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
《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
狂風咆哮著,猛地把門開啟,摔在牆下,煙囪發出嗚嗚的聲響,猶如在黑夜中抽咽。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助到您。
《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篇1
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來之後的景物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抓注重點句,入景悟情。
教學難點:
仿照寫法,練習寫作。
課前準備:
有關阿爾卑斯山和暴風雨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談話激趣: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喜不喜歡當演員?(喜歡)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共同來拍一部課本劇《暴風雨的啟示》
2、板書:暴風雨的啟示
導演:張導(張老師)
主演:――――(待定)
製作單位:店集鄉中心小學六年級攝製組
3、提問題,激發學習熱情
誰想當導演?要想當主演,首先要幹什麼?(熟悉劇本)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劇本。
4、簡介阿爾卑斯山:(出示資料)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最亮麗的一條風景,位於瑞士的東南部。“愛格爾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巖洞中的石鐘乳,獨特的動植物等
二.四步朗讀,解決生詞,理清脈絡,瞭解課文。
1.大聲讀文第一遍,找出生詞是關鍵
窒息 輾轉不寐 霹靂 瓢潑大雨
蠕動 翩翩起舞 擦拭 依偎
2.討論讀文第二遍,理解詞義不怕難。
(1)以小組為單位,邊讀邊討論不理解的詞義。
(2)反饋各自討論結果
和熙:溫暖
侷限:限制在某個範圍內
輾轉不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撫慰:安慰
無與倫比:沒有什麼能比的上
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發生障礙而使呼吸困難甚至停止
3.默讀課文第三遍,帶著問題去鑽研。
(1)讓學生默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分別寫了那些內容?
順序: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後――啟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暴風雨來之前的情景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暴風雨來之時的情景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寫暴風雨去之後的美麗景色
第四段:(第11――12自然段):點明中心,告訴我們觀察事物要看到整體的和諧的美
(3)引導學生用連線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自由讀文第四遍,逐句逐段琢磨完
(1)學生自由讀文第四遍
(2)寫旁批
(3)指名談體會
三、下集精彩預告
(1)分享讀後收穫
(2)展示最喜歡的部分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指名聽寫生字詞
二.出示題板
1.雨前,我輾轉不寐,閃電劃破夜幕,雷聲轟鳴
2.雨中,狂風咆哮,煙囪嗚鳴大雨敲打屋頂,衝擊玻璃
3.雨後,光線報道黎明,白雲翩翩起舞,鳥兒迎接朝陽,花草夢中甦醒,水珠閃爍光華,阿爾卑斯山披上麗裝,村舍閃閃發光,玫瑰花散發芳香
4. 再能突出“暴”字的句子開頭標上序號
三.重點詞句點撥:
1.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2.有時,人們受到種種侷限,只看到物體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體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四.展示各自喜歡的部分
五.總結全文
1.總結中心: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靜,整體的和諧美
2.總結寫法:抓詞句,入景悟情,情景交融
3.結合生活實際談體會
六.指導表演探課本劇:《暴風雨的啟示》
七.課外知識延伸
1.出示古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2.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
八.作業:仿照本課寫法,寫一處自然景色
板書設計:
暴風雨的啟示
雨前:電閃雷鳴,使人恐懼
雨中:激動人心,驚心動魄
雨後:江山似錦,風景如畫
啟示:點明中心,整體和諧
《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並把文中描寫景物的詞語抄下來。
(2)理清文章順序,瞭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後的景物特點,體會文章裡蘊含著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過程與方法
(1)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2)抓住重點句提出問題,並透過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景與情,從而領悟文中的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美,欣賞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使學生懂得:看一種事物,不能受到種種侷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整體的和諧的美。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後的景物特點。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中的哲理。
教具準備:
字卡、詞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教師板書:暴風雨
同學們,看到這個詞語,你們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場景呢?(學生說自己看到的暴風雨的景象。)
2、教師板書:啟示。讓學生說說啟示的意思。
3、那麼,一場暴風雨給作者帶來怎樣的啟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領悟作者從暴風雨中獲得的啟示吧!
二、初讀課文,探究新知
1、教師提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1)學習生字,理解新詞,把課文讀通順。
(2)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詞語,讀給同桌聽。
(3)用畫出暴風雨帶給作者的啟示。
2、檢查自讀情況。
(1)教師出示字卡,指名讀。
(2)出示詞卡,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理解。
(3)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詞語,齊讀。
(4)教師小結:讀了這些描寫景物的詞語,我想你們對作者所描繪的暴風雨的場景有了初步的印象,那麼暴風雨帶給作者一個什麼樣的啟示呢?
三、再讀課文。
引導學生按照暴風雨來之前、暴風雨來之時、暴風雨來之後以及暴風雨的啟示把課文分成四個部分,並說說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讀,讓學生充分地走進文字,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來之後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初步瞭解各部分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四、作業
有感情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
板書:暴風雨的啟示
過渡: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靜,大自然充滿了和諧之美。現在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課文一、二段,感受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景物特點。
二、感受暴風雨,悟作者情感
1、仔細品讀一、二段,畫出描述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景物特點的詞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註在書上。
2、集體交流
(1)窗外,一道閃劃破了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使人恐懼。
齊讀後思考:你從劃破、轟鳴、使人恐懼這幾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抓住關鍵語句,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教師過渡:你們聽暴風雨來了!一學生感情朗讀第二段,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
(暴風雨剛來時的猛烈)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
(2)大雨猛烈地敲打著玻璃窗,衝擊著玻璃,奏出激動人心的樂章聯絡上下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你還感受到暴風雨的什麼特點?
(感受暴風雨結束時的溫柔。)
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一小股的水從天窗悄悄地爬進來,緩緩地蠕動著,在天花板上留下彎彎曲曲的足跡。
齊讀後思考:這句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什麼情景?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怎樣?
指導朗讀這句話。
哪位同學能把這句話讀好?指名讀。
(4)不一會兒,鏗鏘的樂曲轉為節奏單一的旋律,那優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著沉睡人兒的疲憊軀體。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感悟到什麼?
(5)師小結:
作者透過生動的描寫,用飽含蘸情感的筆觸,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美。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對文字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讓學生在整體感知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放手自讀自悟,然後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抓住要點進行品讀,感悟暴風雨驚心動魄的美。】
三、欣賞雨後美景
師過渡: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暴風雨過後,迎接我們的將是更加美麗的畫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段,想象畫面。
1、讀後說: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結合課文語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這麼美的圖畫,你能用上不同的寫景成語,說句感嘆的話啊?
這麼美的景色,同學們想不想把它讀給大家聽?指導朗讀,自由練讀。
同學們,誰能懷著一種讚美之情把它讀下來?指名讀。
2、小結:
是啊,作者用了優美的詞語,貼切的修辭,為我們展現了暴風雨過後美妙的景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展開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在想象中充實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再整體感悟暴風雨後景色的美。入文入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體會作者流露在其中的讚歎之情。】
四、聯絡生活,感悟哲理
1、教師過渡:
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後的黎明、碧空、朝陽、花草、露珠,是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的閃電、雷聲,來之時的狂風、暴雨,則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因此作者不禁感嘆道:
教師出示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學生齊讀。
2、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說說毀滅、絢麗分別表現在哪裡?
3、教師過渡:
昨晚到早晨,短短几個小時,可世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即將被毀滅的大自然,竟然變得綺麗無比,難怪作者會發出:
出示句子:有時,人們受到了種種侷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體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的感嘆。
4、齊讀,引導聯絡實際,小組內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
5、集體反饋,教師引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包含的哲理,對本文有一個新的認識。】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後的不同景物特點,體會到了不同景物所帶來的不同的情感體驗,並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看待問題都應該全面,切不可有窺一斑而見全貌的觀點,這就是暴風雨的啟示。
六、作業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語言。
板書設計:
來之前:使人恐懼
暴風雨的啟示
來之時:猛烈、溫柔
和諧美
去之後:風景如畫
《暴風雨的啟示》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瞭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後的景物特點。
3能透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過程與方法
1、結合生活體驗,體會語句的優美。
2、透過朗讀、交流、合作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清文章順序,瞭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後的景物特點。能透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體質疑,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2、揭題質疑,讓學生根據課題自主提問。
教師歸納:暴風雨到來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境?暴風雨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後”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並初步瞭解各部分的內容。
3、按課文順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瞭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後”的景物特點。讀後交流: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繼引導、梳理、歸納並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後”的相關段落(7-10)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段。
(2)說說自己在文中看到的景象,並概括特點。
(3)抓住文章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後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讚美之情。
(4)小結:抓住重點句子,瞭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疑。
(1)讀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滅亡,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2)質疑。作者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喜歡的是暴風雨“去之後”的絢麗華美,是不是對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狂暴”覺得不美,不喜歡呢?
3、讀課文1—6自然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透過文章描寫把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
“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透過文章“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美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4、小結。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後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合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
板書設計
17 暴風雨的啟示
來之前
來之時 同樣具有美
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