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雨巷》教學設計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瞭解戴望舒這一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複雜,象徵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於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並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容,感受詩作內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容嗎?

  三、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交流,然後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麼特點?滲透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戴望舒為什麼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託著作者什麼情感?

  (4)“我”著墨並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為什麼?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果會是什麼?

  師:剛才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瞭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啟發聯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後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蒐集戴望舒的詩歌,製作戴詩專題彙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

  附:板書設計

  雨 巷

  悠長、寂寥、頹圮—黑暗、沉悶的現實

  希望逢著

  我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理解意象,透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 把握本課思想內容,在課堂上背熟一部分課文

  3. 體會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義

  4.真正做到課堂背誦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課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啟發法:透過圖畫進行引導啟發

  3.探討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交流匯入):採用幽默回顧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匯入新課──前些天我們學校有人把一首古詩給改了,這首詩的名字叫“春曉”。“春曉”被改成:“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大家知道後兩句嗎?(灑下敵敵畏,不知死多少)《學生笑──調動氣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學把一首現代詩給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嗎?(學生沉默或答錯),大家都不知道?恩,這讓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我就知道這首詩不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改的,這首詩改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給大家念幾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詩被改:你站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蚊子裝飾了你的床帳,你裝飾了蚊子的夢。(**根據自己學校教學樓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導學生回憶起“斷章”)斷章是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是一種追求朦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徵,善於用意向表達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詩,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板書),大家喜歡“斷章”這首詩嗎?(……)那大家喜歡朦朧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回答)

  喜歡的同學要注意了,因為今天我給你們講的課就是一首極為經典的朦朧詩,不喜歡的同學更要注意了,因為我相信你們聽完這堂課後就會喜歡上朦朧詩的。現在請大家翻開課文,請大聲告訴我,今天我們要上的課叫什麼?(雨巷,在黑板上寫出“雨巷”)

  (二)朗讀

  請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著“雨巷”)。大家來說說看在你們心中“雨巷”是什麼樣的一種景?(……)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表達他心中的“雨巷”,而這種“雨巷”憑什麼成為百年經典。好,下面請**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詩中的“意象”,同時注意這幾個字詞:頹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指著板書強調),大家不要找錯了。》

  (朗讀完後進行點評,可從普通話標準,節奏輕重急緩,感情是否豐富等方面進行點評)

  (三)作家介紹,寫作背景

  大家說“雨巷”這首詩寫得美不美?(美)剛才我也說了,這首詩是中國朦朧詩的百年經典。那麼對於這麼出名的詩,有誰能夠向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作者跟寫作背景呢?(明確: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適當板書)

  (四)找意象(6個:油紙傘,雨巷,丁香,我,姑娘,籬牆)

  (五)分析課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資訊是什麼?(雨巷)

  (在黑板畫圖)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誰撐著油紙傘(作者=我),我在幹麼?(獨自彷徨)。為什麼彷徨?(讀詩一定要聯絡寫作背景,在作者介紹中我說過因大革命的失敗,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悶,所以他彷徨著,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胡亂走著)這時我的心裡又是怎樣的?(悽清,迷茫,苦悶,徘徊)

  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裡並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裡,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剛才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首詩,現在我們要對這首詩進行具體分析。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明確與朦朧並存,也就是說它的意境是明確於朦朧並存。意境是透過意象來表達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從意象入手,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6個意象,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確與朦朧於一身的:

  第一個是油紙傘。明確:這是件真實的雨具。朦朧:油紙傘不比自動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

  第二個是雨巷。明確:下著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朦朧: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我。明確:“我”就是指詩人自己。朦朧:指像詩人那樣迷失方向,處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先進青年。

  給大家分析了三個意象,大家現在應該知道如何理解朦朧與明確並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個就當作家庭作業,同學們帶回去好好思考,下節課我來提問。

  (七)引導背誦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逢,結著,是有……)

  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這首詩(……)現在合上課本,看黑板試著回憶:

  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麼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幹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麼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麼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後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麼。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麼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幹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作業:1.分析剩下的三個意象

  2.完成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一) 匯入

  放“雨巷”的朗讀帶

  (二) 分析意象

  1. 籬牆。明確:一堵牆。

  朦朧:(這個籬牆是頹圮)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2. 丁香。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朦朧: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 姑娘。明確:一個女孩子。朦朧: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三)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詩中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四) 課堂練習:解讀課後習題。

  (五) 複習全文

  (六) 作業:把剩下的練習完成。

  2.預習下一節課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3

  一、指導誦讀

  1、要給學生示範,無論如何教師自己首先要敢於張開嘴,無論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親”,偶爾的使用名家錄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數時間要自己來,和學生一起成長。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課文由自己範讀。

  2、要給學生時間,特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因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數同學來自農村,我在課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鐘的時間給誦讀,我稱之為鋪墊,上來就讓他們談感受,分析意象,有點空中樓閣的感覺。

  3、方法要靈活多樣,要給予指導。

  在朗誦《雨巷》前,要讓學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調,我採用了比較的方法。江濤有一首改編自戴望舒詩歌的歌曲《雨巷》,我找來放給學生聽,他們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較歡快,而原詩是憂傷而低沉的。

  二、內容賞析:

  在問題設計上,我採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直接觸及詩歌最本質的問題。

  1、作者所要傳達的他自己的心願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詩: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姑娘?也就是說詩人的希望為什麼與“姑娘”意象組合?

  明確:從《詩經》開始,相思、求索主題就與“伊人”意象聯絡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 “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都是用來表現愛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緒和精神狀態的。

  一般的詩人,在理想和抱負都破滅的情況下,總要追問一些原因,向社會,向祖先,向蒼天。追問不到答案時,最後向女性求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離騷》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李白《長相思》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別康橋》

  詩詞中的姑娘從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體的“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發展。

  3、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為什麼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國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嗎? 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不好嗎? 一支春帶雨梨花不好嗎?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為什麼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開花,枝頂著花,細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黃花,一簇一簇的。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盤花扣,這就是“丁香結”。

  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丁香”與“愁”相結,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

  繡領任垂蓬髻,丁香開結春梢。

  ――杜牧《代人寄遠》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

  ――賀鑄《石州慢》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蔡伸《柳梢春》

  每個人都有許多煩心的事、憂愁的事和感傷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問題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遠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結,結是解不完的,結是解不開的。“丁香結”負載著解不完、解不開的愁,已經很久遠了!

  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如何理解詩中我的形象?

  詩中有一個反覆的句子,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

  可以看出詩中的“我”如姑娘一樣苦悶、彷徨、惆悵。

  波德萊爾《惡之花》第四章“一個世紀病的新患者”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歐洲資產階級文學中出現了一群面目各異卻聲氣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們是歌德的維特、拜倫的曼弗雷德,等等……他們都是頑強的個人主義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紀病:憂鬱,孤獨,無聊,高傲,悲觀,叛逆。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療治心病的辦法,或自殺,或浪遊,或離群索居,或躲進象牙塔,或棲息溫柔鄉。

  詩人翁加雷蒂的《懷舊》對此作了詳盡的描寫:

  那時   天色即將破曉   春天將臨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籠罩著   慘霧愁雲   在橋的   一個角落裡   我對一位   苗條的姑娘的   無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們   同病相憐   我們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詩中還有另外三個意象――油紙傘、籬牆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裡的雨不是暴風雨,也不是雷陣雨嗎。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連綿不絕的,無窮無盡的,絲絲縷縷的,迷迷濛濛的。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濛,無限傷感。

  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溼,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牆”。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濛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牆,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悽清、又惆悵。   在這裡雨巷和籬牆、油紙傘一起為丁香姑娘的出場營造了一個非常朦朧而悽美的背景。

  詩歌《蒹葭》中蒼蒼的蒹葭,結霜的白露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現營造了一個朦朧迷離的氛圍,這裡襯托的背景和“雨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甲方:丁香一樣的姑娘並不是真的存在於現實社會, 她只存在於作者的心裡, 因為作者在詩中寫道:“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 她被用來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 她是一個線索, 是詩中的靈魂人物, 是一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所以作者說“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為本詩包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沒有這個人是不會有那麼細膩的描寫和那麼深的感情的!   總之詩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現時這種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 正是希望破滅後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最孤獨苦痛的時候,你的傾訴物件也許只是一個和你一樣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間的相遇與想像開啟了你情感的閘門。

  與一位陌生人在街頭在雨巷在……擦肩而過。這種迷惘這種渴望在他們的心中灼燒,在他們的筆下結晶著,千百年來無限地囤積著。與波德萊爾《給一位過路的女子》一詩比較閱讀,看看二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鬧的街巷在我的周圍叫喊。   頎長苗條,一身喪服,莊重憂愁,   一個女人走過,她那奢華的手   提起又擺動衣衫的彩色花邊。      輕盈而高貴,一雙腿宛若雕刻。   我緊張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著風暴的天空   啜飲迷人的溫情,銷魂的快樂。      電光一閃……復歸於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復活,   難道我從此只能會你於來世?      遠遠地走了!晚了!也許是永訣!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愛上你,啊你該知悉!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徵意義。

  【探究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2、掌握象徵意義。

  【探究難點】

  把握“丁香”這個意象,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體會感情

  1、教師範讀,學生體會感情。

  2、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一種什麼感情?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

  憂愁、苦悶、惆悵。

  三、區域性鑑賞,體會感情

  1、意象:

  ⑴ 本詩題目為“雨巷”,全詩為我們展示了一條怎樣的“雨巷”?請從詩中進行歸納。

  (朗讀、思考)

  巷──悠長、寂寥、狹窄、衰敗,曲折。 封閉,沉悶 。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雨──這封閉、沉悶的環境中下著綿綿細雨,這裡,沒有陽光,沒有活力和生機。環境的壓抑襯托內心的孤寂、苦悶。

  ⑵ 在這條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幹什麼?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彳亍,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⑶ “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樣的姑娘?朗讀第二節,回答。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憂愁。

  ⑷ “丁香一樣地憂愁”,以丁香來表現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獨創,在中國古詩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① 寫“愁”的名詩名句: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丁香結即丁香花蕾。以此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

  ② 以“丁香結”“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來表現憂愁,有什麼不同的表達效果?

  “結著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過渡到寫姑娘之愁。“結”字將抽象的情緒寫得具體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層層緊緊包裹起來 )、愁之濃(濃得難以化開)、愁之美(如一個美麗的結,一個憂鬱的結)。這是一個愁結,也是一個心結。

  ③ 中國古詩中有許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對花傷春,對月傷神,梅、蘭、竹、菊是高潔的象徵,折一枝柳代表相思離別,詩人為何借丁香來抒發愁怨?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但易凋謝,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是寫愁的傳統意象。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

  ④ 為什麼“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悽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⑸ “我”與“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相逢了嗎?結局如何?朗讀3~6節。

  ⑹ “我”真的與這樣一位姑娘相逢並且又擦肩而過了嗎?從哪裡可以看出是假設的情節?為什麼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這又是一個疑問,我們仍然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⑺ 首尾兩節都強調了“希望”,首節“希望逢著”,末尾“希望飄過”,由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詩人感情有什麼變化?朗讀體會。

  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地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嚮往的結果。“我”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姑娘不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又不願放棄這種希望,國此是渴求與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寫照。此時,“我”是繼續彷徨,繼續渺茫的希望。

  四、象徵意義

  為什麼“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悽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為什麼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結合1927年夏天的背景思考,姑娘有無象徵意義?

  背景:

  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曾因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和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象徵意義:

  雨巷──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

  我──孤獨的彳亍著的彷徨者。

  姑娘──這種美好理想、朦朧的希望。

  (幽長寂寥的雨巷中,苦悶憂傷的“我”在痴痴地等待著自己心中的姑娘,她遠遠地走來,又靜靜地飄過,將自己從希望的頂峰拋入幻滅的低谷……而這一切竟是“我”幻想的情節!其中又有多少的苦悶、憂傷和無奈!)

  五、再次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丁香”是愁品。李商隱用它來表達愁思,李璟用它來表現愁情,七十七年前,詩人戴望舒用這個傳統意象創造了一個美麗憂愁的姑娘,七十七年後的今天,唐磊再一次借用了“丁香”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請聽歌曲《丁香花》:

  丁香花

  唐 磊

  口白:暖風吹過的.季節,天空飄過丁香雨。山間裡,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從此,孩子們的生命不再像他們生長的土地一樣貧瘠,丁香花開,丁香花落,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痕跡,病魔把無情的雙手伸向了她。終於,在那個落寞的秋季,風又吹起,秋風帶走了落葉,也帶走了她的笑臉。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天空中,卻再也喚不回那熟悉的聲音。

  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麼憂鬱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當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麼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這樣匆匆你走了,留給我一生牽掛,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荒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七、作業

  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過程與方法

  透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匯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覆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於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並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

  師:為什麼一首小詩竟引得後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發表後,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二)創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

  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範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覆、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迴環往復。

  師:既衝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聖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燈片)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在的,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顯著特點即意在物先。就是說,詩人先有某種情意,而後將它移注於外物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移情”;移情的結果就是意象的產生。)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裡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學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溼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裡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麼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徵。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幻燈片)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於時間關係,這裡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藉,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因此,對於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答:巧用象徵,詩意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採用哪些意象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C.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麼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係密切。“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徵)“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溼、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於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書:

  象 與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瞭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徵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佈置作業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選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寫一首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的現代詩。

  最後: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課件播放歌曲)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

  【教學後記】

  本節課透過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現代詩歌有初步的認識,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鑑賞能力,初步嘗試詩歌寫作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三個目的貫穿於課文學習的全過程,有意識地加進相關的學習內容。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樑,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瞭解和分析……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透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江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它有著不同於北國,也不同於南疆的獨具特色的風韻。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請說說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學生自由發言。

  這些意象為什麼能代表江南?你能從這些意象中體會出江南的總體風格或者意韻嗎?

  今天我們要領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誌的創作,併成為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的領袖。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1927年夏,時值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後,詩人隱居江蘇松江,感受到了“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雨巷》這首詩便反映了這種鬱結在詩人心頭的大革命失敗後的彷徨苦悶的時代情緒。

  四、聽課文音畫錄音

  雨巷,該是有怎樣的一番情致?讓我們隨著音樂,來聽聽戴望舒筆下的《雨巷》,聽的時候,體驗這首詩的整體情緒。

  五、朗讀本詩,把握詩歌感情,分析詩歌意象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明確: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美,迷濛。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

  3、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悽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可以與同桌互相討論。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衚衕的經歷)雨巷:這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雨是細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濛,天色陰沉就易產生傷感。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溼,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牆”。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濛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牆,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濛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悽清、又惆悵。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

  4、為什麼作者要選用丁香這個意象呢?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5、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牆。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著,心事重重,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獨行者,也是一個追求者。

  6、“我”苦苦追求的是什麼呢?

  明確:“丁香一樣的姑娘”。

  六、分析姑娘的象徵含義

  1、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麼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著什麼?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悽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2、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再考慮“為什麼”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

  ⑴ 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戀。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後來失敗了。

  ⑵ 黑暗的現實: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那個時期寫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證。“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現實和社會現實的象徵,也是一切苦悶的象徵。

  對於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於戴望舒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與他一樣或近似的情感體驗。在文藝學上,這種情況叫共鳴。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讓不同時代的人產生共鳴的作品,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詩歌的象徵意義

  探討詩歌主題:

  愛情詩 哲理詩 政治詩

  現在,讓我們帶著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走進那條細雨迷濛的小巷中,也去體驗一下在細雨迷濛的小巷中彳亍獨行的妙處。

  拓展訓練:

  請兩位同學分別用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詩的語言簡單的為我們複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準備2分鐘)

  “我”: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溼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著,期待著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來。奇蹟竟然發生了,她出現在巷子的另一頭,也撐著一把油紙傘,穿著紫色的長裙,輕輕而來,如同一個紫丁香般的夢。這姑娘似乎給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機,“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飄過了我的身邊,一個照面間,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靜靜地隱去。消了顏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沒留住。我感到冷漠、悽清、又惆悵。

  “丁香姑娘”: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溼漉漉的。我心裡想著,或許會遇到一個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戴著細黑邊眼鏡,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裡,漸漸有一種孤寂從心底升起,我望著巷子的另一頭,他竟然來了,正是我想象的樣子,看上去他是那樣的憂愁,也許他只是想遇著一位寧靜、美麗、多愁的女子,在相錯的剎那,讀她哀怨的眼神;相錯之後,讀她輕甩的髮梢。然後,以他多情的心靈作一篇淡紫色的詩章,登在某一報刊的某一個角落給那個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給自己一份悽美的靈感。如果不是這樣,我走過他的身邊的時候,他怎麼沉靜得如同一粒水滴。

  八、課堂小結

  我們懷念戴望舒,不僅僅為他的詩,也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剛才我們虛擬了當時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真的撐著油紙傘,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去親身體驗和領悟他的憂鬱和傷情。

高一《雨巷》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詩歌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基礎目標);

  ②透過對《雨巷》“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的體悟,掌握詩歌“三美”的基礎知識(高層次目標)。

  能力目標

  ①掌握詩歌的基本特徵以及分析方法(基礎目標);

  ②掌握詩歌“三美”的分析方法(高層次目標)。

  情感目標

  ①透過對《雨巷》中“三美“的分析,引導學生觀察體悟文學詩歌中的美、生活中的美;

  ②透過分析詩歌,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的思考和認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2、掌握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徵意味。

  教學過程

  課後小結

  課堂小結:

  1、怎樣鑑賞現代詩歌?

  明確:以意象為抓手,分析意象特徵,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在此基礎歸納本詩主題。

  透過丁香姑娘、雨巷、油紙傘等意象的,營造了一種孤獨、悽婉而惆悵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悶惆悵之情。

  課後習題

  作業佈置:

  1、課外閱讀舒婷的《致橡樹》,並用今天所學的意象分析法學習,領悟詩歌的意境。

  板書

  【板書設計】

  我 希望逢著 丁香姑娘 走近 我

  (追求) 飄過 我身旁

  到了 籬牆

  (照應)

  走盡 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丁香姑娘

  (繼續追求)

  結論:我是一個有所追求的青年。

最近訪問