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範文

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1

  本課教材分析:

  本課寫的是戰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透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後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太史伯、仲、叔和季勇於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願捱打、寧願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勇於展現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能力。在學習中能夠發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識強。本課的學習應鼓勵學生收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透過人物的語言及行為重點理解課題,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2、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歸納學生的資料,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弄清“國王”、“莊公”、“國君”、“相國”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瞭解太史的職責,知道“竹簡”是怎麼回事。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麼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後果是什麼?)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三、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後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他們的職責是什麼?(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3)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願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麼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願不要這個腦袋。”(在理解了伯說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後,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幾個學生讀,甚至由老師範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於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麼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透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後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小組交流,透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後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範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麼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

  (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四、指導複述,交流收穫。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後的收穫,聯絡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秉筆直書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3、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複述課文。

  重點難點

  1、資料積累。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瞭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你都聽過那些歷史故事?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國時期在齊國發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

  戰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

  “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二、明示目標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麼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後你一定會了解了。

  三、初始通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

  2、生字詞。

  崔杼 獨攬 大權 伯仲 忠貞 屈服 顛倒黑白 獨攬 顛倒 秉筆直書

  3、指名讀課文,其它同學訂正,評議。

  4、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後並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後才放心地離開了。

  五、實踐悟讀

  課文哪些段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一讀,可用一兩句話寫出你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激趣匯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明示目標

  1、關於你想知道些什麼?

  2、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瞭解人物,體會課文的思想。

  三、初始通讀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並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後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麼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後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那麼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四、品味精讀

  1、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 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2、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1)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餘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麼?(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

  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為什麼還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於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後,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並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勝謊言,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5、教師小結:太史伯、仲、叔、季堅持自己的本分,寧肯捨棄生命也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剛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讓他心存恐懼地放棄了繼續殺害太史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行為。故事到這裡似乎應該結束了,可是課文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南史氏,他來做什麼呢?

  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麼呢?作者為什麼要寫南史氏呢?

  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五、實踐悟讀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透過查閱資料去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