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4篇)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透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這是某班同學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景圖,從圖上你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2、根據這些資訊,求“跳繩有多少人?”怎樣列算式?(出示問題)

  學生口頭列算式,教師板書。

  3、師:上面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板書)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這兩道算式連起來?(板書:28+17=17+28)齊讀一遍。

  4、列舉歸納,積累感知。

  談話:那麼,等號的兩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照樣子,你能再寫幾個這樣的等式嗎?(一邊寫一邊算一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

  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教師有序地板書學生的等式,並口頭驗證等號前後是否相等

  5、合作交流,概括規律。

  (1)同桌交換本子,檢查一同桌寫的等式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2)仔細觀察這些例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3)小結:透過舉例驗證,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出示規律,齊讀一遍)

  6、個性創造,構建模型。

  (1)談話:加法當中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多少個呢?這是我們需要用簡單的辦法把這些等式表示出來。你喜歡用什麼方法把它寫在本子上。(可以用符號、文字、字母)

  (2)學生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教師巡視,並把典型的進行板書。

  (3)你是怎樣表示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表示方法。(Δ+О=О+Δ甲數+乙數=乙數+甲數a+b=b+a)

  7、指出:在數學中,一般用字母式子來表示運算規律。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後是,它們的和不變,所以用“=”連線起來。(用紅筆描一下)

  講述:字母式子有了,表示什麼也知道了,那取什麼名呢?叫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8、學法指導,評價反思。

  談話:剛才我們是怎樣研究這個規律的?指著黑板,首先發現問題,然後舉例驗證,最後概括規律,用字母表示。下面我們要來探索加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同樣要經歷這幾個過程,你有沒有信心學好?

  二、學法遷移,探索加法結合律

  1.發現問題。

  (1)根據剛才收集到的資訊,怎樣計算“參加活動的一共多少人?”

  (2)讓學生在自備本上各自列式計算,

  (3)全班交流並說出先算什麼,板書:28+17+23=68(人)28+(17+23)=68(人)

  (4)這兩個算式得數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怎樣的等式?(板書:28+17+23=28+(17+23))

  (5)請同學們觀察,等式的兩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等號右邊先算17+23,左邊呢?為了強調第一步先算28+17,暫且加上小括號,這也是為了便於比較。強調“結合”

  2.老師這兒還有兩組類似的等式,請同學們算一算,它們是否是等式。集體口

  算。

  先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再比較這三組算式,說說你的發現。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後全班彙報。(教師適當點撥)

  3.其他的任意三個數相加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

  (1)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驗證一下。(算一算,等式兩邊是多少)

  (2)誰再來說說你的發現?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個規律。

  4.師生交流:

  同學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個規律叫什麼?這個規律的特點就是小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小括號能把括號內的兩個數結合起來先算,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5.透過同學們的舉例驗證,我們發現了加法中的兩個運算律。它們是。

  三、鞏固內化,拓展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

  重點討論第4題

  2.填空:

  28+37=□+28

  α+45=45+□

  45+85+67=□+(85+□)

  △++○=□+(□+□)

  3、四(1)班同學植樹,第一天植樹76棵,第二天上午植了38棵,下午植了24棵,兩天一共植了多少棵?

  (1)學生獨立完成。(把不同的方法板書在黑板上)

  (2)集體評議:那一題計算簡便,為什麼?38+76+24要先算76+24,必須要用什麼運算定律?

  四、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和本領?我們是

  怎樣學習的?你有什麼感受嗎?

  五、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

  反思: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本節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冬季鍛鍊專案跳繩、踢毽子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透過學生自己理解題意,自己解決問題,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加法運算律產生、形成的過程,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

  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四則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我能注意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超越。我還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於生活,學習致用。如:在設計練習時,我設計了既符合實際又讓學生直觀感知計算方法的巧妙運用的題目,使計算既快又對,學生覺得很有成功感,進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即將學習簡便運算奠定了基礎;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整節課上下來,時間較緊,練習無法保證,此外在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時學生想出的型別很少。

  2、在總結、交流加法的結合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3、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只注意了算式之間的比較,而忽略了兩個運算定律之間的比較。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理解並掌握加法運算律和乘法運算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態度: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並掌握加法運算律和乘法運算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

  2、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

  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演算法。

  教法學法:

  自學與合作相結合、講解與互幫相結合。

  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學生平時做錯的例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我們學過了哪些有關整數的運算律?(用提問的方式複習)

  2、它們有什麼作用?

  二、系統複習

  1、回顧和總結學過的整數運算律。(顯示課件,分別複習運算律的文字敘述,和字母公式)

  (1)加法交換律a+b=b+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

  2、用多種方式驗證這些運算律。(完成79頁第1題的第2小題,由學生自告奮勇回答書上的題目,由其他全體學生判斷正確與否),

  3、認識到整數運算律在小數、分數運算中仍然成立。(完成79頁第2題,四人小組合作,互相舉例說明,然後推選代表到講臺上展示)

  4、感受在數系的擴充過程中,人們總是希望在新的數系中運算律能儘量地成立。

  (1)出示79頁鞏固應用的第1題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自己透過觀察、分析找出結果)

  (3)交流。(滿足數的運算的需要也是數擴充的重要原因,也是產生分數和負數的重要原因,從而拓展學生對分數和負數的認識,加深對分數、負數意義的理解。)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演算法,並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演算法進行計算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演算法,並運用其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數的特點靈活選擇演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我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後通

  過全班交流解題方法時學生對多種解題方法的觀察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簡便演算法,並且探討選擇簡便演算法的靈活性,使學生感受到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和根據數字特點選擇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

  1、對口令遊戲

  2、敘述:同學們喜歡整十、整百數之類的嗎?其實我們計算時常常會用湊整的方法使得計算更簡便,接下來讓我們繼續一起來解決一個與計算有關的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初學交流

  (1)出示情境圖。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資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自己嘗試解答。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體驗多種計算方法

  a.指名學生彙報,並說說是怎麼想的.(板書三種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66

  b.你是喜歡用哪種方法進行計算的?為什麼?

  c.那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這個時候選擇這三種的哪一種方法計算更簡便?為什麼?

  2.合作引領

  (1)舉例:你能像上面這樣舉出連減的例子嗎?

  100-20-80=100-(20+80)

  160-32-60=160-60-32

  …………

  (2)總結規律

  討論總結:

  ①交流討論:透過剛才這道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組在計算連減時你們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②總結: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要根據數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③(出示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用字母該如何表示呢?

  板書: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

  三、反饋提升

  (一)相機測評

  1.在○裡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子號和數.

  2.選擇題。看看哪種方法好。

  3.數學小醫生。

  (二)拓展提升

  1.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四、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00頁例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並能紮實有效地進行應用,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用類推遷移的方法進行學習。

  3、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梳理,培養學習能力,感受自我發現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靈法處理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複習鋪墊

  1、口算 [設計意圖:學校計算課題探索的教學研究,實行課前一分鐘的口算常規。]

  0.4+8.7 4.5+3.6 0.28+0.54 1.4-0.9 7.1-3.5 5-2.7

  2、說出運算順序 125-27+73 76-(29+41)

  3、填空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加、減法都要( )按順序計算;有括號的要( )

  [設計意圖:啟用整數的運算順序,為新課學習,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理解歸納

  1、出示主題圖並介紹 。

  2、出示主題圖的統計表。

  發現什麼數學資訊?(主要指出什麼是里程?表示行駛的路程)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與比賽統計表,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處處都有數學的知識,創設問題的情境,利於學生思考問題。]

  3、逐步呈現爸爸媽媽的對話並對知識重新整合:

  “完成比賽,還要走多少千米?”表示求什麼呢?師生分析。這方面點到即止,留給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並列式。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列式。

  [設計意圖:透過整合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解決問題題目的分析能力,達到化解難點效果]

  4、板書學生的式子並說出為什麼這樣列式 。

  5、分小組計算。並讓學生在黑板演示。

  6、自主探索三種的計算順序與什麼數的運算順序一樣。

  總結: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設計意圖:利用知識的遷移方法,明白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

  三、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1、64.04-3.04+7.18先說運算的運算的順序再計算

  2、每一小組算一行並寫成一道綜合算式

  3、解決實際問題。

  ①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麵積比陸地面積多少億平方千米?

  ②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達到有效地應用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哪裡運用了小數混合運算的知識。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記錄下來,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一節課的收穫和成功的感受,既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整理,又鍛鍊了學生自我總結與評價的能力。]

  五、作業佈置。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設計:

  本節課從實際情況入手,讓學生體會實際生活中兩種演算法的客觀存在,並透過大量的例項讓學生先感知再抽象出減法的運算性質.教案在設計中本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則,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教學內容:

  《減法的運算性質》(《現代小學數學》第七冊).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減法的運算性質,並利用性質進行有關的簡算.

  (2)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及綜合概括的能力.

  (3)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教學重點:

  學生透過實踐體驗概括減法的運算性質.

  教學過程:

  一、師:我在商店買牙膏花45元,買香皂花35元,付給售貨員10元錢,請幫老師算一算,售貨員應找給老師多少錢?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10-(45+35) 10-45-35

  二、研究分析減法的性質.

  1.出示例1:四年級一班有圖書84本,借給第一小隊26本,借給第二小隊30本,還剩多少本?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還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減去第一小隊借的,再減去第二小隊借的.

  2.師:這兩種算式間有什麼關係?

  3.觀察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關係?

  4.請學生分組討論有什麼規律.

  5.概括討論的結果.

  (1)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用這個數依次減去這兩個數.

  (2)一個數依次減去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6.練習: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適當的符號.

  459____47____153=549-47-153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個數,表示減法的運算性質.

  a-(b+c)=a-b-c或a-b-c=a-(b+c)

  8.練習: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師:根據什麼?應注意什麼問題?

  三、運用性質簡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43

  師:怎樣算比較簡便?

  根據什麼?

  2.練習:

  (1)756-(165+48)

  (2)832-346-154

  (3)876-(276+158)

  (4)3950-668-232

  四、小結:

  1.什麼是減法的運算性質?

  2.透過學習還有什麼疑問?

  五、板書設計: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在加減接近整十整百的數時,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數,多加了就減去。多減了就要加上來。

  教學過程

  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運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使在計算器已經普及的今天,這種口算仍被廣泛使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學習這部份內容卻困難較大,計算的正確率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喚醒生活體驗

  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要符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形象直觀而又蘊涵一定的數學知識。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中的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時,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加了幾,減去幾,多減了幾,加上幾,這些話聽起來比較拗口,怎樣才能使學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圖(畫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們的價格),提出了問題: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因為買東西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啟用學生的內驅力。同時為引出下面的知識做好了鋪墊,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提出了許多問題:

  (1)、買一雙旅遊鞋和一套運動服需要多少錢?

  (2)、買一臺電冰箱和一臺洗衣機需要多少錢?

  (3)、如果有200元錢買一隻書包還剩多少錢?

  他們調動了自己的經驗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究這個情境中所蘊涵的數學問題,並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運算規律

  我們知道,數學本來就是從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當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體會出一些數學思想時,教師應以引導者、鑑賞者的身份,即教師只是提供一些建議或資訊,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判斷,同時鼓勵學生有創造的想法,使學生在最大的空間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學加法時,可以分成了兩個步驟:

  1、獨立探索階段。

  我們知道,真正地數學學習不是對於所授知識地簡單積累,而是透過主體地主動建構。不同的學生由於不同的知識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維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地進行探索。

  教師提出問題:營業員很快地算出買一套運動服(113元)和一個書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想出了很多計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討階段。

  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獨立探索地基礎上,組織學生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彼此交流,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出全面地判斷。

  ①每一種方法為什麼這樣做?請講講你的道理?

  ②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為什麼?

  透過合作交流,學生各抒己見,這樣既達到了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地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歸納出多加幾,減去幾;先湊整,再相加這兩種方法。

  在教學減法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原型來揭示算理,探究規律。小學數學的內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減數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數時,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數,多減幾,加上幾這個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原型收付錢款時常常發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動,並且在課堂中展示這個活動:媽媽帶了165元,其中有一張百元紙幣,到商店買錢包花了97元,媽媽怎樣給錢呢?由老師扮媽媽,一名學生扮售貨員,媽媽拿出一百元錢給售貨員,售貨員找給媽媽3元。這裡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學生所熟悉的常識。這個活動是原始的、最低層次的減法速演算法,是學習數學的原型。再引導學生擺這個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165-100+3,從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這樣,由常識上升到了數學,學生的學習由低層次上升到了高層次。

  三、拓展問題領域,重構知識體系

  在主動探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理解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和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的遷移和運用。所以在學完了新知以後,我又設計了這樣的習題:

  1、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計算下面的題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選擇了三種物品(錢包97元,旅遊鞋198元,錄音機236元),要計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嗎?用500元錢去買錢包和旅遊鞋,還剩多少錢?

  2、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為什麼?應該怎樣改正?3+305=873+300-5

  這樣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透過嘗試,使我體會到在教學中儘量體現現代教育的主動性、民主性、合作性和發展性有利於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能力。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上的例1、例2,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學會用加減法兩步運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會使用小括號。

  2、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用加減法兩步運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會使用小括號。

  學情分析: 在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選取了聯絡學生生活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自主選擇解答方法。

  教學準備: 第2-3頁上的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提問:小朋友們在寒假裡都去哪裡玩了?

  學生說自己在假期裡遊玩的情況。

  提問:你們去遊樂場玩了嗎?

  有一群小朋友也到遊樂場來玩了。

  (出示主題圖)

  (二)新課:

  誰能說一說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先獨立看圖,再說一說。

  在這幅圖中還藏著許多數學問題。

  1、出示例1的看木偶戲的圖。

  誰能說一說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事?

  個別回答:有6人跑去丟沙包,又來了13人看戲。

  你能看圖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說一說自己提出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1)原來有22人,走了6人去丟沙包,現在還有幾人?

  (2)原來有22人,走了6人去丟沙包,又來了13個人,現在有多少人在看戲?

  如果有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就直接讓學生口頭解答。

  學生提出第二個問題後,重點解決。

  先請學生自己試著解決,在小組中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然後請用不同方法解決的學生把自己的算式寫到黑板上,說想法,其他學生有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提問,學生進行解答。

  2、出示例2的買麵包圖。

  提問:仔細觀察,你能提出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提出:(1)我一共做了54個麵包,買走22個麵包,還剩多少個麵包?

  (2)我一共做了54個麵包,買走22個麵包,又買了8個麵包, 還剩多少個麵包?

  重點解決第(2)個問題。

  讓學生自己解答,在小組中說一說想法。

  組織學生進行反饋。學生可能會寫出:54-22=32(個),32-8=24(個)

  54-22-8=24(個)

  54-(22+8)=24(個)

  學生每說出一種計算方法,都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重點解決小括號的用法。讓用第三種方法計算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小括號有什麼作用。

  如果沒有學生想到第三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這道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如果學生沒有想出來,教師引出小括號的用法。

  重點讓學生明確:如果算式中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看圖,說一說題意。然後獨立解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

  (四)小結:

  1、提問:今天學習的內容和以前學習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學生個別回答。

  2、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

  七、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運算,並能具體情況採用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算順序,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複習引新

  二、教學新課

  三、

  四、作業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課

  1、教學例1

  這道題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上下練習。

  引導觀察計算過程,說明遞等式書寫的規範過程,並說明理由。

  2、組織練習。

  練一練1

  說順序後練習。

  3、例2

  說運算順序,這裡除法的兩步按照計算法則要怎樣算?

  觀察轉化成乘法後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簡便運算?

  上下用簡便演算法。

  問: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4、練習;

  練一練2

  這裡除一個數要怎樣算?

  用簡便演算法。

  說說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是怎樣算的?

  說說運算順序,要注意什麼?

  練習111~3、4、5

  課後感受

  混合運算學生做起來很簡單,只是在簡便運算上還要注意靈活運用。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運算,並根據具體情況合理計算,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進行運算,並根據具體情況合理計算,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 複習引新

  二、教學新課

  三、課堂

  四、作業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8÷2+9÷318÷(12-3)

  2、將上題中的資料改為分數,問運算順序怎樣?

  3、問:分數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是否一樣?

  1、出示例1

  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體說解題順序。

  2、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1題

  3、教學例2

  出示例2

  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口答、老師邊板書邊提問。

  指出:這道題在把除法改為乘法後,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所以我們在混合運算時,每一步計算時,都要注意觀察算式的特點,能用簡便演算法的一般用簡便演算法。

  4、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2題

  問:應用了什麼定律,要怎樣計算?

  指出:在除法轉化成乘法後,要注意有一些題可以用乘法的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這節課學習了分數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誰來說一說它的運算順序怎樣?運算時要注意什麼?

  練習十一第1~3題的第一行,第4、5題

  課後感受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簡便運算上,基本上同學們還是掌握的不錯。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2、能夠透過運算順序進行對混合運算進行運算,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對比、推理總結混合運算的特點,培養學生交流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形成一定的學習技能。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透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導語:同學們,在小學階段計算能力對數學學習非常重要!看,老師帶來兩組算式。

  (想一想:算式中有那些運算?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電腦演示】

  第一組:5+7-3 10-5+2

  學生回答後。小結:看來這兩個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我們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電腦出示:左 右過渡,睜大你們的小眼睛,來看看這第二組算式該怎樣算呢?

  第二組:1245 235

  出示,學生回答後。小結:看來這兩個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我們也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總結:看來同學們對這種型別的計算掌握得真不錯!在一個算式中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我們就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過渡: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算式。

  3、出示:5+32 54 -15

  師問:這兩個算式中還能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呢?(生答)

  師結:看來同學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型別的混合運算。板書,揭題:混合運算

  二、新授

  1、師語言描述:小軍和小晴星期天到文具店購買文具。期中小軍買了兩樣東西(電腦出示:筆記本的單價和書包的單價)下面就請小朋友來幫他算一算:

  出示問題: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齊讀】

  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來嗎?試試看,(生做,師巡視)

  2、交流明理,明確順序。

  (1)生說師板書:

  A、分步35=15(元) 這一步算的是什麼?(生答)你們同意嗎?

  15+20=35(元) 這一步算的是什麼?師:回答的真不錯!

  B、還可以怎樣列式?生答師板書綜合算式:35+20(這位小朋友真聰明把兩個分步算式併成了一個綜合算式)

  師:同學們,大家一起來看,這裡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該怎麼算呢?

  生答師追問為什麼這樣算?生答。

  師總結:先算乘是因為先要求出3個筆記本的價錢

  3、書寫格式指導。

  師:同學們,這種算式我們採用遞等式的方法進行計算。

  板書: 35+20

  =15+20

  =35(元)

  邊板演邊說:從第2行開始等號寫在算式的左面,把35的結果寫下來,沒有算的移下來;算完了嗎?再寫一個等號和上面對齊,算出結果。

  4、同學們再看老師這裡的一個算式?板書:20+35 也能求出一共的價錢?生答師問:先算什麼?為什麼?先在等號後寫下15,這樣行嗎?(不行)對不行,要把20先寫下來。

  5、師:一起來看這兩個算式,都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6、小結:對,當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運算的時候,不管乘在前還是乘在後,我們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板書:先乘後加)

  三、過渡:小軍的同學小晴也買了一些文具?(出示問題,齊讀)小晴買了7本筆記本,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錢?

  1、你會用綜合算式解決這個問題題嗎?試試看(會,生列算式)

  2、交流,板書。 在這個算式中先算什麼?(畫)為什麼?(生算)一人板演。

  3、小結:剛才是乘和加的混合運算,現在呢?乘法和減法先算什麼呢?

  板書:先乘後減

  4、總結: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有乘法加,也有乘減,都是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相機板書(乘加,乘減,先乘後加減)

  四、回顧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剛才的兩題,能說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嗎?(生答)

  5+32 54 -15

  五、練習:

  過渡: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行不行?混合運算中只有加減法怎麼算?只有乘除法呢?乘加呢?乘減呢?(生答)你們想不想來個闖關遊戲?

  1、看清算式,說運算順序。

  30+32= 25-52=

  30+3-2= 2552 = 看來第一關難不到聰明的你們!

  2、改一改

  3、算一算計算(練格式)

  【分組練習】

  233+50

  166-9

  38+415

  65-511

  4、用一用 應用題(3個問題)星期天,老師到超市買了一些食品,(出示情境圖)請你幫老師算一算?

  (1)買3個麵包和1盒餅乾,應付多少元?

  (2)買4袋巧克力,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付出的錢-4袋巧克力的錢=應找回的錢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係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複習

  1、完成複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演算法則。

  2、分組完成複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說說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複習。

  1、完成複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複習第7、8題。

  教後隨筆:

  課題三:千克、克、時、分、秒和直角初步認識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0頁複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並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徵,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複習

  1、長度單位複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釐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複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麼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麼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複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並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複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並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複習第11題。

  4、複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並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複習第12題。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2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二年級數學下冊《乘(除)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範,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第9頁例1,第10頁例2、例3,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同學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法或除法與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教學過程:

  1.複習

  (1)先說一說複習題中各題的運算順序,再口算出來(直接報出答數)。

  (2)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順序。

  2.新課

  (1)透過例1教學脫式計算的方法。

  著重說明: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寫在原來算式的下面,還沒計算的區域性“+5”要謄寫下來;注意各行開頭的數上下對齊,數左面的等號也上下對齊。

  然後讓同學算“做一做”中的練習題。

  教師巡視,對書寫不規範的協助改正。然後一起訂正。

  (2)教學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出示例2:把兩個算式都寫在黑板上。

  提問:這兩個算式含有哪些運算?它們有什麼相同的運算?

  說明:在這兩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法和加法或減法,不論乘法在前面或在後面,都要先算乘法。

  先做左邊的式題。由於同學做過這樣的題,可指名說先做什麼運算,再做什麼運算。同時教師用紅粉筆在乘法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要先做。並寫出分步計算過程。邊寫邊提問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再讓同學說一說運算順序。

  再做右邊的式題。這個算式與左邊的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教師說明,在這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法和減法,但是乘法在後面,依照規定也要先算乘法。邊說邊在乘法下面畫一條橫線,也表示要先做。然後說明分步計算過程的寫法。強調先算乘法,後算減法,6×3的積18,在第二步計算時作減數,因此要把沒算的區域性“50-”先照抄下來,再寫6×3的積18。

  讓同學看教科書第9頁上的法則,齊讀一遍。再指名複述。

  算“做一做”中的練習題。提醒同學注意先想好運算順序,再一步一步地算。教師巡視,然後一起訂正。

  (3)教學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出示例3的兩個算式。

  提問:這兩個算式含有哪些運算?它們有什麼相同的運算?

  說明:在這兩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除法和加法或減法,不論除法在前面或在後面,都要先算除法。

  提問:在左邊的算式裡要先算什麼?(同學回答後,用紅粉筆在除法下面畫一橫線。)指名說分步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提問:在右邊的算式裡要先算什麼?(同學回答後,用紅粉筆在除法下面畫一橫線。)教師強調除法雖然在後面,依照規定也要先算除法。

  提問:假如不告訴你們分步計算過程,你們能自身寫嗎?試試看。

  同學試著在教科書上寫出分步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對於有困難的給以協助。然後一起訂正。讓同學互相檢查做的情況,讓做錯的同學說說錯的原因,並加以改正。

  看教科書第10頁上的法則,齊讀一遍。再指名複述。

  算“做一做”中的練習題。然後一起訂正。

  (4)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什麼?假如有除法和加、減法,先算什麼?在這樣的算式裡乘法、除法在前面或在後面,有沒有關係?

  3.獨立練習

  (1)做練習三第1題,然後訂正,訂正時要讓同學說說各先算什麼,並注意書寫格式。

  (2)第2題,先讓同學檢查、改正,然後一起討論。

  (3)第3題,讓同學獨立做,然後一起訂正。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設計:

  本節課從實際情況入手,讓學生體會實際生活中兩種演算法的客觀存在,並透過大量的例項讓學生先感知再抽象出減法的運算性質.教案在設計中本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則,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教學內容:

  《減法的運算性質》(《現代小學數學》第七冊).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減法的運算性質,並利用性質進行有關的簡算.

  (2)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及綜合概括的能力.

  (3)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教學重點:

  學生透過實踐體驗概括減法的運算性質.

  教學過程:

  一、師:我在商店買牙膏花4.5元,買香皂花3.5元,付給售貨員10元錢,請幫老師算一算,售貨員應找給老師多少錢?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10-(4.5+3.5) 10-4.5-3.5

  二、研究分析減法的性質.

  1.出示例1:四年級一班有圖書84本,借給第一小隊26本,借給第二小隊30本,還剩多少本?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還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減去第一小隊借的,再減去第二小隊借的.

  2.師:這兩種算式間有什麼關係?

  3.觀察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關係?

  4.請學生分組討論有什麼規律.

  5.概括討論的結果.

  (1)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用這個數依次減去這兩個數.

  (2)一個數依次減去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6.練習: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適當的符號.

  459____47____153=549-47-153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個數,表示減法的運算性質.

  a-(b+c)=a-b-c或a-b-c=a-(b+c)

  8.練習: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師:根據什麼?應注意什麼問題?

  三、運用性質簡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43

  師:怎樣算比較簡便?

  根據什麼?

  2.練習:

  (1)756-(165+48)

  (2)832-346-154

  (3)876-(276+158)

  (4)3950-668-232

  四、小結:

  1.什麼是減法的運算性質?

  2.透過學習還有什麼疑問?

  五、板書設計:

  減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4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在做計算時,總是希望做得又對又快。你要仔細肯定能實現你的願望,對於有些題目,運用簡便方法計算,那將做得又對又快,有興趣學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1。

  ①多媒體出示教材第39頁情景圖。

  ②師:李叔叔愛看書,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③生看題,理解題意。

  ④師:看到第66頁,是什麼意思?

  生:看了66頁。

  師:請你幫忙算算,還剩多少頁沒看?

  生演算,小組裡交流。

  ⑤生彙報。

  生甲:234-66-34生乙:234-66-34

  =168-34=234-(66+34)

  =134(頁)=234-100

  =134(頁)

  生丙: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頁)

  ⑥師:他們是怎樣計算的?

  生甲:我是從左往右按順序算的。

  生乙:我發現兩個減數相加得100,再用234減去100,得134,這樣算比較簡便。

  生丙:我發現234-34,剛好得200,200-66得134,這樣算比較簡便。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算得對。

  ⑦議一議,你喜歡哪種方法?學生自由討論。

  ⑧師:遇到這類比較有特點的題目時,可以採用生乙、生丙的簡便演算法比較好。一個數連減去幾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減數的和。一個數連減去幾個數,如果一個減數與被減數有相同的部分,把它先減去比較簡便。

  2.完成第39頁“做一做”的第1題。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生彙報。

  生甲:528-53-47生乙:470-254-46

  =528-(53+47)=470-(254+46)

  =528-100=470-300

  =428=170

  生丙:545-167-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教學例20。

  ①出示教材第40頁例2圖。

  師:看圖,說說你所見的。

  ②師:看左圖,這四本書中,哪三本的總價在100元左右?

  生甲:把每三本書的價錢相加,就知道了。

  列式:56+31+19 56+31+24

  56+19+24 31+19+24

  生乙:我是這樣計算的,先算出四本書的總價,再與100元比較,多的錢與哪本書的價錢接近,把它除去,那麼另外三本書的總價錢在100元左右。

  生按上面的方法試一試。

  師:哪一種方法最簡便?

  生丙:生甲的方法要算四道式題,生乙的方法只算一道式題,都能解決向題。

  生丁:我認為生乙的方法好。

  師:生甲、生乙的方法都對,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認為生乙的方法比較簡便,具體做題時,多動腦,想出好辦法來。

  ③師:看右圖,我付100元,買這兩套書,找回多少錢?

  生小組裡交流。生彙報。

  生甲:100-48-47生乙:100-(48+47)

  =52一47=100一95

  =5(元)=5(元)

  生丙:這兩套書的價錢小於50,可以把100分成兩個50,50-48和50一47,還剩2+3=5(元)。

  師:討論一下,誰的方法最簡便?

  生丁:生丙的方法最簡便。

  師:生丙的方法簡便。做具體題時,多分析,想出恰當的辦法解決。

  三、鞏固運用,深化拓展。

  1.你會填。在0裡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子號和數。

  868-52-48-868○ (52+ )

  1500-28-272=(28○272)

  415-74-26=○( ○ )

  2.教材第41頁第2題,第39頁“做一做”第2題。

  四、總結提升。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太清楚?能和大家交流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