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
設計說明:
小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透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積木教具箱子兩個盒子學生準備積木球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師:圖形樂園裡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裡。為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為球。
師:除了剛才你們手裡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著球,這是為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為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設計意圖:透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球是圓形的,易滾動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為什麼不是?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著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透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透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著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才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裡。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會滾動
圓柱會滾動能直立
玩、看、摸發現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
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安排:
(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教學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教學準備: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學具、橡皮泥一盒
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各一個,PPT課件
板書(場地)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及預期達成目標一.課前活動
比眼力
(出示兩幅圖)
師:認真觀察,找一找兩幅圖有幾處不同?
二.動手動腦,感受新知。
1.師: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出示立體圖形圖片)。你要是認識它們就和它們打聲招呼,說出它的名字。(生說說立體圖形的名字,師貼在黑板上)
2.把這四種圖形分成兩類,你怎麼分?
學生分一分說一說。
3.課堂活動二:
感受立體圖形。
(1)看一看
師:(拿出長方體實物)請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先數一數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有順序的數)
學生自己數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不同
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評價。)
2.展示學生的比較方法。
3.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4.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圓柱體和圓
(3)課堂活動三:摸一摸
師:閉眼睛,摸一摸,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感覺?再說說他們的名字
三、課間活動
四、課堂活動四:
認識和欣賞生活的圖形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們與所學四種立體圖形連線。
2.數一數
3.認一認,數一數
五、總結,評價這節課,你和哪些圖形成了好朋友?評價你的表現(你能到到幾個水滴娃娃?)
六、課堂活動延伸
用你認識的立體圖形設計一幅畫。
在比眼力、比記憶力的遊戲活動中匯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幾何圖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識需反覆感知才能逐步轉化為理性認識。我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知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課間活動可以讓他們緩解疲勞,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形式簡單的課後練習,卻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自我評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自己,感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簡單的評價形式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教學反思:
這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教學時採用大量的課堂活動,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
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教學中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為學生獲取知識搭橋鋪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透過獨立思考、與同學進行交流,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掌握了一些數學思維方法,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活動和認識交通標誌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雖然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特點,本節課也有不到之處,說立體圖形的特點時,孩子們想到的不夠全面、說得不夠準確,我也及時給予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培養他們探索性學習的能力。
透過本課教學,使我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
課件、小圓印章,三稜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絡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裡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彙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三、聯絡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裡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塗一塗。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實物和模型,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形體。 2 .在拼、擺、摸等探索活動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對身邊與立體圖形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每種圖形的特點,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4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找到每種圖形的特點並用語言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匯入:小朋友們都搭過積木嗎?喜歡搭積木嗎?老師這兒有幾個小朋友用特殊的積木拼搭的作品,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麼?用一句完整、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學生彙報)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師:他們搭的好不好啊?你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體也來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1.請小組4個人把積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麼,再動手拼搭,拼搭完成後為你們小組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在拼搭的過程中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聽清楚要求了嗎?請小組4個人開始動手吧!(學生交流、拼搭)小朋友們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師選了兩件最漂亮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現在請作品的小設計師來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你作品的名字叫什麼?你們是怎麼拼搭的?有什麼發現?)
三、形成表象,建立觀念。
師:小朋友們真是愛動腦、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在我們的作品中用到的物體的形狀相同嗎?剛才我們的發現就與物體的形狀有關係。
現在請同位兩個人把你們的物體放在一起,按形狀把他們分分類吧!開始動手。(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已經分完了,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你們分成了幾類?你們是怎樣分的?找小組上前展示)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為小數學家了,按形狀我們可以把這些物體分成4類。讓我們認識一下每一類形狀的名字吧!師:(手拿模型)像這樣的形狀我們叫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像這4種不同的形狀,畫出來就是4種不同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4種立體圖形吧!(板書:認識圖形)
四、遊戲活動,體驗特徵。
師:在小朋友們的發言中老師發現大家都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成為小數學家呢?要想成為小數學家得先認識每種圖形長的什麼樣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種圖形的特點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我們仔細看、動腦想、認真說,咱們比一比誰發現的特點最多、誰說的最好。
1.認識長方體: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長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長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說一說長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長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長長方方的。
師:現在請把手中長方體的物體放到一邊,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長方體)2.認識正方體:
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的好,離小數學家更進一步了,我們再來看看正方體吧!現在請大家拿出正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說一說正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說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正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正正方方的。
師:迅速把你手中的物體放到一邊,看誰的坐姿最美麗。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正方體)3.認識特殊長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積木請你仔細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呢?(學生彙報交流)
(分別讓兩種說法的孩子,說一說為什麼?)
師拿特殊的長方體與正方體模型讓學生找不同。
小結:你說它是什麼形狀的啊?4.認識圓柱和球: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再過最後一關就要成為小數學家了,現在請你拿出圓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對了嗎?請你輕輕地、慢慢地把它們放到桌子上,請同位兩個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球長的什麼樣子?看誰發現的又多,說的又好。
師:誰能來說一說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說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圓柱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來像個柱子,躺倒會滾動。
師:誰能來說一說球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球的特點)球是圓圓的,可以來回滾動。
師:既然圓柱和球那麼好玩,可以滾動,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球?(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球)
五、全課總結,拓展昇華。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把4種圖形的樣子都記住了,恭喜你們現在已經是小數學家了,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認識了哪幾個立體圖形啊?你都記住他們的樣子了嗎?
這節課啊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吧!(課件展示機器人)誰呀?這個機器人是用我們剛剛學的立體圖形拼成的,現在請你數一數他們分別用了幾個?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同位討論)
師:誰能來說一說你發現了幾個?
(小朋友們你們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總結:小朋友們你們這節課高不高興啊?認為自己的表現好嗎?你們表現的真是太棒了!下課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單元的知識。這節課是讓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關圖形的知識。主要是認識立體圖形,能夠區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與操作活動,初步學會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辯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現“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若干、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出示圖片:美麗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種城保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來認認:說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稜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的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教師出示圖片字: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認識的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教師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兗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在摸一摸找到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 (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透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老師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示範在黑板上畫一畫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就住在立體圖形上面。透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面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個要求具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也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可能措、畫等方法)
(充分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透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板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與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透過學生閉眼想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樣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物件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的進一步瞭解。)
2、找一找:在教室裡有這樣的圖形沒有?
先由教師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裡哪些物體有這樣的圖形。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7
一、設計思想
"認識圖形"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形狀概念。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密切。為此,我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設計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設計活動程式,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鞏固。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這是一堂複習課,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回憶舊知―――練習鞏固―――聯絡生活。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哪些圖形在哪裡看到過……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生活中的圖形。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三、學情分析
這是一堂物體和圖形整合的複習課,學生基本能說出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能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從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應的圖形。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很快地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透過分、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建立空間觀念。
五、重點難點
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六、教學策略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七、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卡片(裝入禮物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快把眼睛閉上吧。(伴著音樂,老師發禮物)
師:小朋友們摸摸看,禮物是什麼形狀的呀?
(學生興高采烈地摸著各自的禮物,並說出四個物體形狀)師板書:"立體圖形"
師:摸得真準。老師想考考大家,摸著這些物體,你能想到哪幾個圖形。
(生回憶舊知,說出四個圖形)師板書"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這些禮物都歸大家了,不過,老師有個要求,把袋裡的禮物分一分。可以怎麼分?(師看情況,可做引導,指點板書)
生:物體和圖形。
師:那趕緊動手吧!
(伴著音樂,生動手分禮物)
(二)練習鞏固
師:大家個個都是小能手。禮物分好了,把它們放進抽屜吧!現在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朋友,看!他們來了(課件出示各種圖形一一出現)
師:它是?……
生:正方體……
(師點選,生說名稱)
師:真棒,接著我們給他們安排房子吧!(課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老師找來了一些有趣的組合圖片,看看他們由什麼組成?(課件出示圖案—卡車和蜻蜓)
師:小朋友們看仔細,數清楚,完成作業紙反面的作業。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大家做得既對又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剛才的禮物袋,用裡面的物體,我們也來搭一件最喜歡的東西,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允許學生下位欣賞)
(師拿幾組好的作品,加以表揚)
師:在我們生活當中,這8個圖形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呢!
九、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貼實物)
平面圖形(貼實物)
十、作業設計
1、我會把他們送回家!
2、我會數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十一、鎮街交流意見
十二、教師使用體會
問題討論
讓學生畫一畫幾個立體圖形,或許對空間的概念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只是難度比較大。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P27例1,P29課堂活動第1題,P29練習六第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曆、釘子板、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
1、出示P21的單元主題圖。
教師:這是在第二單元學習時我們看到的'一幅圖,那時小朋友們在圖中找到了很多有關方向和位置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看到一些圖形嗎?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人行道的地磚是正方形的,人行橫道是長方形的,吊牌也是長方形的,崗亭的頂上是圓形的,還有玻璃窗也是長方形的。
教師:這些圖形在我們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一些圖形了,這節課我們就在你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圖形的基礎上,繼續來認識圖形。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學生根據P27例1的要求獨立自主學習、深思。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透過大家一起學習,學會了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長方體有的面是長方形,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六、檢: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說一說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七、練
1、P29課堂活動第1題。
2、P29練習六第1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一)
主題圖例1
(圖略)(圖略)
長方形正方形
課後反思
認識圖形(二)
教學內容
P28例2,P29課堂活動第2題,P30練習六第2、3、4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圓柱的學具和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導:
複習引入
教師:我們在前面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辨認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嗎?
學生辨認後,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辨認的。
教師:你在上節課是怎樣認識這些圖形的呢?
學生自由地說,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作以下的板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圖形分類—物體與圖形的聯絡—說生活中的圖形。
教師:這節課就小朋友們掌握的這些方法來認識新的圖形:三角形和圓。
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
2、學生根據P28例2的要求獨立自主學習、深思。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出示P28“議一議”。
教師:除了有的交通標誌牌的面是三角形,圓桌的面是圓形外,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說幾個例子來大家聽聽。
學生自由地說。
教師:你們在說的時候都到一個“面”字,能說一說這個“面”字是什麼意思嗎?不要這個“面”字對不對呢?
讓學生理解圓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個圖形,而整個圓桌不是一個平面圖形,而是一個物體了。
教師:這樣一來,小朋友對三角形和圓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透過大家一起學習,學會了辨認三角形和圓,知道了圓柱體的上下面都是圓。
六、檢:
師出示帶有三角形和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體,指著一個面,讓學生說出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七、練
1、P29課堂活動第2題。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9
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便於在複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的幾何圖形的認識。
2、一方面鞏固鐘錶中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另一方面透過看接近整時的鐘面,使學生進一步說出大約是幾時。
3、練習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圖形,並能夠形成對這些圖形的表象
教學難點:
辨認所學的幾何圖形
一、認識圖形
二.認識鐘錶
三.遊戲:
四、課堂小結
1、出示第106頁第3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各有幾個?學生再書上完成,集體訂正。
(3)教師分別指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學生舉起對應的幾何圖形。
(4)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說出每種物品是什麼形狀?
(5)指名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出示第109頁第12題
(1)學生看書並回答有哪幾種圖形,有幾個?
(2)並填寫在書上。
3.完成書上第109頁第13、14題,集體訂正。
1、撥鍾
分組活動,讓學生利用鐘錶的學具撥出每個整時和半時,小組中同學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2、認鍾
教師撥鍾,學生認;指名撥鍾,學生認。
(1)引導學生觀察整時:
時針和分針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而是稍稍偏了一點。
告訴學生: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應該說“大約是幾時”。
(2)問:你們認識電子錶上的時間嗎?
請學生說一說怎麼認的?
如果我們要把鐘上的時間跟電子錶一樣表示,你會嗎?
老師撥時,學生用電子錶形式表示出來。
在盒子裡摸圖形,學生摸出來後,告訴大家這是什麼?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課堂作業本
板書設計:
總複習:
複習認識圖形、認識鐘錶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0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經驗,感受分類思想。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瞭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課型】
新授課
【學習重點】
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並加以識別。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學習難點】
能根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對物體進行精準的區分。
【學習方法】
講解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各種形體實物。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神秘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大家喜歡它嗎?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機器人的到來。
師:悠悠為我們準備的物品可真多,其實在這些物品身上都藏著許多小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認一認、看誰在這節數學課上的收穫最多,好嗎!
二、合作學習,認識圖形。
1、給圖形分類。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麼積極,機器人很高興!它想請你們把這些物品按照形狀分分類,看看哪些物品能歸為一類。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打算怎麼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分了幾類,是怎樣分的?
2、揭示名稱。
師:大家自學了微課,能給這幾類物品起個名字好嗎?像牙膏盒、墨水盒這樣長長的方方的物品叫做長方體(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板書名稱);像魔方這樣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體;
像茶葉筒這一類物品叫做圓柱;像籃球、乒乓球這樣圓圓的叫做球;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
(板書課題)
3、瞭解特徵。
師:剛才透過分一分、認一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新的幾何體,我們用手可以摸到這些圖形的輪廓,感受到它的厚度,它們是立體的,這些圖形又叫做立體圖形。
師:課前讓大家自學了微課,相信同學們對立體圖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大家也帶來了很多物品,對嗎?它們是幫助你今天學習的好朋友,下面請聽活動要求: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好朋友長得是什麼樣,摸起來有什麼感覺。趕快行動吧!
(學生活動)。
(每小組的學生拿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說說。老師參與小組活動和學生一起玩。)
師:誰願意上臺來介紹你的好朋友。願意介紹哪一種都可以,說一說它們長的什麼樣。其他的同學要仔細看、認真聽。
生: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長得圓頭圓腦的,摸起來圓乎乎的,沒有平平的地方,它愛滾來滾去的。我很喜歡玩球。
師:你真會觀察,讓它滾給大家看看(在實物投影上滾一滾),請同學們從你帶來的物體中拿出這位同學的好朋友球。我們的下一個好朋友是誰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點圓,又有點長,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滾它就滾,它站著不會滾,只有躺著才會滾。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讓你的好朋友在臺上表演一下好嗎?(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
師: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它長長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有點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個面。
師:你能有順序地數給大家看看嗎?大家都來數數。
生:六個面摸起來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它很聽話,它不會亂滾,我很喜歡它,我家裡有很多東西跟它長得一樣。
師:你真聰明!對你的好朋友非常瞭解,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你們還有好朋友介紹給大家嗎?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個面,六個面是一樣大的,有的地方摸起來是平平的,
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點扎手,它也不會滾。
師:你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不僅會聽、會看、還會說,真了不起!掌聲送給自己。老師把大家剛才的發現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讀一讀,記一記。
4、辨析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不同之處。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長得很像,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長方體長長的,方方的。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但長方體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體每個面都一樣大。
師:圓柱和球長得也很像,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圓柱可以直直的往前或後滾動,但球可以四處自由滾動。
5、找朋友。
師: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立體圖形的特徵,請幫這些好朋友拉起小手。
6、猜圖遊戲。
師:看著圖形我們一下就能認出來,看不到圖形你還知道嗎?來一組猜圖遊戲好嗎?
(1)圓圓鼓鼓小淘氣,滾動起來不費力。
(2)正正方方6張臉,平平滑滑都一樣。
(3)上上下下一樣粗,放倒一推就滾動。
(4)長長方方一物體,平平穩穩隨處見。
7、欣賞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很神奇啊,其實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它們,不信我們來看一看吧!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四種立體圖形,圖形王國給我們發來了邀請卡,只有答對了問題,才能開啟圖形王國的大門,有信心嗎?
1、師:這不是我們的機器人悠悠嗎?它的身體也是由不同的立體圖形組成的,快數數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吧,請大家拿出課前發的邀請卡,完成第1題。
2、師:看來剛才的題目沒有難倒大家,下面一道可有點兒難度的哦,完成邀請卡的第2題。
3、師:還是沒難道大家,你們太聰明瞭!看來我必須要提高難度了,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和同桌說一說。
師:我們成功地打開了圖形王國的大門,圖形王國中除了我們今天學習的立體圖形外,還有很多神秘的圖形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呢?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今天回家找一找自己家裡哪裡有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還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足,構成了概念教學中的障礙。作為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圖表等直掛教具,以及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正確、完整、豐富的表象,把純粹的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這樣就有利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求新知的慾望。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體會“面在體上”。
(2)透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只管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並嫩個識別這些圖形。
過程與方法:透過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化形象為抽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並能識別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體”與“面”的關係,知道面來自於體。
【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牙膏盒一個,魔方一個,水彩筆筆筒一個(圓柱形的),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形卡片各一張,磁鐵
學生:一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識,匯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我們經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問:你們都用過這些東西嗎?他們的形狀屬於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些圖形朋友?
老師出示實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筆筆筒)。請同學分別來說一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談話:同學們都帶來了一些積木。請拿出相應的物體,向大家介紹介紹它的名稱,好嗎?
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麼熱情,所以又給我們帶來了幾個新的圖形朋友。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提問:你們認識嗎?(學生口答後,把圖形卡片貼在黑板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操作領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談話:剛剛我說今天的這些朋友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它們帶來的,可它們到底藏在哪裡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積木,看誰先發現其中的奧妙。
學生在幾何體上找圖形,教師巡視。
組織交流時,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摸這些物體面的感覺。
2.畫一畫
談話:剛才我們分別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面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如果它們能從物體上走下來跟大家見見面,那該有多好啊!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商量商量。
學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
①把這些圖形從紙盒上剪下來;
②把這些圖形描下來(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描,再示範)……
談話: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小朋友像老師那樣把這些圖形畫下來。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並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先在小組裡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再組織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談話:其實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只是我們平時沒注意罷了。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多媒體出示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你們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嗎?
三:操作練習,鞏固新知
談話:剛才我們透過自己的活動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動手創造這些圖形,好嗎?
1.圍一圍“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並組織反饋。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怎樣想的?
追問: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幫助學生體會圓的邊是彎曲的,在釘子板上圍不出圓)
2.畫一畫“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並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圖形。
3.塗一塗“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能用三種顏色分別塗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嗎?請小朋友們按要求塗上顏色,並數出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塗色,並填表。
組織全班交流。
4.遊戲。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隨著音樂的節奏,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把它們分別放入相應的盒子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你們對它們熟悉了嗎?(先讓學生總結,然後教師歸納)老師希望我們能在數學課上結識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學習長大好不好?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長方形正方形圓
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1、透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後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做一做”l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透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固。
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