動手設計了電流扭秤解決了電流測量的難題。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並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透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透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範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示式,接著帶入資料(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並整合好蒐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透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資料的記錄以及資料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透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絡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資料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初中物理課《歐姆定律》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能說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單位;

  (2) 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歐姆定律公式的變形,理解應用公式時要注意“同體性”和“同時性”,會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解釋、推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透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研究過程,從而能較熟練地運用影象處理實驗資料,瞭解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正比、反比關係。

  (2)初步學會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交流討論,互相合作。

  (3)學習用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規律的方法,體會這樣做的優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歐姆當年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關係的簡史,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讓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增強成功體會。

  二、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義及其數學表示式;

  三、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實驗設計及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歸納以及結論的得出。

  四、教學器材:

  調光燈、小燈泡、電池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阻值分別為5Ω、10Ω、15Ω的電阻各一個、導線數根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定物理情境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如圖的電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小組內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學生的方法:

  ①改變電源的電壓

  ②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

  ③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等。

  實驗驗證,學生觀察燈的亮度的變化

  師:燈時亮時暗說明什麼?

  生:電路中的電流有大有小。

  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決定?

  (二)大膽猜想,啟用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猜電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學生聯絡已學內容以及剛才的實驗現象,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大小有關,因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關,因為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最後,根據猜想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兩者有關:

  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問題的解決,產生主動探索的動機,

  (三)設計實驗

  1、課件出示思考題

  (1)根據研究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方法,這個問題應採用什麼方法研究?

  (2)選擇使用哪些器材?

  (3)該實驗應分幾步,具體步驟怎樣?

  2、學生激烈討論,明確本問題的研究方法:必須設法控制其中一個量不變,才能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即控制變數法。

  學生討論,提出本實驗必須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變(確定應該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研究I與U的關係;第二步,保持U不變,研究I與R的關係。對於第一步,改變U(用電壓表測),觀察I(用電流表測量),且電壓的調節可透過:改變電池節數來實現(阻值為R的電阻直接接在電源兩端),或者透過電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移動變阻器滑片來實現。

  師生共同討論:透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比透過改變電池節數方案要好。

  3、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學生個人設計,然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處和不足。

  4、學生進一步討論:對於第二步,要研究I與R的關係,首先要改變圖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電阻。要保持U不變,可調節滑片P的位置,使電壓表示數不變。

  5、師生共同討論:要完成以上實驗,還必須測量相關資料,需要設計實驗資料記錄表格。

  (四)分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擬定的方案實驗,邊做邊想邊記。教師巡視,注意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資料記錄是否正確,作個別輔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