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教學目標:
1、認識“端 粽 節 總 米 間 分 豆 肉 帶 知 據 念”等13個生字,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3、初步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2、正確理解第二自然段課文內容,明白製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紹粽子時的順序。
課前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學寫“午”字。
1、導語:老師出示粽子的圖片,問:同學們這是什麼?(粽子)問粽子是什麼節日吃的?(端午節)。端午節是在哪一天呢?(農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我們會吃粽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粽子的課文。
2、板書課題:端午粽。(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3、師:這個課題的三個字都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麼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齊讀偏旁。
午字是我們要今天要會寫的,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寫午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1)觀察“午”字字形,注意書寫時懸針豎不出頭。
(2)學生說筆順,老師示範書寫。
(3)學生描紅書寫,在本子上寫兩個。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標上自然段序號。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分段朗讀課文。
導語:同學們讀的真認真,想不想大聲讀給同學聽?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讀一讀課文,每一個同學讀一個自然段,我要請幾個小朋友?
提出要求:請四個小朋友來讀。其他同學眼睛看書、仔細聽,一會來做小評委。
3、老師範讀課文。
師:聽了同學們的精彩點評,老師也想讀一讀課文了,請同學們認真聽一聽老師是怎麼把長句子讀通順、讀流利的。
三、分段朗讀,隨文識字。
1、教師指名分句朗讀,師生評議。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隨機理解詞語“總會”的意思。
用“一……總會……”說一句話。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裡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寫粽子樣子的偏正短語,藉助圖片瞭解箬竹葉、糯米。指名領讀。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讀描寫粽子樣子的句子,指導點評。
指導學生把長句子畫出停頓,學生自讀練習,再指名讀。
出示第二句,標好停頓符號,指名讀。
做一做“掀開”的動作,理解詞語。
加上動作再指名讀句子。
出示描寫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讀句子。出示詞語“剝開”、“又黏又甜”讀準字音、做一做“剝開”的動作。說一說ABAC式詞語。再指名讀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裡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讀一讀。理解“花樣”。
直接出示第三句畫出停頓,指名讀一讀。理解“美滋滋”,體會吃粽子時的心情。積累ABB式詞語。介紹象形字“帶”。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讀句子。介紹愛國詩人屈原。瞭解吃粽子的習俗。
(5)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聽。
2、讀詞、識字。
師:同學們課文讀得很認真,但是這篇課文有很多難讀的詞語,讓老師來看看你是不是會讀了。
(1)開火車讀詞語:端午節、粽子、總會、箬竹葉、糯米、中間、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鮮肉、紅豆、美滋滋、真是、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2)讀生字。
師:瞧,粽子寶寶出來和大家見面了,粽子寶寶說叫對了它的名字,它就會和你回家了,我們來叫叫它的名字吧。開火車讀字。
四、練習書寫。
1、教師指導學習生字——節。
(1)觀察生字結構,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學生練寫。
(2)引導學生說一說了解了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預設:中秋節、重陽節、春節……
(3)透過對節日的闡述,給“節”字進行擴詞訓練。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米。
(1)導學:學生根據漢字“米”的字形演變過程,猜一猜是哪個字?理解字義。
(2)指導學生書寫“米”字。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導回顧: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了哪些生字寶寶?
2、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與父母一起查詢關於屈原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讀好長句子,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透過圖文結合,聯絡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容。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粽子的樣子、味道等。瞭解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培養學生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瞭解我國傳統節日來歷的興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滲透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麼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聰明。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們來猜一個謎語,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確。
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裡面藏。想嘗珍珠味,解帶剝衣裳。”
預設:粽子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將謎底揭曉了。
說到粽子,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預設:水果粽、豆沙粽、紅棗粽、肉粽……
二、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歡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端午粽》,看看穩重的小朋友喜歡吃的粽子是什麼樣的?
板書課題:10、端午粽(引導小朋友一起板書)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要求:讀出聲音,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流利。
學生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複習生字。
師範讀。“想想文中圍繞端午粽寫了哪些內容?”
三、再讀課文,探討研究。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說一說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候吃粽子的,文中哪裡體現出來了。
預設:端午節。
總會:一直,總是的意思
用“一到……總會”造句。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麼樣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麼做成的?
(找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師:這句話描寫是從裡到外還是從外到裡?
預設:從外到裡。
藉助圖片講解制作粽子的材料。
(找一找這句話中表示顏色的詞語有哪些?
青青的、白白、紅紅的,這樣的詞為AAB式的疊詞。
教師追問:為什麼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③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麼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④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彷彿讓人品嚐到了香甜的味道。
2、這樣的漂亮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什麼樣的?吃起來又有怎樣的口感呢?
預設:粽子的味道——清香;粽子的口感——又黏又甜。
(用“一……就”造句。
(又黏又甜。ABAC式的疊詞。這樣的疊詞還有哪些?
第二自然段寫出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口感,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自己手中正拿著這樣美味的粽子,慢慢地剝開來吃。用這樣的感情,加上動作,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強調長句子停頓)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好吃,除了好吃,還有什麼特點呢?
預設:花樣也多。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用“除了……還有……”造句。
外婆做了這麼好吃的粽子,我們是怎樣品嚐的呢?
預設:美滋滋地吃。
“美滋滋”生動地寫出了“我們”一家吃粽子時高興又滿足的心情。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怎麼做了?
預設: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這說明外婆是一個怎樣的人?
善良、樂於分享。在學生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外婆的這種優秀品
質,要樂於與同學分享,相互幫助。
指導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課文開頭說了,一到什麼時候,外婆就會煮好美味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去。
預設:端午節。
為什麼我們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候知道的呢?
預設: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一句講述了人們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點明瞭文章的主題。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四、課外拓展
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
春節——農曆臘月三十。貼春聯、吃年夜飯、放鞭炮、穿新衣。
元宵節——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燈謎等。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等。
五、作業
1、向爸爸媽媽瞭解各個節日的來歷及習俗,與同學分享。
2、端午節快到了,回家和爸爸媽媽學習包粽子,包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端午粽。
六、板書設計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葉糯米棗
氣味:清香
口感:香甜
好吃花樣多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長句子。
3.知道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文中含義。
4.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會認讀本課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
知道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文中含義,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匯入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圖,是什麼?(生:粽子)你們喜歡吃粽子嗎?為什麼?那你知道怎麼包粽子嗎?今天咱們就跟著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麼包粽子。
2.板書課題學生書空,提出問題。
(1)端午是什麼時候?
(2)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3)帶著疑問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藉助注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並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選擇自己的方式記住它。
學生自讀,圈出生字,教師巡視,對平時識字能力差的孩子要特別關注。
2小組檢查生字,誰對了就是“生字大王”。
組長利用生字卡片檢查繩子的實際情況,對全讀對的同學獎勵小紅花。
師: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識字情況,請大家準備好!
課件出示要檢查的字,學生開火車讀生字、齊讀生字。
3檢查讀文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彙報讀文情況。(可小組讀,也可個別學生代表)其它同學聽後評議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師指名認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並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仔細觀察,自由討論。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給與指導性的評價。
3.指導書寫:午、米、真。
師:這三個字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預設)生:“午”字的第三筆橫,書寫時要長一些;“米”字在書寫時一定要注意筆順,不要倒插筆順;“真”字裡面的是三橫。
教師示範寫,學生先進行書空練習,再在田字格本上練寫。教師巡視。
4.教師出示帶有田字格的生位元組“葉、分、豆”。
學生仿寫。教師選出寫的較好的字進行展示,並授予這些學生“小書法家”的稱號。
板書設計
10端午粽
午米真
節葉分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出示圖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教師課件出示,要求學生開火車讀。
2.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端午粽這篇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走進課文
1.課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師: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是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透過“盼”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外婆特別想念我們,希望我們早點回家
師:是啊,過節了外婆多麼希望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誰能帶自己的感情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讀出“外婆盼望團聚”的心情。教師指名讀並給與鼓勵評價。
2.師:你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哪些事情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誰能說一說?預設生;吃粽子、打電話問候、父母帶著自己去見外公外婆..........
3.教師總結:老是聽出來了端午節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然後,親人們聚在一起吃粽子。
4.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作者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麼樣子的?並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邊讀邊畫。教師指名回答。
預設生:粽子很誘人特別想吃一口。師:是啊,多麼“可愛的’粽子,讓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請同學們帶上自己的感情讀一讀這個句子。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然後指名讀,並及時給與評價。
(2)師:這麼“可愛的”粽子,聞起來是怎樣的?預設生:清香。師: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請為大家讀一讀。預設生: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教師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來可愛,聞起來香,那吃起來味道如何呢?請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預設生:又粘又甜。
(4)師:多麼美味誘人的粽子啊!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讀這一段。學生有感情朗讀,教師指名讀並給與鼓勵評價。
5、課件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粽,這說明了什麼?用溫中的詞語來回答。預設生:花樣多。師: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樣多,外婆還會讓我們帶回去一些分給鄰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僅僅是粽子,還是一份“節日的祝福。”
6、師:為什麼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個別同學知道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簡單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三、朗讀課文
師;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節日氛圍和那份濃濃的親情,也初步瞭解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下面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情來朗讀這篇課文。
四、課文小結。
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4
一、設計說明
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二、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課件播放影片,展示端午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1)師生共同欣賞影片,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2)導問:說一說在端午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人們都會做什麼。
(3)教師追問: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包粽子的習俗。孩子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2.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端午粽》,來共同品味一下課文中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詞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學生認讀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藉助拼音,反覆拼讀圈畫的生字;認識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檢查,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並說說自己是怎麼記憶這些生字的。
3. 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1)遊戲環節:我是讀詞王。
(2)多媒體課件出示生詞: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3)以小組為單位,搶讀生詞,讀正確的小組得到詞卡,並且領讀,得到詞卡最多的小組獲勝。
(4)齊讀課文,注意生詞在課文中的讀音。
(三)再讀課文,練習書寫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指名學生逐段彙報朗讀,把句子讀通順。
3.教師指導學生多種方法朗讀。
(1)課件出示朗讀要求。
說一說課文共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
(2)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3)教師範讀,指導學生把長的句子畫出停頓。
4.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葉。
(1)課件出示:箬竹葉的圖片。
(2)學生觀察圖片,從顏色、形狀上來描述箬竹葉的樣子。
(3)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葉,看圖學習生字。
(4)師生共同書寫生字,比一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真。
(1)觀察生字結構,總結書寫規律,學習書寫。
(2)巧記生字:筆畫中橫最多,中間三橫才封口。
6.研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師提出問題: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7.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豆。
(1)圖文演示法,理解字義。
部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10《端午粽》部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10《端午粽》
(2)書寫方法:上橫短,下橫長,中間一口要扁些。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導回顧: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了哪些生字寶寶?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寫得最好的生字。
3.作業佈置: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再現情境
1.匯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端午粽》的字詞,這節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找動物。以小組為單位讀詞語,看看哪個小組讀得準確。
(1)多媒體出示小動物的圖片:熊貓、山羊、兔子……
(2)小組派代表選擇喜歡的小動物,每個動物後面隱藏一個本課的詞語,小組同學認讀詞語,獲勝小組得到相應的小動物圖片。
2.師生共同齊讀課文。
二、誦讀課文,品味內容
1. 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朗讀。
(1)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師提出問題:結合第二自然段內容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是什麼樣的。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5)詞語填空讀課文。
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________糯米,中間有一顆________棗。
教師追問:為什麼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麼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彷彿讓人品嚐到了香甜的味道。
學生彙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依據課文內容,說一說,端午節為什麼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三、指導觀察,正確書寫
1.創設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學們想不想吃?
(2)課件出示:寫有生字的粽子圖片。
(3)導學: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來學寫這幾個生字,寫得好的同學會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午。
(1)觀察生字外形,注意書寫時懸針豎不出頭。
(2)學生描紅書寫,在本子上寫兩個。
(3)同桌之間展示,同桌互評。
3.教師指導學習生字——節。
(1)觀察生字結構,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學生練寫。
(2)引導學生說一說了解了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3)透過對節日的闡述,給“節”字進行擴詞訓練。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米。
(1)導學:我們“品嚐”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來認識糯米的“米”字。
(2)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
部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10《端午粽》
(3)學生根據漢字“米”的字形演變過程,理解字義。
5.教師指導學習生字——分。
(1)反義詞對對碰理解字義:“合”的反義詞是“分”。
(2)書寫要領: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師生講評,展示學生作品,互相評價,激勵進步。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1.引導學生說一說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
2.教師總結: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透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嚐”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5
一、童謠匯入,說“已知”
1、師生板書“節”字。複習已學過的三首傳統節日童謠:《春節童謠》《元宵童謠》《清明童謠》。
2、學習“端午”。
清明之後的傳統節日便是“端午”(教師板書)了。你能給“端”字組詞嗎?教師相機引導:“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著”;引申義“筆端、開端”,指“東西的一頭”。而“端午”是指整個大熱天的開端。
設計理念:本環節利用擴詞法識“端”字。利用擴詞法學習漢字,積累一些常用詞語,是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同時,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教師相機歸類梳理“端”的字義,理解新偏旁“立字旁”的形旁意義,多方位地瞭解“端”的含義,使漢字的學習不浮於表層,這才能使學生真正有所得。
3、對於“端午節”,你知道(板貼:知道)些什麼?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知”是本課生字,“知道”是本課出現的新詞。本環節利用“知道”一詞統領整篇課文的教學,以三問“你已經知道了什麼?”“讀了課文,你又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來搭建本課的教學框架。這樣的設計,既復現了生字“知”,也讓教師更準確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原點、興趣點、障礙點,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更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語文實踐活動。
4、揭示課題:今天這堂課,我們就去了解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吃端午粽。補完課題,讀課題,正音“粽”。
二、三讀課文,說“新知”
(一)初讀課文,學字讀詞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好一組與“一”相關的詞語。
①按變調規律將本文中與“一”相關的詞語分成兩組,讀一讀:一到端午節一鍋粽子一顆棗一掀開一股清香一口粽子一小籃②回憶變調規律兒歌,做做動作背一背:“單獨時,平平走;遇四聲,向上衝,搭座山;一二三聲前,往下滑,開朵花。”③去掉“一”的拼音,打亂順序,再讀一讀。④把詞語放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一”的變調在前面的課文中已經出現過多次,從統編版一年級上冊《秋天》一文初探規律,到《大小多少》中複習讀法,再到第6課《樹和喜鵲》中的讀法鞏固等等,孩子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但讀錯的現象還是頻頻出現。這篇課文中帶“一”的詞語共有7個,並出現在很多難讀的長句子中。所以,很有必要再次進行“一”的變調規律的複習鞏固。
(二)二讀課文,讀好長句
1、讀好長句子——“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
這個句子中出現了兩個帶有“一”的短語,因為之前已經落實了詞語朗讀,連起來讀一遍即可。著重學習漢字“米”。
①“粽”字是什麼旁?認識“米”字:出示圖片與字源。②你知道有哪些“米”字旁的字?學生交流,同時梳理與補充:粽、糧、粗、精、粉……教師小結:米字家族比較龐大,一般都與米、糧食有關。
2、讀好長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設計理念:讀這個長句子,先讓學生思考:句子為什麼有長短?使大家認識到句子長是因為內容多,然後採用內容分解法,利用插圖和句子互相配合,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先寫的是粽子的外面,然後寫裡面,最後寫中間。於是,在學字、學詞、讀句的有效統整中,明白句子所表達的內容,既能促進理解,又能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①一看插圖、讀句子,圈出粽子的三個組成材料,讀準音:箬竹葉、糯米、棗。放入句式有序說話:“粽子是用()包的,裡面裹著(),中間有()。”②二看插圖,自主加上形容詞來說說:()的箬竹葉、()的糯米、()的棗。課文中也有這樣的形容詞,把物品寫有趣了,請你找一找,畫一畫,讀一讀。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③發現填進去的詞語有什麼特點?都是表示顏色的詞(板書“色”),都是疊詞。體會表達的趣味:一句話中,用疊詞的形式形象地寫了粽子的顏色,把粽子寫漂亮了,讀起來還順口,連起來讀讀整句話吧!用各種方式展示讀:同桌讀、比賽讀、挑戰讀、看著句式背誦……④三看插圖,利用句式背句子。
設計理念:利用插圖,可以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確認事物的本質,豐富認知的內容。孩子們可以在插圖中清楚地認識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喚起生活前經驗;也可以透過插圖,認識與文字對應的新事物,豐富學生的認知。同時,結合插圖與長句,透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的有層次引導,讓兒童仔細地、有序地觀察插畫、閱讀課文,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的順序,對兒童理解語言有很大幫助。兒童透過“將語言變成畫面的能力”,能有效提高記憶力和想象力。
3、讀好長句子——“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讀讀句子,這句話寫了粽子的什麼特點?表演創編朗讀活動。
4、讀好長句子——“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理解“分給”:利用教具“一籃粽子”,把粽子的圖片一個個分給小朋友們,出示“分”字,像這樣,把整體用刀切開或取出一部分,就是“分”。複習已學漢字:指生上臺領讀粽子背後的漢字,質疑釋疑,同桌互讀過關。
設計理念:在習字學詞時,加入一些遊戲元素,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活動性學習是低年級孩子的最愛。
5、寫字指導:
這篇課文中有好幾個字的字形就是一幅圖。出示圖畫,學生猜字。照樣子寫字。
設計理念:寫字就是畫一幅漂亮的畫!這樣,將枯燥的寫字指導轉化為學生喜歡的寫字練習,使練習變得好玩起來,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效率。同時,像這樣用溯源的方法簡明扼要地呈現這些漢字產生、演變的大體歷程,滿足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奇天性,引起他們探究學習的興趣,並在書寫過程中領悟漢字的文化內涵,培養漢字文化意識。
圖為常州市星河實驗小學朱玲老師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新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小學語文專場)”上的觀摩課,內容選自“新課程資源系列”《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學與教指南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外婆的端午粽》。
(三)三讀課文,梳理脈絡
連起來讀讀整篇課文,說說你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了什麼收穫?相機梳理板書。
三、誦讀童謠,說“欲知”
1、其實,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有很多習俗呢!讀《同步閱讀》中的《端午童謠》。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學生說“欲知”:讀了童謠,你想了解什麼?
3、課外延學:根據這些疑問,請到課外去找找相關故事,下節課,我們將進行“話端午”活動。
設計理念:在閱讀中實現統整的教學。認知統整,瞭解除端午粽之外更多的民風民俗;誦讀統整,結合《端午童謠》習得文字之外的童謠、兒歌;課外活動統整,結合學生的生活來學習語文、實踐語文,實現課堂教學指向生活、指向生命的“大語文”格局。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6
一、複習生字,書寫指導
(一)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紅豆鮮肉帶去知道據說紀念
(二)認讀生字(卡片出示)
米總間據分豆端念粽節帶知肉開火車讀,組詞,齊讀。
(三)指導書寫“真、豆”
1.指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特點,觀察“長橫”的寫法。 2.觀看微影片(書寫示範)。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理念:生字詞語的複習是對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的鞏固,可以有效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也為新授課掃清障礙。本課寫字在第一課時基礎上選擇“真、豆”兩個字進行書寫指導,因為這兩個字都有長橫,為此書寫指導抓住長橫書寫特點進行。並且透過微影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觀察特點,觀看影片,書空練習,提筆寫字四個步驟,把一年級的寫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二、聚焦語言,學習表達
導語: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介紹粽子?怎樣介紹粽子呢?
(一)理清內容
學習第二小節指名讀:1.用①②③標出幾句話。2.思考每句話是介紹粽子哪些方面?
指名交流(色、香、味)設計理念:
(二)聚焦”色”
1.指名讀,找到表示顏色的詞語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2.交流顏色詞語,
3.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哪個句子寫得好。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4.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彷彿讓人品嚐到了香甜的味道。
5.拓展AAB式重疊的顏色詞語。(黑黑的、綠綠的、藍藍的、黃黃的)設計理念:本環節主要進行AAB表顏色詞語的學習和積累,先找特點,再透過讀形式感受這類詞語的表達效果,接著透過朗讀形式讀出這類詞語的韻味,最後進行拓展積累,使學生對這類詞語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三)聚焦表達順序
1.課文中描寫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你從哪裡知道?(從外往裡)
2.嘗試從裡往外的順序介紹粽子。
3.學以致用,學著介紹
要求:你能學著介紹粽子的方法,按照從外往裡或者從裡往外的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說一說嗎?(也用上表示顏色的詞語哦!)
出示西瓜、火龍果
西瓜
設計理念:本句話介紹粽子的條理十分清楚,因此在這句話教學時透過朗讀關注到描寫的條理性,學習從外往裡和從裡往外的表達順序,並且能學以致用,透過仿照課文表達方式介紹水果,目的是讓孩子學習課文清楚的,有條理地介紹。
三、略學香、味、花樣
(一)出示:認真讀課文,你知道課文還從哪些方面介紹粽子呢?香:
煮熟的粽子飄出( ) 。味:
剝開粽葉,咬一口,真是( ) 。花樣:
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多,除了( ),還有( )和( )。
(二)指名交流,完成填空。
(三)拓展說話:我吃過的粽子花樣多,除了( ),還有( )和( )。
(四)圖片拓展:粽子的其他花樣和不同地方粽子的不同包法。
四、我來介紹粽子
(一)出示要求:端午節到了,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粽子,喜歡粽子,請你向他們介紹粽子。(從粽子色、香、味、花樣四方面介紹。)組長分工,一人介紹一方面
組內練習,把粽子介紹詳細小組展示,把粽子介紹生動
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們中國人到了端午節總是要包粽子,粽子是用( )包的,裡面裹著( ),中間有( ) 。粽子顏色很漂亮,而且香味十分好聞,只要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 ) 。粽子的味道也很好,剝開粽葉,咬一口,真是( ) 。粽子花樣非常多,除了( ),還有( )和( )。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嘗( cháng )一嘗我們的端午粽,相信你肯定吃了還想吃。
(二)學生練習,小組展示
設計理念:透過“我來介紹粽子”的形式,讓學生把文中的資訊進行提煉,讓學
生把資訊轉化為自己的內容,然後再表達出來。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拓展資料
1.端午節的習俗是怎麼來?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小故事。
2.學生看影片
六、實踐活動
1.向大家介紹,推薦粽子。
2.把端午節的故事說給家長聽。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兒童散文,透過對端午節品粽子的習俗活動向小朋友們介紹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讓小朋友們對端午粽有了深刻的瞭解。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三、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3、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五、 評價設計:本課透過談話激趣匯入新課,重點放在多種方法識字和指導朗讀上,透過反覆讀,讓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並體會節日的氣氛。
六、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課件、字帖。
七、教學過程:課前三分鐘背古詩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麼?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文章。(板書課題:端午粽,相機指導端、粽)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文章講了什麼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交流識字方法。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交流識字方法。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四)分段學習課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讀。想一想第一段講了什麼?
2、學習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麼樣的呢?自由讀,並畫出相關句子。
學生邊讀邊畫。教師指名回答。
(預設)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師:說得真好,透過“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三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粽子很誘人,特別想吃一口。
師:是啊,多麼誘人的粽子啊,請同學們帶上自己的感情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生讀,及時評價。
(2) 師:這樣可愛的粽子聞起來是怎麼樣的?(清香)
你是從那句話中知道的?請為大家讀一讀。
指導朗讀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來可愛,聞起來清香,吃起來怎麼樣呢?請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又黏又甜)
(4)多麼有人的粽子啊,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讀這一段。指生朗讀。評價指導。
3.課件出示課文第三段。
師: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還有什麼樣的特點?(花樣多)
你從哪一句中看出來的?
練習句式“除了... 還有...”
4.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學習第四段。瞭解屈原。
5. 朗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真”字。
1. 學生書空筆順。
2. 注意事項。
3. 教師範寫。
4. 學生練寫。
八、課堂檢測:
九、板書設計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樣多
十、教學反思:
1. 教學伊始,直接匯入,直接簡單,透過談論中國傳統節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端午粽》這篇課文。
2. 第二段主要從“色、香、味”著三方面學習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抓住關鍵詞去體會並反覆讓學生朗讀體會。效果較好。
3. 教學第三段時,由於時間關係處理的略顯倉促,還有待改善提高。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3、透過圖文結合,理解“箬竹葉、糯米、裹著”等詞語,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紅紅的棗”等詞語。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瞭解端午節習俗和來歷。
德育目標
瞭解傳統節日和習俗。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宏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
課後生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爭論法總結法
教學預備教學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麼?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日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講了什麼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愛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誕生字詞。
(2)同桌溝通,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狀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老師範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同學書空。
書寫要領:“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終一豎不要寫出頭。
(3)同學描紅、臨寫,老師巡察、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裡,你學會了哪些學問?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奇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育幼兒對民族文化感愛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透過參與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加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奇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預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具體到將老師、同學的全部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當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晰地再現,即開頭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長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伴侶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伴侶自由和爺爺溝通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伴侶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划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競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呼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透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種,鼓舞幼兒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合作,培育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主動的回答問題,增加幼兒的口頭表達力量。
4、培育幼兒英勇、活潑的個性。
5、鼓舞幼兒大膽說話和主動應答。
教學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外形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裡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嚐粽子,並講解並描述。
1、熟悉粽葉。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並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
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教學反思:
幼兒的愛好特別濃,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爭論的這個階段,我應當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