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範文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教學目標:

  1、認識“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

  2、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課件播放影片,展示端午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1)師生共同欣賞影片,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2)導問:說一說在端午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人們都會做什麼。

  預設1:我們家人會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預設2:我們家人會起早去山上採艾蒿葉、掛香囊。

  預設3:還有一些地方舉辦端午節賽龍舟活動……

  (3)教師追問: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包粽子的習俗。孩子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預設:水果粽、豆沙粽、紅棗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端午粽》,來共同品味一下課文中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

  設計意圖:端午粽對孩子們來說並不陌生,上課伊始,創設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一談自己對端午粽的瞭解,貼近生活實際的匯入法,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詞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學生認讀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藉助拼音,反覆拼讀圈畫的生字;認識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檢查,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並說說自己是怎麼記憶這些生字的。

  3. 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1)遊戲環節:我是讀詞王。

  (2)多媒體課件出示生詞: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3)以小組為單位,搶讀生詞,讀正確的小組得到詞卡,並且領讀,得到詞卡最多的小組獲勝。

  (4)齊讀課文,注意生詞在課文中的讀音。

  設計意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節透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遊戲環節,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三、再讀課文,練習書寫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指名學生逐段彙報朗讀,把句子讀通順。

  3.教師指導學生多種方法朗讀。

  (1)課件出示朗讀要求。

  ①說一說課文共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②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

  (2)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3)教師範讀,指導學生把長的句子畫出停頓。

  4.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葉。

  (1)課件出示:箬竹葉的圖片。

  (2)學生觀察圖片,從顏色、形狀上來描述箬竹葉的樣子。

  (3)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葉,看圖學習生字。

  (4)師生共同書寫生字,比一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真。

  (1)觀察生字結構,總結書寫規律,學習書寫。

  (2)巧記生字:筆畫中橫最多,中間三橫才封口。

  6.研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師提出問題: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預設:外婆包的粽子有: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7.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豆。

  (1)圖文演示法,理解字義。

  (2)書寫方法:上橫短,下橫長,中間一口要扁些。

  設計意圖:本環節運用了多種方法閱讀課文:自由朗讀、創設問題情境朗讀、合作讀等。識字教學與閱讀相結合,體會漢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義。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導回顧: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了哪些生字寶寶?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寫得最好的生字。

  3.作業佈置: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透過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總結能力;作業佈置,透過朗讀感受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再現情境

  1.匯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端午粽》的字詞,這節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找動物。以小組為單位讀詞語,看看哪個小組讀得準確。

  (1)多媒體出示小動物的圖片:熊貓、山羊、兔子……

  (2)小組派代表選擇喜歡的小動物,每個動物後面隱藏一個本課的詞語,小組同學認讀詞語,獲勝小組得到相應的小動物圖片。

  2.師生共同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漢字的學習是反覆而又長期的過程,用遊戲的方式增加漢字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在複習中鞏固、加深學生對新學字的印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又延續了上節課的教學情境,便於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誦讀課文,品味內容

  1. 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朗讀。

  (1)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師提出問題:結合第二自然段內容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是什麼樣的。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預設: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5)詞語填空讀課文。

  ①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________糯米,中間有一顆________棗。

  預設: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②教師追問:為什麼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③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麼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④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彷彿讓人品嚐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學生彙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依據課文內容,說一說,端午節為什麼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預設:①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②指名學生彙報詩人屈原的歷史事蹟。

  ③教師總結屈原的人物事蹟,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指導觀察,正確書寫

  1.創設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學們想不想吃?

  (2)課件出示:寫有生字的粽子圖片。

  (3)導學: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來學寫這幾個生字,寫得好的同學會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午。

  (1)觀察生字外形,注意書寫時懸針豎不出頭。

  (2)學生描紅書寫,在本子上寫兩個。

  (3)同桌之間展示,同桌互評。

  3.教師指導學習生字——節。

  (1)觀察生字結構,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學生練寫。

  (2)引導學生說一說了解了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預設:中秋節、重陽節、春節……

  (3)透過對節日的闡述,給“節”字進行擴詞訓練。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米。

  (1)導學:我們“品嚐”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來認識糯米的“米”字。

  (2)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

  (3)學生根據漢字“米”的字形演變過程,理解字義。

  5.教師指導學習生字——分。

  (1)反義詞對對碰理解字義:“合”的反義詞是“分”。

  (2)書寫要領: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師生講評,展示學生作品,互相評價,激勵進步。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1.引導學生說一說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

  2.教師總結: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透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嚐”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是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回顧,透過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使學生對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端午節這個民族節日有更深的瞭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