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昇的夢想教學設計範文
畢昇的夢想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昇的夢想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畢昇的夢想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在讀中體會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在讀中感悟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中的投入。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個性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書寫並運用。
2.聯絡語境理解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中的努力和投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4.學習抓住關鍵詞概括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的方法。
教學重點
從直接描寫畢昇的語言、行為的語句中,感受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為實現夢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關鍵詞概括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的方法。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畢昇的資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課
1.同學們,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其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為我國古代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的發明者就是——(板書:畢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3課。學生齊讀課題《畢昇的夢想》。
2.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教師相機梳理問題:畢昇的夢想是什麼?他是怎樣實現夢想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畢昇的夢想是什麼?他是怎樣實現夢想的?結果怎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學生回答問題。師小結:我們圍繞課題提問,再把這些問題用一段通順的話聯絡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歸納主要內容的一個方法。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勾畫四字詞語。
4.檢查學生生字和詞語掌握的情況。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請你朗讀課文,課文的哪些地方告訴了我們活字印刷術的重要作用?請你讀課文7、8段,一邊讀一邊勾畫。
2.說說為什麼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讓學生們體會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引導學生讀出讚揚的語氣。
3.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真是太了不起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時忘我的投入。請你們細細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最能表現畢昇為實現夢想廢寢忘食的詞語或句子勾畫出來。
4.抽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相機點撥。
“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著,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引導學生體會“若有所思”的意思,體會“絲毫沒有”的`表達效果,再引導學生讀好這個句子。
“一句話讓畢昇茅塞頓開,他猛地一拍腦袋:‘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說完,他立即跑出家門。他覺得眼前豁然開朗,一點兒也沒有聽到妻子在後面的呼喚。”引導學生體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意思,體會“一點兒也沒有”的表達效果,再引導學生讀好這個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自言自語”“念念不忘”“冥思苦想”體會畢昇為實現夢想的執著。(適時板書: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語、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同學們,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細節的描寫,才讓我們體會到了畢昇在實現夢想過程中的艱辛與投入,我們習作時也應該注意人物的細節描寫,這樣刻畫出來的人物形象才鮮明、生動。
四、根據提示,複述課文
同學們,黑板上的詞語概括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請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說說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
自由說,再抽學生複述。引導學生對同學的複述進行評價。
畢昇的夢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聯絡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積累,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畢昇的執著和活字印刷術的深遠影響,聯絡上下文,體會句子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美詞佳句。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畢昇的資料。
學生:蒐集有關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教材簡析
畢昇,一個書坊裡普通的印刷工,他卻有一個夢想:用便捷的印刷術取代傳統的笨拙的雕版印刷術。為了這個夢想,他不斷地思索,不斷地實踐,在一次偶然的提醒後,透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一個造福於世界文化的偉大發明。
讀完這篇課文,我們要在腦海裡牢記:夢想的實現在於實踐,在於執著的追求。
全文共有8段,第1~6段告訴我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那一波三折的過程:“若有所思”“困擾”“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機械”“沉思”“好多次”“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語”這些詞語揭示了艱苦而又執著的探索過程。
這一部分作者的表達方式新穎,巧妙運用插敘,第1段先把讀者的目光引到畢昇若有所思的人物形象上,第2段告訴讀者畢昇的身份和思索的原因;第3段再次把讀者的目光引到畢昇深思的眼睛裡,然後在第4段告訴我們畢昇已經歷過的種種嘗試,文章行文自然流暢,讀來可信。
第7~8段告訴我們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成功後的好處以及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全文以樸實的語言把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娓娓道來,讓我們如同回到畢昇的身邊,和他一起分享活字印刷術的甘苦。
本課教學重點是從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中體會他的執著精神。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引導學生從“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著,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的描寫中產生好奇:這個人在想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
第2段緊承第1段,提供了以下資訊:
⑴畢昇的身份;
⑵這一段時間困擾畢昇的問題;
⑶雕版印刷術的弊端。引導學生思考第2句話照應的是第1段的哪一句?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如:“機械”“提醒”和“默默地”。“機械”表明畢昇因為想得入神而走得不自然;“提醒”是表明畢昇因為陷入思考而忘了換衣服;“默默地”則表明畢昇仍然沒從沉思中醒來。
此段介紹了畢升以前的失敗。讓學生了解畢昇失敗的原因即可。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從“念念不忘”和“自言自語”可以看出畢昇一門心思用在了怎樣解決單字不吸水的難題上。
此段講畢昇在妻子的提示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一段,是文章唯一的一次人物對話,雖然只有3句,卻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畢昇的第1句話是既帶思索又有煩惱,第2句是恍然大悟後的興奮狂喜,而妻子的話是不經意的隨口之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
豁然:開闊、通達。
這一段是活字印刷術的製作過程,讓學生把這一段與前面第4段的實驗對照起來閱讀,就會發現因材料不同而形成的巨大差異。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以往的印刷省工省時,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
最後一段寫了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課的生字中,要特別注意“械”和“冥”的書寫,“械”字提醒學生別少一撇;“冥”字提醒學生別在“冖”上多寫一點。
課後1題: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思考:
①雕版印刷的弊端。
②活字印刷的優勢。
課後2題:
⑴“絲毫沒有感覺”寫出了畢升思索的專心致志。
⑵“一點兒也沒有”聽到妻子的呼喚,寫出了畢升得到啟發時的忘形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